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小馬雲被娛樂至死,已是他最大的幸運

2021-03-01 世界燈火君

「小馬雲」真的是被網紅時代毀掉的?是娛樂至死的結果?

這是年初,小馬雲「被辭退」後,拋向各位的一個疑問。

輿論沸騰如煮,悲憫之聲四起,但在燈火君看來,網紅時代確實毀掉了不少孩子的夢想,摧殘了數以萬計的青少年,可獨獨沒有毀掉「小馬雲」。

如果非要給一個結論,那小馬雲一家,本就是這場活動中的最大受益者。

不少人將之歸結為時代問題,也有某媒體據此撰文:「被網紅時代毀掉的小馬雲」,將小馬雲範小勤被毀的原因,歸結於時代,稱這是娛樂至死時代的悲哀。

實際上,自網紅時代、娛樂至死之類的詞被創造出以來,就頻繁成為萬惡之源。或許之前各種現象,確有娛樂至死等時代問題的病症在,但這次,娛樂至死表示很無辜,網紅時代也感覺自己莫名躺槍。2015年上半年,範小勤因為長得像馬雲,被親戚拍到QQ空間感慨,引發了一次傳播,而後被馬雲親自點名,馬雲說自己像是在照鏡子,範小勤由而全面進入公眾視野,成了一個另類網紅:巨大的關注帶來了大批流量,一批嗅著銅臭味來的商人,自然就盯上了這個還未被消費的香餑餑,最終這個香餑餑在2017年,被曾經因「催眠大師」身份出名,而後又轉行做商人的劉長江吃下。從種種蛛絲馬跡上看,起初劉長江還真有心想把範小勤打造成一個大網紅,做長線釣大魚,不僅註冊了兩家與之相關的公司,還給了範小勤的父親範家發一部分股份:
時不時幫範小勤一家裝修房子,每年都會給範家發不少錢,還承諾如果範小勤考上大學,會供他讀完大學;如果考不上大學,就讓他到自己公司裡工作。還想把範小勤打造成「公益愛心童星小馬雲」、「鄉村貧困學生代言人」、「企業家小馬總」。
於是劉長江大手一揮,就圍繞範小勤,哐哐做了4個抖音帳號:「小馬總美食」、「小馬雲保姆」、「小馬雲生活記錄」、「小馬雲總裁」。只是劉長江自己就缺乏造星經驗,小馬雲也只是他的處女作,好好的人設,到了表現的時候,就全部變成了:漂亮保姆陪小馬雲坐飛機、吃大餐、談業務、做公益,沒一點實質性內容:說白了,這四個帳號就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日常生活」。可範小勤既不是成功人士,又缺乏才華,但劉長江又一個勁把範小勤往成功人士上搞,成功沒有地基,一切都變成了空中樓閣,這些準備搞的人設別說崩塌了,連建都沒建起來。範小勤當時也的確有流量,微博還有將近60萬粉絲,但可惜獲取流量全憑一張臉,像誰不好,偏偏像馬雲,不是個顛倒眾生的臉蛋,就也沒法像丁真一樣吃顏值飯,粉絲不吃你的顏,也不吃你的才。那些關注範小勤的人,不過是求個熱鬧,用以排遣日常生活的寂寞無聊,當成苦澀生活的一管潤滑劑。但喧囂總有褪去的那一天,社交網絡上,恰恰最不缺的就是各種趣味大瓜,於是三年後,隨著馬雲隱退,小馬雲的熱鬧也被消遣殆盡,解約也就變得自然而然。於是,2021年1月5日,小馬雲的漂亮保姆王雲輝把他送回了老家,撂下一句「老闆不會再給錢了」,便轉身走人。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商人逐利,利盡之後,便翻臉無情的故事。