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條、馬蹄糕,松子茶糕滿街跑。
豆腐澇、火腿粽,韭黃春卷加年糕。
油炸幹、狀元豆,蛤蟆酥兒和火燒。
小刀面、大餛飩,油條水餃蒸兒糕。
前不久做了一期關於老南京美食#南京油球#的推薦,勾起了大家對童年美食的回憶。
其實除了油球、油端子之外,還有很多曾經盛極一時的老南京美食,如今卻漸漸銷聲匿跡比如蒸兒糕。
蒸兒糕,是老南京記憶裡的專屬甜品。
那時候巷子口裡多得是挑著擔子賣蒸兒糕的小販,頭是米粉,一頭是小火爐,爐膛裡燃著劈好的柴火,蒸筒冒著騰騰的煙氣,而甜味,老遠就能聞到了。
現在吃甜品,高熱量又甜膩,做了低糖的口感又不好。
蒸兒糕就不同了,天生適合清甜的味道,除了餡兒,不再加糖,米粉裡面的澱粉本來就會在嘴裡回甘,吃完了還能甜好久,而且就是那種舒舒服服,都不捨得多喝水衝淡的甜味。
不是從小吃的人,經常會把茶糕和蒸兒糕弄混,都是白白的米糕,好像沒什麼差。
但一樣的白糕,用料不一樣。二分糯米,八分粳米,表面會撒上紅綠絲的是茶糕;蒸兒糕用的全是大米粉,更鬆軟一些。
圖源:大眾點評@啊小草
而且茶糕和蒸兒糕用的模具也不一樣,蒸兒糕常見的,有兩種造型。
一種是圓圓扁扁的小圓塊,另一種就是高一點帶裙邊的圓柱形。買到什麼樣的糕,要看攤子的模具是什麼樣了。
糕都是現做的,做多了就放在小框裡囤著,用棉被蓋著保溫。
每個糕攤阿姨都一定會有的工具是:平鏟+小勺子,做糕的時候,一平鏟下去,米粉裝滿了木桶的大半,小勺澆上芝麻糖或者紅豆沙,再蓋滿米粉,刮平,上爐子蒸上兩三分鐘,就能吃上滾燙的蒸兒糕了。
那麼問題來了,南京還有哪些地方能買到蒸兒糕呢?
南京有固定攤位的蒸兒糕店目前在大眾點評上只有2家。
一家是開在秦淮區棉鞋營南巷的老城南劉氏蒸兒糕,她家的蒸兒糕已經有50年歷史,這門做蒸兒糕的手藝傳承了三代之久。
圖源:大眾點評@阿包
除了傳統的芝麻糖餡兒,還有紅豆、香橙、燕麥紅糖等口味。口味創新之外,仍堅持傳統製作方法,保留地道老南京味兒。
圖源:大眾點評@稱職吃貨小錦鯉
圖源:大眾點評@雨兒0627
另外一家就是南京博物院負一樓靠近1833水吧的如意蒸兒糕。
圖源:大眾點評@盟憨兒憨兒
拱形木窗、彩色玻璃窗、留聲機等老物什特別有年代感。
圖源:大眾點評@柚清
固定的攤位,固定的營業時間,絕不存在跑空買不到的尷尬。
糕體鬆軟,芝麻餡清甜,喜歡吃蒸兒糕,因為它的口感太過「剛剛好」,剛剛好的柔軟,剛剛好的Q彈,剛剛好的甜味,剛剛好的溫暖。
蒸兒糕大概不是南京獨有的,但南京人對蒸兒糕的感情卻是特別的、深厚的。
偶爾路過街頭的蒸兒糕攤子,簡直是滿心歡喜,尤其是冬天,尤其是風在吹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