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2021-02-23 戰爭電影精選

(一)借刀殺人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的長子,本該是下任單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只不過這位頭曼單于偏愛自己後取的閼氏,也就是他的小妾,所以想立這位夫人的兒子為單于。一來礙於父子情面,二來也怕部落中其他人反對,頭曼單于也不好直接廢了冒頓,就想了一個不太好的主意。

他把年輕的冒頓送到月氏國作為人質,冒頓的隊伍剛入月氏國,頭曼單于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國。他想讓月氏國惱羞成怒替他殺了冒頓。月氏國國王也確實十分的配合,冒頓遭到了追殺。

匈奴族血液中流淌了數百年的求生意志讓冒頓不甘輕易的死去。冒頓憑藉著自己的智謀,自己的武力,硬生生的在陌生的國度躲開重重追殺,偷了一匹寶馬,衝出了月氏國。

面對著茫茫黃沙,冒頓頭一次心中升起了『我該去何處』的念頭。後面是月氏國的追兵,兇險萬分;前方是自己的家,可是父親的這般舉動,冒頓很容易就看出了父親的殺意,也不見得安全。

冒頓看著天空,眼神漸漸變得黑暗,變得深邃。黑暗到可以容忍一切惡,深邃到可以隱藏一切恨。冒頓還是回去了,他要奪取可以活下去的那樣東西——權力。

當頭曼單于看到風塵僕僕的冒頓回到自己營帳中時也是大吃一驚,竟然有些佩服這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兒子的勇猛,覺得殺了他有些可惜,就封他一個萬騎長的職務。

從此之後,冒頓對頭曼單于言聽計從,對於頭曼單于有意無意提出立幼子為單于的想法,冒頓也不反對,至此,頭曼單于便對冒頓沒有絲毫懷疑,也不再對他有殺意。可是冒頓表面上和和氣氣,實則,內心已經開始謀劃自己的奪權之路。因為只有權力,才能活下去。

(二)韜光養晦

冒頓發明了一種箭,射出之時會發出響聲,稱之為「鳴鏑」。他在自己的軍隊中下達命令:凡是鳴鏑射擊的目標,士卒必須跟著射擊,不射者斬!然後,冒頓開始了自己的實驗,開始了自己的篩選。

第一次,他用鳴鏑射自己的愛馬,一些士兵知道是首領的愛馬,便不敢射箭,冒頓把未射箭之人全部殺掉;

第二次,他又用鳴鏑射自己寵愛的小妾,又有些士兵不敢射箭,冒頓再一次將他們殺掉;

第三次,他再用鳴鏑射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的愛馬,這一次冒頓的士兵全部射出了自己的箭。

冒頓本就心狠,在經歷過月氏國的事情,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狠心,他早已經沒有了心這種東西。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放棄一切,就像後來的中國許多帝王那樣。

看到頭曼單于愛馬身上的那一支支箭,冒頓知道時候到了,自己擁有了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部隊。

沒過幾日,按照慣例,頭曼單于組織狩獵活動,冒頓用鳴鏑射頭曼,他的手下紛紛射箭,就這樣,曾經想要殺了自己兒子的頭曼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這也許就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吧!

頭曼死了,殺戮沒有停止。冒頓的後母,冒頓的弟弟,還有那些不服冒頓的大臣統統成為了冒頓登基之路的犧牲品。冒頓的身登王位之路,處處荊棘,步步腥血,可是一切才剛剛開始!

冒頓殺伐決絕,用鐵腕政策總算是鞏固了自己的單于地位。可是他還是感受到了威脅,死亡的威脅。這些威脅來自於其他的部落。有被趙武靈王驅趕的東胡,樓煩,也有在此地數百年的月氏等國。冒頓胸有大志,他絕不滿足於成為自己部落的單于,他要做所有匈奴人的王,很明顯,現在的他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三)待時而動

冒頓成為單于沒多久,東胡部的挑釁就來了。東胡王派使臣面見冒頓,揚言討要頭曼單于時的千裡馬。冒頓知道此時作戰,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會陷入周邊國家的合圍。於是再一次隱藏自己的情緒,便問諸位大臣的意見,群臣義憤填膺,都道:千裡馬是匈奴人的寶馬,覺不能給。使臣臉色發黑,心知不妙。誰知冒頓哈哈一笑,說:哎,千裡馬再好也只是一匹馬而已,怎麼能因為一匹馬破壞了我們和東胡的友好呢?於是就將千裡馬贈與東胡。

