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寶馬與王妃均可送人,唯獨為領土而大殺四方

2021-01-10 史家之韻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遊牧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經存在,其生活以遊牧狩獵為主,逐水草而居。

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長期守衛趙國北境抵抗匈奴,使其不能南犯。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秦名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

秦末漢初,中原正值楚漢爭霸,天下大亂,無暇北顧,被逐出大漠之北的匈奴又逐漸南下。

此時的匈奴首領是頭曼,其勇猛兇悍,他創立了匈奴最高統治者的稱謂——單于,其意為廣大之貌,頭曼即為第一代單于。

頭曼單于長子為冒頓(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早年被立為太子。後來,頭曼又續立閼氏(yān zhī相當於漢族的皇后或王妃),又生了一個幼子,頭曼非常喜愛這對母子,意欲廢冒頓而改立幼子為太子。

於是,冒頓先發制人,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的某一天,趁頭曼外出狩獵之機,指揮手下心腹射殺了頭曼,自立為單于。

當冒頓自立為單于的消息傳到鄰國東胡(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秦時佔據今遼河上遊及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東湖王向來持眾稱強,他得知冒頓自立為王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頭曼在世時騎坐的那匹千裡馬。

冒頓手下紛紛說:「那匹馬是咱們匈奴最好的寶馬,乃先王傳下,怎能輕易地送給東胡。」

冒頓卻說:「東胡和咱們是鄰國,不該為了一匹馬而傷了和氣。」於是,冒頓就把千裡馬送給了東胡王。

誰料,東胡王看到冒頓好說話,又派來一個使者,遞上國書,要求冒頓把美貌的寵姬送與東胡王為妾。

冒頓看罷,傳給群臣觀看,群臣大叫:「東胡王欺人太甚,竟然連我王的閼氏也要奪去,實在難以接受,請單于殺了來使,我們踏平東胡。」

冒頓依然搖著頭說:「他既喜歡我的閼氏,我就給予他,也是無妨,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與鄰國傷和氣!」於是,冒頓就把自己的閼氏也送給了東胡王。

東胡王得到冒頓的閼氏後,更加驕橫起來,不時的派兵騷擾匈奴的邊境。

當時,在東胡和匈奴之間有一塊方圓一千多裡沒人居住的荒地,東胡王又派使者去匈奴對冒頓說:「你們匈奴人以後不準到我們邊界堡壘以外的那塊空地,那片地以後歸我們東胡所有。」

冒頓就此事詢問手下眾將,有人說:「那是一片廢棄的土地,給不給東胡都可以。」

冒頓聽了卻勃然大怒:「土地是國家的根本,絕不能送給別人!」說完,冒頓下令把東胡來的使者及那些說可以給東胡土地的大臣一齊綁出,全部誅殺,然後,立即整頓軍馬,起兵攻打東胡。

自以為強大的東胡從來就不把匈奴放在眼裡,所以在東胡和匈奴的邊境上,東胡王也從不設防。

當冒頓率領的大軍突入到東胡境內,東胡王大夢初醒,倉促之間才招兵,自然是連戰連敗,東胡所有的王庭王帳全部被匈奴搗毀燒盡,並掠走東胡大量的人與牲口。

之後,冒頓又乘勝發兵,向西攻擊月氏,向南吞併樓煩等部,收復了以前被蒙恬奪取的領地,經過一系列的徵伐,北方各族無不臣服匈奴。

至此,冒頓雄踞大漠南北,統一了現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此時匈奴的疆域東至遼河流域,西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這是匈奴帝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匈奴開始直接威脅到中原漢王朝的統治。

