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唱腔中虛詞襯字的應用

2021-02-08 戲劇傳媒

晉劇唱腔中的「哪一呀哈」、「呼兒嗨、呀呼嗨」等虛詞、襯字的唱法是晉劇聲腔中很有特色的演唱方法和聲腔表達形式。

這種虛詞和襯字,與唱腔中前後語句的意思沒有關聯。但它的應用卻對人物的塑造、人物的情感抒發和演員演唱藝術的發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這種唱法在晉劇鬚生、小生、旦角、丑角的唱腔中運用極為普遍。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這種唱法越來越少。近年來只是在已故老藝術家馬秋仙和小生藝術家王寶釵、著名丑角大師姬榮生和他弟子們的唱腔中得到了保留。但運用的地方遠遠不如四五十年代以前普遍。這種唱法的沿革、去存和保留反映了晉劇聲腔藝術在不斷地改革和不斷的進步。

晉劇的這種唱法多用在平板四股眼、夾板的唱腔中,或句中或句末。而丑角的這種唱法則不局限於平板四股眼、夾板中,在其它板式和花腔中更有精彩的運用。

這種虛詞唱法在以前老藝人們的唱腔中感覺使用的多了一些。這與老藝人們所處的時代和他們對晉劇聲腔表現藝術的理解和他們自身聲腔的特點以及晉劇觀眾的喜好有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幾代藝人在他們的舞臺實踐中對晉劇聲腔不斷地改革和雕琢,使晉劇聲腔更加精緻更加動聽,虛詞襯字的運用逐步減少也更加精練。

著名小生藝術家王寶釵和已故老藝術家馬秋仙、「三晉名醜」姬榮生在他們的一些精典唱段唱腔中仍然保留和使用了這種唱法。在她們的唱腔中,虛詞的點綴不但合理巧妙而且恰到好處。聽來覺的分外自然、流暢、生動、好聽!馬秋仙的《哭靈堂》《北天門》和王寶釵的《春江月》《回鬥關》的唱段中就運用了「哪一呀哈」。雖然是唱詞以外的虛詞但給人的感覺與唱詞的吟唱非常融洽,毫無多餘之感!這樣的應用既保留了老藝人們行腔聲韻的原汁原味,又豐富了演員聲腔的表現力。

戲劇唱腔中虛詞襯字的恰當和巧妙運用,有助於人物情感的表達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使唱腔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如姬榮生老師在《斬子》一劇「穆瓜」的唱段中以節奏歡快的夾板、二性唱腔運用了好些「外得外」、「呼兒嗨呀呼嗨」等虛詞襯字,把一個詼諧正直幽默的穆瓜形象表現的格外生動風趣。他模仿老藝人毛毛旦的《撿柴》一段唱,更成為丑角演唱藝術的典範,是虛詞和襯字在晉劇唱腔中的最精彩運用,讓人百聽不厭。

已故馬派鬚生藝術家人稱「小果子」的馬秋仙是一代名伶,其唱腔高亢明亮、清脆婉轉、噴口遒勁,韻味迷人!曾傾倒幾代戲迷!他在《哭靈堂》「漢劉備在靈堂自思自想」的一句唱中,句尾的一句「哪一呀哈」把劉備痛失關羽、張飛後悲痛欲絕的情感表現的情真意切令人感動。

著名小生表演藝術家王寶釵在《回鬥關》中的「八月中秋父壽誕」一段唱和《春江月》中柳保的「京華處處春色新」的一板唱腔中運用的「哪一呀哈」的一句虛詞,細細聽來更加好聽。尤其是柳保的一段唱中虛詞襯字的幾處使用,把柳保高中後喜氣洋洋、神彩飛揚的心情和神態表現的暢快淋漓!

著名丁派傳人孫紅麗在新編現代戲《麥穗黃了》中也引用了一句著名老藝人毛毛旦的唱腔。這一句「哪一呀哈」的虛詞運用可謂新穎,可謂畫龍點睛,讓人又一次體會了古韻新聲的魅力。每次演唱都讓觀眾耳目一新叫好不斷。

虛詞與襯字的應用,在很多我省的民歌小調、秧歌和二人臺等演唱形式中有更為活潑的應用。

晉劇聲腔中的虛詞襯字應用既豐富了晉劇唱腔的色彩又增強了晉劇聲腔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張同亮