東胡王明顯就死蹬鼻子上臉的主,以為冒頓是怕了自己,就更加肆無忌憚,沒過多久,又向冒頓討要他的夫人。冒頓還是先問眾位大臣,大臣們再一次怒髮衝冠道:竟然敢要單于的婦人,簡直欺人太甚,應該發兵,和他們決一死戰。冒頓依舊一臉笑容,不以為意道:不就是一個女人嗎?既然大王想要,就送給大人好了。就這樣,冒頓又一次把自己的夫人送給了東胡。

東胡不亂擴張勢力,此時與冒頓領地間有近千裡的空間,雙方互派軍隊駐守。東湖王又向之前一樣,向冒頓討要土地,他以為這次冒頓沒有理由不答應。冒頓按照慣例依舊詢問大臣,大臣們經過上幾次經驗也覺得冒頓會妥協,就有些人勸冒頓把土地讓給東胡好了。冒頓黑著臉,勃然大怒。寶馬可以給,女人可以給,財富可以給,可是土地是一國之本,是冒頓的逆鱗,是他的底線。冒頓將這些勸自己妥協的大臣全部殺了,然後立刻整頓兵馬,攻打東胡。

匈奴本就是戰鬥民族,這些年來,備受東胡欺壓,這些大好男兒早已滿腔怒火,無處發洩。如今,單于終於要攻打東胡,無不基情滿滿。奔馳的騎兵,捲起層層黃沙,帶去的便是嗜血的殺戮。

東胡的軍隊對於冒頓部本就沒有防備,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兵臨城下。冒頓的軍隊勢如破竹,大敗東胡,那位貪得無厭的東胡王為自己的貪婪,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俘虜了東胡的百姓,收編了東胡的軍隊,獲取了東胡的牲畜財產。匈奴部實力進一步提升。此時的冒頓終於擁有了可以與大漠諸國一較高低的能力。

冒頓乘勝發兵,向西驅逐走月氏,向南吞併樓煩等部落,又收復了被秦國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佔領了漢朝北部的部分地區,後來,冒頓又徵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這個曾經被父親遺棄的少年終於成長成一代帝王,統一了草原,統一了漠北,建立了屬於匈奴人第一個統一國家——匈奴帝國。疆域最東達到遼河流域,最西到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冒頓時期的匈奴帝國也是匈奴帝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時刻,沒有之一。

成為北方霸主的冒頓並沒有停下徵戰的腳步,而他的下一個對手,就是南方的中原,剛剛贏得楚漢之爭贏得天下的漢高祖,劉邦。

(四)戰場巔峰


公元前206年,冒頓率領匈奴部大舉南下,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這下,劉邦終於坐不住了,硬要挽回大漢聲威,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北擊匈奴。剛贏得天下的漢朝將士自是銳不可當,與匈奴的幾次交戰,皆是大勝。劉邦便有些大意,覺得所謂的匈奴部不顧如此。

冒頓這一生最為擅長的就是示之以弱。正好天降大雪,便假意退去。沒有了韓信張良從旁協助的劉邦終究算不上名將,果然中計,因為貿然出擊,被圍困在白登城中。整整七天七夜,糧草也快用完,再加上當地氣候寒冷,漢朝軍隊饑寒交迫,危在旦夕。關鍵時刻,多虧陳平派使臣買通冒頓的夫人,最終說服冒頓,在陣中開了一個缺口,漢高祖才狼狽的逃了回來。

也正是這一戰,大漢第一次對於這個北方的民族產生了深深地恐懼。這份恐懼深入骨髓,傳承近百年。高祖劉邦為了安撫匈奴部,在大臣建議下,將公主嫁給冒頓,作為和親之用。

也正是從此時,大漢與匈奴才有了和親的慣例。而這個方式竟然延續了近百年。

五年後,這位從一介亭長最終成為獨擁九州帝王的高祖劉邦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傳到遠在北方的冒頓聽到了這個消息時,這位漠北梟雄嘿嘿一笑,他又想到了一個好玩的主意。

他給高祖的妻子呂后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概是這個意思:我失去了妻子,你沒了丈夫,我們都是各自國家的最有權力的人,你何不嫁給我,我們成為一家人,進而擁有整個世界!

呂后,韓信死在她的手中,彭越死在她的手中,英布死在她的手中。這足以說明她的強勢與霸道。可是面對冒頓的挑釁甚至說侮辱,這位了不起的女性滿腔怒火而又不敢發作。只能回封信,用恭敬的語氣說自己年老色衰,並送上十多位年輕的漢族姑娘以及大量的錢財,方才讓冒頓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大漢自詡泱泱大國,可是面對不可一世的冒頓統領的匈奴部,實在無能為力,只能用和親這種有失尊嚴的方式來換取暫時的和平。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剛剛建國的漢朝實力暗弱。

所有人都知道,大漢和匈奴之間必有一戰。而這一戰的基礎,是需要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需要一個民富國強的國家,也需要一到兩個不世出的名將。

就這樣,衛青來到了歷史的舞臺。同樣的還有,霍去病!!

