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一個當眾弒父的「逆子」,為什麼能造就強大的匈奴?

2020-12-23 舊人舊事歷史說

寫在前面:

匈奴,古代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在商朝滅夏後,夏朝王室中的一支遷徙到了北方大漠,經過長時間的繁衍生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與中原地區迥然有別的部落。商朝時期、西周時期、春秋時期人們對這些部落的稱呼都有變更,進入戰國初期以後,中原逐漸定稱這些部落為「匈奴」。

一、蒸蒸日上:從落後的部落聯盟,到強大的軍事政權

雖然從春秋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日益強大,但是直到戰國末期,匈奴還只是一個鬆散的奴隸制部落聯盟,其下分為諸多小部落,每個部落各有頭領,指令不一。

直到匈奴頭曼單于匈奴才逐漸統一,並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中原政權。所以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的事業之後,立即命大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在原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上構築了一條「萬裡長城」。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單于冒頓,當眾射殺了自己的父親,進而控制了整個匈奴政權。

在此後的近百年裡,匈奴都是威脅漢帝國存在的心腹大患。那麼,以殺父的方式奪取政權的冒頓,為什麼沒有引起匈奴內部的變亂,反而使其越來越強了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承認冒頓有著卓越的政治手段,和高超的政治才能。

二、忍辱負重:一個不受寵愛的嫡長子,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冒頓是頭曼單于的長子,而且從史料記載中隱約可知,冒頓的生母應該是頭曼單于的,故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嫡長子,所以他很早就被立為太子。但是由於冒頓的母親死了之後,頭曼單于又立了一位閼氏,並與其生子,因而冒頓原先十分穩定的繼承人的位置,逐漸動搖。隨著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日益年長,冒頓越來越不受待見,最後頭曼單于乾脆把他送到了月氏當人質。接著頭曼單于又發兵攻打月氏,身為人質的冒頓陷入了十分艱險的境地中。還好他驍勇果敢,隨機應變,在月氏人要殺他的時候,瞅準時機,奪馬而逃。

頭曼單于一看冒頓單身匹馬的逃了回來,就知道自己借月氏人的刀殺掉匈奴的太子的計劃落空了。作為人質的太子單槍匹馬的隻身逃回的「英雄事跡」很快就在匈奴王庭和百姓之間傳開了,大家都認為冒頓十分英雄。為了順應人心,頭曼單于也只能「以為壯」,令其「將萬騎」。從將要接管整個匈奴的合法繼承人,忽然變成一個只能率領萬人的中級將官,這中間的落差不可以說不大。但是總要比到敵國當人質強太多。於是冒頓毫無怨言地受命接管了一支萬人隊。

接管了這支部隊以後,他用近乎苛刻的方式來強化訓練這隻屬於自己的部隊。《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冒頓)令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

在確認已經完全掌握了日益消融且無比忠誠的部隊之後,冒頓一不做,二不休,一次陪同頭曼單于圍獵的時候當著眾人的面親手射死了自己的父親,掌握了匈奴政權。史載:

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三、示弱於敵:欲取之,先予之

冒頓通過血腥殘殺的方式迅速穩定了匈奴內部,但是匈奴東部日益強大的近鄰東胡卻以為冒頓殺父自立,必然會引起眾怒,匈奴內部必然不穩。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東胡人派使者入匈奴,以極其無禮的方式向冒頓索要頭曼單于生前所騎的千裡馬。當冒頓詢問群臣的意思的時候,大臣們都說:

「千裡馬是匈奴的寶馬,如何能給他們?」

冒頓卻說:「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

東胡人得了寶馬以後,大喜過望,他們喜的不是得了一匹寶馬,而是東胡的強大讓匈奴單于感到害怕,不得不以寶馬相贈。從此東胡人對匈奴日益輕慢。過了不久,東胡人又聽說冒頓的妻子長得十分美麗,東胡的首領就想把她娶回當自己的王后。冒頓又與群臣商議,大臣們個個發怒說:「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

冒頓又說:「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

於是,冒頓又把自己心愛的女人送給了東胡,東胡人這次更是大喜若狂,他們沒有想到匈奴單于竟然害怕自己害怕到這種程度,如果一匹寶馬毫不足惜,那麼自己的心愛女人就可以隨便送人嗎?東胡君臣輕蔑地哈哈大笑一番之後,就再也不把匈奴當回事了!

