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單于:一個被親生父親拋棄了的匈奴王者

2021-02-23 子玉史苑


文 | 子 子玉聊史


上期回顧:

冒頓單于:致漢呂太后的一封「情書」


父為子綱,做兒子的堅決不能忤逆父親的意志,在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兒子得處處順從,即使父親如何不堪,即使父親甚至已經拋棄了兒子,孝,是一個人立世的基本行為準則。

 

但遊牧民族就不同了,他們「苟利所在,不知禮義」,他們「貴壯健,賤老弱」、他們「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總之,老子沒讀過書,聽不懂什麼之乎者也。

 

/

 

劉邦和戚夫人如膠似漆越看趙王劉如意越有自己的風度,於是在戚夫人的「日夜啼泣」下產生了更立太子的想法。春秋時期的晉獻公也是,因為寵愛驪姬,所以選擇放棄了太子申生。

▲驪姬  【劇照】

 

作為七情六慾俱全的匈奴人自然也免不了俗。

 

頭曼單于因為寵愛新的閼氏,所以自然看著她的兒子順眼,於是太子冒頓的坎坷人生開始悲情上演。

 

所謂虎毒不食子,直接殺掉冒頓,老單于自然是下不了手,但不代表他不會借別人手中的刀,於是冒頓被作為人質送去了月氏。當冒頓在月氏還處於適應期的時候頭曼單于的鐵騎卻迅速撲向了月氏,冒頓終於明白,父親不僅要廢了他,結束他的生命才是最終目的。

 

冒頓沒有選擇束手就擒,在月氏人的彎刀還沒劈過來的時候,冒頓搶了一匹月氏人的良馬逃之夭夭。

 

仇恨就這樣悄然種下了,不是針對異族,而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月氏人  【圖片摘自網絡】

 

當頭曼單于和美人幼子舉杯相慶之時,冒頓的身影卻不聲不響的出現在了大帳之中。

 

眾人愕然,頭曼單于的臉上也儘是慚愧之色。匈奴人崇尚強者,對於冒頓的虎口脫險,頭曼是打心眼裡佩服,「頭曼以為壯」。冒頓從父親手裡領走了一萬騎兵,而正是頭曼這個不經意的決定使得不久之後這一萬人的箭頭都齊刷刷的對準了他,並最終要了他的命。

 

/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冒頓手中多了一支奇怪的箭,號曰「鳴鏑」,因為它射出去的時候眾人都能夠聽見它劈風而過的聲響。

 

冒頓發出命令,以後這支箭射向哪裡你們就跟著射向哪裡,敢有不從者,殺。

 

呵呵,眾人並不知道冒頓這次是要玩楞的。

 

當那些跟隨冒頓打獵而沒有跟著「鳴鏑」方向射出箭的人被殺之時,眾人一愣,主子這是玩真的?

 

不久冒頓手中的「鳴鏑」朝著他的愛馬射了過去,有因為不知道冒頓葫蘆裡到底賣啥藥而沒跟組織走的人又統統人頭落地。

 

接著,冒頓又將「鳴鏑」對準了自己心愛的女人,那些以為冒頓瘋掉的人又無辜被殺。

▲冒頓女人  【劇照】

 

眾人終於明白,主子這不是說著玩的,得,你就是要我們射單于我們也跟著射,眾人並不知道,其實冒頓的真正目的正是要訓練他們實施對老單于的斬首行動。

 

一次出去打獵,冒頓將「鳴鏑」對準了單于的寶馬,眾人手中的箭也同時將寶馬射成了刺蝟,冒頓嘴角揚起一絲詭異的笑,機會成熟了。

 

當頭曼單于率領眾人聲勢浩大的在漫無邊際的草原上行獵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隊伍之中有一個人的獵物正是他頭曼自己。

 

不用猜,那個人肯定是冒頓,一個將仇恨壓在心底都快發芽的人。

 

萬馬嘶鳴,但冒頓的騎兵卻清楚的聽見了「鳴鏑」穿空而過的聲音,他們來不及判斷這次的獵物到底是誰,他們唯恐射箭不及時而被主子殘殺。

 

頭曼單于被射得徹底不成人形,要說他能夠活著,除非他們的崑崙神真的存在。

 

冒頓自立為單于。

 

/

 

你不得不佩服冒頓是一位陰狠的忍者神龜,他「臥薪嘗膽」幹掉了自己的父親,接著他又大演孫子滅了鄰居東胡。

 

東胡人喜歡冒頓的寶馬,眾人連聲說No,匈奴寶馬怎麼能隨便贈於人?冒頓苦笑,不能因為一匹馬而與鄰居之間失了和氣。

 

東胡人看上了冒頓的女人,眾人更是大怒,媽了個巴子欺人太甚,冒頓又是一聲苦笑,嗨,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得罪了鄰居。

 

東胡人徹底上天了,在他們眼中冒頓就是一匹可以隨便騎在胯下的戰馬,隨心所欲,他們膨脹的欲望直接將與匈奴接壤的一塊土地看成了囊中之物。

 

