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新聞媒體的存在是正義可能的一端

2020-10-12 淡清的水桶

美國國父傑斐遜的說過:「如果我來選擇,在沒有報紙的政府和沒有政府的報紙之間,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BBC的新劇《報社》從不同視角,讓你看到,現代社會新聞媒體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和《聚焦》《華盛頓郵報》等影片不同的是,這部6集迷你劇沒有突顯媒體的艱辛與執著,而是通過報格不同卻影響巨大的兩份報紙,在紙媒與網絡之間的勾心鬥角,讓你著實覺得報紙或記者其實也沒那麼高尚,而且可能是不入流的甚至「同樣下流」!然而,正是這樣的記者在追逐新聞、報導真相的過程中,才有可能令位高權重者、有錢有勢者心驚膽寒並且為自己的不義付出代價。

換言之,正義在何方?官員政客、資本家、報紙媒體,無論哪一方都有可能造福大眾,也有可能墮落貪腐、恣意妄為,你不能指望某一方是聖人,但恰恰是任何一方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恰恰是它們之間的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才讓正義成為可能。所以,你能想像沒有新聞媒體的現代社會嗎?其實也不用想像啦,各大報紙頭版圖文高度重合的社會是怎樣的?(沒錯,是和諧的,呵呵。)

印象最深刻的是劇中相關的三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我自然有自己的答案):

1、為了正義的目的,普通人的個人隱私可以真實報導嗎?比如劇中的報紙揭露一個未成年人的校園霸凌行為,結果導致其自殺,這份報紙是不是同樣在霸凌?

2、為了正義的目的,公共機構的負面新聞可以真實報導嗎?比如劇中的一家醫院因過錯致使非正常死亡率增加,而報紙的揭露卻可能讓醫院倒閉,失去拯救更多病人的機會,這是符合正義嗎?

3、為了正義的目的,政府機關(首相)的侵權行為可以真實報導嗎?比如劇中的政府為了反恐目的監聽所有公民的行為,媒體對此的揭露是洩露國家機密嗎?你願意犧牲你的自由來換取安全嗎?

《報社》必須是我的2018年度十佳劇集之一。還想說一點,關於職業素養與職業操守。一個人一旦進入某些專業領域,如法官、律師、記者、教師……,即使具備了較高的專業素養,也會不知不覺中面臨追求成功與內心操守之間的巨大衝突,這時候每一次選擇便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每一次你得到的必將付出代價,通常不可兼得。尤其在某些國家。

