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弒君殺父當上首領,統一了匈奴各部

2020-12-27 江湖談客s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這是個永恆的命題。當中原王朝經過數百年戰火紛爭之後,千古一帝秦始皇澄清玉宇橫掃八荒,建立了不世基業,匈奴王朝的霸業之主卻還是蟄伏待時的潛龍。

匈奴首領,稱為單于,意思是廣大的樣子。當時的匈奴單于叫頭曼,蒙恬十萬大軍攻打匈奴,頭曼被收拾地服服帖帖,就跑到老北邊的苦寒之地。雖然匈奴所居,相比中原和南國,都可算得上苦寒之地,但是他自己國內也有南北之分,南邊的水草畢竟還算豐美,北邊連放牧的水草都不夠使了。

苦哈哈的日子過了十多年,事情終於迎來了轉機。蒙恬身死,始皇駕崩,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六國舊裔紛紛反叛,各地諸侯蜂起,秦末的中國陷入無盡的狼煙烽火之中。腹心之患不除,肢體之疾何解,秦皇朝廷內部尚且自顧不暇,派往邊境戍守長城的士兵囚犯徵夫於是就風流雲散了,匈奴也就又與中國抗兵塞上河南一線。

匈奴太子冒頓,頭曼單于的閼氏(匈奴皇后的稱呼,讀音同胭脂,有的說法稱閼氏就是取可愛如胭脂的意思)又有少子,頭曼想要廢了冒頓,立少子為太子,就把太子派到月氏當人質。你說,父親不喜歡兒子,把他派到別國當人質還不算,頭曼竟然如此狠心,又派兵攻打月氏,這不是一定要陷自己的兒子於死地嗎?果然,月氏人見匈奴單于頭曼攻打自己,就要殺了冒頓。

這冒頓可不是個省油的燈,見此絕境,怎能束手待斃?他當機立斷,盜了月氏國一匹寶馬就跑,一騎絕塵,千裡馳回故國。馬大人高的冒頓,竟然又活生生地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宛如神兵天降,頭曼心中的震驚可以想見。這時他才認識到自己這個兒子不是易與之輩,匈奴種族性格就是崇尚強者和壯士,頭曼覺得兒子是個壯士,不疑有他,竟又讓冒頓統領精兵萬騎。

歷經一番奇險的冒頓,也不再甘心命運受到他人的操縱。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父親,是自己部族的最高首領,即使他的父親似乎有點喜歡上自己了。但他已經決心要取而代之。

自古雄才偉略的帝王莫不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人答應你的事情都不算數,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數。」(語見《大明王朝1566》)

英明神武的冒頓,第一步就是要培植自己的死士心腹。他決定就從單于交予自己的萬騎下手。冒頓經常帶著手下騎兵進行野戰訓練,習練騎射之術。

第一回,他掏出一支響箭(鳴鏑),彎弓射向一頭禽獸,箭聲響處,所射禽獸中箭受傷飛奔逃竄。這時,冒頓高聲向全軍下令:「眾軍聽令:我冒頓所發鳴鏑,射中哪頭鳥獸,你們的弓箭就要射向哪頭鳥獸,違抗者皆斬不赦。」言出必行,多次行獵下來,不射鳴鏑射的鳥獸的將士都被斬了,大家心中戒懼,行獵就射向冒頓要射的禽獸。

又一回,冒頓又拔出一支響箭,射向自己最愛的坐騎,又發軍令。身邊跟著的軍士哪敢射太子愛馬,冒頓就拔劍殺了不敢射的軍士,大家這才壯著膽子射太子愛馬。

冒頓還要加一把火,拔出響箭,竟射向了自己的愛妻,又發軍令。大家哪想到冒頓如此心狠決絕,害怕觸怒太子不敢射。冒頓當即又斬了不敢射箭的軍士。大家這才徹底服了這位太子,再不敢有人違抗軍令。沒兩天,冒頓又發鳴鏑射中頭曼單于的寶馬,左右軍士奮勇上前一齊把單于寶馬射了個千洞百孔。冒頓這才確信,左近軍士已經成為自己的死士,指哪打哪,再無恐懼,再無猶豫。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苦寒之地,東風不來,北風卻來了,冒頓率手下隨父親出獵。只見一支響箭直衝單于面門而去,百十支弓箭應聲去取單于命門,頭曼單于登時身死。冒頓風捲殘雲,順手誅殺後母幼弟及親近父親的大臣,自立為單于。

自從始祖淳維,直到單于頭曼,人世千年,多少雲煙過去,匈奴地盤時大時小,常有分散割離的狀況,其官制國體也難具述。直到冒頓殺父自立,掃清北夷,匈奴才達到了千年來的全盛最強時期,和南邊的漢朝為敵國,時有交戰殺掠,也時有和親來使,兩國交通既久,匈奴的國情才漸漸為後人知道。