當東胡使者大大咧咧的站在匈奴的王庭說出他們的要求後,那些趨炎附勢的傢伙齊聲附和,嗨,那就是一塊不毛之地,給了就給了。

 

冒頓大怒,放屁,土地豈能是隨便給人的,那些行屍走肉都成了冒頓的刀下之鬼(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冒頓發動「閃電戰」,東胡人猝不及防,東胡王及其人民牲畜都成了冒頓的戰利品。

▲東胡人  【圖片摘自網絡】

 

接著冒頓又「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再一次回到了蒙恬「卻匈奴七百餘裡」之前的形勢,胡人也隨心所欲的在河南地區牧馬。

 

自此,草原上正式邁進了匈奴冒頓時代,而匈奴也正是從冒頓時期開始有了他們的歷史,他們趁著中原大地「楚漢爭鋒」的難捨難分一時「控弦之士三十餘萬」,他們成了中原國家的頭號勁敵。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連結:

趙王劉如意: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劉邦:致那些年我曾深愛過的那個女人

往期精彩:

竇太后:當幸福來敲門

韓信:一生只做一件事

韓信: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南越王趙佗:彪悍的人生無需解釋

相關焦點

  • 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只不過這位頭曼單于偏愛自己後取的閼氏,也就是他的小妾,所以想立這位夫人的兒子為單于。一來礙於父子情面,二來也怕部落中其他人反對,頭曼單于也不好直接廢了冒頓,就想了一個不太好的主意。他把年輕的冒頓送到月氏國作為人質,冒頓的隊伍剛入月氏國,頭曼單于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國。他想讓月氏國惱羞成怒替他殺了冒頓。月氏國國王也確實十分的配合,冒頓遭到了追殺。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在冒頓單于還沒開始他的宏圖大業時,匈奴也是百蠻中平平無奇的那一個,但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的命運註定要發生改變。殺父自立冒頓單于的父親為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對匈奴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北卻匈奴。「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 冒頓:一個當眾弒父的「逆子」,為什麼能造就強大的匈奴?
    一、蒸蒸日上:從落後的部落聯盟,到強大的軍事政權雖然從春秋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日益強大,但是直到戰國末期,匈奴還只是一個鬆散的奴隸制部落聯盟,其下分為諸多小部落,每個部落各有頭領,指令不一。直到匈奴頭曼單于匈奴才逐漸統一,並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中原政權。
  • 冒頓:弒君殺父當上首領,統一了匈奴各部
    當中原王朝經過數百年戰火紛爭之後,千古一帝秦始皇澄清玉宇橫掃八荒,建立了不世基業,匈奴王朝的霸業之主卻還是蟄伏待時的潛龍。匈奴首領,稱為單于,意思是廣大的樣子。當時的匈奴單于叫頭曼,蒙恬十萬大軍攻打匈奴,頭曼被收拾地服服帖帖,就跑到老北邊的苦寒之地。
  • 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如何晉級成為一個「百蠻大國」的?
    無獨有偶,在秦末漢初時期,匈奴也出現了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人物——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算得上匈奴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說到這裡,我想肯定有人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這個冒頓居然殺死自己的父親,是個狠人啊!那麼他為什麼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呢?難道是僅僅覬覦他父親的皇位?顯然答案不是的。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太子,理論上他是有機會直接繼承皇位的。但是頭曼卻對這位太子並不是很滿意,卻中意閼氏所生的少子。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據班固所載,與匈奴同俗的大月氏國:從這裡看,北方遊牧政權治下的人口總數和軍隊人數比例最高可以達到4:1。而根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公元前200年發生在漢高祖劉邦與匈奴冒頓單于之間的白登戰役,匈奴總計投入了40萬精銳騎兵參戰。
  • 看冒頓單于如何一步步統一大草原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至於匈奴族真正的來源史學界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大家如果對匈奴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搜。頭曼單于想立另一個人做太子,於是便把冒頓派往月氏做質子,然後派兵去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殺死冒頓,但冒頓在月氏偷了一匹寶馬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見冒頓逃回了匈奴,便覺得冒頓是個大才,便取消了另立太子的想法,並給了冒頓一萬騎兵讓其訓練。冒頓發明一種帶響的箭「鳴鏑」,並對他的騎兵講我的箭射向何方你們都要跟著射。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兩千多年前,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在白登山上圍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單于冒頓。匈奴是發源於遼闊的蒙古高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到了冒頓父親的時候,中國中央地區周室統治衰落,戰國七雄爭霸中原,對北地草原無暇控制,匈奴部族趁機崛起了。