你可以罵劉長江不守信用,沒有兌現會供養小馬雲上大學的承諾,也可以為範小勤的人生感到悲涼,但這件事,範小勤一家,獨獨不是受害者。毀掉範小勤的,也根本不是劉長江,更不是所謂的娛樂至死。你簡單看一看範小勤的家庭,就能知道燈火君為什麼會這麼說。而如今範小勤,也被認定有智力缺陷,沒有被注射藥物限制生長,而是患有矮小症。這件事最諷刺的,就是一個長得像中國最有錢男人之一的小孩,卻偏偏活在一個最窮困的家庭中。在範小勤沒走紅之前,家裡三畝水稻年收入也就6000多元,母親沒有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一個殘疾的範家發,範小勤和他哥哥都沒上過學,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飯。實話說,這一家子,連出去打工多掙錢都不可能,一個殘疾父親,也只能呆在家裡老老實實種田。想脫貧,只能靠範小勤的哥哥。哥哥至少在正常長大,智力不算好,但好歹沒有太大缺陷。而範小勤的走紅,也恰恰給了哥哥一個上學的機會,劉長江雖無情,卻也把範小勤家那破舊不堪、簡直要隨時倒塌的房子,蓋成了兩層樓,貼瓷磚、裝坐便器,添置新家具和門。每年給一萬多補貼,讓範小勤一家人不再餓肚子,哥哥也不用再變成輔助勞動力,可以安心上學。解除合同後,劉長江也表示,不會再給每年一萬多的補貼,但公司將繼續承擔範小勤之後讀書的費用。很多人咒罵劉長江,悲嘆娛樂至死,甚至說範小勤是古文中那個幼年天才、被消遣而變得平庸的「方仲永」,好不悲天憫人。卻沒看到,範小勤連平庸的普通人都不是,而是一個患有矮小症的智殘孩子,恰恰是被痛罵的劉長江,與所謂的娛樂至死,給了範小勤一家,一個改變生活與命運的機會。如果不是這麼一個「娛樂至死」的機會,小馬雲估計也會因為趕不上課程而早早輟學,唯一正常點的哥哥,也會因為家庭貧困不堪難以念上大學,甚至高中。又有人提及,如果不是劉長江,範小勤也會有一個更幸福、更純粹的童年。很多人並不知道,童年,對於這些極端貧困的孩子而言,本就是奢侈的。一味去談所謂的「幸福純粹」,何嘗不是一種「何不食肉糜」?就像網友「明月本無心」說的那樣:看客如同嫖客,爽過了再勸人從良。
而實際上,智力有缺陷的範小勤,也並未出現大家所說的「從高處跌落的不適」。在接受中青報記者採訪時,被問及範小勤是否開心,範家發稱:在村落裡,範小勤又回到了「走紅」前那個「又皮又髒」的孩子,穿著沾著油漬的衣服在村裡到處跑。很多人沒意識到,對於智殘又患有矮小症的範小勤,甚至對於範小勤的整個家庭,這段經歷,就是他們人生中不會再有的「天花板」。細細去想,你就會發現,小馬雲的遭遇,對於他和他的家庭,本就是最好的結果。燈火君不是號召大家冷血無情,而是希望在更多人能看到「真實」真正的樣子,在嘆息時代悲哀外,也能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燈火君更希望,我們可以在看清真相後,留下我們所剩不多的情感,多分給那些真正需要我們憐憫的人。PS:燈火君精心整理了一份推薦書單,囊括了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文社科等9大類總計115本書,本本都是優秀的經典之作。後臺回復關鍵詞【書單】,即可獲得這些書的電子版資源。

