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文化周末版:冬雪之美
作者:邵鳳麗(遼寧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冬日裡最妙的風景,莫過於下雪。雪,凝天地之靈氣,純淨無瑕,冰清玉潔,能淨化世間萬物,洗滌靈魂。深夜裡,晨早間,它悄無聲息地,一朵一朵盛開在窗邊、屋頂,被燈火照出碎金子般的光亮,美得沉靜,美得通透。
-
【詩畫中國】泰山之雄傲神州——馮錦屏泰山水墨系列詩畫欣賞
亞創聯文化中心衷心感謝各位詩人雅和,特作詩畫專輯共賞!《泰山抒懷》泰山自古難猜重,誰見乾坤有秤稱。從此安營飛紙墨,寄情東嶽繪容真。春來夜伴梨花月,詩醉花窗細雨聲。追夢秋光移借景,筆痕畫裡染清風。馮錦屏於七月十二日作。 【泰山創作基地待掛牌儀式後,將進駐泰山創作書畫。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⑰】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海南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千黛詩畫欣賞:我追著母親的皺紋
千黛送給母親的畫我追著母親的皺紋千黛母親在我前面走得緊風催著她如水的面容波紋生得急我千黛自幼習染詩書畫藝,對色彩與韻律,翰墨與書寫,哲思與妙悟時有會心。就讀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師承碩學,醉心傳統文化,日修夜讀,手不釋卷。北大師友評點其詩文博雅而醇厚,嚴縝而靈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北京大學教授程鬱綴先生說:「千黛的詩作源於勤奮和真誠的愛。聞一多先生曾說詩人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千黛詩作的'自然吟唱',也具有濃濃的愛,發自她內心深處。
-
中國古代畫論名作評析之(八)咫尺萬裡 元氣淋漓——杜甫題畫詩評析(上)(一)
(朱景玄:《唐代名畫錄》,見於安瀾編:《畫品叢書》,上海美術出版社1982年版,81頁)朱氏以神妙能逸四品論畫,除「逸」不再分格,神、妙、能又各分上、中、下, 以李昭道、王維、韋偃、王宰、韓滉等為妙品之上,同列者皆唐代名畫家。而從書中記載而言,朱景玄對於王宰之畫所描述都是實際見聞,頗為可採。
-
嶺上白雲朝入畫 樽前紅燭夜談兵-光明日報-光明網
(《綴珍錄》)這一矜莊的特徵是傳統文化打在閨閣詩上的深深烙印,使其嫵媚而不至於豔冶,從而與男性的同類詩歌區別開來。 2.閨閣雄音 主流詩壇對閨閣體「脂粉氣」的譏評,迫使部分女詩人「故為剛厲之言」(何飛雄《望雲閣詩集序》),以便獲得輿論的認同。
-
光明文化周末版:花生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7日 16版) [ 責編:孫宗鶴 ]
-
光明文化周末版:謝晉的胸襟
最後,謝導高聲念起懸掛於白牆上孫老親筆書寫的詩: 不自修飾不自哀, 不信人間有蓬萊。 陰晴冷暖隨日過, 此生只待化塵埃。 一位78歲的文學大師;一位68歲的電影藝術大師。一位足不出戶,終日與書相伴,在文學之路上踽踽前行;一位整日乘飛機東奔西跑,足跡遍及海內外,為中國的電影事業身體力行。
-
城南文化︱思無邪矣,遂詩三百
二踏雪尋梅幾欲狂,拈來好句入詩囊。心清不得從和靖,路遠焉能至壽陽。萬朵千枝終有盡,三番五次亦無妨。入詞梅雪潔,又塗秋色韻,畫成卷。瓊枝棲蝶舞,看紅塵,綺夢同圓。幸得識高心結伴,曲賦悠然。 如蘭。天涯雲雁遠,何須惱,夜色闌珊。
-
詩路往事|「浙東唐詩」品王維
□陳侃章王維的詩畫成就,被才高八鬥的蘇東坡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又因他精深佛理,還有「詩佛」之稱。有趣的是王維與李白有諸多相似,二人同歲,都出生於公元701年,即或壽期也相差無幾,踵繼離世,二人並峙於唐代詩壇高峰。
-
這100首經典禪詩,可書可畫
26.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見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問取人間老斫輪。(黃庭堅題子瞻墨竹詩)27.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云何殷紅色,殉道應流血。低頭卻入茅簷下,不覺呵呵笑幾回。(白雲端禪師詩)29.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回過。(朱放題竹林寺詩)30.眾星羅列夜明珠,巖點孤燈月未治。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寒山眾星詩)