本文參考文獻:《史記》、《大同史話》

相關焦點

  • 看冒頓單于如何一步步統一大草原
    他是大草原之王,他殺其父 娶其母,他是漢初最可怕的敵人,他就是匈奴的第二代單于 冒頓大單于。冒頓(mòdú)單于(生於公元前234年死於公元前147年)匈奴人 頭曼單于長子。頭曼單于想立另一個人做太子,於是便把冒頓派往月氏做質子,然後派兵去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殺死冒頓,但冒頓在月氏偷了一匹寶馬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見冒頓逃回了匈奴,便覺得冒頓是個大才,便取消了另立太子的想法,並給了冒頓一萬騎兵讓其訓練。冒頓發明一種帶響的箭「鳴鏑」,並對他的騎兵講我的箭射向何方你們都要跟著射。
  • 冒頓:弒君殺父當上首領,統一了匈奴各部
    匈奴太子冒頓,頭曼單于的閼氏(匈奴皇后的稱呼,讀音同胭脂,有的說法稱閼氏就是取可愛如胭脂的意思)又有少子,頭曼想要廢了冒頓,立少子為太子,就把太子派到月氏當人質。你說,父親不喜歡兒子,把他派到別國當人質還不算,頭曼竟然如此狠心,又派兵攻打月氏,這不是一定要陷自己的兒子於死地嗎?果然,月氏人見匈奴單于頭曼攻打自己,就要殺了冒頓。
  • 冒頓單于:一個被親生父親拋棄了的匈奴王者
    ▲月氏人  【圖片摘自網絡】 當頭曼單于和美人幼子舉杯相慶之時,冒頓的身影卻不聲不響的出現在了大帳之中。 眾人愕然,頭曼單于的臉上也儘是慚愧之色。 當那些跟隨冒頓打獵而沒有跟著「鳴鏑」方向射出箭的人被殺之時,眾人一愣,主子這是玩真的? 不久冒頓手中的「鳴鏑」朝著他的愛馬射了過去,有因為不知道冒頓葫蘆裡到底賣啥藥而沒跟組織走的人又統統人頭落地。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在冒頓單于還沒開始他的宏圖大業時,匈奴也是百蠻中平平無奇的那一個,但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的命運註定要發生改變。殺父自立冒頓單于的父親為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對匈奴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北卻匈奴。「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 冒頓:一個當眾弒父的「逆子」,為什麼能造就強大的匈奴?
    隨著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日益年長,冒頓越來越不受待見,最後頭曼單于乾脆把他送到了月氏當人質。接著頭曼單于又發兵攻打月氏,身為人質的冒頓陷入了十分艱險的境地中。還好他驍勇果敢,隨機應變,在月氏人要殺他的時候,瞅準時機,奪馬而逃。頭曼單于一看冒頓單身匹馬的逃了回來,就知道自己借月氏人的刀殺掉匈奴的太子的計劃落空了。
  • 梟雄冒頓
    梟雄冒頓文/南山喬松01化險為夷冒頓(mò dú),匈奴單于頭曼的太子。後來,頭曼單于寵愛的一個閼氏(單于老婆的稱呼)生了個小兒子,於是,頭曼單于就改變了主意,想殺了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又是事起突然,有跟著他射向馬的,有心疼寶馬覺得是不是射錯了一遲疑沒有射馬的。冒頓立馬毫不猶豫地把沒射寶馬的人當場斬殺。大家又傻眼了。又有一天,冒頓和部下外出歸來,他最寵愛的妻子高高興興出帳迎接他。他冷不丁嗖的一聲把響箭射向自己的愛妻。事情更突然,有跟著他射的,有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腦子一暈天吶反應不過來稍微一遲疑沒有射的。冒頓立馬毫不猶豫地把沒射他愛妻的人當場斬殺。大家簡直傻眼了。
  • 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只不過這位頭曼單于偏愛自己後取的閼氏,也就是他的小妾,所以想立這位夫人的兒子為單于。一來礙於父子情面,二來也怕部落中其他人反對,頭曼單于也不好直接廢了冒頓,就想了一個不太好的主意。他把年輕的冒頓送到月氏國作為人質,冒頓的隊伍剛入月氏國,頭曼單于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國。他想讓月氏國惱羞成怒替他殺了冒頓。月氏國國王也確實十分的配合,冒頓遭到了追殺。
  • 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如何晉級成為一個「百蠻大國」的?
    (三)冒頓單于殺父即位:迎來匈奴強盛期的第一步公元前 209 年,冒頓殺父自立,開始著手解決內部問題,接著向東徵服東胡、向西逐走月氏、向北臣服北方諸部,最終結束了我國北方遊牧地區長期以來數百個部落氏族各自為政、互不統屬、相互分散的局面,最終實現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
  • 白登之圍:冒頓單于最後放了劉邦,是陳平成功遊說閼氏的功勞?
    冒頓單于之名隨著劉邦的白登之圍,成為歷史上名氣頗大的匈奴霸主,他為人有魄力,更有遠大的毅力與初定天下的大漢爭雄,在白登之圍冒頓與劉邦相持了七天,最後在妥協議定後,劉邦得以脫身。那麼冒頓當時有無可能把劉邦所部吃掉呢?筆者以為沒有能力。
