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律師》已經大結局了,昨天我剛誇了一下編劇陳彤文哥,還有靳東,結果就有人來詬病,說什麼編劇太女權,黛西這人物太分裂,越往後越沒營養,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幫評論的人根本不懂什麼叫法庭題材。
做法庭題材的編劇有兩個坑等著他們,一個是追求客觀專業但是會缺乏戲劇衝突;另一個就是戲劇衝突精彩但是有失邏輯難免矯情。有些觀者總覺得自己聰明,以為編劇不懂法律專業,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敢做法庭題材的作品的,背後都有專業的法律顧問團隊;有些人說劇情和人物設計的有問題,我就暈了,這麼大的項目,都是一流創作團隊,難道連基本的編劇邏輯都會搞錯嗎?開什麼世紀玩笑。
那為什麼會有人詬病呢?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編劇為了避開前述這兩個坑,只能通過主角的境遇的變化來增加戲劇衝突,知道什麼叫境遇變化嗎?就是主人公出現出爾反爾,人物性格巨變,人格分裂等等狀況,但是你削微分析一下,就能找到其內在邏輯,什麼邏輯呢?很簡單,就一個「情」字!
另外我們要了解中國國情,廣電審查問題,在作品正式公映之前,不知道在期間刪掉了多少東西,很有可能我們看到的都是被刪掉了很多必要情節的作品。在這種刪掉很多情節的電視劇,我們仍然能夠看著不錯,可見創作團隊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