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大陸菜市場,臺灣這家餐飲生鮮超市創造了另類商業模式!

2021-02-16 中國零售平臺


✎作者系聯商網百人計劃成員 許鬱婷

臺灣以特色餐飲及細緻服務聞名世界,因豐富餐飲經驗積累孕育了厚實的飲食文化,吃不僅是生活必需,它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宣揚文化的表現。吃之所以為道,是品賞飲食美感之道。對飲食的自覺,展現的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意識及態度。

清晨六點多,小夥伴們還在床上賴床時,位於臺北濱江街的臺北漁市已經開始慢慢聚集人潮,裝滿新鮮漁貨的貨車依序停靠,工作人員忙著一一卸貨,臺北餐廳主廚則親自到此挑選漁貨。除了餐廳主廚,這裡更是國際背包客喜愛的地方,許多背包客一下飛機就鑽進巷弄尋找臺灣在地美食,在這裡聽到各國口音,不再是特別的事。

大家對於魚市場或是傳統菜市場的第一印象,大多是魚腥味瀰漫,髒亂、潮溼的地方吧?今天台灣妹子帶領小夥伴一起瞧瞧臺北濱江市場特殊的餐飲複合案例《上引水產》原來漁市場也可以玩轉體驗、玩創生活時尚

《上引水產》為臺灣三井餐飲事業集團(Mitsui,簡稱三井集團)旗下事業體之一,目前集團旗下有六個特色店型,包括Mitsui三井、三井料理美術館、上乘三井、極三井、三井選品、三井Cuisine M。

為了翻轉大家對於漁市場髒亂負面印象,三井集團邀請著名空間設計師陳瑞憲,攜手將傳統魚市場打造成高大尚的複合式餐飲生鮮超市,商場空間氛圍以深色調性為主,冷凍櫃、產品櫃、木製吧檯等道具皆為一體化設計,相互搭配。

商場配置依據空間使用特性進行分區規劃,劃分為 13個主題區域,集合了活體水產販賣、生鮮超市、主題餐飲、居家美學等項目進行複合式經營,創造另類商業模式,顛覆了消費者對於傳統市場的想像。

三井集團具有海鮮批發販賣專長,其透過批發自營、產地直送的模式,達到產品質量把關、價格合理透明等多重效益,讓一般消費者與業務型顧客都能購有優質且超值的商品。

除了商品價格實惠外,在商場中同步融入「體驗零售」元素,讓80、90後的消費者重回市場,上街買菜不再專屬於婆婆媽媽的代辦事項,上漁市場吃海鮮也成為時下年輕族群的體驗新潮流。

進入商場之前,會有工作人員提供酒精消毒雙手,一進門即活體水產區,水產區所展示以高級海鮮為主,一缸缸水槽依據不同海鮮品種精準控制水質與溫度,在現場有魚體處理與代客烹調服務。活體水產區外圍則為冷藏冰櫃,販賣進口飲料、酒,及處理過的海鮮,讓消費者在遊逛體驗水產區時,方便選配相關食材,觸動多方消費。

室內餐飲皆為立吞型式,立吞型式為日本常見餐廳服務形式,提供消費者站立吃飯在臺灣較為少見。立吞區分為快意鮮味吧、壽司區兩區,立吞壽司區可及時享用現做壽司,快意鮮味吧提供清蒸海鮮及丼飯,立食的特殊飲食體驗,除讓消費者有嘗鮮機會外,亦可以提高整體翻桌率,不怕腳酸的小夥伴可以來試試。

生鮮超市除販賣海鮮及新鮮蔬果外,也販賣進口食材、熟食、甜點等,透過生鮮超市商品販賣主題區劃,引領消費遊逛動線,同時串聯快意鮮味吧及立吞美食區,讓消費者在候位時可以因遊逛誘發其他消費可能性。