寫於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相關焦點

  • 【詩詞講堂】二年級第二講:襯字
    大家知道元曲最為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句中有襯字,今天我與大家交流與學習襯字。【一】襯字:1、什麼是襯字?襯字就是在曲律規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襯字用得恰當,可使句法靈活多樣,能增強曲文的口語化和形象化特點。4、襯字的應用:散曲可以加襯字,這給作者了很大的自由。由於襯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講平仄,不拘字數。既可以補充語義,也可以增加語言的感情色彩,因而作者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表達複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從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 民間曲唱中的襯詞文化
    襯詞大都與正詞沒有直接關聯,甚至很多還無意可解,可一旦和正詞配曲歌唱,襯詞就表現出鮮明的情感,並且「趕都趕不走」了:不信的小夥伴,可以自搜些唱段隨便試試能不能拿掉它們~襯詞是傳統的表現手法之一,在民歌中的運用是無處不有。比如我們熟知的「呀拉索」、「伊兒餵」什麼的。不過元音君要說到的,是曾經刷爆我們朋友圈、給大家洗腦無數遍的神曲《忐忑》。
  • 晉劇名小旦王曉平的精妙演唱給我們的啟示
    2000年買過二、三十盒光碟,大都是晉劇版的.有的聽了又聽,如孫紅麗、謝濤、王曉平、陳轉英、宋轉轉等人的唱腔,真的不覺厭煩,有的則連一遍也聽不下來.大體看,只有青衣的唱腔好些,鬚生、老生也還行,其他行當的唱腔就要遜色些.我特欣賞冀派傳人、當代晉劇花旦名家王曉平的演唱,尤其是她在《算糧》中扮演的二姑娘,其唱腔雖然不多,但可謂精美絕倫,可謂百聽不厭,可謂給人藝術的享受
  • 老照片的故事 | 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到河北戲校訪問講學
    這所學校是參照1950年成立的中國戲曲學校的建校辦法,將1952年成立於張家口的察哈爾省少年晉劇團(因是時察哈爾省已撤銷,張家口劃歸河北省,該團已更名為張家口少年晉劇團)暨1954年3月5日建立的河北省河北梆子劇團少年學員隊合併成立的。因這所學校是新中國建立後,在全國成立最早的省級戲曲學校,當時《光明日報》《河北日報》等大報都在頭版發了消息。
  • 晉劇卡拉OK+伴奏《教子》孫昌 「尊三娘莫惱你機房穩坐」++孫昌為晉劇男老生趟出一條新路 作者:雷苗偉
    在眾多的榮譽中,孫昌先生對一個榮譽非常看重,那就是2005年被授予「德藝雙馨」優秀黨員藝術家的榮譽稱號。「德藝雙馨」是對藝術工作者的最高評價,孫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這四個字做了最好的註解。  「孫派藝術」及「金絲絨戲補丁」  孫昌1972年考入山西省戲曲學校,初學花臉,在舞臺上塑造過《三擊掌》中的王允、《打金枝》中的郭子儀、《明公斷》的包拯、《清風寨》中的李逵等等角色,直到現在,《三擊掌》中的王允依然是晉劇舞臺上的經典,成為很多票房學習的樣板。
  • 談京戲裡的「襯字」
    與九品詞中之形容詞的用途相差無幾。譬如「大黑狗」狗為一句中之主格,英文上曰(Subject)。只一狗字並不能說不是一件東西,倘不加「大黑」二字,亦不是站不住。不過加上「大黑」二字較為完備,言此狗既大而黑也。由此而引申之,此即戲劇中襯字之所由出也。不過襯字不一定都是形容詞耳。  崑曲填詞有一定的字數,乃是無疑意的。
  • 「一月一名劇」請來晉劇領軍人
    11月27日晚,石家莊大劇院中縈繞著婉轉、流暢的晉劇聲腔。原來,「一月一名劇」邀請來了晉劇領軍人謝濤,以及她帶領的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一曲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打金枝》唱醉了省會戲迷。「之前在石家莊絲弦劇院,我曾經看過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的《打金枝》,可以說念念不忘。得知他們又來了,我很早就買了票。」「晉劇《打金枝》百看不厭,每次觀看都很享受。」 當晚演出前,許多戲迷都懷著興奮的心情慕名而來,期待一睹這部晉劇經典的風採。提起《打金枝》,戲迷都很熟悉。
  • 負重而未致遠——評新編晉劇《關公》
    可以說,武凌雲飾演關羽,讓晉劇《關公》一劇的關羽形象當之無愧的立在了廣大觀眾心中。全劇場面宏大,陣容整齊,情境的營造渲染藉助現代化舞臺手段,較傳統關公戲有了很大提升。核心唱段「勒馬提刀珠淚掉」是晉劇傳統戲《古城會》的經典唱段,已是廣為傳唱,「義釋曹操」部分唱腔也引用了傳統戲《華容道》的唱詞和旋律,老調重唱,新瓶裝了舊酒,作為新創劇目來講缺乏誠意與創作。
  • 【文苑心語】高巨壽:品晉劇電影《打金枝》
