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2020-12-22 中國政府網

電影院、旅遊景點、車站和機場人頭攢動;聚餐、觀展、健身、聽音樂熱情高漲……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合一,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8天的「超長黃金周」,中國人過出了年味兒。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

消費市場強勁復甦

「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此前受到疫情影響最深的旅遊、電影、婚慶等行業的搜索熱度已達到疫情前水平,甚至遠超去年水平。

來自中國銀聯的統計,國慶長假前7天(1至7日)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達到2.16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僅10月1日當天,中國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就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15.5%。旅遊、出行、購物、餐飲等是假期消費主力。

「十一」期間,在各類促銷活動帶動下,吃穿用等基本消費需求穩定增長,有機食品、汽車、智能家電、金銀珠寶等升級商品銷售增幅明顯。北京、廣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創新舉辦汽車展,各大參展車企與演藝、娛樂等行業跨界互動。各地紛紛推出惠民讓利等舉措,大手筆發放汽車、家電、餐飲等補貼和消費券,老字號國潮、農產品扶貧、優質進口商品激發消費市場回暖。「十一」期間,北京、甘肅、上海、海南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6%、14.4%、13.7%和12.5%,江蘇、山西、浙江、廣東同比分別增長10.7%、7.8%、6.8%和6.7%。

被疫情抑制的需求集中釋放。黃金周期間,餐飲、休閒等服務消費快速升溫,團圓宴、婚慶宴、親朋宴等推動餐飲市場快速復甦,大眾餐飲、「光碟行動」「剩菜打包」等節儉用餐引領主流。看電影、逛展覽、觀演出、去健身等成為居民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

新型消費蓬勃壯大

買買買升級,服務消費升溫;國慶、中秋、婚慶、親情、休閒、時尚主題一個都不能少;國潮、國貨、國風、國韻紛紛登臺亮相。

貴州利用直播平臺讓「黔貨出山」,新疆若羌縣果農通過直播帶貨,日均銷售瓜果16萬元;湖南麻陽邀請網紅主播帶貨當地特色農產品,中秋節當天實現銷售額45萬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網上訂餐、定製旅遊等新型消費在黃金周期間不斷蓬勃壯大。

「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青海的特色書吧成為節日期間人們「打卡」的熱門場所,青島的「國風詩歌朗誦+現場書法」成為市民又潮又划算的節日體驗。遼寧餐飲零售企業通過直播線下引流、線上平臺帶流等方式,網上消費佔比超過20%。大型網絡平臺密室逃脫、VR遊戲、漢服體驗等新型消費訂單量同比增長了58%。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KTV」「車展」「夜市」「博物館」等相關內容搜索熱度也登榜假期活動前十名。與此同時,不同地域人們的「宅家活動」也多姿多彩。廣東地區的網友更傾向於相親活動,山東地區的網友則更熱衷考研複習,北京人更偏愛話劇、展覽。

各大商場樣式新穎的秋冬服飾全面上市,消費趨向個性化、品牌化和高檔化。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異常活躍,吸引境外消費回流效果明顯。北京、浙江、雲南重點監測汽車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3.5%、20.3%和14.1%。

經濟呈現韌性活力

觀察中國經濟,消費是最引人關注的切入點。中國消費已經開始復甦,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消費已經連續6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受黃金周期間「報復性消費」等因素影響,零售業有望加速復甦。

中國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成效,體現出中國市場的獨特魅力和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在全球汽車業大蕭條的背景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跨國汽車公司將中國車市作為現階段最重要的銷售平臺。

9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作為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PMI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數據顯示,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1.5%、55.9%和55.1%,3月份以來三大指數持續位於臨界點以上。在製造業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PMI位於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景氣面較上月有所擴大。

「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持續推進,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復甦態勢,積極變化不斷增多。9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均明顯回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供需兩端同步回升。隨著供需持續恢復和傳統生產旺季的來臨,企業採購意願增強,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0%和52.8%,分別高於上月0.5和0.8個百分點。

中國消費升級趨勢仍在持續,數字經濟的發展加速了這一進程。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和明朗前景令世界矚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預測,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記者 張翼)

電影院、旅遊景點、車站和機場人頭攢動;聚餐、觀展、健身、聽音樂熱情高漲……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合一,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相關焦點