另外還有美好生活區展售設計器皿、生活家居用品,詮釋生活不再只是滿足溫飽,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想像。據觀察目前此區提袋率不高,但此空間配置讓商場增添幾分趣味性。輕酒吧則提供現場調酒,大啖海鮮後在小巴臺區亦可小酌一番。

樂烹鍋物以及煮海,是室內區唯二可以坐的區域,與其他餐飲區域各自獨立,非該區商品不得帶入食用。樂烹鍋物為海鮮鍋火鍋,煮海則是以合菜為主,整體價格較其他區域高,由於空間較為隱密適合團體宴客。

連接室內商場及戶外燒烤區走廊,巧妙的配置了花坊及果汁吧,花藝走道便於讓消費者切換消費情境。

戶外區有飲品販賣區跟海鮮燒烤區,服務人員烤好後送至各桌,每一個桌上皆有陶爐可以保溫烤物,夏季假日晚上還有戶外音樂表演,為上班族下班小酌的好去處。

上引水產在一個空間場域下,結合水產批發、生活超市與特色餐飲的複合經營,將上述三者重新解構重組,塑造了一個有故事的商業,創造顧客現買現煮新鮮的購物體驗。

三井集團創新商業模式發生綜效,開創了獨特魚市美學,吸引著絡繹不絕國內外觀光旅客,同時帶動一波老舊市場活化商機,透過開創新型態的消費模式吸引消費者上門,著重於體驗經濟的開拓,其實這也訴說著除了價格策略可以觸動消費外,創新的商業巧思可以創造更長遠的獲利模式。

而餐飲服務業需建構在品牌經濟、體驗文化的縱深,當服務業價值被秤斤論兩,原本是一場味蕾品賞的盛宴,變質成為計算性價比的價格擂臺,長久以來辛苦經營的無形價值將不再為客人所重視,而品牌價值的消逝將很難再重新塑造了。

削價競爭的價格策略並不是唯一的依歸,我們需要跳脫競爭思維的框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同時吸納不同消費客源,經由價值理念傳達與消費者溝通,這才是餐飲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不怕腳酸的小夥伴下次來臺北,記得來趟上引水產,體驗食尚海鮮行,以下提供相關交通信息。


