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匯坊】七夕乞巧女兒節的由來

2021-02-11 水匯坊服飾

傳統七夕的節日內容幾乎沒有任何與情愛沾邊的東西,相反,是年輕女性們聚在一起,比賽女紅能力乃至烹飪能力,祈願自己的巧慧節節拔高,因此這其實是個女性勵志的節日

七夕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到了今天,這個節日連同諸多往昔風俗一樣,離我們漸行漸遠。大家都熟悉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大多聽說過「乞巧」,但是,這個節日獨有的浪漫與快樂,那浪漫與快樂裡所蘊涵的深意,卻已不再那麼清楚。

七夕節屬於女性,尤其屬於年輕女性特別是未婚少女。按照傳統,這一天,稍有財力的人家都會在庭院中搭建一座彩樓或者彩棚,把親朋好友鄰居的少婦女孩們邀請來,聚在一起,舉辦「乞巧會」或稱「巧節會」,當夜就安排她們留宿,第二天還要贈送些小禮物、食品,護送女客一一回家。所以,七夕也稱為「女兒節」、「女孩兒節」(《析津志》)。相應的,節日這一天的活動內容亦特色獨具,以「乞巧」為主題,大張旗鼓地強調與鼓勵女紅技藝的精良。

據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可知,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的風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樓;女性們在彩樓裡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女雙星,向織女「乞巧」;組織月下穿七孔針的比賽;一旦有蜘蛛在作為祭品的瓜果上結網,則認為是「得巧」的瑞兆。此後的年代大致沿襲了這些古老的儀式,只是在細節上時有改易。

節日來臨前夕,首先要搭建「乞巧樓」,也叫「織女臺」。富貴人家會在自家庭院中用竹竿、木桿、草蓆、絲綢等搭建一座二層的「乞巧樓」。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宮中的乞巧樓全部用彩錦圍覆,高達百尺,樓上可以同時容納幾十位宮女。另一種廣泛流行的做法乃是將樓閣或者露臺用燈籠、彩帶、鮮花等加以裝飾,使之在節日當夜化身成乞巧樓。一般人家沒有如此鋪張的財力,便在庭院內搭設一座大棚,張燈結彩,擺設香案,供設織女、牛郎的小神像或者掛畫,再擺上各種祭品,作為女子們舉辦「巧節會」的場所。

清丁觀鵬《乞巧圖》之「月下穿針」(現藏上海博物館)

主人家要設下豐盛的宴席,熱情款待請來的一眾嬌客。然後大家移師到乞巧樓中祭拜牛女雙星,祈求織女分贈一點巧慧給自己。接下來,便要開展節日最重要的活動,也是我們現代人會覺得不可能完成的高難度遊戲——月下穿針。據《西京雜記》所言,早在漢代,到了七月七日這一天,宮中的妃嬪宮女們便會齊聚「開襟樓」上「穿七孔針」。 此後,縱貫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女性都要比拼在月光下把五彩線穿入七孔針、九孔針、雙孔針的本事。

七孔針、九孔針、雙孔針都是專為七夕特製的針具,往往以金銀為材,針身上排列多個針眼。比賽時,參賽的女伴們按照約定的規則,把色彩不同的絲線一一穿入針孔之內,以最快速度完成者即為優勝。

到了明清時代,不再流行多孔針,改用普通鋼針,要求參賽者先為一組十根細針一一穿入細線,再為一組十根粗針分別穿入粗線。在月光下,其實不可能靠目力來「認針」,全憑的是大家在日常女紅勞作中培養起來的靈敏手感,於光影朦朧裡,依靠手指對於針與線的極度熟悉來完成引線入針的動作。所以,這個活動說到底是檢驗年輕女性們的女紅水平,而中國古代女性在針線功夫上的精湛也確實驚人,她們在月下穿針的競賽遊戲,相當於現代戰士蒙起雙眼拆卸槍枝的訓練,甚至要更為艱難一點。也就是說,傳統的閨中人們幾乎個個都是女紅領域的特種兵!


吳友如《針穿七孔》

月下穿針是名副其實的「比巧」,對於古人來說,節日還有一項中心主題,就是要向織女「乞巧」。那麼,如何證明一個女孩是否乞得了巧?南北朝時代的檢驗辦法是,在翌日清晨,查看作為祭品的瓜果上是否有蜘蛛結網。到了唐宋時代,則發展為特意捉來蜘蛛放在一隻小金盒內,第二天開盒觀看,如果蜘蛛在盒內結出的蛛網又圓又正,就是「得巧」的佳兆。

不過,在明代,以蜘蛛結網測巧拙的做法逐漸消失,被一種新的遊戲「扔巧針」取代,這一遊戲同樣是對女性耐心與靈巧的高度考驗。其過程是,在節日前一天用水碗盛滿清水置於陽光下曬,稱為「曬水」。經過一天一夜,碗內水面上會形成一層由微塵、微生物組成的薄膜,叫做「水皮」。節日的午後,女伴們相約一起到院中,輪流手捏鋼針輕輕丟到碗內,要小心讓鋼針藉助水皮的託舉浮在水面之上,不能沉底。然後,大家一起觀察陽光下鋼針在碗底形成的投影,影子形狀不同,含義也不一樣。投影的樣子像一把梭是最好的結果,說明織女願意賜巧給這位丟針人,如果像個棒槌則會引來同伴們的嘲笑,因為這意味著丟針人沒有得到織女的垂青,接下來一年裡雙手會很笨。


陳枚《月曼清遊》之「丟巧針」(現藏故宮博物院)

