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持節被匈奴扣留19年,讓人傳頌千年,其實他被扣一點都不冤

2020-12-22 別鬧了李小毛

蘇武牧羊是一個令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是漢臣蘇武奉詔持節出使匈奴,但是蘇武卻被匈奴人扣下,放逐到北海牧羊。在這期間,匈奴人不停的威逼利誘,想要蘇武投降於匈奴。但是蘇武始終不屈,保持著作為漢使的尊嚴,直到19年之後,匈奴與漢朝之間達成和議後才被放回。後來在蘇武去世之後,漢宣帝感念其節操,將蘇武封列為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蘇武的行為確實令人感佩,但實際上蘇武被匈奴扣押並非匈奴人的過錯,他被扣押一點都不冤枉。下面就具體說說是怎麼回事。

漢武帝時期,漢朝不斷進攻北方的匈奴,雙方為了了解對手的情況,於是雙方都不斷派出使節。這個目的自然很容易被了解,於是雙方就開始了扣押對方的使節,匈奴這邊先後扣押了郭吉、路充國等十多批使者,而漢朝這邊扣押的匈奴使者也差不多。到了侯單于的時候,因為害怕漢朝繼續向匈奴用兵,因此鞮侯單于主動示好,他說道: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意思就是漢武帝是我的長輩,於是就釋放了所有的漢朝使節,想要和漢朝修復關係。漢武帝也不含糊,他讓蘇武作為使節,帶著被扣押的匈奴使節,並備好了禮物出使匈奴,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在出使的名單中,除了蘇武之外還有中郎將張勝和後來的長羅侯常惠,隨行的還有一百多士卒和斥候。

到了匈奴之後,雙方在開始的時候還算客氣,鞮侯單于也收下了禮物。但是此時在匈奴卻出現了一件事情,匈奴的和漢朝的叛將衛律的手下虞常正在謀劃叛亂,他們計劃將鞮侯單于的母親綁架獻給漢朝。其實虞常是忠於漢朝的,只是衛律投降於匈奴而不得不從。

因為虞常在投降之前和副使張勝認識,於是虞常就找到了張勝,並告知張勝:

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

意思就是聽說漢武帝痛恨衛律,我能替漢朝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漢朝的賞賜。虞常告知了自己的目的,希望得到張勝的支持。不過虞常在這裡隱瞞了劫持鞮侯單于母親的目的。張勝在聽了之後支持了虞常,並給予了虞常一些錢財,令其謀劃此事。

大概一個多月之後,鞮侯單于外出打獵,帶走了大部分護衛,虞常等人準備開啟計劃。但是他們在這裡某事不周,行動小組中的一個人因為害怕逃跑了,並且告發了此事。於是王戰死,虞常被抓。在這之後,虞常供出了曾經找過張勝,而張勝也給予了他們支持。

張勝在得知虞常被抓後就知道大事不妙,將自己與虞常勾連的事情告訴了蘇武。蘇武聽後知道事情要遭,因為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漢朝使者參與到了匈奴內部叛亂之中,意圖抓走單于母親。如果放在漢朝發生這樣的事情,以漢武帝的強勢,不但要咔擦了使者,估計還得發兵攻打匈奴。

侯單于在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在勸降不成下,想要一刀咔擦了蘇武。但是蘇武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對鞮侯單于說道: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意思就是南越、大宛和朝鮮因為殺了汗使都被滅國了,現在就剩下匈奴,如果因為我不投降就殺了我,那麼匈奴的大禍就是從我開始。這下鞮侯單于就傻眼了,如果放了蘇武,那麼他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威。要知道匈奴單于維繫龐大的帝國自身的權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失去權威,那麼各部很有可能會不遵號令,甚至會有人想著取而代之,所以蘇武不能放。

如果殺了蘇武,那麼就要考慮到漢武帝的怒火,蘇武所說的三個例子可不是唬人的,那是漢武帝殺出來的赫赫威名,所以這才有了勸降不成將蘇武扣押了19年的情況。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蘇武被拉到北海放羊還真的不冤。

