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這部2020年底「爆款」到底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2020-12-16 環球銀幕

對很多人而言,大衛·芬奇的話題新作《曼克》可能是一部枯燥的電影。


黑白電影(還是單聲道),以影史經典《公民凱恩》劇本誕生為故事主線索,平行雙線敘事,人物眾多對白密集,並充斥著大量美國歷史和影史典故。

簡而言之,觀影門檻挺高。



儘管可能對於熟悉或尊崇《公民凱恩》的影迷而言,《曼克》是一次令人興致勃勃的解謎:這部偉大的影史經典,就文本而言,其實跟執導並主演了它的天才神童奧遜·威爾斯關係不大,它更多來自於片名裡的那個男人——大家暱稱他「曼克」的赫爾曼·曼凱維。


奧遜·威爾斯和赫爾曼·曼凱維


但看完全片後,無論你對《公民凱恩》有多少認知,都會明白,《曼克》某種程度上並不熱衷於影史八卦,它所要刻畫的,其實是一個悲劇人物如何從自我悲劇和時代悲劇之中,提煉出了一個名垂影史的悲劇故事。


簡而言之,《曼克》可以看作是一次小人物與大人物的對抗,只不過對於對抗強度的理解,取決你對《公民凱恩》本身以及幕後的了解程度。


但如果做一個必要的梳理的話,是這樣的——


1941年,《公民凱恩》以別開生面的敘事和開創性的電影技法,極為精彩而深刻地表現了報業大王凱恩為人的悲劇性,其實影射的是美國報業大王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的生平,也包括他與情婦瑪麗恩·戴維斯的關係。


《公民凱恩》


關於《公民凱恩》,有兩大八卦,一是片中的關鍵臺詞「玫瑰花蕾」,曾被認為是赫斯特對戴維斯私處的稱呼,二是赫斯特對該片恨之入骨,企圖全面封殺它。不過,他沒有成功。


而這一切,則起源於曼克。


曼克是什麼人?為什麼敢於挑戰赫斯特?


其實,《曼克》全片就是一個「曼克是什麼人」的定義過程。他曾經是好萊塢金牌編劇,就像《曼克》開場表現的那樣,是一個口齒不清的酒鬼,又像之後表現的那樣,是一個無可救藥的賭棍,或者就像影片所一直表現的那樣,一個知識面驚人的觀察者和洞察者。


因為機智幽默,曼克無意間得到了赫斯特的青睞,並成為了他的座上賓,就像影片高潮戲裡好萊塢電影大亨梅耶所說,「他喜歡你說話的方式」,甚至他的一半工資,都是赫老闆掏的腰包。



曼克還與赫斯特的心肝寶貝戴維斯相處融洽。片中二人在著名「赫斯特城堡」的談話段落,既古典又優雅,又有趣又生動。


可是,經過數年的相處之後,曼克還是決定跟赫老闆叫板,開始撰寫《公民凱恩》劇本。曼克為什麼選擇與巨人為敵,或者如他的弟弟喬所說:「自取其辱」呢?他甚至不僅是自取其辱,而是自取滅亡。


在影片的另一條主線,即所謂的「閃回段落」裡,一點一滴地解釋了這個原因。


在見證了與赫斯特和梅耶相關的一系列謊言、死亡和背叛之後,曼克決定向他們舉起自己的刀劍——紙和筆。



其中有一個因素可能是決定性的,即1934年的加州州長選舉。


代表民主黨的是厄普頓·辛克萊爾,如果說他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仇富」,因此赫斯特和梅耶想盡辦法想要擊敗他,其中的一招就是利用紀錄片,確切地說,假的紀錄片。曼克見證了這個過程,決定阻止。


可想而知,他失敗了,他不僅失敗了,還失去了一位好友。



某種程度上,曼克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與赫斯特所代表的事物對抗,在1934年的選舉之前,他可能更多是冷嘲熱諷,但是到了梅耶等人慶祝選舉勝利的那個夜晚,他開始「失去」理智。


《曼克》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通過一個玩世不恭但又不願意「出賣正直的靈魂換取高位」的醉鬼,呈現出了強有力的共情感,他的愧疚、憐憫、憤怒、膽怯,在兩場極為重磅的「夜宴」戲裡得以表現。


第一場即慶祝選舉的晚宴,曼克對梅耶發起了「自殺式攻擊」,進行了一場豪賭。在這場戲裡,加裡·奧德曼幾乎只以一個眼神,便完成了對曼克此刻內心的塑造:他孤獨、清醒而猶豫,但又透露著瘋狂。



第二場是1937年的赫斯特家晚宴。在這場戲裡,奧德曼和導演大衛·芬奇分別證明了自己是偉大的演員與導演。醉醺醺的曼克,當著眾賓客的面,給赫斯特和梅耶講述了一個故事,它是如此驚心動魄(尤其如果你還看過《公民凱恩》的話),而講述它的人又是如此不知死活。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知道如曼克自己所說,他已經開始「江郎才盡」的話,那麼,撰寫《公民凱恩》劇本無疑就是一次垂死掙扎與最後的搏鬥。是的,它是瘋狂與光榮的結晶,是酒精與良心的產物,是怯懦與才華的混合。


