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報社:這裡沒有新聞

2020-10-12 老闆娘

7月8日新浪微博發布《微博平臺實施外鏈白名單機制的公告》,宣布新浪微博將目前的短鏈服務調整為受限制的免費服務,即採用外鏈白名單機制。新浪微博將僅對白名單網站,如政府、新聞、認證企業網站提供免費服務,對白名單以外的網址均不再支持跳轉,該機制將於8月初上線。

《微博平臺實施外鏈白名單機制的公告》

在公眾拼命996,並沒有什麼精力撥開私人事務去關注那些也許和他們並無多大關係的公共事務時,新浪微博官方限制外鏈的規定好像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而這正好就是國內網際網路新聞生態的一瞥。

「他們」在努力操控公眾情緒,「他們」在私自定義網際網路的開放性概念,新聞的爭端變成大v之間的拉踩。

視野放到國外,早在2018年老牌的BBC就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

《報社》在第一集就表明了報紙行業在日落西山的處境下也該持有的態度:

「頭條登廣告,會失去讀者的尊敬,失去獨立性,人們買《先驅報》是為了獲得真相,在商業公司的陰影下,他們如何能信任我們?」

「『網上已經傳開了』不能當藉口,你們(報社)應該比網際網路多點出息。」

《報社》(2018)

觀眾如果依據這些嘴炮就斷定這又是和《新聞編輯室》一樣是一部說得越多,就越有氣勢的職業劇,那就錯判了編劇的意圖。

曾寫出風靡全球的堪稱劇版《消失的愛人》的《福斯特醫生》的編劇麥克·巴特利擅長的故事往往都是那種觸底反彈的逆襲。丈夫背叛、同事插刀、兒子反水,主婦福斯特的人設也許左右搖擺,但最後她一定會「手刃」小三和丈夫。

麥克·巴特利

相對於說什麼,巴特利的劇本更喜歡去展現角色會做什麼,當失敗者從一個女性個體轉變成一個已經過時20多年的沒落行業,巴特利該如何拯救呢?

巴特利選擇「不救」,「報社」沒有「新」聞。

代表左派平等、自由的《先驅報》和代表右派保守、民粹的《郵報》從第一集開始就在爭搶新聞,同樣一則女議員青年時吸毒裸照的新聞,與女議員有往來關係的《先驅報》以第四版「厭惡女性和公關利益」的「新聞」評論息事寧人,熱衷用醜聞爆料吸引讀者的《郵報》則在頭版頭條以一種近乎控訴威脅的手段講述它們認為的「真相」。

新聞的作用在於突出一個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則是揭露隱藏的事實,只有在社會狀況達到了可以辨認、可以檢測的程度時,真相和新聞才會重疊。很顯然,在巴特利的筆下,《郵報》和《先驅報》用不同報導方式證明,劇中的英國社會並沒有達到可自我辨認與自我檢測的程度。

沒落的報紙行業早已失去了將公共情感包容起來的控制權,相對於將那些錯綜複雜的問題訴諸公眾以博取點擊量的新媒體,巴特利似乎在刻意誇大報社頭版的價值,而這次誇大的反諷效果是,兩家報社捍衛的,似乎依舊是意見之外的派系之爭。

行業之下,工作著的新聞人,巴特利似乎也不準備「搭救」,片中記者似乎都沒有完全堂而皇之的新聞理想作陪,他們比《新聞編輯室》裡團隊作戰的理想新聞人更現實、也更曖昧不清。

片中最鐵肩擔道義記者就是《先驅報》的副總編輯霍利,當她得知就是自己收留的室友埃德竊取了自己關於慈善大亨性醜聞的爆料時,她先是隱忍不發對著埃德說「我八個月沒有性生活了」,當目的達到之後,她立刻拉下臉趕走她眼裡的剽竊者埃德,埃德似乎也成了另一種程度上的ME TOO受害者。

處在《先驅報》管理和工作腹地的霍利在倒戈《郵報》後,為了能讓《郵報》主編鄧肯在財力上支持自己調查中東恐怖案件,她甚至給《郵報》提出符合它們風格的點子:吃人血饅頭,即使霸凌少年因《郵報》的曝光而自殺,那也要再次利用死去的少年發動一次「輿情反轉」(媒體向相反觀點轉勢過猛,讀者會無暇顧及其之前的觀點),說服少年母親加入《郵報》賊喊抓賊的「反霸凌」運動,洗脫其媒介加害人的身份。