相關焦點

  • 持節19年,威武不屈,中華民族的英雄向來不懼威逼利誘
    其中的歷史故事令人欽佩:中郎將蘇武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將其囚禁於冰窟中逼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匈奴單于於是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漢朝建立以後,北境不寧,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民屢遭塗炭。
  • 漢朝蘇武被匈奴扣留牧羊,糧食短缺餓得快死,為何不殺羊充飢?
    而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只不過在漢武帝時期,有兩位大將衛青與霍去病,打的匈奴不敢再進犯,並與漢朝建立邦交,互通有無。但畢竟不是心甘情願臣服,所以就有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故事。匈奴公匈奴元前100年,蘇武被漢武帝封為中郎將出使匈奴,卻多次被威逼利誘讓他叛國,他都不屈服,於是被扣留。
  • 身在匈奴心在漢,匈奴為何始終不放蘇武歸國?
    當時,漢朝已經在對匈戰爭中取得絕對優勢,匈奴只能請求談判。但是談判進行得極其艱難,漢朝認為匈奴是戰敗國,要求匈奴向漢稱臣,單于一聽鼻子都氣歪,扣留了漢朝的使者。但實在是打不下去了,於是單于採取拖延策略,說要親自到長安和皇帝劉徹喝茶拜把子,皇帝居然相信了,在長安給單于修了座寓所,單于卻只是逗你玩,哪有真來的道理?不過單于畢竟怕皇帝生氣,還是派了個貴人到漢朝來訪問。
  • 蘇武被匈奴放逐的19年裡,跟匈奴女人生了個混血兒,此子前途無量
    引言:西漢時期匈奴異常強盛,漢高祖劉邦的32萬大軍都被匈奴圍在白登7天7夜。整個西漢時期很多戰敗的漢將,為了活命乾脆投降匈奴。唯獨蘇武只是一個使者,卻堅守住了民族氣節。漢武帝不想完全用勞民傷財的武力方式去解決,所以經常派使者出使匈奴。由於匈奴內部政權的不穩定,導致很多大漢使者被匈奴的極端分子扣留。漢武帝就陸陸續續的不斷派出使者,蘇武就是其中一位。蘇武的父親因跟隨衛青立下戰功,蘇武也因此被拜為郎中。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單于即位後向大漢投懷送抱,要歸還原來被扣押的漢使。
  • 給汽車安裝行車記錄儀,卻被扣六分罰200,交警:一點也不冤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好,不少人都開上了私家車,但是,開車最怕的就是意外情況或交通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有的時候還很難公平的劃分責任,出於怕發生這種情況,很多車主都會給愛車安裝行車記錄儀,這本是件好事,不過如果安裝不規範,就很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 三國武侯諸葛亮是一個美名傳頌千年的人物
    在中國歷史上,三國武侯諸葛亮算是一個美名傳頌千年的人物!其實,諸葛亮的一生行事風格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特別是「仁義禮智信」觀念和封建「忠君」思想。公元223年,劉備病重託孤於白帝城,此時的劉備自知太子劉禪的能力不夠,擔心劉禪無法繼承自己打下來的天下;而當時諸葛亮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在蜀漢的威望又高,劉備害怕諸葛亮忠誠不夠,自己死後會取而代之。
  • 漢匈再度開片,但漢忽然打不過匈奴了
    不過,此時兒單于部兵少,反被趙破奴斬首了數千人。趙破奴小勝之後,知道孤軍深入很危險,因此也不糾纏,迅速向漢邊境撤退。但當兒單于發兵攻擊趙破奴的同時,他也下令匈奴各部徵集大軍與趙破奴會戰。因而,趙破奴撤退的時候,匈奴各部也在後邊迅速追擊。在離受降城還有400裡的時候,趙破奴軍被匈奴共計八萬騎追上合圍。這仗最後打得稀裡糊塗,甚至根本沒打起來。
  • 北匈奴西遷後,南匈奴又給漢人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北匈奴開始西遷,逐漸退出了中原王朝的視野。南匈奴歸順以後,東漢朝廷將他們安置在河套地區。也就是當時隸屬於并州刺史部的朔方、五原、雲中一帶。一方面協助漢朝把手北大門,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遊牧部落的一個「宣傳示範」,表示如果歸順大漢就能得到良好的安置。南匈奴大部分時間都比較「安定」,但是當朝廷衰落的時候,也會不定期開始作亂。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叛,寇美稷。
  • 甘肅人梁慬:建功西域,迫降南匈奴,齊名班超,卻被遺忘了兩千年
    甘肅人梁慬:建功西域,迫降南匈奴,齊名班超,卻被遺忘了兩千年秦漢之際,到東漢中晚期,經過長達兩三百年的對抗,曾經稱雄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最終四分五裂,走向衰落。到了戰國晚期,到漢代漢武帝之前,匈奴人稱雄中國北方的的強大遊牧勢力。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後來,秦王朝建立,匈奴多次和中央王朝發生碰撞。秦始皇時,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
  • 大漢「蒼鷹」郅都,匈奴人聽說他的名字,連弓箭都嚇得舉不起來
