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社》人以類聚
#《The Press》英劇 第一季# 昨晚某人看羅胖的跨年演講,我把這部六集的英劇給看完了。跟老前輩《The Newsroom》不一樣,《The Newsroom》裡的主線是主播Will個人的彷徨掙扎,而《The Press》裡,每個人都彷徨掙扎。
-
《報社》看英國PRESS,的一點拙見
所以,無意間在優酷發現了這部劇,在優酷平臺上的名字是:媒體人,查了豆瓣(豆瓣上名字是:報社),感覺分數還可以,不低,就打開看了,並且用兩個晚上一個下午看完了六集。首先要說片名這個問題,我覺得優酷的媒體人這個名字比豆瓣的報社要好,而且更恰當。因為這部片子就是講的兩家報社的媒體人在職業道德,良知,欲望之間的搖擺,在困境中的崩潰和抉擇。
-
《報社》大恥度的英劇,泛娛樂的八卦,崩潰的情緒,沉默的張力!
大恥度的英劇下半年石頭姐主演的新劇《瘋子》依舊耀眼,怪異又不失天才氣息的隨意冷幽默,既有東方俗套紛繁的科幻概念場景設計,卻又輕飄飄的在一個個夢境裡穿梭出現實的疊影;內在的情感中尋找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本質上的理解、共鳴
-
《報社》很多「醜聞」及其幕後,都能在這部英劇裡看到影子
BBC出品的六集迷你英劇《PRESS》(譯作《報社》或《新聞之爭》),正是一個關於「西方媒介學習」的優質「接口」。這幾天,我認真地、仔細地,看了兩遍。好比明星塑造的人設,這是報社的「報設」。相比於更燃、更理想化的美劇《新聞編輯室》,英劇《報社》要真實得多。所有的人身上都有灰色地帶,所有的人都會有在利益誘惑面前的些許動搖。而每一個「變了節」的人,也不會「壞」得那麼徹底,他們自有他們的苦衷與難處,內心裡也多少留存著一些昔日的「初心」。這,不正像現實中的每一個我們?不論,我們在做的是一份怎樣的職業。
-
《飛行少年》:上演真實版絕地求生 堅守夢想引網友共鳴
而最讓網友產生共鳴的,則是他們用行動來堅守最初的夢想。堅守夢想引網友共鳴《飛行少年》講述了國家為培育軍事航空領域的新型飛行人才
-
越長大,我就越愛看英劇
但也有人說,美劇份額的蛋糕,是被更為精良的英劇切走的。這是有意思報告美劇系列的第三篇:英劇崛起。同樣是AI人工智慧題材,美劇《西部世界》(Westworld)故事線更複雜龐大,而英劇《真實的人類》則更純粹地深入挖掘現象下隱藏的本質,這也正是英劇的特點。英國BBC出品的《報社》(Press)(也譯作《新聞之爭》)與美國HBO出品的《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相比,也不難發現,英劇在主題深度上,確實更勝一籌。
-
關於報社現狀的這部英劇,讓媒體人心有戚戚焉
《新聞編輯室》(2012)2018年,在全球都被眾包新聞充斥,公眾根本沒有精力撥開私人事務去關注那些也許和他們並無多大關係的公共事務時,老牌的BBC反而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
-
《報社》報社:這裡沒有新聞
視野放到國外,早在2018年老牌的BBC就推出了一檔比《新聞編輯室》看起來更古板的新聞職業劇《報社》——講述報社新聞爭端的6集迷你英劇。《報社》在第一集就表明了報紙行業在日落西山的處境下也該持有的態度:「頭條登廣告,會失去讀者的尊敬,失去獨立性,人們買《先驅報》是為了獲得真相,在商業公司的陰影下,他們如何能信任我們?」「『網上已經傳開了』不能當藉口,你們(報社)應該比網際網路多點出息。」
-
《報社》:談談霍莉·埃文斯的職業焦慮
》有另一個譯名叫《新聞之爭》,劇集中相爭的兩家報社分別是《郵報》和《先驅報》。說是兩家報社之爭,實質,還是主持兩家報社的男人和女人在爭鬥。落實到《報社》第一季,就是《郵報》的鄧肯·艾倫和《先驅報》的霍莉·埃文斯之間的劍拔弩張。第二季裡,鄧肯·艾倫大概會為他打著新聞之爭的旗號做下的惡付出代價的吧?沒有看過英劇《報社》的讀者大概會問,鄧肯·艾倫做了什麼惡事?可以用不短的篇幅說一說的,《報社》中何止鄧肯·艾倫!