相關焦點

  • 誠品生活書店開了家「生鮮菜市場」,在書店買菜是一種什麼體驗?
    繼MUJI之後,複合型書店鼻祖誠品生活也打起了「菜市場」生意。 實際上,複合型+跨界經營成為了書店升級的主流之路,言幾又、西西弗、蔦屋書店紛紛試水「咖啡+書+文創產品」模式。誠品生活在中國臺北信義店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鮮菜市場,這是臺灣地區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下稱「知味市集」)。除包裝食品、零食外,首度售賣逾150種當地農民栽種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等,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
  • 新加坡生鮮零售電商Honestbee的商業模式,你看得懂麼?
    可以看出,在早期,Honestbee其實就是生鮮電商配送服務商。 中國的經驗表明,生鮮電商出奇地難做。國內生鮮電商從2012年就開始發展,最初只是簡單地複製普通品類的電商模式。但是,生鮮電商存在很多問題,有著極高的成本和損耗。 同時,Honestbee雖然早期模式很輕(自己不管理供應鏈),但是涉及到購物員、配送員的管理以及和商超的合作,做起來並不輕鬆。
  • 生鮮店能開在市場旁邊嗎?生鮮超市適合開什麼地方
    生鮮店賣得的肉、蔬菜、水果、海鮮等都是人們一些日常需要吃的產品,一天2-3次的需求量,使得生鮮店越開越多,最多生鮮超市就是小區這個位置,一般來說小區的居民比較多,有些離菜市場比較遠,因為方便,很多居民選擇在小區購買一日三餐的食材,都知道小區是開生鮮店最佳選址,但是也有那麼小部分人想在市場旁邊開家生鮮店
  • 藏在菜市場的萬億生意!
    其實說到底,菜市場是時代的產物,但在城市化和網際網路的推動下,超市成了大家購買果蔬肉蛋和飯後閒逛的理想場所,或者是拿著手機打開生鮮軟體,等著快遞小哥把蔬菜水果送貨上門。法國著名學者曾說過:沒有市場就沒有城市。
  • 社區生鮮這塊大蛋糕將如何分,以鮮為客錢大媽的生鮮超市模式分析
    近日,盒馬鮮生又火樂一把,以一張「讓物價重回民國」的海報備受讚許,可見生鮮加盟連鎖作為行業大勢,也讓各種社區生鮮品牌如雨後春筍般順勢而起,不但有線上電商平臺的生鮮app,也有大型生鮮超市,不過更值得期待的是以加盟模式為主的社區菜單,錢大媽、鮮為客經營模式備受認可。
  • 開家生鮮超市賺錢嗎?生鮮超市一年能賺多少錢
    現在開生鮮超市賺錢嗎?看到很多投資者都往小區開生鮮超市,也不知道開生鮮超市生意好不好?不過有這麼投資者創業選擇開生鮮超市,那麼就會有利潤的空間存在。開家生鮮超市賺錢嗎?有投資就有風險,不管是什麼行業,創業可以讓你一年內賺很多錢,也可以讓你不賺錢反而虧本,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只是投資者應該如何去避免虧本,讓生鮮超市達到盈利狀態,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開店之前做好市場調查,和明確消費群體,這樣才好根據消費群體選擇生鮮超市的位置,都說一個黃金地段的位置,可以讓一個生鮮超市的收入翻2-3倍,同樣不好的位置,會讓生鮮超市陷入困境
  • 邊逛邊吃、生鮮不用挑、在線購買,物美這家店讓年輕人重新愛上超市
    在超市裡吃東西可以說是非常不文明的現象了。但是在上周三剛剛開業的物美北京金寶街店裡,卻隨處可見從貨架上拿起來就吃的顧客……原因是,這個超市允許這麼做。和盒馬鮮生圈出一塊生鮮區域單獨結帳不同,在這家超市裡你真的可以從任意貨架上拿商品隨手結帳之後在超市內使用——當然,商品的包裝盒、包裝袋還是要帶出去的。
  • 七鮮與家萬佳將在唐山合力打造全渠道美食生鮮超市
    未來,雙方將共同打造七鮮·家萬佳美食生鮮超市、社區超市等多個全渠道零售業態,為唐山消費者提供品質、健康、高性價比的生鮮美食商品,舒適、高品位的購物環境,以及便捷、放心的門店周邊配送上門服務。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零售的人、貨、場都發生了巨變。消費者對於品質、便捷等購物體驗的要求更高,面對「更加嚴格」的消費者,傳統零售企業也亟需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優化自身的商品和服務能力。
  • 疫情下,生鮮電商迎來訂單激增
    假期延遲,菜市場還沒有足夠多的商戶營業,零星的幾個攤位菜價較貴、品類不全;而超市也人多擁擠。1月31日凌晨1點15分,小林打開盒馬APP,準備使用生鮮電商,預約到家買菜服務。他手慢了5分鐘。1點20分,當天盒馬的預約配送全部約滿,系統提示歡迎到店選購。早上10點15分左右,家住石佛營附近的他,同一時間打開各家生鮮APP,準備搶點蔬菜。
  • 臨沂倆開發商進軍生鮮超市,傳統零售商場能否迎來轉機?
    北城確實需要接地氣的生鮮超市,繼壓油溝生鮮超市落地後,12月18日,泰盛之家生鮮超市正式開業。就在社區團購火爆之時,網傳多家平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處在網際網路和菜市場之間的泰盛之家生鮮超市能活下去嗎?
