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軍兩個師進駐印度
被截斷了歸路的中國遠徵軍亂作一團,對撤退方向產生了極大分歧,最終,孫立人率領的第66軍新38師6000人安全撤入印度境內;而遠徵軍司令杜聿明則率領主力進入緬北野人山,準備繞道回國,結果在原始叢林中因病惡及毒蟲肆虐而損失慘重,連第200師師長戴安瀾也不幸犧牲,最後僅剩第5軍新22師廖耀湘部2000餘人,也只能繞道進入印度境內。後來,就是以這8000人為基礎,組建了中國駐印軍新1軍、新6軍。
重組遠徵軍防守滇西
由於日寇佔領緬甸全境後又繼續揮軍北上,進入雲南境內並企圖攻佔昆明,威脅陪都重慶,幸虧其先鋒靠近怒江惠通橋時被守橋憲兵及時發現,炸毀了所有橋梁,宋希濂第36師等部也緊急馳援,終於擋住了日軍攻勢,將其擋在了怒江對岸。為了確保怒江防線安全,也為日後反攻積蓄力量,蔣介石下令在滇西地區組建新的中國遠徵軍。
駐印軍攻勢凌厲,重創日寇精銳
至此,昔日的中國遠徵軍被分為駐印軍和滇西部隊兩大塊,其中駐印軍擴編為2個軍5個師,約8萬人;滇西部隊則擴編為7個軍,共20萬人。從兵力上看,自然是滇西部隊更佔優勢,但1944年兩軍可是合作反攻緬北時,其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駐印軍面對日寇以兇悍著稱的「叢林戰之王」第18師團等精銳,一路勢如破竹,甚至創造了1個營被上千日寇包圍42天後全身而退;1個團斃敵4000人的驕人戰績。日軍驚呼:「(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已今非昔比。」
遠徵軍在騰衝、松山等地連遭苦戰
與此同時,滇西的遠徵軍部隊也渡過怒江發動反攻,雖然每次都以集團軍為單位參戰,對付日軍殘缺的聯隊編制,但幾乎每次都血戰數月、傷亡慘重。如松山戰役中,遠徵軍精銳第8軍、第71軍等部圍攻千餘日寇,竟耗時95天,傷亡7千餘。騰衝戰役中,遠徵軍第20集團軍在美軍300架飛機配合下激戰127天,付出3倍於敵的傷亡,最終殲敵6千餘人。
同樣是美械裝備的中國部隊,都有強大空軍支援,雙方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首先是兵員素質的差異。駐印軍是在印度蘭姆伽空軍基地組建的,所有兵員都由國內挑選經過體檢的精壯士兵和青年知識分子進行空運補充,一改往日部隊中良莠不齊、文盲充斥的狀態。此外,駐印軍後勤補給全部由英國殖民當局負責保障,麵包、雞蛋、牛肉等每天都足量保障,軍官甚至還每天配給雪茄、巧克力等高檔貨,因此官兵們的身體素質得到極大提升。
其次是裝備的熟練方面,雖然滇西的遠徵軍部隊也補充了不少美械裝備,但與從頭到腳大換裝,連帽子都配發6種(鋼盔、作戰帽、叢林帽、便帽、睡帽、禮服帽)的駐印軍相比還是大大不如的。此外,駐印軍中美軍教官、聯絡官直接配屬到連一級,從軍官到士兵都接受美軍手把手培訓,對美式裝備的操作非常熟練,加上後勤保障到位,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其火力優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讀萬卷書破萬仞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