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

2020-12-17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袁歡 文學報

九棵樹藝術書店探店視頻

本報製作

BGM:海邊 椰樹 落日 與你

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經過一段很長的公交路程,小編來到了位於上海奉賢區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這裡,有一家新書店誕生。

九棵樹藝術書店是上海第一家開在劇場裡的書店,與演藝緊緊相連,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在開業儀式上表示,九棵樹藝術書店是大隱品牌走出上海中心城區在郊區的首次布局,從「最美書店」到「最好書店」,書店比拼要從顏值向內涵、服務拓展。

九棵樹藝術書店

書店的整體設計顏色與今年的流行色「終極灰」不謀而合,讀者可以沿著一條閱讀長廊瀏覽各類書目,同時,屋頂不斷延伸出去的樹幹,寓意知識的寬廣,在這裡,擁抱藝術的海洋。

「讓閱讀無處不在,讓藝術觸手可及」,九棵樹藝術書店是一家專業書店,在選書上有其側重,大隱書局總經理何旋介紹道:「我們聚焦藝術主題,側重戲劇、電影、美術、設計、建築等藝術書籍。在選書上,嘗試做減法而非加法,也就是往小而精的方向做。」

除了國內外圖書的主題展示、音樂載體的串聯運用外,書店最大的特色還來自於博物館文創展覽區,書店和上海品源文華合作,將包括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V&A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等全球知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引進展示。

△博物館文創區

「此次我們合作了大概18個品類,目前店內主要呈現的是『大師系列』的主題文創產品,比如莫奈、梵谷等藝術大家。」何旋向記者透露,國內的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文創系列未來也將入駐,首批書店的原創文創產品也已上架,圍繞古典、流行、爵士和民謠四個風格設計了四款海報,同時延伸出了帆布包、筆記本等文創商品。

在開業儀式上,大隱書局與品源文華、上海戲劇學院還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未來將在九棵樹藝術書店場景中打造「博物之窗」全球博物文創展、「九棵樹有戲」系列戲劇沙龍等多個品牌文化項目,全年將舉辦50多場一系列藝術主題文化活動。此外,書店首場藝術活動將於12月16日舉辦。

要讓一家書店長久地經營下去,必要的考量因素是客流,記者注意到開業首日,人流量十分可觀,但書店的地理位置是否會影響之後的經營?何旋說,「我們主要對標觀演類、親子和演藝專業團隊三大人群,從8號開始的試運營來看,效益是可觀的,特別是演出日。之所以選擇這裡,也是看好奉賢區打造南上海『未來空間』的規劃布局與前景。」

書店與演藝結合,是上海今年實體書店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前不久開業的上戲藝術書店緊挨著上戲實驗劇院,此外還有正在籌備的朵雲書院·戲劇店,則坐落於蘭心大戲院旁,劇場與書店之間的互動也許會如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所說,「之前,往往在學校或者社會劇場演幾場就結束了,很可惜。希望書店是一個觸媒,讓這些資源從校園延展出去。」

