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馬皇后逝世,葬入明孝陵。因馬皇后諡「孝慈」,故明孝陵得此「孝」字。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與馬皇后合葬於此。

在這裡,仿佛還能看到朱元璋金戈鐵馬的一生,還能看到馬皇后在危難時刻的不離不棄。這道門深邃,悠遠,記載著那輝煌燦爛的歲月。
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靠中山陵,南鄰梅花山。陵區恢弘龐大,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進入明孝陵的首個通道下馬坊遺址公園

下馬坊顧名思義,是公園的標誌性建築。兩柱沖天,雖然不是很高,但卻是很有氣勢,坊額刻著「諸司官員下馬」,仿佛有朱元璋君臨天下的感覺。明朝時,這裡是皇家禁地,遂設有軍事機構「孝陵衛」來保護陵園。

公園四周綠樹成蔭,生機勃勃。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掩映在湖泊,亭臺,小橋,花草之間。在喧囂的鬧市中,文化與生態相結合的下馬坊公園獨處僻靜的一隅,遺世獨立。公園內還有個觀音壁的大殿,有遊客說:「這裡不時有人來上香和祈禱,充滿靈氣」。

走過下馬坊便來到明孝陵第一道正南大門——大金門,穿過大金門來到朱棣為朱元璋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這是為了歌頌朱元璋的功德所建。

來到明孝陵,不得不提的是明孝陵的神道。神道依地形山勢建造,讓建築和地形完美結合,蜿蜒曲折,這是歷代帝王唯一一個不呈直線的神道。神道兩旁依次排列著6種石獸,每種兩對,還有八個石人,四文臣四武將,營造出一派肅穆的景象,這些石像體現了明代石雕藝術的高超技藝,也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神道兩旁種植很多銀杏和烏桕紅。每當秋意闌珊,神道一夜之間換上金色的衣服。每每這個時候,這裡都會成為南京著名的秋景,更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南京的好去處。
神道之後就是明孝陵的主體建築了,包括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

康熙帝曾兩次謁陵,碑殿內有康熙帝所題「治隆唐宋」四個字。


其實,明孝陵在清朝受到過多次重創,尤其是鹹豐年間的戰火,幾乎讓明孝陵毀於一旦,同治三年,曾國藩奉旨重修明孝陵。
因明孝陵景區和中山陵景區、靈谷景區等多個景區相互交融,想要一天遊完莫過於走馬觀花式,可以選擇將近借宿一夜。
#明孝陵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