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慘世界》悲慘的世界真的悲慘嗎?
除了初中時淺顯粗略地讀過原版《悲慘世界》,2012版的《悲慘世界》是我第一次接觸影視劇版的。當時認為這是一個逃亡者就算洗心革面也抵不過被繩之以法的故事,反應當時社會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抨擊資本主義的故事。但這次的電影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有的不幸。」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十幾歲:從事法語文學翻譯和研究後,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對雨果及其小說《悲慘世界》的理解的?
-
《悲慘世界》悲慘世界
【透過電影·看世界】43-悲慘世界如果你對世界名著有興趣,但又覺得看書太枯燥,不妨來看看電影版的名著改編吧!《悲慘世界》是雨果鑄就的名篇,不得不說原本小說當中的人物情節環環相扣,本就動人心弦。而用電影音樂劇的方式表達出來,人物更加直觀立體,豐富多彩。其中故事情節不多加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
-
悲慘世界+一線希望+百科全書=雨果《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的主線《悲慘世界》的人性教化功能研究-垂楊紫陌。維克多·雨果作為世界頂級的文豪之作品中所呈現出的人文情懷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雨果願意對喪失的靈魂進行施救,這一點從出場不多但是卻極為重要的米裡哀主教身上可以看出,這個角色的設定實際上代表了雨果心中對於罪惡所承認的應對態度和應對方法。悲慘世界讓我明白了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簡介主要內容。
-
音樂劇《悲慘世界》
音樂劇《悲慘世界》昨晚《好堂老電影》第192期,分享的是音樂劇《悲慘世界》。震撼。今天走在校園,還在不自覺哼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曾聽到人民的聲音)。關於音樂劇,現場觀賞過《貓》《歌劇魅影》《巴黎聖母院》(點看巴黎聖母院)以及《阿爾茲記憶的愛情》(點看阿爾茲記憶的愛情)等。
-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讓-保羅·勒沙努瓦執導,讓·迦本、布爾維爾等主演的劇情片,拍攝於1958年。
-
《悲慘世界》:一個世紀過去,這世界依然悲慘
這是我們就算沒有看過也耳熟能詳的標題:悲慘世界。拉德利憑藉首部長片《悲慘世界》成為第一位代表法國出徵奧斯卡的黑人導演。《悲慘世界》描述被剝奪利益的平民與權力機關的關係拉德利的父親是非洲馬利共和國的移民,導演從小便是在法國巴黎西邊的郊區蒙費梅伊 (Montfermeil) 長大。
-
電影《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裡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不是苦難,而是人的內心
——《悲慘世界》冉阿讓,《悲慘世界》裡的男主人公,因為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三番四次逃跑,每次都被抓回,冉阿讓因此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被假釋。在路過一個大主教家吃飯時,為了生計他又偷了一對銀器,警察抓他時,大主教說不是他偷的,而是自己送的。冉阿讓非常感動,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富翁,並且樂善好施,收養了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孩珂賽特,前景可謂燦爛。
-
天潤世紀圖書告訴您《悲慘世界》悲慘在哪裡
有人說悲慘在於雨果將每個人的悲慘都刻畫得很飽滿真實,我非常認同,但是我覺得最主要不在這裡。沙威因為違背了自己的信念而自殺,但是他的死亡成就了他畢生的信念成就了他的一生,比起在崩塌的信念中撕扯苟活,死亡是他最願意的,也是最好的結局。
-
《悲慘世界》菜
看《悲慘世界》的歌劇時,沒有看原著。第一印象是夏天接近秋天蕭瑟的過渡午後,外國文學老師在講臺上放的那一小段影片——街壘戰。百來個人的大教室放這麼雄偉悲壯的歌劇,沒有劇院的那種氣勢,但場面實在令人震撼。看完之後,才知道《悲慘世界》的幾百年的永恆魅力在哪裡。 雨果像個食客,社會成為他眼前的一道菜的拼盤,有難吃的,有美味的,有生冷的,有滾燙的。
-
《悲慘世界》之前世今生
1853年9月15日,摯愛亡女的詩人接到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呼喚愛女亡魂的靈動桌,請求他「把《悲慘世界》寫完」。1860年4月26日,雨果打開存放手稿的箱子,繼續被1848年二月革命打斷的小說創作。1861年6月30日上午八點半,《悲慘世界》誕生了。
-
《悲慘世界》音樂劇
2015年1月12日,六二班馬紫鑫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講壇——《悲慘世界》。
-
《悲慘世界》詞作者去世,赫伯特·克雷茨默的文字魔法
克雷茨默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英語作詞人,他重新編排這部法語音樂劇的歌詞,幫助作品成為全球最膾炙人口的音樂劇之一。他一生與文字為伍,曾說自己「先是新聞人,才是作詞人」。因為對時事與社會的觀察,克雷茨默的文字作品雋永深刻。《悲慘世界》的製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在悼文中說,克雷茨默為《悲慘世界》留下的非凡詞句「將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
走近音樂劇《悲慘世界》
自法國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詞作者阿蘭·鮑伯利創作並於1980年巴黎首演以來,音樂劇《悲慘世界》已誕生近40年,在44個國家,用22種不同的語言演出,相應地就有22個語言版本。在音樂劇歷史上,沒有一部音樂劇像《悲慘世界》那樣擁有如此多的語言版本。
-
電影解析《悲慘世界》:以悲憫拯救悲慘,是最精緻的藝術
飾演阿曼達的珂賽特年輕漂亮,她是這個悲慘世界的唯一亮色,也可以算是這個悲慘故事的一些光明的希望與慰藉,她代表了幸福的未來。 從電影藝術上來說,歌舞題材的影片,註定不是普羅大眾口味的一種藝術形式。這就好比話劇、歌劇,多數人看來,這種藝術形式曲調很高,其藝術形式無人質疑,但其欣賞能力會將很多人拒之門外。
-
從《悲慘世界》,到完美世界
而所謂經典,總能在不同的時代、在各種載體上不斷重生,《悲慘世界》各種版本包括音樂劇、電視劇、話劇、電影、漫畫、廣播劇、話劇等,甚至還有一個日本的電玩遊戲。而剛剛獲得奧斯卡多個獎項、並已在內地上映的音樂電影《悲慘世界》,其實就是同名音樂劇的電影版。
-
《悲慘世界》半世紀的翻譯歷程
在雲南誕生的世界名著中文譯本《悲慘世界》,歷經半個世紀的艱難歷程才完成。書前沒有譯者序,書後沒有跋,就連出版說明中也未曾提及譯者一個字。當時,國內處處是戰亂、災變、失業,置身在旋渦中的方於和李丹曾一次又一次地想過,要將那一直震撼他們心靈的《悲慘世界》,奉獻給無數還在悲慘世界中生活的中國的冉阿讓、坷賽特。1929年他們結婚了。同年,由李丹譯、方於校譯的《悲慘世界》第一部問世,書名為《可憐的人》,收錄在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的第一集,分九冊出版。
-
雨果《悲慘世界》的人物點評!
《悲慘世界》這部經典巨著已經誕生100多年了,之所以被稱為巨著,被世人廣泛傳播,我認為是他深刻的描寫了亙古未變的人性!
-
悲慘世界,在此刻
這是最近發生在法國的新聞事件,卻與一部去年在坎城電影節備受關注的影片《悲慘世界》驚人的相似。《悲慘世界》是法國黑人導演拉吉·列的長片處女作,在坎城首次亮相就被廣泛熱議,最後摘得坎城評審團獎、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並代表法國電影入圍了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