  •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隨著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並率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逐月復甦,消費日漸回暖,重新流動起來的中國又現生機活力。
  • 「七gai」夜正央:從美食節透視雨花夜經濟消費活力
    「七gai」夜正央:從美食節透視雨花夜經濟消費活力 2020-12-22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今年「十一」黃金周,各地在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成效、加快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積極優化市場供給,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拓展消費空間,有力促進了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國慶中秋假期旅遊和消費掀熱潮中國雙節黃金周重現繁榮景象(國際...
    8天的中國「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熱度仍未消退。歷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嚴峻挑戰,今年的「十一」假期極不平凡,來之不易。「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甦,旅遊出行、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均呈現繁榮景象。
  • 中國雙節黃金周重現繁榮景象
    8天的中國「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熱度仍未消退。歷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嚴峻挑戰,今年的「十一」假期極不平凡,來之不易。「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甦,旅遊出行、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均呈現繁榮景象。
  • 大美中國看活力——來自國慶黃金周的一線觀察
    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十一」黃金周——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億萬國人共同經歷焦慮難安的春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中秋恰逢國慶,流動中國裡,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享受「詩和遠方」,不少人感慨:家國無恙,今年國慶過出了春節的味道。
  • 黃金周打亮大美中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中秋恰逢國慶,流動中國裡,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享受「詩和遠方」,不少人感慨:家國無恙,今年國慶過出了春節的味道。天涯共此時,家國同歡慶。特殊年份的國慶、中秋雙節,給人帶來特殊的感受和體驗。經歷過疫情磨難的中華兒女,更加體驗到家與國的唇齒相依,更加感受到詩與遠方的格外誘人。
  • 活力中國蒸蒸日上:消費復甦暖意濃 重大工程熱火朝天
    電商購物節創下一個個新紀錄,消費市場持續回暖;高鐵網絡越織越密,5G應用越來越廣,重大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國內遊井噴,電影票房全球最高,一座座城市逐漸恢復了「文藝範兒」……流動的中國,盡顯經濟復甦活力。 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市場回暖,人氣復旺,一個熱騰騰的活力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
  • 鄞州:消費「星星之火」引燃經濟活力
    原標題:鄞州:消費「星星之火」引燃經濟活力
  • 活力中國 蒸蒸日上
    王程龍攝(人民視覺)電商購物節創下一個個新紀錄,消費市場持續回暖;高鐵網絡越織越密,5G應用越來越廣,重大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國內遊井噴,電影票房全球最高,一座座城市逐漸恢復了「文藝範兒」……流動的中國,盡顯經濟復甦活力。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市場回暖,人氣復旺,一個熱騰騰的活力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
  • 象山:藍色海岸線 消費活力正澎湃
    原標題:象山:藍色海岸線 消費活力正澎湃   高檔海鮮酒店、接地氣的海鮮排檔、象山特色點心、海鮮購買
  • 活力強: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但以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逆勢發展,展現出強大活力。  經濟大勢與發展大局,總能在細微處展現其影響力。透過2020年的身邊變化,可以讓人觸摸到中國發展的脈動與活力,感受到中國前行的底氣。  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職業「就業版圖」持續拓寬  作為上海一家漁具公司的網絡主播,王少媛每天19點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裡。
  • 【地評線】錦評天下|火熱黃金周的背後,我們看到什麼?
    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中國有多「火」?看看朋友圈就知道了。    從驟然降雪的哈爾濱到陽光明媚的廈門,從黃沙漫漫的敦煌到碧海藍天的青島……人們曬如畫美景、品特色美食,在健康有序地出行中享受著黃金周回歸的歡樂。
  • 黃金周收穫7671萬元,鞍山消費促進月完美收官
    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為鞍山商業企業帶來「實打實」黃金周。據鞍山市商務局統計,重點監測的10家大中型零售企業,黃金周期間商品銷售額共實現7671萬元。截至10月9日,我市開展的「樂享消費,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消費促進月活動已完美收官。
  • 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
    10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啟動「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 原標題: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啟動「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
  • 大美中國看活力
    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十一」黃金周——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億萬國人共同經歷焦慮難安的春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中秋恰逢國慶,流動中國裡,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享受「詩和遠方」,不少人感慨:家國無恙,今年國慶過出了春節的味道。
  • 黃金周消費火爆,電影票房創歷年國慶檔次高
    「十一」黃金周期間,電影行業迎來了一輪「報復性消費」。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數據顯示,「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6.85億元,顯著高於2017年24.12億元、2018年19.09億元,僅次於2019年的44.66億元,為歷年國慶檔的次高水平。
  • 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將至,為什麼現在黃金周只剩春節和國慶兩個?
    造就了長達8天的超級黃金周,同時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長假,在經濟弱復甦的背景下,各地都希望通過這次超級黃金周,有效地拉動消費和需求,為經濟復甦注入強勁的動力。其實,這也是當初制定黃金周政策的初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黃金周的事。 「黃金周」,其實是從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
  • 中國經濟增速轉正!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
    但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運行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林善浪教授認為,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消費受到壓制,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向好的關鍵制約因素。因此,要採取更多的消費刺激政策,著力於推動消費的復甦和增長,為國民經濟復甦和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
  • 黃金周消費有多「火」:旅遊全面恢復,電影票房創歷年假期次高
    連年低迷的汽車消費也出現了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北京、浙江等地汽車銷售額均出現20%以上增長,在促銷與補貼推動下,黃金周期間,蘇寧平臺上汽車訂單量同比增長168%。此外,機油銷售同比增長203%,行車記錄儀銷售同比增長87%,家庭式短途出遊神器航拍無人機銷量暴增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