    林宗,乃郭泰之字;號有道,東漢名士,大教育家,有「亞聖」之美譽。傳統晉劇《打金枝》,乃以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祝七十大壽為由頭,以郭子儀之六子郭曖獨自拜壽,遭受弟兄們冷嘲熱諷,怒打其妻——昇平公主李金蕊為中心事件,藝術彰顯了「子儀鳴唐」這一公正的歷史評價。
  • 這個女鬚生,名不虛傳|晉劇表演藝術家孫嵐嵐
    大同市晉劇院院長孫嵐嵐帶著一百多人的創演隊伍在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場,並在戲中成功扮演了一位感人至深的能臣廉吏形象,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她也坦言「這個慄毓美真是不好演!」孫嵐嵐在晉劇《河清海晏》中飾演慄毓美這個女鬚生,名不虛傳說到晉劇,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丁果仙。
  • 陽原縣大型現代晉劇《馮子存》首演
    9月16日晚,大型現代晉劇《馮子存》在縣職教中心首演。
  • 高三語文教案:《虛詞》教學設計
    虛詞與對稱  虛詞在對聯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對聯只因一虛詞之差,便謬之千裡。巧妙運用虛詞,可使聯句增色,情趣斐然。  請看對聯:  君恩似海矣;  臣節如山乎?  原來此聯是明末陝西總督洪承疇的門聯,原本聯句尾處無兩虛字,為「君恩似海,臣節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頌皇恩的對聯。洪承疇後來投敵賣國,遭人唾棄,便有人在原聯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逕庭,成為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 京劇唱腔伴奏及京胡演奏的方法
    根據老師所講,要想伴奏好京劇唱腔,需從六個方面入手:    1、堅持基本功練習,認真研究並學好唱腔,即「吃戲」;    2、學習唱腔時,要搞清楚板眼,即節拍;有4/4拍、2/4拍、1/4拍;    3、掌握京胡的基本伴奏方法:託、包、隨、襯、補、墊、保七種;
  • 馬考:京劇字韻在設計唱腔時的應用
    王瑤卿在「十三妹」「萬裡緣」等劇目中創造了京韻白的念法,李少春在「白毛女」中,為楊白勞創造了用普通話的調值加湖廣韻的節奏的一種新的念法。在著名老生名家中,楊寶森、奚嘯伯、譚富英等恪守湖廣韻,而馬連良、李少春等則將不少北京音揉進唱腔中。
  • 【鬧新春】新編古裝晉劇《大清御史》成功首演
    丁利軍 任秀紅 冀傑現場觀看看起來賞心,聽起來過癮,晉劇在戲迷心中可謂是源遠流長的梆子「大戲」。
  • 演出|新編大型晉劇《王家大院》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9月13日上午,晉中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大型晉劇古裝戲《王家大院》將於2018年9月20日、21日亮相首都北京,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
  • 晉劇全本MV《于成龍》謝濤 牛建偉 李靜平 翟麗美 王波 梁忠威 韓瑞鯖 郝文龍(CCTV空中劇院 20171227)+網絡文章
    舞臺上的「醜中見美」,梁忠威老師用他精湛的藝術把這四個字詮釋的如此突出,這就是演員的魅力!人生前後地位的巨大反差劇使朱耷對生活產生了極度的不適應,還為自己取一字號:八大山人,這四個字豎起來用草書書寫,便有「哭之笑之」之意。他把這種對生活哭笑不得的情緒全傾訴到了畫紙上,於是筆下出現「翻白眼」的鳥、魚,枯萎蕭條的荷、樹等。朱耷筆下的這些物象在生活中是「醜」的,但經過他的藝術創造,卻變成了一種藝術上的「美」。梁忠威老師的丑角藝術也是如此:醜中見美!
  • 太行山上一枝花:源於清朝的山西晉劇為啥申請非遺卻花落河北
    太行山區有個獨特的現象:每個山村都會在村中最平整、最顯赫的地方建個戲臺,或者說是戲樓。每逢年間或廟會,這裡便是十裡八鄉最熱鬧的地方。而且村中有了喜事也會在這裡唱個三五天。無疑這裡也是老鄉們最喜歡的地方。
  • 高志新曲話 | 散曲小令襯字淺說
    不僅如此,周氏還提出了散曲評判的四大標準「格調高,音律好,襯字無,平仄穩」,「襯字無」赫然在列。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被譽為「元曲之冠」,周氏評曰:「此詞乃東籬馬致遠先生所作也。此方是樂府:不重韻,無襯字,韻險,語俊。諺雲『百中無一』,餘曰『萬中無一』。」明王驥德《曲律》對襯字也有專論,明確認為曲少用或不用襯字為佳:「古詩餘無襯字。襯字自南北二曲始。
  • 王愛愛等晉劇名家現場指導晉劇《三川口》排演
    9月1號晚,新編大型晉劇《三川口》在我市綿山晉劇團進行排演,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姬榮生,山西省著名導演雷守正,戲劇評論家田永國等藝術家親臨現場,對該劇做了詳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