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童祥苓:一齣戲,一輩子!

2021-02-08 宋韻京劇

點擊上面「宋韻京劇」   免費關注  

    《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現代戲代表作,由童祥苓飾演的「孤膽英雄」楊子榮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永恆記憶。

    「我是個沒有出息的人,這一輩子也就一個《智取威虎山》,一個楊子榮。」六十多年過去,85歲的童祥苓坐在我面前,他頂著標誌性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裡依舊放著光彩:「但好歹我還留下了一個。京劇已經兩百多年了,前輩創造了許多好東西,我們需要一代代人創作出更多的東西,才能留飯給後人吃。」

    1.小兒子,想唱戲

    「我父親是大學生,天津政法學院畢業,以前家裡還有一張老照片,是父親和孫*中*山的合影,很珍貴。母親天津女子師範學校畢業,與鄧*穎*超、劉清揚是同學,後來在小學教書。」不過,童家五兄妹的人生,卻沒有順順噹噹沿著「書香門第」的路走,一個一個相繼踏進了梨園。大哥童俠苓天津南開大學畢業後又到北平讀了土木工程,從兩所大學畢業,最後還是學了戲。「那時候,哥哥姐姐天天練功吊嗓子,我就在旁邊聽,聽得入神,還會跟著大聲唱,葆姐(童葆苓)說我搗亂,趕我出來。不讓我旁聽,我乾脆自己扮戲唱戲,不會勾臉,就把水彩顏料在臉上亂畫一氣,沒有盔頭,用做手工的紙頭糊一個,往頭上一戴,就咿咿啊啊地唱起來。」

    「你不知道,我是真的很喜歡,好戲抓人啊。」童祥苓沉浸在往事中,回憶起自己剛上學時看戲的經歷,「有一次,頭天晚上看了李萬春先生的《武松》,第二天起床,腦子裡還滿滿都是武松殺西門慶。拿掃把舞了一番不算,抄起水果刀跑到院子裡又一通亂舞,刷刷刷刷,一興奮把家裡兩輛自行車四條胎全都割破了,當晚父親大發雷霆,不許我吃飯。不過,回味起當武松的英雄氣概,受罰挨餓一頓,也算值得。」憶起近80年前那個淘氣的小男孩,童祥苓的眼神裡仍帶著幾分驕傲,他想了想說:「唯一難受的是,這以後家裡沒帶我看過戲。」

    沒人帶他看戲,他就偷偷逃學去看。「我逃學對母親來說是個巨大打擊,她不希望我學戲,也不捨得我吃苦,她盼著我這個家裡最小的兒子,將來做工程師,造飛機、造汽車,所以那次母親真狠狠地打了我一頓,我一邊哭一邊嚷,『打死我,我也要唱戲!』」大約是這份對戲的痴狂和決絕,打動了母親。童祥苓八歲那年,家裡開了圓桌會議,最終同意他學戲,「這讓我樂得發狂。」

    2.學戲苦,花費大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童福苓正式改名童祥苓,拜師學藝。「當時家裡條件確實好,哥哥姐姐都在賺錢,特別是四姐正當紅。說真的,她賺的一半的錢都花在了我身上。」童祥苓一一細數當時學戲如何花錢:教文戲和武戲的兩位先生家養在童家,給房子住給錢,專門教他不教別人;另外要吊嗓子,要學文化課;再有童父還招了十多個徒弟養在家裡,學戲練功,「因為我唱一齣戲,總要有人跑龍套啊。父親還僱了鳴春科班做刀槍把子、盔頭的陳師傅,養在家裡,我才學了三四出戲,父親就把我全套行頭都做好了。」