相關焦點

  • 《報社》報社:這裡沒有新聞
    「他們」在努力操控公眾情緒,「他們」在私自定義網際網路的開放性概念,新聞的爭端變成大v之間的拉踩。視野放到國外,早在2018年老牌的BBC就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
  • 《報社》正義不等於正確
    一開始以為她維護的是公民的權利,是正義,後來才發現女主維護的正義僅僅只是自己視角下的正義,極其主觀。以調諧這個項目而言,女主覺得應該將這個事情暴露給大眾,覺得大眾有權利知道這個項目的害處。但是這麼做真的是維護了大眾的利益嗎?
  • 地方媒體融合:廣電VS報社哪家的老大 當上了融媒集團的「一哥」?
    【鄂州融媒體中心】2019年3月20日,湖北首個地級市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鄂州市融媒體中心。2019年3月25日,根據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鄂州市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鄂州市融媒體中心整合了鄂州日報社、鄂州廣播電視臺的職責,將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兩微一端」等多個媒介融為一體,通過機制創新、流程優化和平臺再造,最終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和傳播渠道的互通共享。
  • 關於報社現狀的這部英劇,讓媒體人心有戚戚焉
    《新聞編輯室》(2012)2018年,在全球都被眾包新聞充斥,公眾根本沒有精力撥開私人事務去關注那些也許和他們並無多大關係的公共事務時,老牌的BBC反而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
  • 《報社》好評率100%,BBC又現神劇,娛樂至死的時代,真相在哪裡?
    首發於公眾號「影探」(ID:ttyingtan),作者:香蕉姐,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新聞媒體應該堅守良知,還是順應潮流?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是新聞人面臨的巨大困境。故事拋出的問題很簡單:紙媒衰落,一家報社該如何生存?是堅持新聞理想還是迎合娛樂化潮流?
  • 《報社》Sharp and Alone
    強烈劇透 紙媒日薄西山的今日,BBC出品的迷你劇《報社》力圖從展示給觀眾媒體行業三個矛盾之處:1)媒體與政治權力的鬥爭與媾和;2)媒體人對行業理念的堅守與放任;3)傳統媒體在數位化衝擊下的掙扎與迎合。Holly的處境就尷尬了很多,專業上她是Duncan也敬佩的記者,然而目前的副主編位置卻讓她有些難以施展;生活中只有工作,所在的報社卻日漸衰退,就連唯一的合租密友在幾天前發生事故死亡。
  • 井岡山報社簡介
    井岡山報社為市委黨群系統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報社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新聞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報業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報社旗下媒體中國吉安網獲「2015全國地方網絡媒體十大最具價值品牌」。
  • 《報社》很多「醜聞」及其幕後,都能在這部英劇裡看到影子
    好了,這裡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政客與媒體的勾連關係。當然,媒體與資本也存在緊密的勾連,《華盛頓郵報》易主貝佐斯之後,也成為了貝佐斯及其利益同盟體的輿論陣地。能盡力「少受」(注意,不是「不受」)政治與資本這兩股力量左右的媒體,向來都是夾縫中求生存,為自己艱難掙得一份體面、尊嚴與公信。這些利益勾連關係,以及那份為新聞理想的掙扎與艱難求生,在《報社》中都有很好的呈現。
  • 《報社》一些期待
    本身學新聞的所以很有感觸,不論是裡邊對於新聞工作者自身素質的表現,還是不同報社之間的新聞競爭都很真實帶感。不過在國內的話可能就是微博上各個媒體在微博上先後報導了,而網友也不會討論不同媒體之間的新聞差異。因為除了一些主流媒體,其他各個媒體的新聞差不多都是相互報導的。內容基本都相同,甚至有很多時候文案都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對新聞涉及的人我覺得企業或者政府的輿論可能就更加的大。
  • 英劇《報社》:話題雖舊,但劇情值得賞析
    BBC One於9月6日晚播出了《報社》(Press)這部六集迷你劇的首集。《報社》海報劇集的故事圍繞著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展開。一家是由Charlotte Riley所飾演的女主Holly Evans工作的《先驅報》(Herald)。
  • 娛樂新聞也該恪守新聞倫理
    就在網友和眾星都在為其去世哀悼時,有消息稱,某報社記者喬裝醫務人員潛入太平間拍照。姚貝娜經紀人在17日凌晨連發兩條微博怒斥該媒體,並要求其主動道歉。姚貝娜所屬公司華誼兄弟,更是怒斥該媒體私自設立姚貝娜基金。  事後,涉事媒體似乎在嘗試著替自己做「危機公關」。從其微博用語,以及次日報紙的報導力度來看,姚貝娜就是核心。其報導的主線也很明晰,只談惋惜。
  • 《報社》只有立場,沒有正義正確
    理想化的新聞是怎樣的,記錄真實,辯證表達,純粹,自由,獨立。現實中的新聞並不是紀錄片那麼純粹,避免不了選擇立場,有政治和資本的幹擾。關鍵是這些立場如何抗衡,彼此壓制。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正義本身也是,因此我很同意某篇評論說,正義不代表正確。但什麼又是「正確」?「正確」本身也是立場,人類社會避免不了選擇立場,因為當你選擇正確,必然有人選擇中立或者不正確。
  • 廣電臺與報社「融合改革」,河北首個媒體改革城市開始人事大調整
    ,電視臺和報社的關係也發生了改變。王春亮攝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傳媒資源整合是一步大棋。就在昨天(3月27日),又有兩家市屬傳媒機構進行了融合改革——張家口日報社與張家口廣播電視臺將告別各自單兵作戰的歷史,張家口市新聞中心浮出水面。 這是河北省首個媒體改革的城市,在張家口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張春生的發言中,兩家市屬媒體的融合改革,「是市委關心支持媒體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
  • 《報社》評論
    換言之,正義在何方?官員政客、資本家、報紙媒體,無論哪一方都有可能造福大眾,也有可能墮落貪腐、恣意妄為,你不能指望某一方是聖人,但恰恰是任何一方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恰恰是它們之間的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才讓正義成為可能。所以,你能想像沒有新聞媒體的現代社會嗎?其實也不用想像啦,各大報紙頭版圖文高度重合的社會是怎樣的?(沒錯,是和諧的,呵呵。)
  • 初心講堂 | 新時代平面媒體的轉型之路
    為此,我們也特地建立了新民客戶端,進一步提高時效性,同時為了能擴大影響力,我們也有兩微一端,客戶端和微信,微博。整體還是向融媒體傾斜,至於效果怎麼樣,我們也在探索之中。新媒體發展迅速,對傳統媒體的打擊很大,買報紙的人很少。一開始我們就設立了自己的網站,想跟上時代步伐,但是報網融合的阻力也很大。面對報社從事業單位改制成為自負盈虧的企業,我們也不得不轉型,網站微博微信,都開始做起來了,但是微信公眾號一天只能發一次,經申請後,一天最多三次,若最大重大事件報導,三次也還是不夠的。於是,我們便走了自己的客戶端,即時發布,也沒有次數限制。
  •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帶貨達人「巧婦9妹」甘有琴與其他幾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 中國不可能有的《新聞之爭》
    ;大眾顯然是愚昧的,這就更體現了媒體的重要性;這部劇甚至揭露了紙媒最後的走向,走向free,但深度化報導需要付費,我相信選擇付費的群體也更理性與包容,可以給予傳統媒體更高的自由性。但當然,這一切的都是在社會性質與我國不同的前提下得以生存。
  • 《報社》灰色正是新聞的主調
    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這部片子忠實記錄了每一個選擇和輸贏,並且沒有用太多的情緒渲染和政治正確,就跟新聞本身一樣。對比之下,美劇#新聞編輯室# 就套用了很多英雄主義模版,劇情簡單直白、涇渭分明,基調也過於明朗,觀眾都能感應到每次轉折和走向了。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報社PRESS》劇評
    BBC新劇《報社》講述了英國兩家報社之間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之爭,秉承嚴肅認真,報導事實,自稱左派的《先驅報》與善博眼球,愛講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郵報》。相信整個英國的報業必然門派林立,絕非只有2家紙媒,而主創選擇這樣的設定,無非因為劇中倆家報社各代表了當下社會新聞業的兩大路線:精英主義還是民粹主義?
  • 彷徨or堅守,英劇《報社》引媒體人共鳴
    《報社》目前的豆瓣評分是8.6分。與幾年前曾被豆瓣網友盛讚的講述電視新聞人題材的美劇《新聞編輯室》全程打雞血風格不同,《報社》獲得豆瓣網友稱讚的點在於其展示了新聞人嚴肅認真甚至有點「喪」的狀態,學過新聞學的觀眾,會從這6集中看出許多新聞學中必定會提及的內容。譬如何為新聞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