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公眾號「影探」(ID:ttyingtan),作者:香蕉姐,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新聞媒體應該堅守良知,還是順應潮流?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是新聞人面臨的巨大困境。
前不久,BBC就把新聞人的這種困境搬上了熒幕。
《報社》
Press
不過,這麼好的劇,香蕉姐卻差點因為片名和海報而錯過。
你瞅瞅,這個片名和海報也太陳舊、寡淡了些吧。
這部劇標榜劇情片,單衝直觀印象根本想像不出有什麼戲劇衝突。
於是,直接跳過。
直到後臺有人留言推薦,香蕉姐看了一集後驚呼:
這特麼也太好看了吧!
你看,不止香蕉姐一個人因為海報太醜差點錯過
作為劇情片,這部劇完成度非常高。
劇情密不透風,非常抓人,人物完成的精確而飽滿,陳舊的題材竟然拍出了新意。
總之,好看到根本停不下來。
《報社》是BBC出品的六集迷你劇,短小精悍,一集信息量極大。
豆瓣評分8.6.
爛番茄新鮮度91%,觀眾好評率更是達到了100%.
這部劇的背景設定在紙媒深受網絡媒體衝擊的當今社會。
故事拋出的問題很簡單:
紙媒衰落,一家報社該如何生存?是堅持新聞理想還是迎合娛樂化潮流?
劇中兩家報社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先驅報](Herald),一家老派、左傾、嚴肅的報紙,專注於揭露虛偽與腐敗,為社會伸張正義。
這樣一家報社在網絡時代面臨著銷量銳減、受眾縮小等問題。
一直由主編阿米娜和副主編霍莉(湯姆·哈迪的老婆夏洛特·萊利飾演)死撐著。
辦公室簡陋、擁擠,地板角落裡還布置著捕鼠器。
另一家報社則是主打八卦、民粹新聞的[郵報](Post)。
在主編鄧肯的帶領下,該報靠著博人眼球,打道德擦邊球的新聞不斷壯大。
針對足球明星金斯利死亡這一新聞事件,兩家呈現的畫風是這樣的:
[先驅報]深切緬懷逝者;[郵報]則抓住金斯利是同性戀的事實不放,聲稱是他父母的不理解間接導致其自殺。
很顯然,兩家報社有著截然相反的辦報理念。
[先驅報]保守、嚴肅,強調以事實為依據;
[郵報]則擅長炒作,說白了就是以誇張的標題、吸睛的內容衝銷量。
大家一聽[郵報]這樣的做法,腦子裡估計會立馬蹦出一個詞:垃圾營銷號!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簡單粗暴嗎?
顯然不是!劇情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從第一集的「梅森夫人醜聞」裡就能瞧出一些端倪。
梅森夫人,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內閣地位最為顯赫的女性官員,立場左傾,為女性權利搖旗吶喊,一心想做出政績。
[郵報]是怎麼對她的?
爆她30年前的裸照。
梅森夫人親自找上門來也不能阻止鄧肯繼續曝光她的照片。
相反,[先驅報]就好說話多了。
主編答應把照片的連結放在第四版厭女症專題那頁,等於是為梅森夫人洗白。
[先驅報]立場左傾,支持女權,以為保護梅森夫人就是在維護女權事業。
但是接下來爆出的事實令人大跌眼鏡。
[郵報]竟然扒出了梅森夫人吸食毒品的照片。
通過宣傳對毒品零容忍,贏取民眾選票的梅森夫人,如果以一個癮君子的形象見諸報端,這對她政治生涯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結果,梅森夫人引咎辭職。
顯然,在記者的職業操守——挖掘真相這件事上,[郵報]走得要更遠一些, [先驅報]反而犯了立場先行的錯誤。
我們都知道,比起簡單直白、涇渭分明的劇情設置,英劇更願意呈現兩難的局面,人物也有其內在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特別是在面臨進退兩難的選擇面前。
醫院事故中,由於氟洛斯通用量減半,導致醫院死亡率上升。
醫院負責人表示,如果此事曝光,她走了,醫院就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可能會死更多的人。
這個時候要不要曝光?
霍莉的答案是:要。
在她看來:
我們的工作是曝光事實,這對逝者的親人很重要,對於其他想採取這種做法的醫院也很重要。而且可以警醒經營者們,我們會時刻監督他們。
沒錯,霍莉是個滿懷新聞理想的人。
精明強幹,對事實窮追不捨,從調查記者一路幹到了副主編的位置。
連對手鄧肯都稱她是這裡最好的記者,比所有人都有能力,一度想把她挖過來。
她甚至還諷刺過[先驅報]誇大其辭,從不查證報導是否真實。
發文diss過鄧肯本人,說他是一個「傲慢酗酒的厭女霸凌者」。
然而,韋斯特性侵案的波折卻讓她對[郵報]的看法有了轉變。
喬書亞·韋斯特,著名慈善家,頂著慈善項目的名義,對年輕的實習生實施性侵。
[先驅報]想趁此機會製造影響力,挽救日益低迷的報紙銷量。
搜集到兩名受害者的訪問材料,霍莉撰寫了頭版文章。
原本以為一切準備就緒,卻在發報的前一夜出事了。
韋斯特以侵犯隱私為由,將[先驅報]告上法庭。
而法官批准了臨時禁令,判決銷毀報紙。
讓霍莉意外的是,主編竟妥協了。阿米娜在金錢和權勢面前扮演了退兵的角色。
而[郵報]做了什麼呢?
他們偷了這個新聞,並讓新聞大肆發酵,於是更多的受害者站出來說話,迫使韋斯特道歉。
就像鄧肯聲稱的那樣,他們手段惡劣,卻做成了霍莉想要的效果——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鄧肯無恥度、無下限,為了挖料無所不用其極,卻有一點讓人肅然起敬,那就是對權貴和虛偽政客的蔑視,對純粹真相的尋求。
為了做到這一點,不介意用娛樂的方式迎合大眾。
從鄧肯身上,你能看到,鬥士與惡棍也可以互為表裡。
他牛b哄哄,連總統都敢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霍莉和鄧肯其實是一路人,他們了解世界的真相,希望改變世界,為此可以去迎合。
但是,話又說回來,他們真的能追求到純粹的真相嗎?
就像一位受害者的親人所說:
你想要真相,完完全全的真相,直到事情發生在你頭上。
而作為民眾的我們,恐怕就更難知道真相了。
記得《奇葩說》第五季有一期辯題叫「鍵盤俠是不是俠?」
薛兆豐教授最後的發言令香蕉姐印象深刻:
鍵盤俠,雙方都會說代表了公正,代表了正義
TA們真知道什麼是公正,什麼是正義嗎
當雞蛋和石頭在一起的時候
你知道哪一方是雞蛋,哪一方是石頭啊
面對一強一弱兩方,我們常常會對弱者施予同情。
但是弱勢那一方就真的恰如TA表現出的那樣嗎?
或許TA是獲利者,又或許TA才是強者……
鬼知道我們是不是被蒙蔽了。
悲觀一點說,我們甚至永遠無法掌握真相,只能接近真相——通過無數新聞工作者的努力……
文/香蕉姐
2018.10.27/青島
(關注影探公眾號,後臺回復 報社 看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