個人微信:wangxiaoqi70707,希望我們不會失聯

感謝每一個閱讀過我文字的人

相關焦點

  • "小馬雲"近況不佳
    " 小馬雲"已不僅僅是受歡迎的新聞主角。 2017年,在影視公司的包裝下,小馬雲出演了兩部非主流電影和短劇,幾乎用半隻腳進入娛樂圈。但這只是外界的笑話。許多人認為這會傷害這個孩子,但是我想說的是,他可以選擇嗎?
  • 《娛樂至死》——娛樂至死√,娛樂致死*
    正如我上面所說,它豐富了我們的娛樂方式,給予我們不同的快感,並且能很快給予我們快感。但是正因為太快了,不久就揮發掉了,我們又不得不再次尋找這些快感,周而復始,連綿不絕,刷著B站、刷著抖音、打著王者、看著八卦又一天過去了。影像技術令很多人迷失了自我,甘願在虛擬世界中尋求快樂,卻不想在現實中尋找更長久的快樂。那麼影像技術就是不折不扣的壞媒介嗎?
  • 「娛樂至死」不等於「娛樂致死」!
    書名譯為「娛樂至死」,非但沒有譯錯,反而應該說譯得漂亮極了。人們在採用波茲曼的說法時,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完全篡改了他的本意。「娛樂至死」變成了「娛樂致死」,似乎娛樂本身就是致命的,致人於死地。 我們高雅的有關部門經常以「健康」為理由幹涉媒體節目的製作,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文人也喜歡從旁搖唇鼓舌,高喊「娛樂至死」,指責媒體上的娛樂化傾向、某些娛樂節目的低俗化,反對迎合市場,鼓吹加強思想審查,以教育人民為導向製作精品節目。 尤其是選秀節目的崛起,民間曲藝的復興,那些官員和知識分子就更憂患了,「娛樂至死」的聲浪就更喧鬧了。
  • 皇帝微信群與「娛樂至死」
    02 娛樂至死?解決了前兩個問題,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它能擔負起寓教於樂的責任嗎?其實很難。這不是我說的,是尼爾波茨曼說的,尼爾波茨曼是誰?他是著名社會科學書籍《娛樂至死》的作者,也是美國最優秀的媒體文化研究者之一。《娛樂至死》裡就說道了,知識的交付和傳遞是需要時間和反思的。
  • 「娛樂至死」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15日晚,北京警方已晚帶走包括優衣庫不雅視頻男女主角等5人進行調查。 按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雖然不少人還對此有一些印象。但是卻很少有人再次提及了。沒想到的是近期卻有一則新消息被爆出來,當年試衣間事件的女主要出道了。
  • 「娛樂」何以「至死」?尼爾·波茲曼在流行文化中的誤讀
    自1985年出版以來,《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暢銷至今,成為傳播學經典著作中不多的流行文本。這本書寫於電視時代,對於媒介形態的解讀已與我們的生活略顯疏遠,不過,「娛樂至死」這四個字卻一直印刻在流行文化之中,作為「警句」反覆出現。
  • 娛樂至死誇張嗎
    《娛樂至死》由美國尼爾·波茲曼所著,主要是說現實社會(書中主要以美國社會為例)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人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可悲嗎?
  • 《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的驚世警語
    娛樂唱K很多人都聽過「娛樂至死《娛樂至死》可以說是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聽書名就頗有驚世駭俗之效。乍一聽,似乎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但仔細一想,似乎「過度娛樂化」確實成為越來越值得關注的問題。細說來,波茲曼是麥克盧漢的後繼者。麥克盧漢是誰?是大名鼎鼎的現代媒介傳播學派的創始人。
  • 「娛樂至死」到「娛樂致死」中間還要有多少個高以翔?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娛樂至死」到「娛樂致死」中間還要有多少個高以翔?尼爾·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不得不說,1935年的他就已經敏銳地觀察到了主流媒介的變革對大眾以及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他認為人類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事物以及泛娛樂化對人類族群帶來的負面影響。
  • 你看不懂的《娛樂至死》
    微博、抖音、快手等碎片娛樂的出現,讓我們能在碎片化時間裡獲取高強度的娛樂信息。而且這種娛樂信息並不需要我們投入思考就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就這樣我們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短,我們越來越不喜歡思考。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 王鷗最大的遺憾是他,成龍最大的遺憾卻是她?