  • 白登之圍:冒頓單于最後放了劉邦,是陳平成功遊說閼氏的功勞?
    冒頓單于之名隨著劉邦的白登之圍,成為歷史上名氣頗大的匈奴霸主,他為人有魄力,更有遠大的毅力與初定天下的大漢爭雄,在白登之圍冒頓與劉邦相持了七天,最後在妥協議定後,劉邦得以脫身。那麼冒頓當時有無可能把劉邦所部吃掉呢?筆者以為沒有能力。
  • 白登之圍中冒頓單于為何放了劉邦?原因遠不止賄賂閼氏那麼簡單
    就在秦漢交接之際,匈奴也經歷了一場內部統一的動亂,冒頓趁著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殺死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當劉邦稱帝之時,冒頓單于已經理順了草原上的秩序,把目光盯向了中原地區。 冒頓單于也早有退兵之意,但手下也是草原各個部落的勢力,優勢之下又不能輕易言退,這個時候就需要你這個做妻子的為丈夫分憂了。給他一個退兵的理由,與漢朝交好遠比開戰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只要能給出這個臺階,即便冒頓不想退兵也不會有什麼關係,何樂而不為呢?因此閼氏才願意向冒頓建議放漢軍一馬。
  • 梟雄冒頓
    梟雄冒頓文/南山喬松01化險為夷冒頓(mò dú),匈奴單于頭曼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寵愛的一個閼氏(單于老婆的稱呼)生了個小兒子,於是,頭曼單于就改變了主意,想殺了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頭曼單于腦子一轉,計上心來。於是他把冒頓扔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剛到月氏,頭曼單于馬上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幹掉冒頓。那邊,月氏很氣憤,好你個出爾反爾不講信用的賊匈奴,來這一手。於是去殺冒頓。可是令人沒想到,冒頓竟然偷馬安全逃回了匈奴。這下,輪到頭曼單于傻了,這可怎麼辦?
  • 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寶馬與王妃均可送人,唯獨為領土而大殺四方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遊牧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經存在,其生活以遊牧狩獵為主,逐水草而居。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長期守衛趙國北境抵抗匈奴,使其不能南犯。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秦名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二、 各部落首領是如何確立地位的對於其他草原部落的首領來說,他們在理論上是冒頓單于的臣子,所以其部落內的部民自然等於是匈奴的部民,最終接受的是冒頓單于的領導,這種思想和華夏民族的封建階級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白登山之圍」|冒頓單于到底為何會放走劉邦?司馬遷:臣不敢寫
    導語由於劉邦的輕敵冒進,在白登山遭遇了冒頓單于大軍圍困。然而七天七夜後劉邦卻突然脫身了!關於他用什麼方法解除這次危機,《史記》給出的解釋極其敷衍: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劉邦脫身,從冒頓的剛性需求和劉邦當時所處的情形來看,這絕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
  • 匈奴被漢朝打敗後為何銷聲匿跡了?
    而頭曼的兒子冒頓,在繼承父親的大業的同時,開始東徵西討,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就要由此出現在世界的東方,並在此後的幾百年裡,對世界的格局產生了 重大的影響。2、沒有勝者的帝國戰爭浩瀚的歷史長河向來由人民創造,但是偉人的出現,毫無疑問地加快了歷史的進程。
  • 冒頓單于要在劉邦去世之後,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什麼反應?
    (一)交鋒平城 積極備戰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人在單于冒頓的率領下進攻大漢北部馬邑、大同一帶的封國韓國,韓國之王韓王信因心存畏懼,最終聯絡匈奴,反叛大漢。這個韓王信並非兵仙淮陰侯韓信,而是韓國王族之後,為了加以區分,史料上延續的稱呼是韓王信,此人也算是勇武有為。
  • 臭名昭著的匈奴,最後演變為哪一個民族?
    西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事件讓兩族人民的關係到達冰點,五胡亂華時期匈奴人的殘暴罪行更是讓漢族人們對其深惡痛絕,直至今日很多人對匈奴仍然沒有什麼好感。那麼問題來了——匈奴如今演變成哪一個民族?匈奴的起源關於匈奴的起源《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頭曼單于統治期間東胡和月氏都很強盛,秦朝鉗制匈奴讓其不能南下。頭曼單于曾經立兒子冒頓為太子,但後來又想立所愛的閼氏生的小兒子為繼承人。 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秦二世當皇帝的那一年,冒頓殺父自立成為大匈奴的首領,被稱為「冒頓單于」。
  • 冒頓寫信向呂后求愛,真的是因為收繼婚制的原因嗎?
    大漢國內的事兒,呂后的男閨蜜審食其解決了,大臣們安全了,可呂后在外交上出現了大事兒,北方的匈奴單于冒頓向呂后發了一封極近羞辱的求愛信。劉邦駕崩的消息也傳到了匈奴單于冒頓那裡,他作為了劉邦的女婿和兄弟並沒有過來奔喪。關於這點漢朝並不計較,在漢初的國家實力上,匈奴堪稱老大哥,漢朝真算小老弟。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先秦時代,北方的小老弟,屢受欺負的匈奴部落戰國以前,陰山南北遊牧部落,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就是名震天下的匈奴部落聯盟。其活動範圍主要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也稱之為「河南地」一帶的草原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