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太原一男子開水燙懷孕母貓,導致母貓及其腹中4隻胎兒全部死亡的事件,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和憤怒。
該男子稱母貓偷吃了自己的火腿腸,「要往死裡整它」,遂將貓關在籠子裡,用剛煮沸的開水澆灌。
母貓無處可逃,在籠子裡絕望慘叫,引來了附近的好心人,後被緊急送往寵物醫院。然而,她渾身毛都被燙脫落,表皮鮮紅,一直發抖,見到人就畏懼牴觸。
醫生不得不為母貓戴上防咬項圈。透明項圈裡,她疼得流下眼淚。
醫生從母貓腹部取出4個死胎,它們本應在一周後來到人世間。2天後,貓媽媽也沒能堅持住,搶救無效死亡。
這個結局令人心碎,更令人氣憤的是:類似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 去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學一研究生被曝肢解虐殺流浪狗,被退學和批評教育。
· 今年八月,網友曝光福州大學準研究生借住在她家期間多次毆打虐待自己的愛犬,導致寵物重傷。
· 今天,開水澆燙懷孕母貓,致一屍五命,男子被用人單位開除。
雖然以上部分被曝光的施暴者受到了開除、辭退、退學等懲罰,但仍然有施暴者隱藏在黑暗角落中。網絡上也流傳著一些虐殺貓、狗、兔的視頻,它們已然形成了一條利益鏈:有人施虐、有人售賣、有人觀看,像巨大的冰山沉浸在平靜的湖面之下,令人不寒而慄。
上圖這隻兔子正乖巧溫順地趴在女人腳邊,幾分鐘後,它將被高跟鞋殘忍地踩死,而這一組視頻將以20元的售價打包在網絡上出售……
很多心理正常的人看到這裡都忍不住說幾句要被和諧的問候語,發出質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曾經,我們替施虐者想過許多藉口和理由:他們是因為人生不順,怨氣無處發洩,所以轉向動物,尋找支配的快感。
然而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施虐者或者觀看施虐視頻的助紂為虐者,亦常常是名牌大學的學生、有穩定工作收入的人、甚至外界看起來社會地位比較體面光鮮的人。似乎再沒有什麼理由能夠解釋他們的行為了,只剩一句評價 :心理「有問題」。
而什麼是「心理有問題」呢?人的心理很複雜,難以進行草率的價值評判。
比如,有時候我們自己看到可愛的東西,偶爾也會產生「好可愛,想一屁股坐『死』」的衝動。
——別擔心,你不是心理變態。美國耶魯大學就對此進行過研究,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可愛侵略性」(the cute aggression)。
耶魯大學心理學專家Oriana Aragon解釋,我們看到可愛東西後,大腦發出的正面情緒過多,極度興奮的你可能難以冷靜下來去照顧這個小動物;所以大腦就會製造一些消極的負向情緒去抵消這種興奮狀態。於是你可能產生:「好想欺負它」、「好想咬一口」,甚至「想一屁股坐『死』」的衝動。這種想法幫助你達到情緒的平衡,讓你大腦冷靜下來,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這種「情緒均衡」(emotional equilibrium)的機制,是為了防止單一的情緒過於強烈,大腦自動觸動相反的情緒。除了以上的例子,還有「喜極而泣」或者「怒極反笑」之類的。
但是!這和虐待動物有著絕對的區別。我們絕不會這一閃而過的念頭去付諸行動。一方面因為這是心理正常的調節機制,很快會自行消退;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是有著完整健全的人格和毅力的「人」,意識上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行為上也能做到控制自己。
而上述這些人的虐待行為,無疑不是出於人的正常心理,也並不能夠用「這只是個人行為」來搪塞開脫。因為許多殘忍虐殺動物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周圍人,乃至未成年人,甚至涉嫌違法犯罪。
比如網上曝光的一些虐待者,他們會給愛貓狗人士發布虐待視頻和轉帳連結,要求愛貓狗人士給他轉帳,否則將展開虐殺行為。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僅是虐待動物,甚至可能涉嫌非法獲取錢財。
除了涉及錢款的行為,一些虐待動物行為還涉及未成年人。半月談雜誌曾對話一名17歲的高三學生西久(化名),這名學生因為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虐待動物的視頻,既害怕又憤怒,所以和同學一起建立了一個反虐待群,搜集全國各地的虐待動物者信息。
在調查中,他們發現:虐待者不僅自己動手,還教唆未成年人虐待動物。一個視頻中,看起來只有十歲左右的女童在成年人的指導下虐貓,且並未表現出任何不適。
無法想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也許他們會與常人無異地行走於這個城市中,而內心是無法想像的冷漠和殘忍。
我們並不是要責怪這些未成年人,他們也是受害者。兒童本該在陽光和善意中成長,卻被迫接受學習這些殘忍陰暗的行為。作為成年人,我們有義務保護他們,而目前我們仍然感到無力。
昨夜,央視發文呼籲禁止虐待動物儘快立法。央視熱評指出:由於法律的空白,虐待動物者很難受到嚴厲懲罰。反對虐待動物雖然是全社會的共識,卻也僅僅停留在道德的層面。每當類似事件發生,公眾除了譴責,別無他法。
當懲罰措施和壓力的施與交給了社會輿論,不僅力度較為薄弱,也有可能讓施虐者變本加厲地報復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今年兩會,已經有不少人大代表提議儘快完善相關法律,建議對虐待動物者,和傳播施暴視頻者可提起公益訴訟。建議稿中還特別提出:禁止在未成年人面前撲殺動物。
貓媽媽和四個寶寶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但或許這次事件能夠進一步推動法律的完善。虐待動物的人,我們至少可以推斷ta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同理心,又如何確信將來ta只對弱小的動物下手?如何確信ta下一步不會傷害其他人、教唆未成年人,或者是做出進一步的反社會行為?
因此,相關立法不止是保護了小動物,更是保護了我們的下一代,保證了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保證了每一顆向善的心不被恐懼和憤怒淹沒。
上世紀,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叮囑弟子:在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切記在四個角下各墊一隻碗,碗裡盛水,以防有螞蟻爬上遺體後,隨著火化一起被無辜燒死。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迂腐,但與冷漠和殘忍相比,我更願意相信愛和敬畏。
「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