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並不是很多人,會很坦然地說,我喜歡寫作。就像我一開始那樣。對於寫作,我只是暗暗在心裡喜歡著,偷偷地買了些書回來學習。連面對家裡人,我都不好意思跟他們說,我想學習寫作。
那應該是五年前的事了,我的心裡埋著一顆小小的種子,有一個很微弱猶疑的聲音說,要不要試試看寫作?那時候,我已經離開了職場,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母親突然病重,讓我覺得生命脆弱的就像一個雞蛋,經不起磕碰。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許,突然,手一滑,雞蛋就會掉在地上碎了。
我想我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的文學素養其實並不高,因為閱讀得少。從小只會在鄉村郊野捉魚撈蝦,躲在油菜花田裡安靜地數路過的行人。也有偶爾躺在草垛上看著藍藍的天空發呆的時候,記憶中有次還看到了不明飛行物,不過不是銀白色很高貴的那種,而是一個令大人都覺得恐慌的火球。
可是我的作文寫得好。上了初中後,有一次教導主任突然問我,你平時都看什麼?我有點受寵若驚,愕然地回答:看電視!這下輪到教導主任鄂然了,他只好一邊飄過一邊喃喃地說:怎麼作文寫得那麼好。現在想來,他當時的額頭上應該有很多黑線。
在追尋自身價值的那段時間裡,我靠著這些珍貴的讚美,好像拉住了一條救命的纜繩,而不至於讓自己墜落得那麼快。
多蘿西婭的《成為作家》裡有一個叫做「清晨寫作」的練習,作者信誓旦旦地說,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想著成為作家。我因此時常懷疑自己,一個平時都很少看小說的人,又如何去寫小說。我對寫作的理解就是這麼淺顯。
作家是什麼?寫作是什麼?如果按照書上給的標準,那我是註定什麼也做不了的。可是我明明是喜歡手握著筆的感覺,也喜歡敲打鍵盤的感覺,喜歡將自己的想法都表達出來的感覺,也喜歡表達出來後那種身心澄淨的感覺。
我決定不信那些斬釘截鐵的言辭。
我是寫不出來什麼像樣的小說,可是我能夠寫出自己的想法。我是沒有辦法做到每天一大早起來就寫作,但是我一直沒有停止書寫。
「半夜,他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胸口,緊緊地壓住,嘴巴裡不停地咕嚕,偶爾帶著鼻音,好像在告訴我白天打預防針時多麼害怕。」
五年前,兒子六個月大時打了預防針,半夜醒來的時候,突然就做了這樣一個動作。我們雖然不能用言語來溝通,但那一刻,我卻因他對我的傾訴和需要而深深感動。
「我相信,上天讓我經歷這些挫折,必然是在考驗我,又或者是在提醒我,不要沉浸在安逸的生活裡。」
母親生病的第一年 ,我無心上班,學生的評語裡說我看上去每天都很不高興。第二年,我努力學習教學方法,終於得到了學生們的好評,有個學生在評語裡寫道,「這是我這個學期上的最有趣的一門課。」然而,學校卻通知我,因為結構調整,我的職位取消了。簡單講,我失業了。本來以為很穩定的工作,猶豫著想要貪圖安逸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結果命運不讓。
在讀博士、繼續找教職和回家帶孩子之間,我選擇了最後者。
不奢望自己還有多大的能耐流芳百世,也許我也不會是講故事、寫小說的料。但僅僅是這樣,也可以留下我的生活,也許能讓後人從這些點點滴滴中知道祖輩的生活,那麼這樣的記錄也是有意義的。或許,我喜歡寫作,僅僅是因為太珍愛自己、熱愛生活了,所以想將我獨特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定格下來。好像也不僅如此。我確實也想抒發對世界的理解和愛憎。
有點覺得幸運的是,在書店找到了一本書,叫做《The happiness project》,臺灣版譯名《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記錄了她一年來實踐各種快樂法則的生活。這倒給了我不少安慰。因為我跟她的狀態幾乎是一模一樣,人到中年,沒有憂鬱症,沒有中年危機,但是不快樂。
寫作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更好地看清自己。或許僅僅是過去的自己,那也是對將來的一個良好參照。又或許,即使最終仍看得不夠清楚透徹,那也至少做過這樣的努力。
02
▲
帶著猶豫、帶著不自信、帶著微弱的肯定,我斷斷續續地記錄著我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自己。寫作漸漸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慢慢忘記了「要成為作家」的「狂妄決心」,只是越來越想「成為自己」。我相信,寫著字就是在寫作,而寫作是要把我帶上回歸自我的路,讓我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
手頭的創意寫作的書裡,介紹了很多的寫作方法,而最吸引我的就是自由寫作。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真是太棒了!對於一個喜歡寫字,喜歡用文字來表達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自由的寫作來得更酣暢淋漓呢?!小時候,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寫句子,如何用華麗的詞語,如何尋找「有意義」的主題。而自由寫作,強調的意義只有一個,那就是:寫!
