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裡吃東西可以說是非常不文明的現象了。
但是在上周三剛剛開業的物美北京金寶街店裡,卻隨處可見從貨架上拿起來就吃的顧客……原因是,這個超市允許這麼做。
和盒馬鮮生圈出一塊生鮮區域單獨結帳不同,在這家超市裡你真的可以從任意貨架上拿商品隨手結帳之後在超市內使用——當然,商品的包裝盒、包裝袋還是要帶出去的。
物美金寶街店是繼聯想橋店之後,物美第二家與多點 Dmall 合作打造的新零售體驗店。這家佔地 4500 平米的超市,在物理空間的設計上就打破了傳統超市的老套路。
「出入口」都有自助收銀臺,出入暢通無阻
它的入口和出口都是開放式設計,顧客可以選擇從任何一個「看起來是出入口」的地方進入或離開超市,不用特意去找「收銀臺」在哪裡。在整個超市裡的購物流程是這樣的——
先拿好要買的東西,在手機上打開多點 App 掃一下加入購物車。
想要使用或想要離開超市的時候在 App 的購物車中點擊結帳,在線付款。
在超市內或任意出入口找到一臺「檢查機」,把 App 付款後的二維碼在上面掃一下。
實際體驗中,金寶街店名義上的「出口」和「入口」都設置了用於自助結帳的機器。在出口的一端,總共有三種方式可以結帳。
一種是傳統的收銀員結帳,滿足不方便使用手機或中老年朋友付款。一種是自由購結帳,即此前已在多點 App 內完成了支付動作,來此處進行「結帳確認」。第三種則是自助結帳,如果你買了許多商品,不方便使用手機一個一個掃描,可以在這裡用效率更快的自助結帳機進行結帳。
根據多點產品經理的介紹,除了第一種之外,剩下的兩種理論上都是可以由顧客自己完成結帳的。
不過,其實自助結帳已經不新鮮了,僅憑這個並不能吸引年輕人,但在多點看來引入自助結帳和線上的會員體系,只是為了吸引年輕人打下的基礎。
以物美這家店為例,由於打破了未結帳區和已結帳區的強界限,這家店的賣場和餐飲區的面積比例達到了 1:1。為了讓人們在逛超市的時候感到更為輕鬆,在裝修時這家店的通道比其他物美寬了一倍,而貨架也矮了 1/3,和朋友一起逛超市也不會有那種「一回頭就找不到人」的情況。
矮貨架與寬通道
「我們發現很多年輕的顧客喜歡在午休的時間來超市,如果超市裡或超市的旁邊就有很多好吃的,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進店消費。」
金寶街店的餐飲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在賣場外的合作區,這個區域會引入年輕人喜歡的第三方餐飲品牌,比如魚你在一起、從前味道、小蹄大做、Coffe box等。另一個是在賣場內的生鮮區,和盒馬鮮生一樣,這家店的生鮮區也可以「現買現做」。
要在超市吃炒蟹,統共分幾步?
1.撈蟹
2.選口味
3.吃
說起生鮮,多點 Dmall 對物美的另一項改造是讓這家店的生鮮 SKU 標準化率達到了 60%。
簡單來說,就是你買魚、買菜、買水果,都不在按斤買了,而是一條、一捆、一盤多少錢。有些人覺得這樣買東西貴,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傳統超市或早市中,以不上班的中老年人為主。他們會在生鮮商品上新的時間來,反覆將最好最新鮮的貨品挑走,等到年輕人下了班再去已經只剩下不好的產品了。」多點產品經理是這麼解釋這個問題的,「將生鮮產品標準化,雖然單價稍稍有所提升,但可以做到顧客在任意時段來到超市,都能買到同樣新鮮質量好的蔬果,所以銷量反而會有所提升。」
在貨架上拿起商品,掃完付款就能吃了(支持支付寶)
將生鮮貨物標準化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多點 App 本身並不單純是一個「新零售」平臺。這個成立於 2015 年的公司,主要經營兩部分業務,對線下它為傳統超市新零售改造全案,幫助傳統超市建立即時、快速、符合移動網際網路的物流、進銷存、會員和結帳體系。在線上,它還擁有一個自己的電商平臺。
打開多點 App,你會發現它的主界面更像是一個電商應用而不是一個超市的付款 App。但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你在多點的電商中可以買到的商品,就是來自你周邊接入了多點系統的線下商超的商品。
如果你在超市附近居住,周末想要買一些柴米油鹽之類比較重的東西,不想自己去超市買,就可以在多點 App 裡下單。多點接單後,就會從超市取貨 2 小時內配送上門。
由於超市本身使用了多點的系統,商品信息幾乎完全同步,不只是你在超市裡能買到的東西,能享受的折扣在多點 App 裡都有。而且一些在超市裡沒有擺上貨架的商品,也能在多點 App 裡買到。