    每個人都有遺憾,即使是明星也不例外。縱然你有再大的名氣,再多的財富,再高的權勢,卻都無法回頭,彌補曾經的那一個不經意。不然未來的日子裡,每一天都會為今天而後悔,「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大的遺憾,我現在每一天都在想起父親的臉,覺得很遺憾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做女兒的責任,在他病重的時候,沒有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去看他,陪伴他」。 王鷗的遺憾是自己的父親,享譽全世界的成龍大哥,心中的遺憾卻是那個她。
  • 笑看病態世界娛樂至死——《喪屍未逝》
    笑看病態世界娛樂至死——《喪屍未逝》片名The Dead Don't Die / Kill The Head (2019),別名死無可死(港) / 死者不死 / 喪屍死不完。當喪屍們爬出墳墓時,賈木許的心思就很明顯了,他想用喪屍代指現代社會那些娛樂至死的人們。復活的喪屍們只會說一個單詞,那就是他們生前最迷戀的事物。Wifi、藍牙、Siri、咖啡、棒球、高爾夫……他們迷戀的全是娛樂物品。同樣,喪屍會被生前最迷戀的事物吸引,復活之後依舊會前往尋找曾經的最愛。
  •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輿論才是最大的罪惡!
    為了報復牧村,兇手將合成的錄音電話送至警局,透露會把下一個屍體藏在牧村的家中。警察一行趕至牧村的家,中了兇手一早埋下的陷阱,牧村的前輩瀧警官(平田滿 飾)成了陷阱的最大犧牲者。曾根崎究竟是不是真兇,他為什麼要對第二位殺人犯這麼做;如果不是,那面罩下的人就真的是真兇嗎?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歡迎大家到片中去尋找。  畢竟比起真兇究竟是誰,這部電影值得我們探討的重點其實在另一處。
  • 有人追求娛樂至死,孟非卻能娛樂「治癒」
    曾經,娛樂圈的人和事就一個硬核——娛樂。當大眾偶像從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英雄,變成天王、影后、小鮮肉之後,「娛樂至死」已然流行起來。圖片來自百度搜索「娛樂至死」對「娛樂至死」的反思與質疑逐漸佔了輿論上峰,其實,沒有誰給了大眾當頭棒喝,就像觀眾讀者自己慢慢從夢中醒來了一樣。
  • 娛樂至死的年代,譚維維們該何去何從?
    在這個流量當道,娛樂至死的時代,真正的精華反而更容易被埋沒。那些糟粕,反而大行其道。那些詞不達意,毫無邏輯和內涵的歌詞,甚至還有不堪入耳的歌詞充斥著大街小巷,但是傳播之快、之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到底是這個時代,聽眾審美下滑,還是我天朝江郎才盡。
  • 娛樂至死的社會請把明星還原為人
    摘要當國人把娛樂至死發揮到極致的時候,我們離科學越來越遠,孩子的理想是做明星而不是科學家,我們離思想越來越遠,媒體輿論關注的是明星蛋碎這樣的鳥事,而不是宣揚思想、開啟民智,離教育越來越遠,媒體充斥著明星結婚、離婚、生孩子、出軌、找小三等這樣的事。
  • 娛樂至死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有人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有人說,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墳前無人問。今天,我們說點真正需要大家關心的事情。 6月7日,官方宣布,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試種海水稻,在3到5年內,這片鹽鹼地有望化為良田。
  • 娛樂至死,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在他們看來,綜藝、電視劇、遊戲、直播都是一樣的,娛樂而已,管他真還是假。讓年輕人變得浮躁、焦慮、思考力退化,甚至進入「娛樂至死」的境地。 即使大家都知道,這些形象動用了化妝、P圖、濾鏡等變美3大邪術。 但總有人不死心,認為專業的明星網紅肯定有天生麗質,比普通人要漂亮的人。
  • 毀掉羅志祥的,是娛樂至死的臺灣演藝圈
    羅志祥三個字這幾天屢次登上娛樂頭條。 從前女友周揚青爆料他的私生活混亂,到臺媒宣揚羅媽媽斥責周揚青毀了兒子的事業,再到田馥甄轉發相關爭議文章。反正,羅志祥已然身敗名裂,《創造營2020》、《極限挑戰》、《這就是街舞》三大綜藝恐怕也不敢再啟用他。
  • 娛樂至死,為什麼我們不喜歡網紅臉?
    2004年出版《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指出,「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結果是人們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有2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 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為8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大約賣出了2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