    「這本下得夠大的,幾乎是花掉了大半家產。」童祥苓憨憨地笑說,哥哥姐姐也都很吃驚,於他自己便只有「唱出樣子來」這一條路了。知道學戲苦,也願意吃苦,但苦到什麼程度,也是童祥苓學戲以後逐漸體會出來的。「每天天不亮,我就要和葆姐一起走到北海公園去喊嗓子,北京的冬天,一出門寒風刺骨,站在山頭上喊嗓子,凍得鼻涕眼淚直流,嘴都凍僵了。練念白,就是要從嘴凍僵到出汗,再到嘴都念麻木了才能停。」回家吃過早點,上武功課,倒立、拉膀、撕腿、翻跟頭,一天下來總要挨上幾十棍……「從學戲開始,先生教完了,每次演出前,四姐都讓我走一遍給她看,哪裡不合適,幫我指點。後來因為童家有班,我也很少跟外面合作。哥哥姐姐都認真,天天起大早排戲。我心想先生都教過很多次了這麼熟了,還讓我排戲,但是他們說熟能生巧。」不僅如此,演完戲童家班還要吃宵夜、聊演出,「他們表揚我少,批評居多。每次批評的時候,姐姐就說你這裡不入戲,這點不到家。直到我快三十了,排練《尤三姐》時候,她還提醒我好好琢磨眼神。」聽來像是在抱怨,但童老語氣裡滿滿都是對那份「批評」和關心的懷念。

    3.現代戲,楊子榮

    三十歲,對童祥苓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三十歲前,他娶妻生子,落戶上海,入職京劇院,拜師周信芳,唱過了大大小小很多戲。但三十歲後的這大半輩子,童祥苓的名字幾乎只跟一部戲一個角色深刻地、甚至永久地連結在一起。這部戲叫《智取威虎山》,這個角色叫楊子榮。

    「『座山雕』一直沒換過人,而我是第四個『楊子榮』。」但童祥苓扮的楊子榮,一開始也不是太行,「1965年第一次彩排,我記得周*總*理對我說,你唱的不是楊子榮,是諸葛亮,『要走自己的路嘛』,這句話對我震動很大。」童祥苓說,總*理走後他反覆琢磨,「傳統老戲的腔調、演唱方法都是為了表現古代人物而創造出來的,如果我只是套用這樣的表現手法去表演楊子榮,手握羽毛扇的古代謀士肯定和現代解放軍戰士相差甚遠。」

    為了演像解放軍,童祥苓決定改變唱法,他為角色設計新的亮相動作,他下基層觀察排長的一舉一動,他每星期抽出時間學習雷鋒、王傑、焦裕祿的先進事跡,「要向這些人物的氣質靠攏」。

    「1966年,我們去京西賓館禮堂演出,那天毛*主&席來了。當幕落下後誰也不敢動,臺上一丁點聲音也沒有,太安靜了。等待著,等待著,幕又拉開了,毛*主*席、周*總*理上臺了。主*席緩步走向上舞臺,舉手向大家示意並與我們合影。」五十多年前的這一刻,被永久地定格在相片上,也定格在童祥苓的記憶裡。「演出結束後,說戲通過了,還說主*席把第五場《打虎上山》唱段中『迎來春天換人間』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聽到毛*主*席如此認真細緻地看戲和改詞,我格外激動,真的蹦了起來,蹦老高。」

