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看英國PRESS,的一點拙見

2020-10-12 now&future

英國劇:Press

很久沒寫書評,影評,或者劇評了,這也不算是劇評,頂多算個觀後感的流水文字,或者英國短劇的推薦文,沒有劇透的推薦文。

因為好長一段時間了,一直看美劇,突然想聽英國RP腔,給耳朵換換感覺。所以,無意間在優酷發現了這部劇,在優酷平臺上的名字是:媒體人,查了豆瓣(豆瓣上名字是:報社),感覺分數還可以,不低,就打開看了,並且用兩個晚上一個下午看完了六集。

首先要說片名這個問題,我覺得優酷的媒體人這個名字比豆瓣的報社要好,而且更恰當。因為這部片子就是講的兩家報社的媒體人在職業道德,良知,欲望之間的搖擺,在困境中的崩潰和抉擇。但是柯林斯和牛津詞典中都強調the Press有新聞從業人這個解釋,然而片名用沒有the,如果作為名詞,可能報社,出版社更準確,"又"但是,英語的一詞多義,不好用一個中文詞來起名字,這部劇的英文劇名其實更多的是雙關,甚至三關的意思,有Push的意思,有persuade的意思,有開始印刷的意思,也有報社的意思,本著信達雅的翻譯原則,所以看似最不夠入選標準,缺少the的Press,卻翻譯為媒體人,恰恰是我最認可的中文片名。

英劇,特別是BBC的都是劇集不長,只有六集,但就是這六集,真的感覺BBC的標準比美劇神臺HBO的立意高處太多段位,雖然我是HBO粉,但是不得不說BBC劇才是人性上的王者。

BBC作為一個英國最大的媒體平臺,能把媒體平臺和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和醜惡挖掘的這麼深入(當然,現實往往比作品中更醜惡,畢竟這部劇裡面的人物的所作所為不是「本惡」,也都有良知被觸動的瞬間,現實中誰知道?),所以,此劇真的是很有看點,但是因為不是快節奏的劇情片,所以需要用心看,需要看臺詞,看表情來分析人物內心活動的。靜不下來的時候,估計很難看進去這部劇。

雖然是一部節奏不快,不怎麼靠劇情來吸引人,且更注重挖掘人性的劇(相比之下,美劇比英劇更具有宣傳普世價值管,宣揚善),但是在最後一集中,節奏突然一變,劇情和懸念,Holly堅定的信念,保守的Amina的進步,以及結尾Duncan的反轉又反轉,都緊緊的抓住了我這個觀眾的心。