最後,曼克得償所願,放棄金錢選擇署名,完成了職業生涯的絕唱,血與淚被酒精所燃燒;


加裡·奧德曼,比《至暗時刻》更為放鬆和自如地完成了一個複雜角色的演繹;


而大衛·芬奇,將父親的劇本遺作變成一部電影的同時,通過準確有力的布局控制,以及近年來復古味最為醇正的精密黑白光影營造,完成了屬於芬奇父子的好萊塢往事,儘管它看似瑣碎、散亂和含糊不清。


相關焦點

  • 《曼克》是《社交網絡》後大衛·芬奇最好的電影
    總之這完全是我所期待,還超出意料之外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相當華麗的電影。我需要再看一次。芬奇父子萬歲!以至於很多人已經亟不可待的把這部《曼克》列為了年度最佳、大衛·芬奇影片最佳、以及影史上的濃墨一筆——IndieWire的執行編輯和首席評論家 Eric Kohn直接表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現在需要的電影,但這絕對是
  • 「《曼克》是《社交網絡》後大衛·芬奇最好的電影」
    這部頗受爭議的作品是曼克和奧森·威爾斯共同完成。曼克是一個奢酒如命的酒鬼兼賭鬼。威爾斯是著名的天才導演不假,但也是眾所共知的影壇暴君。這麼兩個人湊在了一起,合作了這樣一部片子,必然有很多火花十足的精彩時刻。本來,大衛·芬奇在1997年拍完《心理遊戲》之後就有計劃要把父親的劇本拍成電影,但一直沒有成行。
  • 電影《曼克 Mank (2020)》百度雲1080P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免費分享
    Mank (2020)導演: 大衛·芬奇編劇: 傑克·芬奇主演: 加裡·奧德曼 / 阿曼達·塞弗裡德 / 莉莉·柯林斯 / 查爾斯·丹斯 / 艾利斯·霍華德 / 更多...類型: 劇情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德語 / 拉丁語上映日期: 2020-11-13(美國) / 2020-12-04(美國網絡)片長: 131分鐘又名: 曼凱曼克的劇情簡介 · · · · · ·  隨著赫爾曼·J·曼凱維奇爭分奪秒地完成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劇本,人們將通過這位尖刻的社會評論家兼嗜酒編劇的視角
  • 本周影迷必看居然是這部|威廉·魯道夫·赫斯特|公民凱恩|曼克|...
    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直在等待大衛·芬奇的新作《曼克》上線。畢竟,芬奇上一部電影,已經是整整六年前的事情了。大衛·芬奇是誰?想必對於這個年代的影迷而言早已是個多餘的問題。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曼克是誰。「曼克」,是赫爾曼·J·曼凱維奇的暱稱。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電影幕後的...
    錯位感——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很容易為觀眾留下這樣奇特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在流媒體巨頭Netflix平臺獨家上線的最新作品,它的光影、黑白顏色、畫面中的噪點與配樂卻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風格。
  • 「曼克」: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
    最近流行「電影情書」一詞。《曼克》也被稱作大衛·芬奇的電影情書,原因是片中出現了大量的3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人,而且影片色彩還特地做成黑白。不禁讓人想到,張藝謀的《一秒鐘》,就算是客觀條件限制,無法用膠片來拍攝,要是後期能做成膠片質感,應該也能增加一些情書屬性吧。
  • 今年最最期待的電影,就是這部了!
    實際上,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2020年就要過去了。但是,很多我們非常期待的2020年的電影,卻還一直沒有看到。比如,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也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可能,也要下個月才能看得到。
  • 今年最最期待的電影,就是這部了
    實際上,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2020年就要過去了。但是,很多我們非常期待的2020年的電影,卻還一直沒有看到。比如,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也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可能,也要下個月才能看得到。到底,《曼克》「好」在哪裡?且讓我們隔著屏幕,借著一眾已經看過片的外媒的口風,盤一盤《曼克》的奧斯卡基因吧。
  • 大衛芬奇談單聲道黑白電影《曼克》的聲音製作
    《曼克Mank》海報宣傳預告片:奈飛電影《曼克》具有電影觀眾所需要的一切好奇,大衛芬奇,好萊塢黃金時代,Netflix,在新冠期間製作以及網絡播出。聲音方面也同樣如此,甚至是用單聲道格式混音的。可能唯一的遺憾就是至少目前很難在大屏幕上看到它。