相關焦點

  • 冒頓單于:一個被親生父親拋棄了的匈奴王者
    ▲驪姬  【劇照】 作為七情六慾俱全的匈奴人自然也免不了俗。 頭曼單于因為寵愛新的閼氏,所以自然看著她的兒子順眼,於是太子冒頓的坎坷人生開始悲情上演。 所謂虎毒不食子,直接殺掉冒頓,老單于自然是下不了手,但不代表他不會借別人手中的刀,於是冒頓被作為人質送去了月氏。當冒頓在月氏還處於適應期的時候頭曼單于的鐵騎卻迅速撲向了月氏,冒頓終於明白,父親不僅要廢了他,結束他的生命才是最終目的。 冒頓沒有選擇束手就擒,在月氏人的彎刀還沒劈過來的時候,冒頓搶了一匹月氏人的良馬逃之夭夭。
  • 冒頓:弒君殺父當上首領,統一了匈奴各部
    當中原王朝經過數百年戰火紛爭之後,千古一帝秦始皇澄清玉宇橫掃八荒,建立了不世基業,匈奴王朝的霸業之主卻還是蟄伏待時的潛龍。匈奴首領,稱為單于,意思是廣大的樣子。當時的匈奴單于叫頭曼,蒙恬十萬大軍攻打匈奴,頭曼被收拾地服服帖帖,就跑到老北邊的苦寒之地。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在冒頓單于還沒開始他的宏圖大業時,匈奴也是百蠻中平平無奇的那一個,但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的命運註定要發生改變。殺父自立冒頓單于的父親為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對匈奴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北卻匈奴。「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從攻破朝那到全身而退,老上單于在西漢的腹心之地——渭河平原上大模大樣地逗留了整整一個月,而近在咫尺的孝文帝卻拿他毫無辦法。在中原王朝對抗北方民族的歷史上,大概也只有明末的崇禎帝,在清太宗皇太極發動的那幾次入口之戰中才品嘗過這麼窩囊的滋味吧?
  • 看冒頓單于如何一步步統一大草原
    頭曼單于想立另一個人做太子,於是便把冒頓派往月氏做質子,然後派兵去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殺死冒頓,但冒頓在月氏偷了一匹寶馬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見冒頓逃回了匈奴,便覺得冒頓是個大才,便取消了另立太子的想法,並給了冒頓一萬騎兵讓其訓練。冒頓發明一種帶響的箭「鳴鏑」,並對他的騎兵講我的箭射向何方你們都要跟著射。
  • 冒頓:一個當眾弒父的「逆子」,為什麼能造就強大的匈奴?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承認冒頓有著卓越的政治手段,和高超的政治才能。二、忍辱負重:一個不受寵愛的嫡長子,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冒頓是頭曼單于的長子,而且從史料記載中隱約可知,冒頓的生母應該是頭曼單于的,故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嫡長子,所以他很早就被立為太子。
  • 白登之圍中冒頓單于為何放了劉邦?原因遠不止賄賂閼氏那麼簡單
    就在秦漢交接之際,匈奴也經歷了一場內部統一的動亂,冒頓趁著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殺死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當劉邦稱帝之時,冒頓單于已經理順了草原上的秩序,把目光盯向了中原地區。 陳平獻計用大量金銀珠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在閼氏的勸說之下,冒頓單于下令打開包圍圈一角,漢軍方才緩緩撤出。 二、陳平所獻之計是何計? 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記載,劉邦是採用了陳平的計謀才迫使冒頓單于打開包圍圈放漢軍一條生路,但對於具體的內容只是說:「其計秘,世莫得聞」。
  • 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如何晉級成為一個「百蠻大國」的?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吞併六國結束了春秋以來長期諸侯爭霸的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無獨有偶,在秦末漢初時期,匈奴也出現了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人物——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算得上匈奴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然而,歷史常常就是由這些必然趨勢下的偶然事件組成的。兩千多年前,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在白登山上圍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單于冒頓。匈奴是發源於遼闊的蒙古高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到了冒頓父親的時候,中國中央地區周室統治衰落,戰國七雄爭霸中原,對北地草原無暇控制,匈奴部族趁機崛起了。
  • 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寶馬與王妃均可送人,唯獨為領土而大殺四方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遊牧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經存在,其生活以遊牧狩獵為主,逐水草而居。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長期守衛趙國北境抵抗匈奴,使其不能南犯。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秦名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