看久了美劇,偶爾看一把英劇,真的會被它的獨特的魅力所吸引。

再說下我所感覺的英美劇的差異,就像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區別,美國的熱情,英國的irreverence(這個詞不好直接翻譯,翻譯出來是不尊敬,不恭敬他人的,不過常做都做褒義,就像高傲的之類的意思)這兩個特點都被深深的烙在了他們的作品上,美劇輕鬆愉快,或熱烈,或誇張,即使看個描寫醜惡的片子,看完後你是輕鬆的,能很快跳出來的;英國劇,不論畫面還是節奏感,都更陰鬱,看完了,真的不輕鬆,會走心,要沉浸一會,會讓人想說點什麼。美劇更燃,更輕鬆;英劇更「喪」,更走心。(燃,喪這兩個詞,短評中有朋友用到,感覺很貼切)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報社PRESS》劇評
    BBC新劇《報社》講述了英國兩家報社之間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之爭,秉承嚴肅認真,報導事實,自稱左派的《先驅報》與善博眼球,愛講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郵報》。相信整個英國的報業必然門派林立,絕非只有2家紙媒,而主創選擇這樣的設定,無非因為劇中倆家報社各代表了當下社會新聞業的兩大路線:精英主義還是民粹主義?
  • 《報社》報社:這裡沒有新聞
    視野放到國外,早在2018年老牌的BBC就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很顯然,在巴特利的筆下,《郵報》和《先驅報》用不同報導方式證明,劇中的英國社會並沒有達到可自我辨認與自我檢測的程度。沒落的報紙行業早已失去了將公共情感包容起來的控制權,相對於將那些錯綜複雜的問題訴諸公眾以博取點擊量的新媒體,巴特利似乎在刻意誇大報社頭版的價值,而這次誇大的反諷效果是,兩家報社捍衛的,似乎依舊是意見之外的派系之爭。
  • 拙見:用21分鐘與自己相處
    田延友說,拙見拒絕心靈雞湯,拙見應該是一個可以觸動靈魂、引發思考的平臺。帶著這樣的思索,2014年8月,拙見正式和觀眾見面。取名"拙見",是希望內容上就像拙見的"拙"字一樣,它是手工的,打磨的,原生態的,而從表現方式上,則是無限地去接近真實,讓嘉賓自由隨性發揮。嘉賓,是拙見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 最前線|為宣傳 5G,華為買下英國多家報社頭版廣告
    據CNN6月8號報導,華為在周一買下英國各大報社的頭條廣告位,其中包括《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等國家性報社及地方報社,宣傳自己對英國寬帶和行動網路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封頁廣告中寫到:「過去 20 年,我們持續向英國的移動和寬帶公司提供設備,但如今,質疑我們在英國發展 5G 的聲音卻越來越多。」 華為表示,「我們一直都致力於向英國5G行動裝置和光纖寬帶供應商提供最好的設備。
  • 不得不分享,六位大咖的拙見
    這一天,廣州最牛的人、最具話語權的人、最德高望重的人、最有故事的人、最時尚的人……他們都紛紛出沒在廣州大劇院。作為一個32歲接班的年輕人,我存在在這個社會,我身在珠江,我的責任,我的命運是怎麼樣,做了很多思考。世界上在幾百年時間裡,有多少人會記得多少個富豪家族,你能說出多少個?後來我想到三本書,一個是莎士比亞寫的《威尼斯商人》,一個是馬爾扎克(巴爾扎克寫的),一個是英國,一個是法國的作家,到了現在大家還會記住這兩個文學家,他們的著作。所以我後來想到不是財富。財富是不可以傳承的。」
  • 拙見 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沒有胸肌就別想徵服世界
    他的合伙人包括華誼兄弟王中軍/王中磊、導演馮小剛、蘭桂坊教父盛智文、世界高球史上最頂級選手老虎伍茲……他的企業是世界第一大高爾夫球會,他的家族曾以300億身家名列2012年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第三名。他食素、運動、每天23:00準時睡眠。他叫朱鼎健。7月初的一天中午,在健身房大汗淋漓時,他決定加入「拙見2014年度盛典」。
  • 拙見2015|這一場盛宴沒有雞湯
    在2014年創辦"拙見"演講平臺時,田延友就是懷著這樣的初心。有一種說法"人的靈魂重21克",因此他邀請不同領域有思想、有影響力的人,每位用21分鐘的現場演講,赤誠相見,尋求觸及靈魂的交流和互動。他希望臺上的嘉賓和臺下的觀眾能共同搭建有質量的跨界智慧分享平臺。"我們拒絕心靈雞湯,"他說。
  • 年度英劇《PRESS紙媒》:八卦和真理的取捨之間
    可就在一個人人都習慣看10w+,閱讀碎片化的時代裡,竟然出現了一部講報紙、報社的英劇——press(《紙媒》)故事圍繞著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展開,一個是《先驅報》(Herald),影射的是主打嚴肅新聞的老牌報社《衛報》,另一個是《郵報》(Post),影射的是主打八卦、民粹新聞的《太陽報》。
  • 「拙見+」廣州最繁華處,為何時間卻最安靜 福利