    就這樣,劇本定了稿。就這樣,《智取威虎山》童祥苓前前後後連唱了五年。

    4.拍電影,更不易

    演楊子榮的五年,無論正式演出還是排練,童祥苓每天念完了唱、唱完了念,還有大量舞蹈,身體透支很厲害。最辛苦的,要屬彩色電影《智取威虎山》的拍攝。比如,舞臺上為了表現飛舞自如,楊子榮穿的大衣是用極輕的尼龍絲面料做的,拍電影時為了真實,道具師傅給他做了一件厚呢面真皮裡大衣,足足20斤重,要求他和在舞臺上一樣跳得瀟灑,經常跳完了舞完了,體力不支的童祥苓蹲在一邊嘔吐不止,「其實是心臟吃不消」;比如,六月的大熱天裡穿著大皮襖拍長鏡頭,燈光炙烤下,每一遍下來連內衣都是水淋淋的,導演卻要求特寫鏡頭裡的楊子榮「身在雪原」不能出汗,「當時心想,把我的頭放冰箱裡算了」;比如,為了鏡頭裡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攝影機前特別安裝了一隻兩千瓦的聚光燈,「專門照我的眼睛。每天下午開始拍,拍到晚上,我眼睛就不行了,開始充血。」但為了不讓紅眼睛在彩色鏡頭裡穿幫,醫生給童祥苓點新福林眼藥水,收縮血管,「但拍完後,由於瞳孔放大,看不清,每天都得靠別人攙著回宿舍。」

    童祥苓的眼睛落下了後遺症,會痛,會晚上充血。「這都沒什麼。」為這部電影吃過的苦還有很多。若干年後,在電影院他跟觀眾一起看了《智取威虎山》。「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大出息,沒有創造很多人物和作品。唯一就是《智取威虎山》,大家記住了楊子榮。現在還有人演這個,我已經很滿足了。」


