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核心期刊,通常是指某學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並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專業期刊。一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仰視感和尊崇感。特別是針對那些需要評職稱、需要拿畢業論文的人來講,能夠在本專業的高級期刊上刊登一兩篇文章,就算是學業有成了。更不要奢望在核心期刊上發文了。但前段時間,一篇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論文」文章捎帶著某核心期刊火爆全網,引發輿論熱議。
1月12日15時許,《冰川凍土》期刊編輯部發布撤稿聲明並致歉。1月12日23時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作為期刊主辦單位發表說明稱,已接受該刊主編請辭申請,暫停該刊專職副主編職務,並著手儘快啟動該刊編委會、編輯部整改工作。其實,這種驚天動地的馬屁文章其實並不孤單,在2018年武漢工程大學也爆出歌頌老師的勁道文章。一位本科生在其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寫道:「在論文付梓之際,我要萬分感謝我的輔導老師——向雋惠老師。她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將會是我往後工作、學習中的榜樣;她天使的臉蛋,魔鬼的身材,循循善誘的教導,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了我無盡的啟迪。未遇到她之前,我猶如輕塵灑弱草;遇到她之後,我猶如賤妾逢良人。每思老師對於我的恩情,如山高如海深,我生當銜珠,死當結草,老師若病,我侍藥;老師若崩,我當扶棺。來世必作牛作馬作狗作豬,以報答老師對我的浩蕩師恩。」
老師若病,我侍藥;老師若崩,我當扶棺。來世必作牛作馬作狗作豬,以報答老師對我的浩蕩師恩。。。多感人的師生情誼!
有意八卦者,可以專門上網查一查文章中提到的「向雋慧老師」……
核心期刊淪為父子「自留地」
就在《冰川凍土》因「學術諂媚」引發的輿論風波尚未平息之時,又一核心期刊《銀行家》也因長期開設「父子集」專欄進入人們視野,核心期刊引發的負面輿情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實現無縫銜接。
日前有學者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記者檢索知網發現,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銀行家》發表散文和詩歌時年僅10歲。王松奇還曾在該期刊發表《爸爸的話》,推介兒子新書。
▲核心期刊事件輿情走勢
從公開信息來看,《銀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的專業刊物,宣稱「以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為己任,密切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進程」。
▲知網檢索結果
既然是行業內重要的專業核心期刊,為何大量刊登與期刊定位無關的稿件?王松奇在2007年第一期的《銀行家》雜誌的《王松奇按語》一文中表示,「在給《銀行家》寫稿子之前,他(其子王青石)已經寫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年兒童》雜誌和《中國少年英語報》上發表。」王松奇認為兒子的作品「文筆清純生動,風格華麗雋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文化休閒》欄目」。
不過,王松奇也很清楚自己這種做法不妥,曾在文章中自問: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發表自己兒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權謀私」?但他經過思考後表示,「我兒子王青石的才氣遠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詩歌是我們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當年寫不出來,現在更寫不出來。我連續三期甘冒風險刊登我兒子王青石的文章,實際上就是要顯露一種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處世姿態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辦刊理念。」
▲王松奇兒子所寫的文章
▲網友評論
從「學術腐敗」到「權力濫用」,有關「核心期刊」的話題一時間陷入了輿論風波,使其科研水平與含金量受到了公眾的拷問。從本次輿情觀察中可以看出,社會各界普遍呼籲加強對核心期刊的審核機制,針對涉及的問題進行全面嚴格整頓,從源頭杜絕濫用公共權力的行為,讓此類「關係稿」和「神論文」不再出現,還學術界一片淨土,重拾公眾對核心期刊的信任。
某省級期刊曾發「娶劉亦菲可行性報告」
老九娛樂
就在本文即將結尾之際,偶然發現,由山西三晉報刊傳媒集團主辦的《政府法制》期刊在其2010年第36期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本人娶劉亦菲的可行性報告》。這名網友表示,雖然這篇文章刊登的欄目寫有「幽默」二字,但這篇文章內容惡俗,省級法制類期刊能否刊登這樣的文章?
2020年1月16日下午,《政府法制》雜誌一位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記者,早些年管理不是很規範的時候刊登過這類文章,有文摘版,各方面的東西都採用。現在管理都規範了,「幽默」的內容已經很少了,但有些幽默類的也可以發。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知網上下載了《本人娶劉亦菲的可行性報告》,該文章刊登在核心期刊《政府法制》2010年第36期上。文章沒有署名,編輯為解建榮。
這篇文章寫到,尊敬的領導:首先鄙人要嚴正聲明,鄙人的感情是非常真摯的!鄙人的身世也是絕對清白的!鄙人每次見到劉亦菲嬌美的面容都驚為天人: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鄙人對伊的感情蒼天可鑑!天可崩,地可裂,此情不可滅!鄙人嘔心瀝血耗時7200秒,翻遍諸多法律文獻,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最後終於得出以下劉亦菲成為我老婆的可行性研究成果……
《政府法制》期刊上刊登的《本人娶劉亦菲的可行性報告》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篇作者不詳的文章《本人娶劉亦菲的可行性報告》,2006年9月時曾發在天涯社區的天涯雜談板塊,帖文題目為《我想娶劉亦菲的可行性報告》。
《政府法制》期刊在其2010年第36期雜誌刊登的這篇文章,和天涯社區的文章內容大致一樣、略有不同。
澎湃新聞記者在維普網檢索發現,對《政府法制》雜誌的介紹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份宣傳依法行政的大型綜合性法制半月刊,系中國政府法制系統核心期刊」。2019年的各期《政府法制》雜誌中,仍不時有「漫畫幽默」欄目。來源:澎湃新聞
其實,早在2017年5月,經湖南省紀委批准,省紀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組就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求索》雜誌社原主編烏東峰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同月12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求索》雜誌原主編烏東峰(正處級)決定逮捕。問題之一,就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長期利用黨的學術期刊陣地和職務便利,夥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財物,數額巨大,涉嫌受賄犯罪」。這是明顯利用黨的期刊陣地違法犯罪受到處理的典型。近幾年來,這種情況又沉渣泛起!
編者有話說:學術研究是一項十分嚴肅認真的工作,有著嚴謹的學術規範和方法,學術期刊更是具有引領科研規範和前沿風向、衡量科研工作者學術水平的標杆作用,必須在公與私、規範與失範之間建立清晰的界限。當學術研究中的非學術因子成為一種主導時,就會成為溜須拍馬的「菜園子」,以權謀私的「自留地「。這不僅帶來研究者的精神變異,更帶來學術的社會性危機,最終使學者和學術都失去了社會的公信力。這些期刊亂象的背後,是公器私用,是唯我獨尊,是人格矮化的世俗投影。
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嚴格學術刊物尤其是核心期刊的批准出版、遴選等工作,對於經營者未能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撤銷其刊號,建立核心期刊退出機制;還應遴選部分優秀學術刊物,給予相應獎勵,以此激勵更多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學術期刊自身應時刻牢記引領科研的本義,嚴格學術標準,堅決抵制亂象,探索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創新發展、推動學術進步。科研人員也要及時調整功利主義等浮躁心態,以求真務實、探索真知為目標,自覺抵制學術投機等不良行為。
唯有各方都把科學性、嚴肅性放在第一位,讓學術期刊回歸引領學術的本真,核心期刊才能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