  • 要做中國最好生鮮超市的T11要接二連三開店了
    「我將與中國最棒的超市T11生鮮超市合作推出健康食品和新鮮果汁......"半個月前,生鮮超市T11創始人杜勇轉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來京城最頂級的健身教練TonyNicholson,他曾是駱家輝、潘石屹和一系列明星大咖的私教。Tony說的沒錯兒。
  • 新型菜市場+Shopping Mall,眼前一亮!
    ▲圖片來源:ins@muji_global 在這家店內,你就像逛超市和菜市場一樣,可以在這裡買到各種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該項目是基於大型居住社區大運城邦的家庭客群而設,由於社區周邊缺乏平價菜市場,益田集團為解決民生問題,在此規劃了益田街市。該項目為菜市場進駐購物中心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借鑑可能。
  • 領鮮碼頭生鮮超市——為社區住戶帶來便捷
    領鮮碼頭生鮮超市在明確定位於「小區門口的生鮮社區」,和傳統商業選址盯準「人流量」不同,領鮮碼頭生鮮品牌在達到2000的住戶小區門口就可開一家生鮮門店, 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所需,並提供「基本款」的生鮮商品。同時,這種選址模型決定了領鮮碼頭生鮮的面積和店面模型。
  • 「超市+餐飲」升級:家樂福賣場將標配自營餐廳,年內開100家
    家樂福方面介紹,自營餐廳目前是家樂福重點項目,由家樂福餐飲獨立事業部操盤。未來家樂福賣場內餐飲會逐步以自營為主。生熟聯動、引流聚客是家樂福自營餐廳的邏輯。餐廳開在超市賣場收銀線內,與超市賣場直接連通,可直接將餐飲客流導入超市賣場。但餐廳也設置有獨立出入口。顧客無需在超市內轉一圈才能進出餐廳。無損就餐便利性。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在誠品生活臺北信義店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鮮菜市場,是臺灣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誠品將新鮮蔬果融入書店,打造獨家「在書店買菜」的新營運形式,打造書店場景複合式營銷模式。生鮮區域主要售賣臺灣本土的生鮮品牌,超過150種當地小農栽種的生鮮產品,主打新鮮、健康、無毒、有機。
  • 無印良品要在中國開菜市場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跨界「賣菜」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近日,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項目方宣布,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設生鮮市場,首家店鋪將入駐該購物中心。項目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為無印良品最新業態之一,又名MUJI菜市場生鮮計劃。
  • 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圖/視覺中國她發現,市場旁邊一家小超市做了多個團購平臺的自提點,吸走了大多數買菜的客源,平臺每天的特價菜就跟白送差不多。王曉燕感到憤憤不平,「很多人覺得這種燒錢的商業模式不可持續,但普通家庭能頂得住一年沒收入嗎,像我媽這種中專學歷50多歲的中年人,你讓她轉什麼呢?」
  • 汪小菲試水社區商業 微風市集沒有定義
    作為社區商業新形態的試水,微風市集以生鮮為切入點,發力「社群運營」,目前在北京開出了4家門店。   一年前(2018年12月)開業的前門店,是微風市集在北京興隆街開出的首店,坐落在西興隆街和草場三條的十字路口,在肅瑟寒冬中,其明黃色的招牌很引人注目,附近的菜市場基本在兩公裡之外,這些,似乎都是菜市場的優勢。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隨著我國「農改超」政策持續推進以及線上渠道的 分流,農貿市場未來佔比將持續下降,新的終端零售格局正在重塑:1)隨著外 資超市逐漸退出,內資龍頭以及區域型連鎖超市整合併購加速,門店數量持續 拓張,截至 2018 年年底,永輝超市/家家悅/高鑫零售大賣場數量分別為 708/732/484 家;2)網際網路龍頭入局引領探索前置倉到家、體驗性餐飲等新零 售業態,比如:以盒馬生鮮為代表餐飲新零售模式覆蓋周圍 3
  • 國外菜市場設計經典案例賞析—萬維商業空間設計
    在傳統集市的沒落、購物方式的轉變、交通流量的增加、物流方式的變革這樣的背景下,倒逼菜市場對自身進行調整革新。而在近兩年,菜市場開始迎來全面的復興,菜市場成為推動城市的振興、促進社區多樣性,提升社會公共健康水平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