-
【靜思妙蓮華】第1462集 薫法香逐字筆記
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 菩薩莊嚴身紫金色,相好具足,光明無量,見者皆大歡喜。佛身三十二相,而諸菩薩亦皆如是相好莊嚴相,皆於十方世界分身現應化,相好等同於佛。
-
入蜀方知畫意濃
黃賓虹有詩讚:「入蜀方知畫意濃」。大四川,天府之國,巴山蜀水,世界文化旅遊最豐富的區域,自然山水最奇觀、最獨有之地,人文自古多姿多彩。如果說古詩詞是這裡的最強文化基因的話,那麼在「天人合一」的美妙中,這一領域成為中國現代山水畫創作的搖籃。近百年來,這裡盛產中國山水畫大師,無論入川者還是蜀地人,藝術家們從海拔500米的盆地丘陵到海拔4500米的藏羌彝高原,創作了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經典作品。
-
安逸四川說⑧| 吳永強:入蜀方知畫意濃 「安逸」四川孕育畫中...
,引起了人們的深切共鳴,成為現當代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畫頁。黃筌和他的兩個兒子黃居寶、黃居寀由蜀入宋,執掌畫院,威重兩朝,使得黃家體制力壓群芳,興盛百年。待文人畫興,川籍花鳥畫家又以文人逸筆拓進寫意境界,蘇軾、文同等青史留名。南宋畫家牧溪以減筆法畫花鳥,寂趣禪境,遠傳東洋,為日本畫界所崇,被尊為畫道「恩人」。牧溪儘管生卒年月難考,但籍貫在蜀,卻十分明確。這些例子可見川人在歷史上對花鳥畫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到了20世紀,四川花鳥畫更是群星璀璨。
-
齊白石:畫名滿天下,詩卒為所掩
世人都知道齊白石的畫好,而不知齊白石的詩好,這是因為齊白石的畫名太響,畫名壓倒了詩名。白石老人於其詩頗為自負,嘗有「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之語,而畫名滿天下,詩卒為所掩,實則老人之詩,脫胎宋人,幽默詼諧,饒有真趣,亦近代詩壇一異軍,賞心者正不在少。
-
光明文化周末版:春雪如酒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22日 16版)
-
光明文化周末版:聽見花開的路上(報告文學)
此時,完全是下意識地,十幾米開外的張坤明卯足氣力奔跑過去,將下一秒就要跌落鐵軌的孩子攬入懷中。 重新奔跑起來的張坤明,用愛心打敗了醫學。 王志波是八組的列車長。他剛剛接到隊上打來的電話,一位旅客家屬給他送來了錦旗。在上一個班返回煙臺的途中,從大明湖站上來一名60多歲的旅客,眼神凝滯,手捂胸口,臉色焦黃,這引起了王志波的關注。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腐朽如能雕若畫,神奇突現是高人。2020.12.15日上午作於湖北襄陽市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雄烈,完勝最堪肅佩,是統帥、與民同鍥。惡境易遷,遠邊興業,先富共扶齊悅。還念孤鰥殘寡,均無遺落,俯謝之時嗚咽。尚古今德績,茲為殊傑!生態譜新章,文化釀芬芳。果然是、農家小康。 行香子·鄉村丁果湖公園胡龍英, 湖水清涼,煙柳荷塘。踏歌行興步徜徉。水涵花影,收盡春光。水墨丹青,巧手繪,入屏廊。
-
詩畫中國行——「馬良書」詩的田園畫,畫的田園詩
他為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回憶錄《牛棚札記》所作的水墨畫,將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群體所處的外在環境特別是精神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為梁曉聲《雪城》所作的插圖畫,將「知青」一代的內心掙扎和對命運的渴望相互交織的思想意識,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創作的田園水墨系列,將改革開放新時代給予人性和生活的那份從容、自由與美好意蘊,完美彰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