新媒體編輯:袁歡

配圖:書店供圖

2021·文學報40周年·訂閱有禮

��訂閱2021年全年報紙,截圖發公號後臺,隨機贈送40周年文創一份。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聽說你也想賣書,那開一家0成本0納稅多賺錢的書店,香不香?
    這期間,出版社、書店被逼得到處尋找客戶,一切能夠接觸到客戶的渠道都不放過,出現了直播賣書、直播講書、直播打卡逛店… 在這個過程中,出版社或者帶貨能力強的人看到商機,拉攏忠實讀者,衍生出讀書賣書社群,建起自己的私域流量,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渠道長期賣書。 如果真這樣直接在社群裡賣書,風險很大。
  • 凜冬,我們在合肥開了一家叫「霸都」的書店!
    直到要在合肥開一家書店的時候,那種「蕩雲雪、孤舟夜發」「夜雪初霽,乘興而至」的熱烈情感又湧上心頭。凜冬,我們開一家書店,就為了此興吧,「此興平生難遏。」一種青年文化力量與城市共生的興致吧。無論是誰,總要找到一種行徑,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山河袈裟》-李修文。
  • 上海誕生首家劇場中的書店: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落戶奉賢
    上海誕生首家劇場中的書店: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落戶奉賢 金色軒敞的劇場大廳裡,樂隊在演奏,讀者們則徜徉書海,翻閱來自全球的藝術書籍……12日,滬上著名連鎖書店品牌大隱書局在位於上海奉賢區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裡
  • 書單|就是想開一家書店
    如果說影迷中流行著一種迷影文化,那麼書蟲之間也一樣。《島上書店》老闆A.J那樣挑剔的口味,甚至閱讀的偏見——不喜歡「回憶錄、搭電影順風車的版本、超過四百頁或低於一百五十頁的書、下一部暢銷書」——這些常人眼中的怪人特質,都能激起同類們心照不宣的快樂。趣味各異,但都一樣孤獨。
  • 上海「誕生」首家劇場中的書店: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落戶奉賢
    新華網上海12月13日電(記者 孫麗萍)金色軒敞的劇場大廳裡,樂隊在演奏,讀者們則徜徉書海,翻閱來自全球的藝術書籍……12日,滬上著名連鎖書店品牌大隱書局在位於上海奉賢區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裡,開出了上海首家劇場中的實體書店
  • 愛吐槽的書店老闆,書店老闆最恨的偷書賊
    在你心目中,書店老闆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是一個慈祥和藹、眼睛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的樸素老者,還是一個風度翩翩、胸中自有詩書氣的中年人,抑或是一個帶著厚厚黑框眼鏡、愛書愛得如痴如醉的青年?世上有無數多的書店,也有無數多風格各異的書店老闆。
  • 被稱為「全球最酷書店」的誠品,不只是一家書店
    當時他38歲,經營一家名為「誠建」的餐廚設備公司,積攢了「不敢想的財富」。開一家人文藝術書店是他在三年前就萌生的想法,而直到經歷了一次生死關,他才更加清楚,「自己想做的並不只是一家書店,而是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的場所」。
  • 書店」 探一家書店,做一日店員
    偶爾會有人曬出成功開店的帖子,總會收穫不少稱讚。其實,開店方知其艱辛。2020年末,時間行者書店參加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的第五季《加油!書店》活動,開放了「一日店員」的體驗活動,於是在12月12日-13日兩天,分別迎來了黃小啼、火日立兩位「一日店員」。一日的短暫書店店員體驗,或許感受不到開店之艱辛,但也給兩位「一日店員」帶來了別樣體會。
  • 我們在疫病期守望一家獨立書店丨刀鋒書酒館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一家我們自己鍾愛的重慶本地獨立書店:刀鋒書酒館。拜德雅出品的圖書,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實體書店裡,陳列最全的可能是南京的先鋒書店,其次就要屬重慶的刀鋒書酒館了。這家獨立書店雖沒有多久的歷史,也沒有特別的知名度,但性格鮮明、別具一格。
  • 託付於愛書之人,讓書「活起來」 張時全將藏書贈與喜瑪拉雅書店
