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揭秘生物鐘的諾獎得主羅斯巴什:夏令時損害人類健康

2020-11-17 澎湃新聞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冠疫情下,虛擬會議成為跨國交流的主要形式。因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每次在和海外頂尖科學家們進行網絡連線專訪時,小編們總是時不時地思考一件事:歐美人的夏令時是不是要結束了?和他們的時差是不是又要變了?

被繁複多時區時差焦慮到的小編。圖|GIPHY

科學家則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夏令時。例如,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生物鐘揭秘者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就在WLF的獨家專訪中直截了當地說:「生物鐘破壞了人體的晝夜節律,有害健康,應該取消!」

01

夏令時是怎麼產生的

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創造出了「夏令時」這個想法。

是的。就是這個100美元上的男子!圖|Gwloans

它的對應英文是「Daylight saving time」,很容易看出它的最初的創意來源:充分利用日照時間。具體來說,夏天的白天更長,而通過將時鐘前移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尚好的日光進行活動,而不是直接開燈,將能源浪費在照明上。到了秋季,再把時鐘調回。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凌晨2點整,幾乎美國所有的州的時鐘都會失去一個小時,自動轉為凌晨3點。圖|nypost

當時,富蘭克林是美國駐巴黎的大使,因此在1784年給《巴黎日報》寫了一封詼諧的信,快樂地為自己的「大發現」而鼓掌:太陽一升起就能提供光亮,所以切勿浪費它的好光亮。

那我豈不是很棒棒!圖|Tenor

即便如此,夏令時(DST)這種形式直到一個多世紀後才正式開始實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為了節約燃料,在1916年5月制定了夏令時;在1918年,美國採用了夏令時。

以2020為例,今年美國的夏令時開始於3月8日凌晨2點,將結束於11月1日凌晨2點。

全體在美人士注意!11月1日,如果你是電子表,哦,那繼續睡吧!但是如果你是模擬時鐘使用者!記得爬起來調回一小時哦!圖|fishersisland

02

關於夏令時的大爭論

但是關於夏令時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猶他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威廉·舒格哈特二世(William F. Shughart II)博士指出,如果按照平均每小時的工資計算,簡單的來來回回扭動時鐘的行為,讓美國人損失了17億美元的機會成本。

嚶嚶。17億美元的機會成本的大損失。圖|Tenor

因為這些用來扭轉時鐘、手錶和其他所有時間相關設備的十來分鐘本來可以花在更有成效的事情上。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拉長白天的時間就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在下班後購物,這就增加了零售業的銷售額。而根據《國家地理》在2013年的統計,經濟為王的時代,經濟一直在實施夏令時的政治策略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零售業:了不起的夏令時。圖|Giphy

在美國把夏令時制度標準化以後的50多年間,夏令時經歷了一次延長。因為許多的行業都是夏令時的支持者。比方說,在20世紀80年代,根據數據報告,在高爾夫行業,多實施一個月夏令時就增加了2至4億美元的產值。

03

羅斯巴什:夏令時根本沒有存在必要

儘管經濟亂糟糟吵成一團,然而人生在世,健康總是第一位的。因此,WLF在與主麥可·羅斯巴什的專訪中提問:「從健康角度考慮,人類是否需要夏令時?」

保持健康,保持快樂。圖|Giphy

羅斯巴什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不需要。夏令時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我認為應該取消這個規定。」

WLF與羅斯巴什教授專訪截圖。

隨後,羅斯巴什教授展開解釋說:「首先,一年兩次調整本身對人類的晝夜節律就有破壞性。其次,採用夏令時這種模式,會讓夜間的光照過於充足,但是早上的光照卻不足。這樣也有違自然規律。」

而當小編問起「取消夏令時」這個想法在現實中可行性大不大時,羅斯巴什教授哈哈大笑說:「當然可以做到。因為你只說服社會大眾,這件事對他們的健康是有益的,就可以取消了。」

羅斯巴什教授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發言。圖|WLF獨家

04

吃吃睡睡中也有大科學

每天,你起床、吃飯、工作、社交、娛樂,接著你開始犯困,躺床上準備著第二天起床,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這個操作。

犯困也要堅持工作!耶!圖|Pinterest

事實上,每一個你所見過的動物、植物都在做著完全相同的事情。所有的生物都遵循著這種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理變化,即晝夜節律。

植物也有晝夜節律哦!植物的晝夜節律是指有規律的、大約二十四小時循環出現的生長和活動階段。圖|lifeofplant

令人吃驚的是,即使在完全的黑夜中,我們的身體也遵守著這種節律。這種神奇的生物鐘機制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種無法打破的24小時制身體節奏! 圖|Giphy