    這是 BottleDream 第 349 次與你美好分享在3月26日拙見+0326 ,「拙見
  • 資訊 拙見+ 第二場:看到高品質的真實
    (漫畫作者、公眾號:@喃東尼)在這裡,拙見先對各位當日冒雨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說一聲抱歉。
  • 星期天,李喆帶你聽聽這個世界|拙見+報名
    我們知名聲優的配音作品還包括佳潔士 沙宣 馬爹利 大眾汽車 東風日產 雅姿 海飛絲  金龍魚 麥當勞等下再驚訝畢竟他還是《 喜 羊 羊 與 灰 太 狼 》的配音導演&演員(是 的 你 沒 看但在他看來,這個系列主要的是商業上的成功要說做過的高品質作品他還是更滿意迪士尼動畫片《傑克與仙豆》《超級機器猴戰隊》《冒險王奇克》(嗯 扶 好 下 巴)這些沒有在大陸上映的電影,吉吉星期天會帶來拙見
  • 英劇《報社》:話題雖舊,但劇情值得賞析
    BBC One於9月6日晚播出了《報社》(Press)這部六集迷你劇的首集。《報社》海報劇集的故事圍繞著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展開。一家是由Charlotte Riley所飾演的女主Holly Evans工作的《先驅報》(Herald)。
  • 拙見 8.19 來廣州大劇院和莫言許鞍華一起玩靈魂大起底
    如果你已迫不及待,請直接跳到最後搶票。黃金時代》和它的主演湯唯正值熱門,我們從她的已有行程上擠了又擠,將8月18-19號的時間留給「拙見」;7月中,陳偉鴻剛錄完一期節目,對話嘉賓是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然後,發來一條微信:8.19,廣州見;8月初,楊錦麟在西安見到專程而來的田延友。
  • 關於報社現狀的這部英劇,讓媒體人心有戚戚焉
    當劇中男主角主播威爾痛斥茶黨的極端右派作風時,他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多年後,在現實政治中,正是川普這個消極對抗非主流族裔、一點也不白左的極端共和黨人川普最終贏得了美國大選。很顯然,在巴特利的筆下,《郵報》和《先驅報》用不同報導方式證明,劇中的英國社會並沒有達到可自我辨認與自我檢測的程度。沒落的報紙行業早已失去了將公共情感包容起來的控制權,相對於將那些錯綜複雜的問題訴諸公眾以博取點擊量的新媒體,巴特利似乎在刻意誇大報社頭版的價值,而這次誇大的反諷效果是,兩家報社捍衛的,似乎依舊是意見之外的派系之爭。
  • 《報社》:談談霍莉·埃文斯的職業焦慮
    》有另一個譯名叫《新聞之爭》,劇集中相爭的兩家報社分別是《郵報》和《先驅報》。說是兩家報社之爭,實質,還是主持兩家報社的男人和女人在爭鬥。落實到《報社》第一季,就是《郵報》的鄧肯·艾倫和《先驅報》的霍莉·埃文斯之間的劍拔弩張。第二季裡,鄧肯·艾倫大概會為他打著新聞之爭的旗號做下的惡付出代價的吧?沒有看過英劇《報社》的讀者大概會問,鄧肯·艾倫做了什麼惡事?可以用不短的篇幅說一說的,《報社》中何止鄧肯·艾倫!
  • 拙見+0422:該安放的不是青春,而是那顆躁動的心丨贈票
    在4月22日,「拙見+」請來四位講者,他們要在廣州的夜裡點起一盞燈,分享一些關於尋找內心安定的經驗。「這個世界不該有殘疾人。」很難想像這句話出自一個盲人的口中。少年時失明,蔡聰沒有怨天尤人,但也不甘心靠著盲人按摩、算命等工作維持生計,而是選擇「換一種活法」。
  • 《報社》BBC新劇,安利給想了解新聞業的你
    《Press》,譯作《報社》或《新聞之爭》,由大名鼎鼎的BBC(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紙媒衰落,一家報社該如何生存——堅持新聞理想還是迎合娛樂化潮流?劇中兩家報社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油膩男」老鄧主管的《郵報》,迎合大眾愛好,走在泛娛樂化轉型的前沿。 《郵報》的確很油。
  • 《報社》大恥度的英劇,泛娛樂的八卦,崩潰的情緒,沉默的張力!
    像北歐劇就擅長呈現一種飄零流浪的冷漠氣息,展現人與人的悲歡不相通的悲愴感,而法國依舊是世界上最浪漫多情的電影,美人的優雅、柔軟和堅強的恰當好處,男士的紳士風度,都是心中有羅曼蒂克之人永恆喜愛、津津樂道的部分,而高貴含蓄的英國
  • 井岡山報社簡介
    井岡山報社為市委黨群系統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報社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新聞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報業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報社旗下媒體中國吉安網獲「2015全國地方網絡媒體十大最具價值品牌」。
  • 2016年「報社」大回顧!
    兔子們春節快樂~不知不覺一年就為大家寫了這麼多報社,現在可以慢慢回味一下~其實在想到「報社」這個名稱前,星仔就已經編輯過類似報社的內容,在這裡一起整合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