    8月29日,本公眾號《愛了一輩子的書 如今,他打算給它們找個好歸宿》報導了83歲老人張時全想為近千冊藏書找個好歸宿。老人嗜書如命,這份心意讓人感動。」談及舊書、捐書,劉景活感慨頗多。「託付一本書,就像把心交給一個人,找到一個好歸宿太重要了,不忍心看到這麼多好書四處流失。」劉景活告訴記者,自2007年創辦喜瑪拉雅書店至今,書店已有近兩萬冊藏書,並且始終堅持免費開放,為讀者提供閱讀交流的空間。「書放在那裡是『死的』,一定要打開,才能讓它『活起來』。」劉景活說。
  • 書萌書店行——武漢三大民營書店探店
    因為在武漢,已經有一群書萌的朋友在等著我們。書萌行的隊伍,從今天起又擴大了。有廣州的資深書店小姐姐向東方,蘇州東大書店的主理人糖果,中國出版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付濤老師,還有我的好朋友劉亞磊加入了我們的探店隊伍,他們陪我們一起走一程。在路上,我經常不自覺地陷入這樣一個思考,書店行,本來是三個人的「初心」,為了什麼呢?為了我們愛的書店和書店背後的那個人。
  • 一家「未來書店」的贏利模式是什麼?
    2019歲末,一些實體書店似乎也進入了寒冬——11月,舉辦過600多場文化沙龍的單向空間·愛琴海店宣布60天後將永久閉店;北京三裡屯老書蟲The Bookworm宣布結業。而與此同時,西西弗、鍾書閣、更讀書社紛紛在各大商圈、社區鋪設新店,又讓人對書店的生存與轉型產生了新的期待。實體書店未來的場景究竟會是怎樣的?
  • 老闆們的「獨立書店」保衛戰
    自二月疫情到現在,他們不止一次甩出話頭,一旦有需要,隨時可提供金錢援助。但莊見果都一一拒絕了。「沒走到那一步」,莊見果說,書店營收雖然減少,但生存沒問題。他還在照常上門收書,資金不寬裕以及庫存較多時,他選書時會更挑剔,但不會停止收書——斷了收購的舊書生意,就相當於無米之炊。堅持,是獨立書店老闆們早已熟悉的詞語。
  • 徐匯又有實體書店恢復營業!還將新開一家24小時海派書店
    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今起恢復營業,而在不久之後也將有一家新的大隱書局門店落戶徐匯,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表示這是一家主打海派文化和海派音樂類書籍的24小時書店,選址於徐匯區小木橋路。
  • 春天,讓書店「暖」起來(書裡書外)
    於是,實體書店紛紛尋找線上發展方式:創造更多與讀者「見面」途徑,增添「人氣」;與外賣平臺合作,以「圖書外賣」形式將讀者選購的精神食糧送至家門口;直播「帶貨」,一邊帶大家「雲參觀」書店,一邊向大家推薦新書好書;拓寬邊界,舉辦線上讀書會,提供公益課程,閱讀打卡……我們看到,「雲端」試水吸引了不少關注,取得一定效果。特殊時期,政府也在雪中送炭。
  • 愛貓愛書者的天堂:香港森記圖書
    曾經的森記圖書公司為避鼠患養了兩隻貓,而陳琁則因為喜貓的靜,不斷將流浪貓接到店中安放,所以在此處選書看書,不時能見到貓在圖書間穿梭,但老闆也提醒:「不要逗貓,最好安靜看書。」(一)書閣(The Book Attic)  愛書之人Jennifer,2008年毅然放棄工作,在灣仔廈門街的小巷開了一家小書店,取名為「書閣」,出售自己收藏的600餘本英文書。每一本店內的二手書都是經過她精心挑選,更親自為每一本書做清潔消毒工作。
  • 我們在電影院裡開了一家書店
    但從2015年起,橙天嘉禾不止想做一家影院。橙天嘉禾想在每家電影院裡開一間書店、一個童書館、舉辦公益畫展、增加一個親子科技走廊、舉辦各類分享活動、開一家小型酒吧和黑膠唱片體驗館......我們希望,當你走進橙天嘉禾影城,除例行看電影外,在同一個空間,還能找到心儀的書、喜歡的文創產品、邂逅心儀的作家、導演、音樂人和藝術家,聆聽音樂,觀看畫展,參與親子遊戲......對於這個全新的文化空間,我們賦予它一個新的名字——橙嘉書屋。
  • 不賣書的24小時書店卻被全球小姐姐們刷爆朋友圈
    日本 BOOK AND BED 24小時旅行書店就在眾多書店中脫引而出,依靠它高顏值的設計和暗黑系的美食等等。日本 BOOK AND BED 24小時旅行書店位於日本的 BOOK AND BED 目前一共開設了6家書店:新宿、京都、淺草、池袋、心齋橋、福岡。對於 BOOK AND BED 來說每家書店除了書籍和閱讀之外一切都是附屬品。
  • 疫情之下連開四店,這家社區書店藏著怎樣的秘密?
    新年伊始,昌平開了一家專為孩子打造的書店,這也是「一個書店」一年內新開的第四家店。都說實體書店生存不易,那麼,這個誕生只有兩年多的書店品牌是如何在疫情之下逆風生長的呢?打造社區居民身邊的大書房「一個書店」·愛書的孩子,這塊紅底白字的招牌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探店。
  • 賣蔬果還開演唱會,書店將要走向何方?
    相似境遇的,還有彼得書店和三聯書店。獨立書店們紛紛倒下,開書店還是年輕人的夢想嗎?▲ 《布萊克書店》店主曾經我也幻想開一家像「布萊克書店」(《Black Books》)的小書店,當個天天喝酒看書的「懶鬼」店主,可以因為不想進新書就趕客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