現精編京劇伴奏免翻琴譜一套,

分上 中下三冊。

收錄了五百七十多首唱段,B4 規格。

諮詢詳情請加微信:510161560   

相關焦點

  • 成敗楊子榮,沉浮童祥苓
    雖然每次都是先唱上一段傳統戲,可如果不返一段「今日同飲慶功酒」「觀眾是不讓走的」。2006年,在天津和平體育館的一次演出中,童祥苓唱罷「甘灑熱血寫春秋」,全場掌聲雷動。老人在電話中說:「老鄉親彳艮捧。」  「甘灑熱血寫春秋」。童祥苓說,自己塑造英雄楊子榮,是職業生涯中最為閃亮的部分,但自己也飽嘗了這星光閃耀背後的辛酸。
  • 童祥苓開的飯店名叫「童祥苓面飯館」
    1995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在美國臨終前問:「弟弟(指童祥苓)在做什麼?」家人告訴她,在開飯店。童祥苓嘆了一口氣:「唉,可惜了!」童祥苓聞訊,非常難過,感覺對不起姐姐!因為童祥苓小時候學戲的花費,大部分用的是大姐童芷苓演戲掙來的錢。
  • 童祥苓:樣板戲偶像,遭人排擠一天洗600個碗,後賣面為生
    童祥苓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去書寫他對戲曲那份深沉的熱愛。8歲開始學戲,滿懷一腔熱愛,忍下艱辛和汗水,拜師學藝,不斷精進,演過大大小小的戲。比起學戲,母親更希望自己的小兒子成為工程師,為了消除童祥苓學戲的念頭,母親還狠狠地打了他一頓。那時的童祥苓,雖然年紀小,但心中主意卻大。家人的反對終究是敵不過童祥苓對戲的執念。8歲那年,他正式入梨園。自身的努力,加上姐姐的照拂,得多位名師傳道授業,自小打下紮實的基礎,很快便唱出了名堂。後童祥苓又多次拜師,集各家所長,提升了演繹水平,擴寬了戲路,成為同輩中的佼佼者。
  • 「老頑童」童祥苓
    說到「楊子榮」,人們一定會想到童祥苓。2014年8月,童祥苓先生(右二)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接受口述訪談後與撰稿人馮紹霆先生合影,左一為上海書店出版社責任編輯王璇,右一為本文作者作為一名80後的梨園門外漢,和童祥苓老師結緣實屬偶然。
  • 《智取威虎山》童祥苓:半生跌宕起伏,包辦婚姻也能很幸福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今天的故事如初上演!1935年,童祥苓降生在了天津的一個曲藝世家,二哥壽苓、姐姐芷苓、葆苓都是梨園名伶。尤其是他的姐姐童芷苓,可是紅透了上海灘的頭牌花旦。童祥苓從小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藝術天賦,8歲開始學戲工老生。姐姐童芷苓為他找來了名師,童祥苓十幾歲的時候就走紅了梨園,在圈兒裡的人氣也日漸高漲。
  • 50年後,《智取威虎山》演員今昔照,如今童祥苓85歲齊淑芳78歲
    毫無意外地,它一上映就收穫了大量讚譽,好評無數。其所產生的轟動,在當時,是沒有哪部電影所能比擬的。而成為《智取威虎山》的主要演員,不僅是童祥苓的光榮,更讓當時已經被打倒的「童家班」四姐童芷苓深感欣慰。所以童祥苓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演好楊子榮,因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童家班」有重見曙光的可能。
  • 藝術家童祥苓:70年代飾演《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爆紅
    自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童祥苓也有著不俗的曲藝天賦,1943年,姐姐給年僅8歲的童祥苓請來名師教他唱戲,童祥苓也不負家人所望,十幾歲就在梨園迅速走紅,地位直逼姐姐芷苓。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童祥苓姐弟被安排進入上海京劇院,作為曲藝圈子裡的名角,只要有童祥苓登臺的表演,簡直就是一票難求,可以說他的火爆程度不亞於今天的一線流量明星。伴隨高名氣而來的就是高收益,在50年代,童祥苓的月收入竟然高達350元,幾乎是某些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由此也可以看出童祥苓那個時候有多受歡迎。
  • 一個人與一齣戲 ——讀《青衣》
    一個人沒有辦法走入角色,一輩子帶著角色的影子行走,就會只是一個行屍走肉,她不再是她,她是一個角色,一個人們喜歡的角色。這樣的自我局限,對於觀眾而言是一種享受,因為那意味著一個精彩的演出,但是對於表演者自身而言,那是一輩子也走不出的陰影。「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一齣戲有一齣戲的命。」一個人若無法走出一齣戲,那就成了一個人的宿命,一個終究會輸的宿命。
  • 李宗盛、林憶蓮、張國榮與《當愛已成為往事》的故事
    說好的,差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為何你卻選擇獨自離去。戲裡的程蝶衣像極了戲外那個生無可戀、情無所依,縱身一躍的張國榮;戲外的張國榮像極了戲裡那個假戲真做、飲劍戲臺的程蝶衣。人生如戲,誰的人生不曾如戲般跌宕起伏、百轉千回。 戲如人生,誰的感情不曾遇上悲喜、聚散、離別。當曲終人散、戲劇落幕,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 往事不堪回首——看黃梅戲《徽州往事》
