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帝王陵墓,保存完好,如今成了一個城市的公園

2020-12-25 平安帶你看世界

皇家陵墓位於瀋陽城北,因其所處位置,故稱「北陵」。

該陵墓的歷史名稱為清昭陵,是清朝第二個皇帝,即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的陵墓。

無論瀋陽人還是外地人到瀋陽來,都很熟悉這裡,也是外地遊客常去的地方。

古墓的建造花費了大量的資金,特別是帝王的陵墓,是用國家的力量來建造的,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江山,象徵皇權,是皇室後人祭奠祖先的場所。

這些墓葬雖已沒有原始的意義,但無疑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留給後人的是珍貴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承的見證。

1927年,清昭陵被奉天市政府闢為公園開放,1963年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公園。並於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今天的北陵公園是一個回望時光的窗口,那些因歲月而留下的滄桑壯麗的建築,並不因時光的流逝而黯淡,歲月的痕跡反而像陳釀的美酒,更散發出其魅力。

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二個皇帝,是一個朝代的崛起時期,其陵墓的建築風格兼具皇室風格和滿清民族特色。

整座墓園以中華文化傳統的南北中軸線建築為主軸,分別向四面展開,南面是北陵公園的大門,南面是南北大街,南面是北陵大街,南面是從南面來的車輛,分別向左拐或向右拐進入泰山路。

現在對北陵公園的稱呼,我覺得比較準確,因為進入公園大門後,第一感覺就是綜合性公園的氣氛,跳舞唱著獨輪車,賞著花兒拍照釣魚。

沿路北上,有一個廣場,名叫皇太極廣場,皇太極威武的塑像矗立於正中,應建於近現代,這裡是公園舉辦花卉展覽等活動的中心。

沿皇太極廣場往北繼續往南,可以感覺到離清昭陵越來越近,穿過神橋最明顯的特點是可以看到道路兩旁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雕塑,動物雕像學名為石像生,幾乎所有皇家陵墓都可以看到,這些石像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件件都是藝術珍品,風吹雨打下的泥塑石像生讓它們融入大自然。

獅子、麒麟、駱駝、白馬、大象等動物,都在一座獅子雕像前駐足,古建築群中的獅子是最常見的,這隻獅子不知你是否看到過它的不同,一隻獅子的前爪下,一隻在母親的呵護下嬉戲玩耍的小獅子,在母親的呵護下,增添了幾分溫情與樂趣。

遠眺石牌坊,建於順治或康熙年間,4柱、3間、3層的歇山式頂子仿木構架,雕花圖案精美逼真。

從石牌坊到清昭陵正紅門,進入正紅門這裡開始收票,進入清昭陵正前票在進入北陵公園前購買,現在到九月底是優惠期,成人每人20元。

清昭陵地面主體建築為方城,方城正門為隆恩門,整個方城及城門均為石基及青磚砌築,隆恩門為單拱形洞口,門楣上有石額,洞口上刻有滿、蒙、漢三種風格的「隆恩門」三字。

進了隆恩門,可直接北上到隆恩殿,也可選擇從兩邊的臺階登上方城,方城上視野開闊,南北向的建築群盡收眼底,東西兩面都是茂密的森林和植被。

建於1643(清崇德八年),同一年葬於皇太極墓,次年改定陵為昭陵,1650年孝端文皇后入葬,此後又多次增建改建,成為盛京三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築,佔地面積達16萬平方米。

在方城四角都建有角樓,用方石板鋪成的方城城牆,城牆上有垛口,方城最北的是半圓的寶城,四周高202米,寶城的中央凸起的地方叫丘冢,中央栽種了一棵榆樹,寶頂下是安葬陵主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的地宮。

寶城城牆上的地面都對著丘冢有很大的傾角,應該是雨水集中到市中心,用來滋潤城內的植物,這裡有一個疑問,如果雨量太大寶城中水滿後如何處理排洩不清楚,四百多年整個建築群都安然無恙,這裡一定有很多不能撲讀的設計技巧,令人驚嘆。

方與寶之間的城樓叫做明樓,沿著明樓外側的臺階下,在寶與方之間形成一個半月形的城池,叫做月牙城。

月牙城與月牙形同而得名,寓意「人有悲歡,月有陰晴圓缺」,月有悲離之意,隱含著對故君的哀悼。

月牙城正北的琉璃照壁,據說就是陵寢的地宮入口,照壁上有13朵牡丹花,按一定的順序按一下,就可以打開地宮入口了,當然,這只是傳說。

由月牙城往南,穿過明樓下的門洞,便是隆恩殿,正門上有各種大小的獅子。

這個形體可居的胸前哺乳著一隻小獅子,這在獅子的雕像中並不多見,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式中大多包含著豐富的寓意,這不失溫情的畫面,傾述著多少滿腔的感情。