在《報社》的前5集,鄧肯雖然是個有家有業的中年男子,但他比《先驅報》沒家沒業的霍利和阿米娜更張狂邪魅,為了報社的新聞爆料,他甚至連首相都敢威脅,他主理的《郵報》更看重娛樂性和公眾興趣,而非公眾利益,並且他並不以此為恥:

「為什麼我能指揮首相做事,而阿米娜卻連一張報紙都發不出?因為你們手舉明鏡,忙著揭露一個莫須有世界角落的虛偽小人時,我們卻在影響著選舉的結果,我們保衛著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窮人以及沒有發言權的人們。」

而當觀眾被鄧肯前五集的反派人設撩出一點興致時,第六集他的情商和智商又發生了斷崖式墜落,他突然可以為了兒子而變得軟弱無力起來,從不道歉的他開始害怕勞斯萊斯座駕裡的報業金主和國家首相。

最後,為了兒子的撫養權,他的再次堅毅不再和之前一樣是為了本質主義的新聞理念,而是為了個人家庭情感私利。

在寫作調研英國《鏡報》《衛報》之前,巴特利當然早就了解了新聞行業日薄西山的垂暮,但他還要在這股失敗中找尋一點意義,本質上,這和《如懿傳》從頭到尾都只刻畫一個失敗宮鬥女人的意圖是相同的,失敗比逆襲更能觸及反思的力量。

在英國,公眾對新聞記者的信任度僅高於政客,早在美國2016年大選出現假新聞的5年前,英國民眾就因卡梅倫和默多克一同牽扯的新聞竊聽醜聞而史無前例地對媒體產生了信任危機。

如何證明自己值得信任,已經變成英國乃至全世界新聞行業首要的行業責任,熱愛反轉逆襲的巴特利沒有在《報社》中解決這個問題,反而多次直接或間接地拋出這個問題給觀眾。

第五集《先驅報》因受到性醜聞慈善大亨的禁止令而失去爆料權並最終開了創刊以來的首次天窗,反而是一向熱衷於名人炒作的《郵報》不顧及慈善大亨的禁止令直接刊登了他的性醜聞。

第六集,獲得金主和首相硬性威脅的鄧肯為了阻止《先驅報》爆料必然會引起英國社會大地震的英政府竊聽公眾的「偕振」事件,反而先聲奪人在《先驅報》還未發刊前將報導「偕振」事件的霍莉指責為人民公敵,將她爆料軍情五處的「偕振」行動定義為一項出賣國家機密的叛國行為,而完全抹殺掉霍莉為公民隱私所作的努力。

從讀者和媒體的關係上說,《郵報》和《先驅報》在這兩次新聞之爭中,都秉承著自己認為的媒體責任來應對公眾對其的信任,雙方對信任的定義不同,才有了他們發布新聞和真相的不同姿態。

從巴特利看來,媒體的信任危機當然需要通過媒體的自清來進行解決,但如何培養公眾的信任,可能是比是否擁有信任更深層的存在。

媒體將許多錯綜複雜的問題都訴諸公眾,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想藉助並無機會知情的大多數的介入來逃避對那些知情人的批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決不等於嚴格的教義或者某種道德文化形態規定的方式去陳列新聞,而是如何激發讀者情感。

阿米娜和路人解釋紙媒和新媒體的區別時曾說:「app新聞推送會讓你的視野變得狹窄,它會研究你的喜好,投你所好進行推送。」日薄西山的紙媒行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比新媒體頭頂上的劍更重也更尖銳。

近日,現實政治中的美國《華盛頓郵報》會為了悼念被沙特政府殘忍肢解的專欄記者卡舒吉而專門為其去世後的專欄開上「天窗」,這是報紙用其特有的行業特徵主動出擊去行使媒體該有的責任感、去培養讀者該有的信任感。

人們總說現實總比影視精彩,《華盛頓郵報》的這次的「主動天窗」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報社》裡巴特利拋出的「被迫天窗」之困。