四、一雪前恥:笑到最後的贏家

這件事過了不久,越來越傲慢的東胡人又向匈奴人提出了無理的要求:「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東胡人想著上次要你父親生前一匹馬,你二話沒說就給了,後來又要了你的女人,你眉頭沒皺就給了,這次向你要一塊兒你想管也管不了的「飛地」,你也一定不會不同意。不但東胡人這樣想,不連匈奴的大臣們也是這樣想,所以當冒頓再次詢問他們的意見的時候,大臣們也不再反對,只是說:「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

結果冒頓勃然大怒:「土地才是國家的根本,如果連自己的國土都能夠隨便送人,我們還有什麼臉面立足在蒼天之下。」一句話說完,就將那些建議把那塊土地割讓給東胡的人全部斬首,當即親自率領大軍發兵攻打東胡。東胡萬萬沒有料到,一向「膽小怕事」,「事事順從」的匈奴竟然敢發兵打來,就這樣,在措手不及,難以防備的情況下,強大一時的東胡就被匈奴吞滅了。

吞滅了東胡後,冒頓又經過多次徵戰,逐步統一了整個大漠建立起了廣達萬裡的奴隸制軍事帝國,建立數百年之久的匈奴政權,空前強大。

寫在最後:

如果他南下中原,與劉邦項羽爭雄天下,我相信秦漢之際的歷史肯定又能捲起一陣波詭的風雲。

相關焦點

  • 梟雄冒頓
    梟雄冒頓文/南山喬松01化險為夷冒頓(mò dú),匈奴單于頭曼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寵愛的一個閼氏(單于老婆的稱呼)生了個小兒子,於是,頭曼單于就改變了主意,想殺了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這一次,冒頓單于跟著他父親頭曼單于去狩獵,他冷不防嗖的一聲把響箭射向他老爹頭曼單于,瞬間,部下萬箭齊發,頭曼單于一時間成了「刺蝟」,當場身亡。頭曼單于一時心軟留下的兒子冒頓,親自把自己父親送上了黃泉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鳴鏑弒父」。然後,冒頓把他的後母與弟弟以及不服的大臣全部殺死,自立為單于。一代梟雄冒頓單于終於誕生了。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在冒頓單于還沒開始他的宏圖大業時,匈奴也是百蠻中平平無奇的那一個,但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的命運註定要發生改變。殺父自立冒頓單于的父親為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對匈奴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北卻匈奴。「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 冒頓單于:一個被親生父親拋棄了的匈奴王者
    一次出去打獵,冒頓將「鳴鏑」對準了單于的寶馬,眾人手中的箭也同時將寶馬射成了刺蝟,冒頓嘴角揚起一絲詭異的笑,機會成熟了。 當頭曼單于率領眾人聲勢浩大的在漫無邊際的草原上行獵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隊伍之中有一個人的獵物正是他頭曼自己。
  • 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一來礙於父子情面,二來也怕部落中其他人反對,頭曼單于也不好直接廢了冒頓,就想了一個不太好的主意。他把年輕的冒頓送到月氏國作為人質,冒頓的隊伍剛入月氏國,頭曼單于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國。他想讓月氏國惱羞成怒替他殺了冒頓。月氏國國王也確實十分的配合,冒頓遭到了追殺。匈奴族血液中流淌了數百年的求生意志讓冒頓不甘輕易的死去。
  • 冒頓:弒君殺父當上首領,統一了匈奴各部
    當中原王朝經過數百年戰火紛爭之後,千古一帝秦始皇澄清玉宇橫掃八荒,建立了不世基業,匈奴王朝的霸業之主卻還是蟄伏待時的潛龍。匈奴首領,稱為單于,意思是廣大的樣子。當時的匈奴單于叫頭曼,蒙恬十萬大軍攻打匈奴,頭曼被收拾地服服帖帖,就跑到老北邊的苦寒之地。
  • 冒頓寫信向呂后求愛,真的是因為收繼婚制的原因嗎?
    樊噲很激動,當時他表示的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他說:給我十萬人,我能把匈奴打趴,你信不信?呂后問:季布,你怎麼看?你還年輕,我哪裡能配得上你,我哪裡能有損你的英明呢?俺們小地方沒有什麼罪過,老弟您饒恕俺吧。俺有兩輛豪華專車,還有八匹寶馬,都給您,給您當一般的馬車吧。冒頓見呂后服軟收禮,也就給了漢朝一個面子,說:我蠻夷,不懂中原的規矩,多謝您不怪罪於我。兩國於是繼續和親,保持兩國暫時的友好關係。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兩千多年前,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在白登山上圍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單于冒頓。匈奴是發源於遼闊的蒙古高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到了冒頓父親的時候,中國中央地區周室統治衰落,戰國七雄爭霸中原,對北地草原無暇控制,匈奴部族趁機崛起了。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 白登之圍:漢帝國與匈奴的初次碰撞,劉邦到底如何保全性命的?
    白登之圍是漢帝國與匈奴的初次碰撞,這一場戰爭中冒頓單于誘敵深入,劉邦未經查明就孤軍深入,最終被圍困在白登山上。這一場戰爭中有很多問題,比如說雙方兵力幾何?劉邦是如何保全性命的?漢朝為什麼會失敗?今天筆者就根據目前已知的史料分析一下白登之圍的細節,以便各位看官能進一步了解漢史。
  • 白登之圍前因後果,劉邦是因為畏懼匈奴從而示弱和親嗎?