清昭陵是一座保存完整、記錄歷史、承載歷史進程的古代建築群,聳立的建築猶如一本歷史教科書,向世人講述了身處其中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歷史淵源。

相關焦點

  • 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僅餘殘垣斷壁,如今遊客來往熱鬧非凡
    明洪武十五年,馬皇后逝世,葬入明孝陵。因馬皇后諡「孝慈」,故明孝陵得此「孝」字。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與馬皇后合葬於此。陵區恢弘龐大,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進入明孝陵的首個通道下馬坊遺址公園公園內部公園四周綠樹成蔭,生機勃勃。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掩映在湖泊,亭臺,小橋,花草之間。在喧囂的鬧市中,文化與生態相結合的下馬坊公園獨處僻靜的一隅,遺世獨立。
  • 為何雍正陵墓保護較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保存完整的皇陵有清東陵中順治的孝陵及清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和道光的慕陵。 順治的孝陵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墓,而清西陵中的四座帝王陵墓,僅有光緒的崇陵地宮被盜掘。眾所周知,孝陵中地宮僅有順治的骨灰,陪葬品極少,因此盜賊不願盜掘。那麼西陵中雍正泰陵為何能倖免於難?
  • 清東陵被盜墓賊盜空,為何雍正陵墓保存完整?其實38年前被發掘過
    清東陵裡有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鹹豐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還有清朝末年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陵墓;清西陵裡有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宣統帝情況特殊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後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
  • 探秘清朝最後一座帝王陵墓,就在北京周邊
    清西陵是中國現存最完整,保存最原始,開放程度最高,集清代皇帝建築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是世界文化遺產,於2020年1月9日官宣清西陵景區確定為國家5A級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
  • 列寧的遺體近百年來為何一直保存完好?
    許多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都反對保存列寧的遺體,但卻沒有什麼用。史達林堅持認為,作為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列寧的遺體應該被保留下來。有兩種可行的方法可以保存漸漸腐爛的遺體:冷凍和防腐。從那時起,列寧的遺體保存曾經歷許多波折,包括二戰期間撤離至秋明市(莫斯科以東2100公裡),遭遇幾次被試圖毀掉等。然而,列寧的遺體目前仍保存完好,特別是對於94年前去世的人來說。一位來自特殊實驗室的科學家在照顧列寧的遺體。
  • 為什麼順治帝的陵墓,成了清東陵裡面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
    清朝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統治長達二百九十六年的時間,清朝的歷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中,有兩位葬在了關外,其他十位皇帝葬在了關內,關內的陵墓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清東陵,一個清西陵,清東陵是以順治皇帝為首的,清西陵是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東陵在各個時期,曾經遭到多次的盜掘,其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盜掘的程度最為嚴重
  • 中國第一帝王墓,600年無人敢盜,孫中山祭拜立誓,乾隆三跪九叩
    清初的基業是平定多起叛亂以換取安定,而到了康乾盛世,皇帝竟在漢代帝王的陵墓上再行三跪九叩大禮。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南京城,文武大臣在此之前已有充分準備,簇擁著康熙皇帝直奔大明祖籍之地,康熙雖然是大清皇帝,但一路都不敢走正道,只敢在旁邊走動,而且還未進門,便叫文武大臣趕快下馬步行。
  • 這是一處被忽視的景點,帝王陵墓的一部分,用六種文字刻寫
    除了北京的故宮,瀋陽故宮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景點,瀋陽故宮有個小景點,經常被人忽略,瀋陽故宮東側的碑建於清朝皇太極時期,東西兩側的碑分別刻有滿、漢、蒙、回、藏和託忒六種文字,你見過這樣的下馬碑嗎?在古老的宮殿和孔廟前,東西兩側豎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寫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也就是俗稱的「下馬牌」,從前,有一點地位的人把馬當作交通工具,在封建時代,如果能騎上皇帝賜予的御馬,自由出入帝都,那就是偉人了,與騎馬文化相關,產生了上馬石、下馬碑、拴馬樁。
  • 中國最「寒酸」的帝王陵墓在河南,當地人戲稱「大土堆」
    河南也有100多座帝王陵墓,有「三皇五帝」陵、東漢帝陵、北宋帝陵等,有網友在評論時說,在眾多的帝王陵墓中,商紂王帝辛的陵墓最寒酸,免費開放無人去,當地人戲稱為「大土堆」。很多影視劇裡都把紂王描寫成了一位暴君,其實,紂王是一個對歷史有貢獻的君主,他開疆拓土,攻打東夷,是個能文能武的人。紂王的軍隊被周武王打敗後,紂王便登上鹿臺自焚了,之後便被其兒子埋葬在淇河岸邊。