相關焦點

  • 井岡山報社簡介
    井岡山報社為市委黨群系統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報社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新聞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報業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報社旗下媒體中國吉安網獲「2015全國地方網絡媒體十大最具價值品牌」。
  • 《報社》:談談霍莉·埃文斯的職業焦慮
    》有另一個譯名叫《新聞之爭》,劇集中相爭的兩家報社分別是《郵報》和《先驅報》。說是兩家報社之爭,實質,還是主持兩家報社的男人和女人在爭鬥。落實到《報社》第一季,就是《郵報》的鄧肯·艾倫和《先驅報》的霍莉·埃文斯之間的劍拔弩張。第二季裡,鄧肯·艾倫大概會為他打著新聞之爭的旗號做下的惡付出代價的吧?沒有看過英劇《報社》的讀者大概會問,鄧肯·艾倫做了什麼惡事?可以用不短的篇幅說一說的,《報社》中何止鄧肯·艾倫!
  • 《報社》新聞媒體的存在是正義可能的一端
    美國國父傑斐遜的說過:「如果我來選擇,在沒有報紙的政府和沒有政府的報紙之間,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BBC的新劇《報社》從不同視角,讓你看到,現代社會新聞媒體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和《聚焦》《華盛頓郵報》等影片不同的是,這部6集迷你劇沒有突顯媒體的艱辛與執著,而是通過報格不同卻影響巨大的兩份報紙,在紙媒與網絡之間的勾心鬥角,讓你著實覺得報紙或記者其實也沒那麼高尚,而且可能是不入流的甚至「同樣下流」!然而,正是這樣的記者在追逐新聞、報導真相的過程中,才有可能令位高權重者、有錢有勢者心驚膽寒並且為自己的不義付出代價。換言之,正義在何方?
  • 2016年「報社」大回顧!
    兔子們春節快樂~不知不覺一年就為大家寫了這麼多報社,現在可以慢慢回味一下~其實在想到「報社」這個名稱前,星仔就已經編輯過類似報社的內容,在這裡一起整合給大家
  • 彷徨or堅守,英劇《報社》引媒體人共鳴
    《報社》目前的豆瓣評分是8.6分。與幾年前曾被豆瓣網友盛讚的講述電視新聞人題材的美劇《新聞編輯室》全程打雞血風格不同,《報社》獲得豆瓣網友稱讚的點在於其展示了新聞人嚴肅認真甚至有點「喪」的狀態,學過新聞學的觀眾,會從這6集中看出許多新聞學中必定會提及的內容。譬如何為新聞真實性?
  • 《報社》一些期待
    本身學新聞的所以很有感觸,不論是裡邊對於新聞工作者自身素質的表現,還是不同報社之間的新聞競爭都很真實帶感。不過在國內的話可能就是微博上各個媒體在微博上先後報導了,而網友也不會討論不同媒體之間的新聞差異。因為除了一些主流媒體,其他各個媒體的新聞差不多都是相互報導的。內容基本都相同,甚至有很多時候文案都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對新聞涉及的人我覺得企業或者政府的輿論可能就更加的大。
  • 英劇《報社》:話題雖舊,但劇情值得賞析
    BBC One於9月6日晚播出了《報社》(Press)這部六集迷你劇的首集。《報社》海報劇集的故事圍繞著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展開。一家是由Charlotte Riley所飾演的女主Holly Evans工作的《先驅報》(Herald)。
  • 《報社》Sharp and Alone
    強烈劇透 紙媒日薄西山的今日,BBC出品的迷你劇《報社》力圖從展示給觀眾媒體行業三個矛盾之處:1)媒體與政治權力的鬥爭與媾和;2)媒體人對行業理念的堅守與放任;3)傳統媒體在數位化衝擊下的掙扎與迎合。關於第二點著墨很多,《郵報》與《先驅報》體現的就是兩種極端,娛樂至死與理想主義;但好像也沒有那麼純粹,Duncan堅持不懈地挖到內閣大臣的吸毒醜聞,諧振項目如果不是Duncan的提醒進展不會如此之快;就新聞嗅覺而言,他與Holly其實不相上下, 不同的是Duncan對人的本質看得更透。
  • 《報社》正義不等於正確
    霍利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狹隘的正義在報導這個新聞,卻將這個項目背後所有人的努力付之東流,在沒有看到明顯的不利的情況下利用言論誇大其詞,過分宣傳項目的負面效果。她的新聞是有偏向的,她一邊倒得反對這個項目,已經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了。如果不是鄧肯後面的反擊,我都快要以為這個劇要落得一個白左的結局了。當然也不是說鄧肯就全是對的,他背叛妻子,他不惜一切代價製造噱頭。
  • 《報社》看英國PRESS,的一點拙見