    《徽州往事》以這樣的開頭,讓觀眾心中不忍。什麼叫好戲的開關?好戲的開關就是能抓住觀眾,抓住觀眾的要害就是主人公的命運讓觀眾揪心。《徽州往事》的開頭開的好,他讓觀眾要看下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女人,命怎麼這麼苦?今後她怎麼活下去。編劇這樣寫,導演就把這個開頭的戲搞得足足的。汪府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音樂舞蹈歡快喜慶,舒香容光煥發,喜笑言開。
  • 當愛已成往事,終要慢慢釋懷
    歌曲《當愛已成為往事》,是李宗盛與林憶蓮以唱片形式合唱的第一首歌,也是唯一一首歌。如今看來,李宗盛的這首《當愛已成為往事》,不光是寫給電影《霸王別姬》的,也是寫給他與林憶蓮的那段短暫的感情生活的。當愛已成往事,我們每個人是否都能全然放下?難說!情起情滅,緣來緣散,這其中的原由,又有幾人能夠說得清。
  • 這齣折子戲,還有誰能動情演繹?
    我想,除了哥哥張國榮,再也沒有人能將虞姬,程蝶衣這齣「戲中戲」如此登峰造極的演繹了吧?從一心要逃跑尋求所謂自由的小豆子,到被一出《霸王別姬》深深震撼落淚下定決心成角兒,他歷盡了艱辛折磨,甚至被迫拋卻「我本是男兒郎」的身份,成為了那個「差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的從一而終的「真虞姬」。他頹廢過,失落過,掙扎過,可從未失去虞姬的純粹和執著,從未拋棄過自己的熱愛和信念。這何嘗不是哥哥自己的寫照?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一輩子
    仿佛這軀殼的存在只是用來詮釋一個諾言「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有人說程蝶衣傻,芳華如金,怎捨得用生命去解讀一句「戲言」?不值得,不值得。有人說程蝶衣迷,入戲太深,已分不清那戲裡戲外,亂了心智,可惜,可嘆。可惜你與我都不是程蝶衣,不是他,就不懂他,不懂又何必評頭論足?
  • 高幹文:《西成往事》強推,本是為了報仇奈何戲假情真
    高幹文:《西成往事》強推,本是為了報仇奈何戲假情真1.《西城往事》作者:舒遠書評:男主祖上三代都是將軍,有錢有勢,而女主就灰姑娘一個,男女主兩家因上一輩存在糾葛,女主為了報仇接近男主,想著讓男主愛上自己然後甩掉,可是她高估了自己,結果戲假情真,還把兩個倔強的人弄得兩敗俱傷。一縷細細的悲傷,從此以後,往南往北,真心喜歡舒遠的文字啊!2.
  • 張國榮的「霸王別姬」,唱絕了一輩子的人戲不分
    我還有另外一個感受:心理上被閹割的程蝶衣,由於命運的悲慘,所以他一生都躲在虞姬這個角色後面,來尋找他心裡的安全感。霸王活著,虞姬願意為他做任何事。在程蝶衣心裡,霸王也只能屬於他一個。他不允許菊仙的出現來破壞虞姬和霸王。
  • 任桂珍在滬逝世 一輩子演江姐,一輩子做』江姐』
    上海歌劇院第六代「江姐」何曉楠記得,作為藝術指導的任桂珍第一次給她講戲時,問她:「曉楠,你相不相信這是真實的事?你相不相信江姐是真實的人?」何曉楠點點頭:「我信。」於是,任桂珍開始跟她講戲。講戲不是講唱腔或走位,而是講江姐的故事。「要把江姐演得生動鮮活,先要做江姐這樣的人。」何曉楠覺得,這是任老師最珍貴的感悟,也是對她最大的鞭策,她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在臺上臺下傳承江姐的精神。
  • 《青島往事》?青島往事!知道這些才是老青島!
    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看「老青島」,看看《青島往事》的戲裡戲外。當時的青島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到處是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歐式洋樓,在這個恍若異域的城市裡,滿倉結識了機智靈活、頗具生意頭腦的天佑和德發,三個人意氣相投,承諾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永不分開。
  • 影響主角一生的霸王別姬,《當愛已成往事》從此一別再無張國榮
    小派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一季的歌王之戰中,歌手辛曉琪和幫唱歌手周華健一起合唱的《當愛已成往事》,這還是電影《霸王別姬》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原唱是李宗盛和林憶蓮。後來還是《霸王別姬》出品方老闆徐楓出面才說服陳凱歌同意使用這首《當愛已成往事》。甲方爸爸的話語權不管在那裡都是舉足輕重的。
  • 周杰倫、周華健、齊秦三大天王合唱一出《戲》
    紛擾熙攘的足跡,何必老算計」人生如戲,戲說人生。歌曲不僅聚齊了多首經典歌曲《紅塵客棧》、《明明就》、《菊花臺》、《朋友》、《月亮代表我的心》、《大約在冬季》、《往事隨風》等的旋律;在MV劇情設置上更別出心裁,讓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和清代才子鄭板橋穿越一起對弈;為了凸顯「變」的主題,歌曲還運用變化的旋律、變化的人物、變化的十二生肖、變化的十二星座,就像每個時代都有諸葛孔明和鄭板橋,這個世界就是因為變化和不同才呈現出多樣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