僅僅是寫這個動作,就已經代表了所有寫作的意義!
寫出來的每個字,就好比那蠶從嘴裡吐出的絲,一點一點,連成了線,又繞成了繭,終有一天會羽化成蝶。但,破蛹而出的不只是那蝶的色彩繽紛,更是一個全然不同的自我。
很久以前,我就想寫我的一個弟弟。每次想起他,我就想起他像兩顆黑豆一樣的眼睛。明亮,透著珍珠般的光澤,而眼神如湖水般總是蕩漾著,閃著不安。那眼睛似乎總在問,你希望我做什麼,我怎麼做你就會喜歡我。他9歲來我家,一直到18歲,跟我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姨媽和姨夫在外面打工,所以他就來我家生活,也在老家上學。他來時,我已經在外求學,很少回家。他的存在,對我似乎並沒有很大的影響。直到有一個春節回家,他對著我大吼,叫我滾。一個孩子在叛逆期的無禮,我本不應該去計較。但那一刻,我忽然覺得自己真的像這個家的客人。我真的走了,躲在空無一人的學校看韓劇,度過了那個新年。
弟弟出生的那一年,我14歲。我跟小姨感情很好,我從小是小姨帶大的。我本來答應要給她帶孩子的,但是後來太貪玩,竟沒有兌現諾言。只記得弟弟在盛夏出生,因為大人包得太嚴實,生出了很多的痱子,嘴巴裡面都是潰瘍。外婆就從老中醫那裡覓來涼粉,我和她一起把深褐色的粉末強行灌進他的嘴巴。他就哇哇哇的大哭。也還是要灌。
弟弟是我第一個看著出生和長大的嬰兒,而我曾經也嚴肅地覺得我有照顧他的責任,因此對小姨做了鄭重的承諾。而也許從違背諾言的那一刻開始,我對他一直懷著愧疚感。弟弟從小學習不好,長大後又抽菸、惹事。大人提起都是無奈地搖頭。那時我便想起他那雙眼睛。大概在四五歲的時候,他看著我時的那雙眼睛,讓我的心顫抖。
寫弟弟的文章題目叫《黑豆》,十年前就已經在草稿上寫下,可是三年前,剛開始動筆,就淚如雨下。我終於明白,我對他是怎樣的一種愛恨交織的感情。從一個可愛的孩子,變成一個孤僻的少年,我為他感傷。而他又搶走了我母親對我的注意力,讓我在心中隱隱地恨。
如果不是三年前動筆,也許我永遠也發現不了我內心對他的情感。也發現不了我是多麼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情感。這就是寫的意義吧。寫的那一刻,我們便開始輕輕打開心門了,吱嘎吱嘎,也許還能聽到門打開的聲音。也許也覺得費力,不容易推開,要用腳跟抵著地去推。也許也覺得太暗,什麼都看不清。甚至還會覺得有一股嗆人的塵土飛來,伴隨而來的也許還有痛,還有淚水。
然而,這的的確確就是一個新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模糊卻又清晰,像舊照片一樣泛著黃,又像發生在昨日一樣記憶猶新的世界。在那片黑暗裡,在那片塵土裡,有很多我們不曾在意的角落。寫的時候,記憶一點點亮起來,過去被一點點描述,也被一點點重塑。過去的我們,一點點重現,也被一點點重建。
03
▲
上個月,看了中國人民大學李華老師的創意寫作著作《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非虛構創作指南》。她的文字,平淡、樸實,卻真摯、感人。她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了創意寫作藝術碩士,這是創意寫作領域最高的學位。2005年回國,開始了創意寫作的教學。書本記錄了她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創意寫作的實踐。書中介紹了自由寫作、影評寫作、回應寫作、回憶錄寫作、想像力寫作、人物採訪與報導等內容。第二章的核心內容介紹了如何進行回憶錄寫作。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在老家探親。與父母短暫的相處,與家鄉的久別重逢,激發了很多的好奇。書中娓娓道來寫作所帶來的內心故事的探索,也正契合了我寫作背後的心理需求。看到書中李華老師寫她的籤證經歷,寫她童年與一隻名叫冰冰的小狗的之間的感情,讓我覺得寫作變得簡單起來,也很想按照她給出的方法,把更多童年以及過去的記憶找回來。