羅斯巴什教授教授與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楊(Michael Young),通過對果蠅的研究揭示了這個看似普通,但是存在於每個生物體的時鐘機制的奧秘,因此共同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重磅預告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即將在10月底召開,屆時將重磅推出「大腦的律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腦科學峰會」。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麥可·楊(Michael Young)和楊雄裡院士均已確認參加。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2020-05-25 15:24:21 來源:人民網  |  作者:譚晶晶| 字號:A+ | A-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77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日前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期停止資助從事冠狀病毒傳播研究的、曾與中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價值740萬的健康提示: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日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研究稱,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中新網4月1日電據外媒報導,歐盟議會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赤崎勇、中村修二及天野浩。他們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使節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為可能,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因此受到高度評價。25歲與96歲在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
  • 諾貝爾獎官方解讀最新生理醫學獎:睡覺和清醒背後的分子機制
    今年的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們從果蠅身上分離出了一種基因,這種基因用來控制果蠅的日常生物節律。研究者們表示,這種基因可以使得果蠅在白天時對體內的一種蛋白質進行編碼,使它們聚集,到晚上則進行降解。隨後,研究人員又發現了這種機制的其他蛋白質組分,從而揭示了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機制使得細胞內的生物鐘持續工作。我們現在認識到,這種細胞內機制同樣作用於其他多細胞生物,包括人類本身。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數十名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神的歸宿都是大神棍? | 雜·讀
    ☟點擊揭秘蒙塔尼☟▼因為「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的觀點,病毒專家蒙塔尼最近剛在中國紅了一把,人們這才發現,這位昔日的諾獎大神,越來越滑向偽科學的陣營。☟點擊揭秘穆拉德☟▼穆拉德在中國的威名跟他的諾獎研究其實並無直接聯繫。因為他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丨諾獎得主可不像你想的那麼「老古板」
    2015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今天起陸續揭曉,誰說諾獎得主都是「老古板」?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巴菲特、李嘉誠投資、7位諾獎得主研發不老神是什麼?細胞活化減肥除皺,竟月減20斤,減齡10歲!
    巴菲特、李嘉誠投資、7位諾獎得主研發不老神是什麼?細胞活化減肥除皺,竟月減20斤,減齡10歲!大揭秘! 娛樂圈竟風行 全球首創、諾獎得主研發細胞級減肥+美容療法!?在《演員》中,我們再次看到了那個 臉嫩腿細身材苗條的小燕子,觀眾直呼  「青春回來了」  !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下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後,還要在市政大廳舉行晚宴和舞會,獲獎者則需要在晚宴上做3分鐘的即席演講。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他的前妻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
  • 澳洲夏令時即將開始 與中國時差調整為3小時
    隨著澳洲臨近夏季,夏令時將從本周末開始。 第九新聞9月28日報導,除西澳,北領地和昆州外,其他所有州及領地的時鐘必須在本周日(10月4日)的凌晨2時,向前調整1小時。儘管手機和智能手錶上的時鐘會自動更改,但手動時鐘仍需要人工進行調整。據悉、在新州,維州,南澳,塔州,首領地和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實行夏令時,而昆州,北領地,西澳,聖誕節島則不實行夏令時,因此時間不會改變。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正值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緊鑼密鼓地籌備間隙,我們得以有幸網絡連線,向三位在宇宙天文學領域有深度造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問。
  • 夏令時又來了,記得調鍾
    1916年,德意志帝國成為第一個實行「夏令時」的國家,但3年後就夭折了。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又恢復夏令時,為的是能利用日光多幹1小時活。戰爭結束後,德國幾十年都沒有採用夏令時。
  • 美國諾獎得主怎麼帶孩子?旅行、逛書店、打麻將
    上周,2004年諾獎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一家來杭州交流。介紹一下這個家—— 父親:弗蘭克維爾切克,麻省理工大學理論物理教授,諾獎得主;母親:貝琪迪瓦恩,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碩士;大女兒:艾米迪維爾切克,哈佛大學有機生物及進化生物學博士,美國深泉學院教務長;還有一個小女兒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目前從事金融工作。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他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隨後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引進 讓孩子親近經典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引進,上海99讀書人布局出版品質童書引發業內關注   讓小孩子親近大經典,還要走多少步 但很少有人知道,許多諾獎得主也為兒童創作了不少佳作,但這些作品往往被忽略。眼下,上海99讀書人童書品牌99kids引進推出了「諾獎童書」系列、「大作家寫小童書」系列,勒克萊齊奧、福克納、艾略特、高爾斯華綏、葉芝等世界文豪為孩子們寫的童書被收入其中,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引進譯成中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經典讀物浸潤童年精神世界,是有勇氣、前瞻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