  • 白登之圍:冒頓單于最後放了劉邦,是陳平成功遊說閼氏的功勞?
    冒頓單于之名隨著劉邦的白登之圍,成為歷史上名氣頗大的匈奴霸主,他為人有魄力,更有遠大的毅力與初定天下的大漢爭雄,在白登之圍冒頓與劉邦相持了七天,最後在妥協議定後,劉邦得以脫身。那麼冒頓當時有無可能把劉邦所部吃掉呢?筆者以為沒有能力。
  • 梟雄冒頓
    梟雄冒頓文/南山喬松01化險為夷冒頓(mò dú),匈奴單于頭曼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寵愛的一個閼氏(單于老婆的稱呼)生了個小兒子,於是,頭曼單于就改變了主意,想殺了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歷史上,晉獻公、衛莊公、趙武靈王、秦皇漢武、劉邦、漢景帝、唐宗宋祖、隋文帝、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康熙等無不因為這樣的太子之爭、長幼之爭、庶嫡之爭搞得流血事件不止。怎麼殺呢?頭曼單于腦子一轉,計上心來。於是他把冒頓扔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剛到月氏,頭曼單于馬上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幹掉冒頓。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二、 各部落首領是如何確立地位的對於其他草原部落的首領來說,他們在理論上是冒頓單于的臣子,所以其部落內的部民自然等於是匈奴的部民,最終接受的是冒頓單于的領導,這種思想和華夏民族的封建階級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白登山之圍」|冒頓單于到底為何會放走劉邦?司馬遷:臣不敢寫
    導語由於劉邦的輕敵冒進,在白登山遭遇了冒頓單于大軍圍困。然而七天七夜後劉邦卻突然脫身了!關於他用什麼方法解除這次危機,《史記》給出的解釋極其敷衍: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劉邦脫身,從冒頓的剛性需求和劉邦當時所處的情形來看,這絕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自堯、舜以來,北方還有山戎、獫狁、葷粥等部族,淳維所帶領的部落與他們漸漸融合,世代繁衍,這就是匈奴族群中中國人的由來。頭曼單于統治期間東胡和月氏都很強盛,秦朝鉗制匈奴讓其不能南下。頭曼單于曾經立兒子冒頓為太子,但後來又想立所愛的閼氏生的小兒子為繼承人。
  • 匈奴被漢朝打敗後為何銷聲匿跡了?
    「匈奴」一詞,漢語的意思直譯為「人」,意義為「天帝之子」。中國近代的大文學家王國維則認為「匈奴」二字快速連讀,就發「胡」字的音,而「胡」這個字在匈奴人心目 中即為「天之驕子也」。匈奴的首領叫做單于(chány),相當於中原的國王。在單于之下,則有左、右二賢王,各率領一大部落。《漢書》說,單于姓攣鞮(d),其國民稱之為「嶿(ru)黎孤塗單于」。
  • 冒頓單于要在劉邦去世之後,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什麼反應?
    (一)交鋒平城 積極備戰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人在單于冒頓的率領下進攻大漢北部馬邑、大同一帶的封國韓國,韓國之王韓王信因心存畏懼,最終聯絡匈奴,反叛大漢。這個韓王信並非兵仙淮陰侯韓信,而是韓國王族之後,為了加以區分,史料上延續的稱呼是韓王信,此人也算是勇武有為。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白登之圍時冒頓單于佔據優勢,為什麼放劉邦離開?當時韓信在哪?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然而劉邦自己都不會想到,此戰他遇到了一個自項羽之後的可怕對手:冒頓單于,遊牧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草原各部的人。當時劉邦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步兵,求戰心切的劉邦急於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被冒頓單于的「假象」所迷惑,劉邦的前鋒部隊幾千人率軍直入,可這正中了冒頓單于的下懷,四十萬大軍把劉邦的幾千團團圍住,最終被困於一個叫白登山的地方。在這裡劉邦困守了七天七夜,直到謀士陳平獻策,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最終冒頓單于同意劉邦的請求,放劉邦離開,據說劉邦逃離之時可以說是快馬加鞭,一點都不敢看兩邊。
  • 南匈奴融入中華各民族之中,那麼北匈奴遷徙到哪裡去了
    匈奴南下,再度佔領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威脅中原。 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傳奇。公元前 209 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成為匈奴歷史上第二任單于。上臺手段雖然不甚光彩,但冒頓單于絕對是個堅韌冷酷、雄才大略之人。 冒頓是匈奴王治時期首任單于頭曼之子,為父所不喜,在月氏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