    不出一年,濟南便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周圍十幾個太守見到郅都也嚇得瑟瑟發抖,如同見到上級官員一樣。郅都於是脫穎而出,被漢景帝破格提拔為中尉,負責掌管中央軍和長安治安。條侯周亞夫憑藉戰功位居群臣之首,所有官員見到他都下跪,可是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是什麼民族,現在是哪裡?
    司馬遷認為,匈奴其實是夏朝開創者,也就是大禹氏族的後代。 其實,不管司馬遷講得對不對,匈奴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分支眾多的古老遊牧民族。匈奴與中國人的接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比較頻繁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周末年,匈奴中的犬戎襲擊了周王室,西周從此過渡到東周。
  • 解析匈奴戰爭: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為何卻走向了衰落?
    遊牧民族在兩漢時期,一直都是漢王朝北境最大的威脅。因為他們超強的機動性,中原王朝向來對於他們無可奈何。西漢建國初年,中央王朝的大軍大多以車騎為主,即便出塞,也無法順利與匈奴展開交戰。及至漢武帝時期,他下令大肆鼓勵民間飼養戰馬,中央王朝的騎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長途奔襲追殺開始將匈奴一步步的逼向絕境。公元前54年,因為西漢王朝對於匈奴長期性的戰略打擊,加上遊牧民族經濟的脆弱,匈奴內部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矛盾,遂分為南北匈奴。
  • 後備箱放2箱礦泉水,扣3分罰款一百,網友:一點兒也不冤
    時代變了,人們也在跟著改變,生活也在隨之改變,大家對生活的要求也在改變,以前有自行車就行,到現在變成汽車都是生活必需品,不得不感嘆,現在發展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現在很多家都有車,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駕遊,或者趁著周末去郊遊,自己烤點燒烤什麼的,一般都會準備一些飲料放在後備箱裡,可是有人卻因為在後備箱裡放了兩箱礦泉水被罰了
  • 看看這些年都做了啥,一點都不冤
    《星光大道》圓了很多草根的夢,因為他們基本都是農民出身,不僅沒有強大的背景,顏值身材等等也都不出眾,就只是單純的喜歡唱歌,登上舞臺圓夢後他們的人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朱之文、王二妮等等,靠商演都賺的盆滿缽滿,現在也算是個富豪了,生活的衣食無憂。
  • 匈奴是否還有後裔?專家:只要是這五姓之一,或許就是匈奴後代
    而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則認為匈奴其實就是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族,到周朝時改稱獫狁,春秋時稱戎、狄,戰國時稱胡,後世則統稱為匈奴。從商朝時期開始,每當匈奴一族強大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南下侵擾中原地區。比如與匈奴接壤的趙國,為了抵禦匈奴的侵擾,就修建了一條長達數千裡的長城,這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中國北方霸主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的分裂,通婚,遷移,雜居,已經融合到世界的各個民族當中。目前在中國,真沒有哪個民族算是匈奴的後代。有人說蒙古,有人說滿族,其實都不是,蒙古的祖先是東胡,居住在大興安嶺附近,是和匈奴同時代的一支部落,滿族的祖先是肅慎,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一代。
  • 他是漢朝第一酷吏,不僅皇族,連匈奴都懼怕他的威名而不敢犯境
    《史記》記載:「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柰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去。」濟南郡有一個瞷氏宗族有三百多人,仗著人多勢眾,在當地為非作歹,濟南太守束手無策。漢景帝對濟南治安非常不滿,對新任太守人選進行反覆思量,最終選定郅都。
  • 中國史上的仁義皇帝,在位不足50年卻被傳頌千年,死後敵國皇帝痛哭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歷朝歷代來看都有一位十分優秀的皇帝,但也不乏有些不仁不義之輩,縱然成功繼承皇位但是結局依舊十分悽慘,當然也有前半生輝煌,後半生十分悽慘的皇帝,其實還有一生平庸作為不大,但是品性卻極好的皇帝,他就是宋朝皇帝宋仁宗,他被稱為史上最仁義的皇帝,在位雖然不足50年,但是卻被傳頌千年之久,死後全國百姓披麻戴孝就連敵國皇帝也痛哭不已
  • 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第一次,他用鳴鏑射自己的愛馬,一些士兵知道是首領的愛馬,便不敢射箭,冒頓把未射箭之人全部殺掉;第二次,他又用鳴鏑射自己寵愛的小妾,又有些士兵不敢射箭,冒頓再一次將他們殺掉;第三次,他再用鳴鏑射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的愛馬,這一次冒頓的士兵全部射出了自己的箭。冒頓本就心狠,在經歷過月氏國的事情,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狠心,他早已經沒有了心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