    而同年,在北方,冒頓弒君弒父,也獲得了帝位,他卻是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冒頓冒頓作為匈奴太子,本來可以正常繼位,但是他老爹頭曼單于年紀大了,架不住年輕的閼氏撥弄,要廢太子,還把冒頓派到月氏當人質。頭曼的計劃是派兵攻打月氏,借月氏王的手殺掉原太子,但是冒頓很猛,危急關頭搶了一匹馬,逃了回來。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不知道頭曼單于怎麼想的,居然不殺冒頓,還給了他一萬軍隊。接下來,就發生了「鳴鏑弒父」事件。
  • 強大的匈奴民族,歐洲的 「上帝之鞭」,為何卻銷聲匿跡
    在秦末戰爭之後,中原地區受戰亂影響,實力大不如前,而匈奴卻逐漸強大起來,屢次進犯中原。在西漢初年,冒頓單于率四十萬精銳騎兵南下入侵西漢,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迎擊匈奴,由於大意中了冒頓的誘兵之計,被匈奴大軍圍困與白登山,危機之時陳平用重金收買冒頓妻室閼氏,勸說冒頓和解,這才解了白登之圍。之後西漢便開始對匈奴屈辱的和親歷史。在劉邦去世之後,冒頓甚至寫信調戲呂后,讓呂后侍奉自己。
  • 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如何晉級成為一個「百蠻大國」的?
    這是在當時匈奴還面臨著一些其他勢力的侵擾,比如:東胡、月氏和中原王朝,以及來自北邊的丁零諸部。此時的頭曼無法帶領匈奴真正的強大起來,於是歷史選擇了一個更具有雄才偉略的領導者——冒頓單于。而到了冒頓單于時期,他改變了這種被動的情況狀況,大力發展軍事實力,使匈奴成為「百蠻大國」。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頭曼單于統治期間東胡和月氏都很強盛,秦朝鉗制匈奴讓其不能南下。頭曼單于曾經立兒子冒頓為太子,但後來又想立所愛的閼氏生的小兒子為繼承人。 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秦二世當皇帝的那一年,冒頓殺父自立成為大匈奴的首領,被稱為「冒頓單于」。
  • 臭名昭著的匈奴,最後演變為哪一個民族?
    西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事件讓兩族人民的關係到達冰點,五胡亂華時期匈奴人的殘暴罪行更是讓漢族人們對其深惡痛絕,直至今日很多人對匈奴仍然沒有什麼好感。那麼問題來了——匈奴如今演變成哪一個民族?匈奴的起源關於匈奴的起源《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 看冒頓單于如何一步步統一大草原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至於匈奴族真正的來源史學界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大家如果對匈奴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搜。當時有個東胡國,聽說冒頓殺父自立很是看不起冒頓,決定先禮後兵。第一次東胡國便向冒頓索要頭曼單于的千裡馬。冒頓問群臣怎麼辦?群臣進諫說,「千裡馬是匈奴的寶馬,堅決不能給,冒頓單于便說,對於領國我們怎麼能吝嗇一匹馬?便把寶馬給了東胡國。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先秦時代,北方的小老弟,屢受欺負的匈奴部落戰國以前,陰山南北遊牧部落,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就是名震天下的匈奴部落聯盟。其活動範圍主要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也稱之為「河南地」一帶的草原地帶。
  • 匈奴被漢朝打敗後為何銷聲匿跡了?
    這個民族有著一個讓人敬畏的名字——匈奴!匈奴人用自己的彪悍和勇武建立了當時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匈奴帝國,並且與漢帝國連年徵戰。雖然漢帝國在與匈奴的徵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也損耗了巨大的國力,逐漸衰落。匈奴則在漢帝國的壓力下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族交往頻繁,逐漸與漢族融為一體,北匈奴則西遷以後銷聲匿跡。
  • 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寶馬與王妃均可送人,唯獨為領土而大殺四方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遊牧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經存在,其生活以遊牧狩獵為主,逐水草而居。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長期守衛趙國北境抵抗匈奴,使其不能南犯。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秦名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為什麼劉邦被圍白登山,最後能全身而退,真是靠賄賂匈奴嗎?
    加上白登山山上沒有糧食和飲水,劉邦派出去打探軍情的人回來說,匈奴兵都是些羸弱老病的人,所以劉邦為了速戰速決,決心全力出擊,想著一戰而勝,凱旋而歸。可惜,劉邦正中了匈奴的圈套,被圍困在白登山,那些探子口中羸弱老病的匈奴人,只是匈奴人打出來的的幌子,騎著高大駿馬的匈奴騎兵迅速把守住了白登山每一個山口。一場場激戰,雙方未能分出勝負,劉邦被困了七天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