  • 寧波月湖公園有一所蔣宅,原為蔣中正兄弟之家,現仍保存完好
    眾所周知,上世紀是一個動蕩的時代,歷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過去已經一去不復返,但一些特殊的歷史遺蹟卻被保留下來,或是作為一個新開發的旅遊景點,或是一個單純的老建築供人們研究,總之,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並沒有被時間刻意完全抹去,有些人和事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於這個時代!我們國家的浙江寧波市中心,就有這樣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國時期建築,位於免費公園內,據說它還是蔣中正弟弟的宅院!
  • 【解密】中國十大神秘帝王陵墓,排名第一的迄今未曾找到
    帝王,生前受人敬仰,死後依然能夠給人無限的追思。帝王陵墓每每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和謎團,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中國最神秘的十大帝王陵墓。唐太宗李世民於公元649年駕崩,被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昭陵不僅有李世民的墓,還包括了一百多座陪葬墓。但李世民墓的確切墓穴位置一直是一個謎團。
  • 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僅有頭部被完好保存,計劃在2065年復活
    但千百年來,很多人都在追求長生不老,渴望更長的壽命,或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永生。為此,古代的一些帝王在金錢地位的支持下,會追求一些長生不老術,或請道師來給自己練鑄仙丹,然時至今日,都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 不斷追尋帝王寵愛的皇家女人們,死後陵墓有怎樣的「虛榮」?
    中國歷代以來,都有著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道德,而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陵墓的選址建造不僅是為了追思和懷念,更是關乎國運、帝運的大事。 因此,從清太宗皇太極入關之始,便命人查看風水,精心選址,最後決定在京城周邊,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遵化市建造東、西二陵。
  • 安第斯山頂發現女孩屍體,至今保存完好,經X光照射後令人意外!
    古代人信奉神明,有人會相信長生不老的存在,長生不老也就成為了他們所追求的夢想,甚至古代許多帝王都會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也會找些精通的人為自己進行煉藥。曾在《太上純陽真君·了三得一經》中有過記載。直到公元219年,一個名叫徐福的術士,告訴秦始皇在山東半島的附近有三座神山,據說每一座山裡有居住著一位擁有長生不老藥的神仙。
  • 中國第一帝王墓,600年無人敢盜,乾隆三跪九叩,孫中山祭拜立誓
    清朝初年的基業是鎮壓了許多反抗才換來穩定的,而到了康乾時期,皇帝竟然又對一座漢人帝王陵墓行三跪九叩大禮。 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南京城,在此之前文武大臣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簇擁著康熙皇帝直接往大明王朝的祖宗根本之地而去,康熙雖然貴為大清皇帝,一路也不敢走正道,只敢在旁邊走,並且還沒進門,就叫文武大臣趕緊下馬步行。
  • 宋仁宗有何魅力,為何他的陵墓至今保存較好,戰爭年代也未破壞?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陵寢,位於今鞏義城區南部,也是北宋保護最為完好的帝陵之一。高聳的鵲臺左右對稱,組成了進入皇陵宮城的第一道門鵲門,高大的建築也彰顯著著皇家陵墓的威嚴。我們先來了解下北宋皇陵北宋皇陵是我國地面遺存最完整、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群之一。除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兵擄走慘死漠北外,北宋其餘七個皇帝都葬在河南鞏義北宋皇陵。加上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陵墓-永安陵,這就是我們俗稱的「七帝八陵」。
  • 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秦始皇作為統一六國的第一位皇帝,其陵墓可不一般,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它建於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建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美的帝王陵墓。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描述,秦始皇地宮穿透驪山,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處,墓穴中有各種奇珍異寶,大家都熟知的兵馬俑只是它的陪葬品,且墓室內要道裝有弓弩以防盜墓者。
  • 印度歷史第一美女,皇帝為她堅守一夫一妻,還修建世界最奢華陵墓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的歷史上都有美女人物,而世界各國帝王的歷史上,除了歐洲國家帝王因為基督教的教義而堅守一夫一妻,其餘大洲國家帝王都是實行一夫多妻,但是現在要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印度歷史,女主角是印度歷史第一美女,男主角是印度皇帝,男主角深愛女主角,為了她堅守一夫一妻,沒有娶過別的女人,這在印度帝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