  • 拋開大片模式,大衛·芬奇新作《曼克》講述好萊塢幕後的現實
    ▲大衛·芬奇新作《曼克》劇照。《曼克》的確不像大衛·芬奇過去拍攝的任何一部作品。它以好萊塢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為主角,講述傳奇影片《公民凱恩》的幕後製作故事。英國《衛報》稱電影是「2020年50部最佳作品之一」,《紐約客》評價,《曼克》是「一部探究歷史、表達痛苦的作品」,更是「對好萊塢政治與當下時事的聚焦」。芬奇的困境在過去,政治並不是芬奇關心的主要話題。在《金融時報》的採訪中芬奇回憶,在《紙牌屋》之前他對政治「沒什麼興趣」。他感興趣的是驚悚與刺激讓觀眾心跳加速的那個瞬間。
  • 衝奧開始了,《曼克》是頭號種子嗎?
    但是,芬奇的目標顯然不是要拍一部看起來完全屬於1940年、1930年或1934年的電影,在當時,許多情節都是通過冗長的閃回來傳達的。作為替代,這部影片聚焦於曼凱維奇式的、令人倦怠的過去,它將一個人的故事拆解成重疊的分段,而曼凱維奇最偉大的作品也是如此。
  • 好萊塢往事裡的「一秒鐘」-大衛芬奇《曼克》影評
    大衛芬奇想要拍這部《曼克》已經很久,但是因為對其劇情的擔憂和對於黑白電影受眾不廣的顧慮,這部電影最後是奈飛投資拍攝的,即便沒有疫情影響,也是難以在大屏幕中與觀眾見面的。而電影裡面,又對過去的電影製作如此著迷,上心,也模仿著上個世紀老電影的一些特徵與拍攝手法,而這樣迷影的一部電影卻不能在其最本初的媒介-大銀幕上,與觀眾相見,這倏忽間構成了一組鏡頭內外的反襯。
  • 《曼克》:從前有個好萊塢
    背離了以往作品的強勢和朋克,這次的《曼克》或許是目前為止大衛·芬奇最有作者性的作品,電影中的每一處表達無不彰顯著他對好萊塢高度社會達爾文主義下「天才敘事」的不滿和反抗。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好萊塢,伴隨著一部部經典作品噴湧而出的,是金錢和欲望,是等級嚴密的權力結構,從最頂層的大資本家到製片廠的傀儡高管,從明星演員到導演、編劇,再到製片廠的底層零工,從上到下,話語權和地位也隨之減弱。
  • 大衛·芬奇新片《曼克》,意圖打造好萊塢傳奇
    但目的顯然不是要拍一部看起來和1940年,或者1930年、1934年一模一樣的電影,因為很多動作都發生在冗長的閃回中。」《曼克》的電影公司時代的版本可能是:「每一部偉大的電影背後,都有一個背叛。」而《公民凱恩》作為所有電影中最偉大的一部,也有大量的背叛。
  • 《曼克》,大衛•芬奇的「一生之作」
    ,可以不受限制、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拍一部電影。於是,他們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這個故事很多人已經知道了,那就是《公民凱恩》。毫無疑問,《公民凱恩》是世界電影史上經典中的經典,說「沒看過這部電影就等於沒看過電影」,恐怕是槓精都無法否認的一點,幾乎所有高校的電影專業學生都曾經用這部傑作「拉片子」,連羅傑·伊伯特這種大神人物都看過三十幾遍了,還是難以記清楚裡面所有的場景轉換。
  • 《曼克》,大衛·芬奇的「一生之作」
    ,可以不受限制、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拍一部電影。毫無疑問,《公民凱恩》是世界電影史上經典中的經典,說「沒看過這部電影就等於沒看過電影」,恐怕是槓精都無法否認的一點,幾乎所有高校的電影專業學生都曾經用這部傑作「拉片子」,連羅傑·伊伯特這種大神人物都看過三十幾遍了,還是難以記清楚裡面所有的場景轉換。拍電影的人沒看過《公民凱恩》,就像號稱書法家的人說自己沒臨摹過王羲之一樣,那他的藝術是不會可靠的。
  • 從《七宗罪》到《曼克》,這裡有關於大衛·芬奇的一切
    《消失的愛人》原定於那年十月上映,儘管他和作家吉莉安·弗林(Gillian Flynn)一起改編了她這部極受歡迎的驚悚片,但該片的商業成功並不能得到保證。他之前的電影《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是一部耗資9000萬美元、耗資巨大而驚人的電影,改編自另一部暢銷書,意在開啟一個「三部曲」。
  • 電影《曼克(2020)》Part1-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更多內容請百度搜索:可小果1940年 年僅24歲的奧森·威爾斯 被處境艱難的雷電華電影公司招至好萊塢並籤署了一份與他過人的敘事才華相稱的合約他被給予絕對創作自由 不受任何監管 並能拍攝任意題材的電影
  • 偉大的執著——大衛·芬奇講述三十年來他為《曼克》所做的努力
    "網飛將於12月4日首映的《曼克》,也很可能重新引發一場圍繞著導演主義概念的激烈辯論。如果電影真的是導演的媒介,那麼一部傑作的功勞歸誰?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威爾斯不僅是這部電影的主演:他還導演、製作和共同編寫了這部電影,而他還只是一個24歲的天才。其他人對威爾斯的貢獻程度有不同意見。
  • 電影《曼克》曝劇照 講述《公民凱恩》拍攝過程
    | (1/6) 1905電影網訊 自2014年《消失的愛人》之後,著名導演大衛·日前,他在奈飛旗下拍攝的影片《曼克》(Mank)曝光了一組全新的劇照。在劇照上,影片的主演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莉莉·科林斯等人悉數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