按照多點 App 聯合創始人劉桂海的說法,在類似物美金寶街店這樣的深度合作店,多點會和超市共享使用供應鏈和倉庫。
「我們將這家店的市場面積縮減了一半(用於擴充餐飲區),貨架擺放也更為稀疏,雖然線下能直接看到的商品種類確實有所減少,但總 SKU 數其實沒有降低。我們的做法,是將一些購買行為顯著偏向於線上購買的商品,我們就不把它擺上貨架,但超市的倉庫裡依然正常進貨。這些商品原來也放在用戶難以注意到的貨架頂端或底端,放到網上來買並不會影響一家店的總銷量。」
共享超市的上遊物流和倉儲,也是多點的一個重要的創新。
在多點 App 裡,有一個叫「全球精選」的欄目,這個欄目其實是一個跨境電商頻道,其中賣的大多數貨品在線下超市是完全沒有的。而這一部分也是獨立於多點的合作夥伴由多點自行運營自負盈虧。
但作為一個純線上的平臺,「全球精選」復用了加盟超市的倉庫和物流體系,節省成本的同時與超市進行分成——利用傳統超市原有的物流和倉儲在波谷時期的空閒價值,降低了跨境電商業務的成本。賺得的利潤,由多點和超市進行分成。
前兩年,App 端下單,超市配送或取貨的 App 曾經風靡一時。多點也曾以這種模式做過一段時間,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劉桂海認為這是因為這種 App 不符合用戶對電商的使用習慣——那個時候用戶要在這樣的 App 裡找一個東西,需要先找到一家商鋪,瀏覽商鋪的商品目錄,如果沒有還要再切換下一家商店。
現在的多點 App,並不會第一時間要求用戶選擇一個商戶,而是像進入了一個普通的電商平臺,會自動進行首頁的推薦,用戶也可以按品類進行整體的瀏覽和整體搜索。
多點 App 在打開的時候會自動判斷用戶當前所在位置,並將所有在配送範圍內的多點商超的商品整合進用戶當前查看的商品頁裡,降低了用戶使用 O2O 的門檻。
這一簡單整合的背後,事實上是多點對傳統超市的全面改造。在過去,而類似的 O2O 產品中往往需要商超單獨對自己的商品二次在線上進行錄入。而多點的系統,則完全沒有這個過程。
多點聯合創始人劉桂海說。多點有三種合作模式,其中較為深度的合作就是超市完全放棄自己原本的信息系統,改用全套的多點系統。
多點為此開發了一整套庫存、供應鏈、促銷、防損、會員、結算等系統,可以在不藉助任何外部系統的情況下撐起一間超市。如果合作超市願意,多點甚至可以根據選址幫助客戶進行商品 SKU 的篩選、合作商戶的邀請和店內的運營工作。物美金寶街店就是完全使用多點系統的樣板。
第二種則是考慮到許多大型商超有自己獨立的數據安全考量,多點可以只對超市進行附能——超市繼續使用自有的系統,多點系統對對超市原有的資料庫進行雙向同步。用戶在 App 裡下單的數據,也可以寫入到超市原有的會員和訂單體系中去。而超市也將線下自己發生的交易和庫存行為同步到多點,多點可以給予一些建議性的支持。北京其他接入了多點系統但尚未整體改造的物美,採用的就是這樣的方案。
多點自助收銀臺
第三種則是只使用多點的自助結算系統,所有的數據只從多點向超市同步,多點以外渠道發生的交易不同步回多點。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多點的自助結算方案和傳統的自助結帳機相比,每個收銀機也能節省十幾萬的成本。
100% 的 E-Ink 電子價籤可以在後臺遠程更新價格,實時展開促銷,節省人力。
多點的目的有兩個,線下促進傳統商超的轉型升級提升售賣,線上則要滿足店外銷售和電商的需求。而這兩個目的的前提,是一家超市的整體運營成本不會提升。
這兩個目的也是多點的兩種模式,線下部分對商超的改造是 B2B2C,商超採購和使用多點的系統,多點從中獲取收益的同時還可以獲得線下的流量引導其成為多點會員。而線上的部分,則如上文所說通過與商超合作、共享、整合供應鏈與倉儲的方式來壓低價格與其它平臺競爭。
劉桂海提到,這兩部分如果分開來看,線下的部分一直是盈利的,因為它其實是一個一個項目,每一個都是單獨盈利。而線上的部分,如果多點現在取消 79 元免運費的政策,也能迅速盈利。
在多點現在的價格體系中,59~79 元訂單的配送費是 2 元,79 元以上免運費,2 小時內送到。而根據劉桂海透露,目前多點線上部分的客單價大約是 100 元,80% 以上的訂單使用了免郵費的優惠。
「因為線下的部分是盈利的,所以我們現在並沒有那麼著急讓整個公司盈利。按照計算,即便是在現有的狀態下我們的線上年營業額如果能突破 500 億,也能盈利,現在的年營業額是 100 億。」
依託物美,多點目前在北京的配送覆蓋區域遠大於盒馬鮮生。在未來,多點也會拓展除物美以外的其它品牌,讓更多的傳統超市走向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