實際上,七夕節的活動非常豐富,而且根據時代與地域的不同而參差變化。像在宋代,七夕節被添加了「宜子」、「宜生」的寓意,興起一種叫「磨喝樂」的娃娃塑像,這是一種泥塑彩繪的小土偶,其中的精品還會配上木雕彩繪的欄座、紅綠紗罩,供奉在彩樓裡的香案上,與牛郎織女一道接受香花美果的敬奉。

也是從宋時起,七夕時的節令食品固定為「巧果」,用兌有糖或蜜的麵團捏成各種花樣,在油鍋內炸脆。這等於是在飲食方面來考驗主婦、少女們的技巧水平了。

盤點下來,可以看到,傳統七夕的節日內容幾乎沒有任何與情愛沾邊的東西,相反,是年輕女性們聚在一起,比賽女紅能力乃至烹飪能力,祈願自己的巧慧節節拔高,因此這其實是個女性勵志的節日。因此,七夕在近年來居然被宣傳成情人節,也就難怪一直遭到明智者的批評。有人提議將這個節日定義為「女友節」、「閨友節」,倒是符合七夕節在傳統上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七夕節: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 ,女兒乞巧,佳期如夢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唯美的一個節日,更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鷓鴣天 七夕 宋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 七夕節為什麼又要叫乞巧節?乞巧又有哪些形式?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七夕情人節,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農曆七夕節會是情人節,更有甚者以為每年二月十四號才是中國的情人節,這些都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外來文化的侵蝕所導致。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那為什麼又說七夕節是乞巧節?這個就很多人不懂了!在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 七夕乞巧節| 你知道什麼是七夕嗎?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故事版本一(100字版本)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來源於牛郎織女天河配的神話故事。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的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七夕節由來10字  七夕起源於漢代,紀念織女的節日,又稱乞巧節。
  •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的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在七夕節到來之際,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 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七夕節的由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不少人都習慣將這個節日稱為「中國情人節」。但民俗專家表示,七夕節不是「中國情人節」,而是「中國愛情節」。  一、七夕情人節概述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 七夕:古時的女兒節,今日的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鵲橋相會時,佳期又一年。在當代年輕人心中,傳統節日七夕,已然與情人節是等號關係。但在古代,七夕其實是屬於女性獨享的專屬節日,也就是古代的「女兒節」。只是伴隨歷史的發展,七夕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現代成為我國象徵愛情的節日。
  •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今天的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問題有一定難度,8月24日的問題是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螞蟻莊園8月24日的答案了, 古時七夕節的習俗之一「乞巧」到底是指什麼,看了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 2020年七夕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七夕節要送禮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快要到了,最近男人女人的話題都在圍繞著七夕節送什麼樣的禮物,禮物送好了各大歡喜,咔嚓一聲拍個照發到朋友圈裡,炫耀一把,享受著親朋好友的點讚祝福,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有人歡喜就有人愁,不是所有姑娘都能夠在七夕節收到禮物或者是令自己滿意的禮物,那男朋友可就要遭殃了,輕者吵架,嚴重的直接當場就分手。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2020年的七夕節是陽曆8月25日一、節日由來每年的農曆7月初七是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等2)穿針乞巧,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這一天每家每戶的女子都會走出家門,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穿針乞巧。據記載漢代《西京雜記》中提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於開襟樓,人具習之。3)祭拜織女,這個我們小時候會在當天晚上,在葡萄樹下擺上茶、瓜果還有點心等物品,一遍吃一遍向織女星默默許願。
  •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星期幾
    七夕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七夕情人節時間及七夕活動習俗,預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七夕」是古代情人節嗎?不好意思,這是女孩乞巧「購物節」
    農曆七月七日,被稱為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此很多人認為「七夕」是中國情人節。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最後兩人真摯的感情感動了上天,準許兩人每年七夕這一天,由喜鵲搭橋相會。從而留下了這麼一段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愛情故事。乍一聽,七月七鵲橋會,這一天做「情人節」實在最合適不過了。但真情卻是殘酷的,這一天壓根不是什麼「情人節」,而是古代「三八婦女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民間,傳說織女纖纖玉手,心靈手巧,擅長織出精美錦繡,絕對的女紅大家。
  • 七夕是哪天?帶你了解浪漫七夕節!
    七夕是哪天?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情人節,是專屬於戀人情侶的節日。那麼具體七夕是哪天呢?它有著怎樣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呢,小編今天為你一一介紹,讓你全面了解浪漫的七夕節 七夕是哪天?七夕由來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
  • 「七夕」在古代不是情人節?原來歷史上叫女兒節,是女子的節日!
    那麼中國古代七夕節的含義就真的和現在情人節的含義一樣嗎?圖片來源於網絡其實我們將七夕節定義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不怎麼準確的,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七夕節這一天也叫做「女兒節」!從這個節日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一天主要是圍繞著女性來進行的!
  • 什麼時候是七夕情人節2018 七月初七也是少女乞巧的日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七夕情人節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情侶們之間一定要慶祝的日子,從古至今七夕被賦予了很多的含義,那麼2018年七夕是哪一天呢?   2018年七夕節時間: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農曆七月七日,稱七夕節,乞巧節、七巧節、少女節、女兒節、情人節、雙星節、雙七節等,漢族傳統節日。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客家人的七夕節,你知道怎麼過嗎?
    農曆七月七又叫做「乞巧節」、「祈巧節」、「七巧節」關於這個節日客家地區流傳著許多特殊的習俗對於客家人而言皎皎銀河 牽牛織女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王者榮耀乞巧牽緣怎麼獲得 七夕回城特效乞巧牽緣獲取攻略
    王者榮耀遊戲中在七夕節推出的七夕回城特效叫做乞巧牽緣,所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乞巧牽緣回城特效的外觀和獲得方法吧,詳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