-
英劇《報社》:話題雖舊,但劇情值得賞析
BBC One於9月6日晚播出了《報社》(Press)這部六集迷你劇的首集。《報社》海報劇集的故事圍繞著兩家虛構的英國報社展開。一家是由Charlotte Riley所飾演的女主Holly Evans工作的《先驅報》(Herald)。
-
夜班媒體人的福利來了
數據顯示,晚上8點至凌晨4點是夜班媒體人工作的尖峰時段,由於長期從事夜班工作,年輕媒體人熬夜猝死的情況也不少見。關注媒體人「夜的黑」12月26日上午,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傳媒茶話會》和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合愛心機構關注媒體人「夜的黑」,共同發起了「夜班媒體人援助項目」,多維度的為夜班媒體人提供援助支持。
-
一部觸目驚心的新英劇!
》一如既往呈示英劇的精悍沉穩魅力,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認為《報社》比《貼身保鏢》更具衝擊力與社會話題性,因其所描述的報業競爭在英國(或者全球)社會中所經歷的巨變與產生的效應委實太過特殊(有時甚至可以被稱為悲壯),因而由此引發的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自身的反省與探討也格外觸目驚心。
-
年度英劇《PRESS紙媒》:八卦和真理的取捨之間
我覺得,我們這一撥傳統媒體人還是挺幸運的,倒不是因為見證了行業的興衰,而是我們入行時有資深的師傅帶,從業20、30年的老法師比比皆是,什麼沒見過。今天剛好有朋友說起,紙媒出來的人有節操。我想說,節操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經驗」教會我們這些後生:「傳播」這件事的能量。
-
《報社》Sharp and Alone
強烈劇透 紙媒日薄西山的今日,BBC出品的迷你劇《報社》力圖從展示給觀眾媒體行業三個矛盾之處:1)媒體與政治權力的鬥爭與媾和;2)媒體人對行業理念的堅守與放任;3)傳統媒體在數位化衝擊下的掙扎與迎合。Holly的處境就尷尬了很多,專業上她是Duncan也敬佩的記者,然而目前的副主編位置卻讓她有些難以施展;生活中只有工作,所在的報社卻日漸衰退,就連唯一的合租密友在幾天前發生事故死亡。
-
大恥度的英劇,泛娛樂的八卦,崩潰的情緒,沉默的張力!
下半年石頭姐主演的新劇《瘋子》依舊耀眼,怪異又不失天才氣息的隨意冷幽默,既有東方俗套紛繁的科幻概念場景設計,卻又輕飄飄的在一個個夢境裡穿梭出現實的疊影;內在的情感中尋找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本質上的理解、共鳴
-
媒體人必看:9部與新聞有關的電影
媒體人關注熱點,而熱點近幾年也開始聚焦媒體人。像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的是白俄羅斯記者阿列克西耶維奇;2016年兩部新聞業題材電影同時角逐奧斯卡,在好萊塢電影史上實屬罕見。11月8日,中國記者節。一起來看看大熒幕裡,他們都在做什麼……《獨家新聞》|2006年一個美國女大學生桑德拉,為了替學校報紙尋找獨家新聞,來到英國倫敦採訪自己的好友。
-
東野圭吾同名電影《彷徨之刃》首發劇照 ,雙王影帝引期待
東野圭吾同名電影《彷徨之刃》首發劇照 王千源王景春開啟「彷徨復仇錄
-
豆瓣8.6,英劇果然良心,不注水專挖真相
收到照片的第一家報社,是以伸張正義著稱的《先驅報》。《郵報》的口碑極差,卻銷量第一,《先驅報》口碑第一,報紙卻無人訂閱,面臨著關門大吉的命運兩家報社,只隔著一條馬路。不止可以互相窺視,還能隔空相望。豆瓣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89%。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報社PRESS》劇評
BBC新劇《報社》講述了英國兩家報社之間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之爭,秉承嚴肅認真,報導事實,自稱左派的《先驅報》與善博眼球,愛講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郵報》。相信整個英國的報業必然門派林立,絕非只有2家紙媒,而主創選擇這樣的設定,無非因為劇中倆家報社各代表了當下社會新聞業的兩大路線:精英主義還是民粹主義?
-
《普通婚姻》|一代媒體人的婚姻與生活紀年
圖:新書實拍最近,微博超人氣全能博主蕎麥全新長篇小說《普通婚姻》出版,講述2008—2018一代媒體人的婚姻和生活紀年。圖:新書實拍刻畫一代媒體人的肖像《普通婚姻》行文清澈而感性,仿佛一首對於無序、理想、熱忱和天真的讚美詩。這部情感教育小說帶著憂鬱的氣息,既是對愛的肯定,又是一場對於充滿狂想的青春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