    英國劇:Press很久沒寫書評,影評,或者劇評了,這也不算是劇評,頂多算個觀後感的流水文字,或者英國短劇的推薦文,沒有劇透的推薦文。因為好長一段時間了,一直看美劇,突然想聽英國RP腔,給耳朵換換感覺。所以,無意間在優酷發現了這部劇,在優酷平臺上的名字是:媒體人,查了豆瓣(豆瓣上名字是:報社),感覺分數還可以,不低,就打開看了,並且用兩個晚上一個下午看完了六集。
  • 《報社》BBC新劇,安利給想了解新聞業的你
    《Press》,譯作《報社》或《新聞之爭》,由大名鼎鼎的BBC(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紙媒衰落,一家報社該如何生存——堅持新聞理想還是迎合娛樂化潮流?劇中兩家報社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油膩男」老鄧主管的《郵報》,迎合大眾愛好,走在泛娛樂化轉型的前沿。 《郵報》的確很油。
  • 海賊王:薩博之死本就荒唐,報社魔改新聞:薩博暗殺薇薇未遂!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革命軍等人所收到的報紙是來自報社。並非海軍。摩根斯作為報社的大佬他也曾經說過,需要大賣特賣的新聞。 結果摩根斯非常剛,直接打翻了世界政府派來的人。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報社PRESS》劇評
    BBC新劇《報社》講述了英國兩家報社之間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之爭,秉承嚴肅認真,報導事實,自稱左派的《先驅報》與善博眼球,愛講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郵報》。相信整個英國的報業必然門派林立,絕非只有2家紙媒,而主創選擇這樣的設定,無非因為劇中倆家報社各代表了當下社會新聞業的兩大路線:精英主義還是民粹主義?
  • 理想與現實互搏,這就是報社打工人的真實生活?
    第二位女孩,也就是本劇的女主角,則認為:雖然筆比槍強大,但飯比筆強大,不能讓家人吃到飯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而《Hush/噓》的故事,就發生在首爾這家名為《每日韓國》的老牌報社裡。這是一家等級制度很森嚴的報社,簡單來說,就是社長、局長、部長、次長、組長、普通記者和實習記者,地位等級依次遞減。
  • 關於報社現狀的這部英劇,讓媒體人心有戚戚焉
    《新聞編輯室》(2012)2018年,在全球都被眾包新聞充斥,公眾根本沒有精力撥開私人事務去關注那些也許和他們並無多大關係的公共事務時,老牌的BBC反而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
  • 大學生實習報告範文:報社記者實習報告
    記者實習報告   從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鄒平縣《今日鄒平》報社的記者部進行了將近兩個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此,感謝報社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在我實習期間給我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教育和栽培。
  • 海賊王:薩博之死本就荒唐,報社魔改新聞改為薩博暗殺薇薇失敗!
    世界政府的做法有問題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革命軍等人所收到的報紙是來自報社。並非海軍。摩根斯作為報社的大佬他也曾經說過,需要大賣特賣的新聞。之前也說過,整個海賊王的輿論信息都掌握在兩個勢力手中。一個是代表海軍的世界政府。另外就是摩根斯!而這次的新聞世界政府直接派人要求摩根斯需要隱藏這個信息。
  • 《報社》人以類聚
    《The Newsroom》宣揚愛與正義,《The Press》揭露人性之惡,在兩家報社殘酷競爭了六集之後,第一季的結尾跟現實也很符合:「越是沒有底線,越能肆意妄為。」個人認為《The Press》更有張力,更為犀利。
  • 《報社》大恥度的英劇,泛娛樂的八卦,崩潰的情緒,沉默的張力!
    不再新鮮的新聞報社的倫理之爭英國報社展開,一家是由女主角Holly Evans 工作的《先驅報》,作為一家老派、左傾且主打嚴肅新聞的報紙,《先驅報》在今天這個時代面臨著銳減、受眾縮小等問題。八卦、民粹新聞的《郵報》(post),在主編Duncan Allen的帶領下,該報靠著吸引眼球但又時刻在道德界限打擦邊球的新聞不斷壯大。
  •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靈山縣「巧婦九妹」甘有琴入選中國婦女報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帶貨達人「巧婦9妹」甘有琴與其他幾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