相關焦點

  • 冒頓:一個當眾弒父的「逆子」,為什麼能造就強大的匈奴?
    一、蒸蒸日上:從落後的部落聯盟,到強大的軍事政權雖然從春秋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日益強大,但是直到戰國末期,匈奴還只是一個鬆散的奴隸制部落聯盟,其下分為諸多小部落,每個部落各有頭領,指令不一。直到匈奴頭曼單于匈奴才逐漸統一,並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中原政權。
  • 冒頓單于:草原帝國史上第一個英雄,匈奴成「百蠻之長」
    在冒頓單于還沒開始他的宏圖大業時,匈奴也是百蠻中平平無奇的那一個,但是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的命運註定要發生改變。殺父自立冒頓單于的父親為頭曼單于,頭曼單于對匈奴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北卻匈奴。「是時蒙恬威振匈奴。」
  • 匈奴人到底從何而來?誰是匈奴最偉大的首領?讓匈奴馳騁蒙古高原
    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秦二世當皇帝的那一年,冒頓殺父自立成為大匈奴的首領,被稱為「冒頓單于」。在冒頓單于成為首領之前,匈奴在萬古一帝秦始皇面前真的有點慫了。秦始皇派蒙恬率秦軍三十萬北擊匈奴,悉收河南,也就是河套。河套地區是在戰國末期諸侯們連年徵伐的時候落入匈奴之手的。蒙恬駐守上郡的時候威震匈奴,令其不敢飲馬於河。後來蒙田被秦二世殺了,匈奴又翻身了。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上圖——匈奴勢力分布匈奴統一草原後,將西方荒漠較多的土地和東方山地較多的土地給配給其他部落,本部則佔據了放牧環境最優異的中部草原,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方式自然被視作對其他部落利益的踐踏
  • 匈奴千年歷史中的最強王者——冒頓單于
    第一次,他用鳴鏑射自己的愛馬,一些士兵知道是首領的愛馬,便不敢射箭,冒頓把未射箭之人全部殺掉;第二次,他又用鳴鏑射自己寵愛的小妾,又有些士兵不敢射箭,冒頓再一次將他們殺掉;第三次,他再用鳴鏑射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的愛馬,這一次冒頓的士兵全部射出了自己的箭。冒頓本就心狠,在經歷過月氏國的事情,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狠心,他早已經沒有了心這種東西。
  • 南匈奴融入中華各民族之中,那麼北匈奴遷徙到哪裡去了
    古代中國的西部和北疆,在無邊沙漠和茫茫草原上,生活著大大小小無數部族和聯盟,主要包括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西北貝加爾湖附近的丁零以及南部陰山一帶的匈奴。匈奴民族和匈奴王國正是在逐漸統一融合這些部族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 看冒頓單于如何一步步統一大草原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至於匈奴族真正的來源史學界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大家如果對匈奴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搜。第四次冒頓把箭射向了頭曼單于寶馬,有的人覺得冒頓是瘋了,頭曼單于的馬怎麼可以射,冒頓這次又把沒有射箭的人殺死,經過幾次的訓練冒頓感覺已經訓練的差不多了,於是把箭射向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這一次他手下的人都跟著他射,一下就把頭曼單于給射死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鳴鏑射父」,可見冒頓單于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 冒頓單于:殺父自立,寶馬與王妃均可送人,唯獨為領土而大殺四方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遊牧民族,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夏代,匈奴就已經存在,其生活以遊牧狩獵為主,逐水草而居。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長期守衛趙國北境抵抗匈奴,使其不能南犯。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秦名將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
  • 秦國、匈奴同時拉開統一序幕,倘若沒有大一統,將會鹿死誰手
    公元前234年,秦國伐韓,掀開了統一天下的序幕。同年,秦國在北方設置雲中郡,並屯集重兵,密切關注著正在崛起的匈奴帝國。直到秦國統一天下,雲中郡始終是三十六郡之一。也是這一年,在遙遠的北方草原,一名匈奴男孩出生了。誰也沒有料到,這位活了九十歲的匈奴人在長達半個世紀裡,都是中原帝國的噩夢。他的名字叫冒頓,是第一位統一北方草原的匈奴單于。
  • 古時候,最有豔福的匈奴部落首領,娶了美人王昭君做老婆!
    有因為他們身體強壯,性情彪悍被稱之「匈奴」。起初匈奴人只是在北方草原茂盛的北方四處放牧,居無定所,經常搬家,因為那個季節哪裡的草好他們就帶著牲畜到哪裡居住,每年往返遷徙,但是也不能越界,因為每個部落有自己的地盤。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兩千多年前,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在白登山上圍困了七天七夜的是,匈奴的單于冒頓。匈奴是發源於遼闊的蒙古高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到了冒頓父親的時候,中國中央地區周室統治衰落,戰國七雄爭霸中原,對北地草原無暇控制,匈奴部族趁機崛起了。