  • 冒頓寫信向呂后求愛,真的是因為收繼婚制的原因嗎?
    這不是比喻,漢匈真的約為兄弟,但匈奴老弟老是「欺負」老大哥漢朝。漢太祖劉邦不得不送女人(和親)送錢(納貢)門戶開放(互市)。其實劉邦挺不容易的,別看給匈奴送了很多好東西,並約為兄弟,可這個兄弟並不好。當初是削藩剪除異姓王,一邊善待匈奴,即使這樣還有異姓王們叛漢投匈。像韓王信甚至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燕王盧綰等都投靠匈奴了。
  • 白登之圍中冒頓單于為何放了劉邦?原因遠不止賄賂閼氏那麼簡單
    就在秦漢交接之際,匈奴也經歷了一場內部統一的動亂,冒頓趁著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殺死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當劉邦稱帝之時,冒頓單于已經理順了草原上的秩序,把目光盯向了中原地區。 雖然韓王信也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但是匈奴皆為騎兵,機動性極強,自古至今再厲害的將軍在邊關守城,也鮮有不被動的。韓王信與匈奴交戰也是勝少敗多,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親率10萬精騎南下,被圍困的韓王信趕緊派出使者與匈奴求和。 匈奴如此大的動靜當然驚動了漢高祖劉邦,本就懷疑韓王信的劉邦立即致書譴責他,害怕被問罪的韓王信聯合匈奴一起攻漢,兩軍聯合之下攻下了太原郡。
  • 「白登山之圍」|冒頓單于到底為何會放走劉邦?司馬遷:臣不敢寫
    這就是劉邦的底氣,也是冒頓的最大短板。裝備的巨大差距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冒頓全線圍攻,卻一次次被劉邦精銳殺退,依靠山上的有利地形,冒頓只能圍困,到嘴的肉就是吃不到,干著急。除了圍殲不了劉邦的最大煩惱之外,劉邦的龐大步兵還沒到,也就是說冒頓圍困劉邦的時間,是劉邦身後步兵前進的時間,這一點,冒頓不得不顧慮。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正當人們努力睜大雙眼,想要看真前方究竟是何人物的時候,那些馬背上的勇士已經遮天蔽日地衝到了夯土的城牆之下,接踵而至的,便是血腥的屠戮……公元前166年,戍守在朝那塞(今寧夏彭陽)上的漢軍士兵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恐怖的場景。那年冬天,匈奴老上單于親率14萬騎攻破朝那、蕭關,一路燒殺搶掠,前路軍鋒直逼渭北的甘泉宮。站在渭南的長安城上向北眺望,廣闊的平原處處狼煙,烽火星布。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頭曼單于統治期間東胡和月氏都很強盛,秦朝鉗制匈奴讓其不能南下。頭曼單于曾經立兒子冒頓為太子,但後來又想立所愛的閼氏生的小兒子為繼承人。 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秦二世當皇帝的那一年,冒頓殺父自立成為大匈奴的首領,被稱為「冒頓單于」。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這麼個呼風喚雨的皇帝,突然被對方圍困,甚至被抓為俘虜,你想那是多麼狼狽的事情。古代遇此大劫的皇帝不多,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之一。白登之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它完全是偶然發生的事情。然而,歷史常常就是由這些必然趨勢下的偶然事件組成的。兩千多年前,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在白登山上圍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單于冒頓。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二、 各部落首領是如何確立地位的對於其他草原部落的首領來說,他們在理論上是冒頓單于的臣子,所以其部落內的部民自然等於是匈奴的部民,最終接受的是冒頓單于的領導,這種思想和華夏民族的封建階級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冒頓單于要在劉邦去世之後,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什麼反應?
    (一)交鋒平城 積極備戰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人在單于冒頓的率領下進攻大漢北部馬邑、大同一帶的封國韓國,韓國之王韓王信因心存畏懼,最終聯絡匈奴,反叛大漢。這個韓王信並非兵仙淮陰侯韓信,而是韓國王族之後,為了加以區分,史料上延續的稱呼是韓王信,此人也算是勇武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