藍盈瑩作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力捧的新人,一路走來,鏡頭給的夠多。
在第一次出場比賽時,她的舞蹈及歌曲都有新意,舞臺呈現力很好,但為何會給出全場最高分,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畢竟在場王霏霏、李斯丹妮的表演都不錯。如果一直流傳黃聖依張萌等富婆帶資進組,那為何藍盈瑩的富二代人設沒有遭遇懷疑呢?
這一切,可能是因為她看起來「用盡全力」。
將野心寫在臉上的藍盈瑩,毫不避諱的展露著自己想贏的心思,但職場道路上,鋒芒畢露是可以被迅速看見,但能力並不是決定結果的唯一要素。
比她大十歲的阿朵,也許也曾有過體會。十年前,她的歌唱的好,舞臺表現力更炸,但是她沒有平臺展露。
情急之下投奔高曉松,愛情有了、事業也有了,輿論聲更有了。
她穿的性感,表現的狂野,一時間人們將這個野性女孩記住了,但她活得快樂嗎?
阿朵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在巨大的名利面前,她依舊不快樂。
她回歸山野,去聽雞叫,做農婦,找尋最本真的自己,卸下濃妝的阿朵,反而在粗糙中更加美麗。
阿朵再歸來,是想讓更多人聽到新民族音樂,讓他們「看到」。
她從不在現場提及自己的過往,與三十個小姐姐見面,姿態平等,從未擺出「我曾經很牛」的神態。
以前是評委的她,現在被資歷不如她的老師點評,她也坦然接受,並且勇敢表達意見。
這些還不足以散發她的閃光點,她的閃光點在於對後輩的支持與提攜。
這是一場競技比賽,選擇更強勁或者更有話題度及人氣的隊友組團,才有可能獲勝並且在接下來的道路上走下去。
被淘汰的人註定少了關注。
而阿朵來參加比賽,經紀團隊的目標就是讓她能多待一陣兒的。
但阿朵在第二次公演時選了袁詠琳---一個沒什麼名氣及話題度的小女生。
她們之前合作過,她知道袁詠琳有才華,但現場沒人選,所以阿朵站了起來。
阿朵能夠體會小女生空有才華但沒有平臺、無人賞識的心境,這就像是曾經的她一樣。她選擇幫後輩一把,拋開有可能輸掉的機率,站在女孩身邊,給予她溫暖及支持。
這,才是姐姐該有的風範兒。
而藍盈瑩呢?
她在選擇小組成員的時候,將白冰忽略,選擇吳昕,我覺得無可厚非。
畢竟這確實是一場比賽,而且觀眾喜歡看不同分組帶來的火花。
但在訓練室內,她的自我及不顧及他人的表情,則讓我看到了她的職場瓶頸。
隊長在職場裡是管理者。好的管理者是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然後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去。
寧靜用自己勤奮的行動影響鄭希怡,王霏霏無私的教授自己的舞蹈知識,張雨綺用熱情感染組員。
大家的前提是平等,是商量,是討論後的智慧成果。
藍盈瑩卻是歪著頭,對老師說「」吳昕做主唱,我們彈樂器。」
老師看著她「吳昕不適合主唱啊」。吳昕選擇來藍盈瑩隊的時候,激動的告訴她們「我以為我要到唱歌組了」。這些話語如果有心注意,就知道吳昕擅長的是舞蹈,而不是唱歌。
但藍盈瑩讓吳昕做主唱。實際目地是她想跟黃齡彈樂器,因為這樣更閃耀。
老師明確指出「你們玩樂器觀眾更容易看到你們,但看不到吳昕。」
但藍盈瑩沒在意這一點,她只是跟老師確認,難道真的不能玩樂器嗎?
老師說「除非你們三人都玩!」
藍盈瑩大鬆一口氣,趕緊對黃齡說「那就讓她(沒叫吳昕名字)學一個樂器吧。學貝斯吧。」
黃齡吃驚:「我都不一定這麼短時間能學會。」
老師更是無奈「你覺得你們三人這樣在現場會好看?」
藍盈瑩歪著頭說「我覺得我可以的。」
她可以,那麼吳昕必須可以。在職場裡,我們經常碰到這樣自以為是的領導。如果人人都跟你一樣,那何必你當領導呢?大家都是領導了呀。
職場是很殘酷,持強凌弱是常有的事。但更多的時候,我們講究團隊作戰。
吳昕不會樂器不會唱歌,但她確實場外人氣高,她也在努力,藍盈瑩要做的是挖掘對方的優勢,而不是強加自己的優勢。
比起阿朵在第一次分組時對寧靜的循循善誘,這次藍盈瑩確實功利心太強。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無法哭出來」,其實就是無法共情。
管理的藝術在於對人的因材施教。
阿朵十年沉浮後,更有同理心,也更贏的人心,相信她的做法也會被更多人看到,從而贏得口碑。
而藍盈瑩的道路還很長。野心家是可以走的很遠,但總有如來將她打到五指山裡,告訴她世間需要的不僅僅是才能,還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