  • 冒頓單于:一個被親生父親拋棄了的匈奴王者
    匈奴人崇尚強者,對於冒頓的虎口脫險,頭曼是打心眼裡佩服,「頭曼以為壯」。冒頓從父親手裡領走了一萬騎兵,而正是頭曼這個不經意的決定使得不久之後這一萬人的箭頭都齊刷刷的對準了他,並最終要了他的命。冒頓苦笑,不能因為一匹馬而與鄰居之間失了和氣。 東胡人看上了冒頓的女人,眾人更是大怒,媽了個巴子欺人太甚,冒頓又是一聲苦笑,嗨,不能因為一個女人而得罪了鄰居。 東胡人徹底上天了,在他們眼中冒頓就是一匹可以隨便騎在胯下的戰馬,隨心所欲,他們膨脹的欲望直接將與匈奴接壤的一塊土地看成了囊中之物。
  • 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如何晉級成為一個「百蠻大國」的?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吞併六國結束了春秋以來長期諸侯爭霸的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無獨有偶,在秦末漢初時期,匈奴也出現了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人物——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算得上匈奴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梟雄冒頓
    歷史上,晉獻公、衛莊公、趙武靈王、秦皇漢武、劉邦、漢景帝、唐宗宋祖、隋文帝、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康熙等無不因為這樣的太子之爭、長幼之爭、庶嫡之爭搞得流血事件不止。怎麼殺呢?頭曼單于腦子一轉,計上心來。於是他把冒頓扔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剛到月氏,頭曼單于馬上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幹掉冒頓。
  • 冒頓寫信向呂后求愛,真的是因為收繼婚制的原因嗎?
    大漢國內的事兒,呂后的男閨蜜審食其解決了,大臣們安全了,可呂后在外交上出現了大事兒,北方的匈奴單于冒頓向呂后發了一封極近羞辱的求愛信。劉邦駕崩的消息也傳到了匈奴單于冒頓那裡,他作為了劉邦的女婿和兄弟並沒有過來奔喪。關於這點漢朝並不計較,在漢初的國家實力上,匈奴堪稱老大哥,漢朝真算小老弟。
  • 匈奴被漢朝打敗後為何銷聲匿跡了?
    冒頓殺父自立後,以優異的軍事才能,指揮匈奴鐵騎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吞樓煩,並徵服了北方諸國。冒頓單于作為全國最高首領,總攬軍政及一切對外大權。下設各個機構,組織了一個完整的統治體系。此時的匈奴帝國,疆域東盡遼河,西逾蔥嶺,南達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匈奴帝國達到了它的頂峰時期。當兩個強大的帝國比足而立時,或許,戰爭才是這兩個巨人最好的交流方式!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這一時期,匈奴的實力還比較弱小,雖然依靠來去無蹤的靈活作戰風格,時常為禍北方邊境,但整體上來說,在北方一直是挨中原各諸侯國收拾的角色,沒有太多能力反抗。冒頓奪取大單于之位,匈奴帝國統一北方草原,進入鼎盛時期匈奴人發展到頭曼單于的時候,已經十分強大,成為北方草原首屈一指的勢力。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正當人們努力睜大雙眼,想要看真前方究竟是何人物的時候,那些馬背上的勇士已經遮天蔽日地衝到了夯土的城牆之下,接踵而至的,便是血腥的屠戮……公元前166年,戍守在朝那塞(今寧夏彭陽)上的漢軍士兵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恐怖的場景。那年冬天,匈奴老上單于親率14萬騎攻破朝那、蕭關,一路燒殺搶掠,前路軍鋒直逼渭北的甘泉宮。站在渭南的長安城上向北眺望,廣闊的平原處處狼煙,烽火星布。
  • 秦軍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軍則不行,是秦軍太兇猛還是漢軍太弱?
    匈奴首領看上了鄰居趙國,派軍經常滋擾趙國邊境。後來,趙國名將李牧在雁門關用計殲滅10萬餘匈奴騎兵,打的匈奴數十年不敢南下。 此戰之後,秦朝收復河南地,屯兵上郡,為了防止匈奴捲土重來,蒙恬把原來的燕國長城、趙國長城同秦國長城連接一起,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裡長城。
  • 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的匈奴,怎麼短短十年間,就搞出了白登之圍?
    為何短短十年間,那個曾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滿地找牙的匈奴,就捲土重來了,就搞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是匈奴人太彪悍,還是蒙恬太神武,或是漢高祖太差勁?其實,漢高祖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和蒙恬所面對的匈奴,是不一樣的匈奴。漢高祖背後的漢政權,跟蒙恬背後的秦政權,也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