李華老師在書裡具體介紹了些寫回憶錄的方法。比如書本第90頁,介紹了用自由寫作打開記憶的方法:
第一周,寫下三段早年的記憶。可以是任何從你記事起直到小學畢業前的回憶。請以溫柔的心對待自己,就像對待一個小孩子一樣,每次寫20分鐘,至少寫滿一頁A4紙。以下自由寫作的方式供你參考。
第一次自由寫作:放一張你小時候的照片在前面,給那時候的你寫一封信。
第二次自由寫作:以「我小的時候……」開頭。
第三次自由寫作:描述你小時候第一次旅行的經歷。
……
第二周,再做三次20分鐘的自由寫作,可以寫下你小學畢業後直到兩年前的任何事。相信你在這個階段,對自己已經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讓自由寫作更直接地打開你的回憶,讓你的生命故事流淌出來。
很多時,我們總覺得回憶過去的事情,很浪漫也很老氣,要等到閱歷夠了,年紀大了,有了閒暇了,再來好好整理。但其實,每周分三次,每次20分鐘就夠了。這是不是很神奇?甚至比我們每周、每天給地板拖地的時間還要少!
李華老師的指導非常清楚,也容易操作。回憶錄的寫作裡,還介紹了如何修改,而想像力寫作,人物採訪報導的指導,更是給寫作的展開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最感人的部分,是最後大家把自己的故事朗讀出來,與他人分享。當然,這部分並不勉強,自由寫作本就是很個人的寫作,不需要給任何人看。然而,當大家能夠把心底裡的故事拿出來分享,則是一種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在孤獨寂寞的人生旅程裡令人動容的互相取暖。
04
▲
我一直以為寫作引向的是一條作家之路,或者說小說家、純文學作家的道路。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卻漸漸發現,它引向的首先是一條自我發現的道路。寫作時,我揭開了很多內心的傷痛,有些甚至是很多年都不曾覺得疼痛的回憶。然而,越是勇敢去面對,那些傷處也就越快癒合。在這個過程中,內心各種的糾結反覆,對自己像剝洋蔥般一層層的檢視,也讓我看到我自己作為一個人本身的複雜和矛盾。在回憶童年往事時,我就像是一個大姐姐般,聆聽著年幼的自己,安慰著她,責怪著她,又擁抱著她。當我對自己的情感更加了解的時候,我竟也能更了解我的父母,我的愛人,我的孩子,以及生命中其他的人。
寫作,給了我很多的力量。這些力量,其實都來自我自己。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寫作,只是幫助我更好地走近自己,看到更美好和有更多能力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美麗動人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我們被定義和重新定義。不管你是叱吒風雲,還是溫柔安靜;在外太空,還是在熱炕頭,我們的故事都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自從開始寫作後,很多朋友給了我很多建議,我很感動。確實,我曾深居簡出,已經不太懂得世事的紛繁複雜,也不太懂得如何營銷自己,更加不懂如何取悅人心。我最想做的,是跟更多人分享寫作的益處。我能做的,便是用「寫」這個行為,來盛情邀請你,一起來寫作,從寫作中找到心靈深處的故事,找到獨一無二的自己!
《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
李華 著
靜然邀請你一起實踐李華老師的自由寫作,寫出心靈深處的故事。
電郵:vivianlu1412@163.com
微信:vivianlu1412
微信公眾號:靜享人生(jingxiang_rs)
創意寫作坊
遇見愛寫作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