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促織》好在哪裡?

2021-02-08 槽邊往事

為什麼蒲松齡的故事常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因為哪怕篇幅短,故事和人物的變化是足夠的。

 

比如說《促織》,哪怕只是多年前讀過,你隨便找個人問,對方多半能回答出主要情節:孩子變成蟋蟀。為什麼記得住?因為人家故事講得好。

 

上來就給了帽子,邏輯一層層講得很清楚:宣德年間,皇帝在宮中鬥蟋蟀為樂,這是最上一層;有這樣的皇帝,就有陝西華陰縣這樣的縣令進貢蟋蟀取媚,結果變成當地歲貢,但蟋蟀卻又不是陝西本地所產;這是中間一層;有了這樣的皇帝和官員,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就專事養蟋蟀,用來賣高價,而公差這樣的小吏就用蟋蟀來作為攤派,弄得人傾家蕩產,這就是最下一層。

 

一百多個字,把蟋蟀上貢的事情,連帶蟋蟀形成的經濟學模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可信。

 

接下來就是主人公困境:成名,高不成低不就,就是個童生。被連哄帶騙任命為裡正,交不上蟋蟀就交錢,家底一下子折騰光了。最後,被逼無奈想自盡。這時候第一次轉折來了---太太說與其去死,不如你去抓蟋蟀。如今這話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但在小說裡的時代,你讓一個讀書人,而且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去撅著屁股抓蟋蟀,這是相當大的心理轉折。成名為了活下去,為了避免家破人亡,內心改變了,真的去抓蟋蟀,試圖和命運做第一次抗爭。

 

結果還真抓到了蟋蟀,但是第二次轉折立即到來。你讀書人願意撅起屁股抓蟋蟀是吧?你還真抓到了是吧?命運告訴你:你抓到的蟋蟀都是渣渣,換來的是一頓板子好打,打得屁股膿血淋漓,想再去抓蟋蟀都出不了門。到這裡,成名跌入了更深的人生低谷,比之前還要無望。

 

第三次轉折再次到來,成名的太太再次出手挽救家庭,去找一個駝背女巫,拿到一張蟋蟀藏寶圖。成名的內心又黑化了一次,子不語怪力亂神,他一個讀書人讀完聖賢書撅著屁股抓蟋蟀不說,這一次還求助於巫蠱之道,內心世界已經完全崩塌了。他拿著巫女給的破紙按圖索驥,想要找到一頭好蟋蟀,這是他試圖和命運做第二次抗爭。

 

但這一次他成功了,按圖抓到了一隻漂亮的蟋蟀,人生瞬間從低谷達到了巔峰。家保住了,命保住了,命運在那麼多辛苦遭逢之後對他露出了微笑。然而就在轉瞬之間,第四次轉折隨即來到,命運的微笑突然轉成獰笑:成名九歲的兒子出於好奇,打開盆子觀看,蟋蟀出逃,兒子抓蟋蟀時不小心弄死了這隻救命蟲。

 

成名瞬間從人生高峰再次跌入人生谷底,這一次還沒跌完---蟋蟀死了之後,兒子也因為畏懼而投井。寫到這裡,成名人生的V型反轉才正式開始:第一級臺階是準備埋藏兒子,發現兒子還有氣,這是悲中喜。隨後兒子醒來,發現變成個痴呆,這是喜中悲。一番起伏,成名內心兩面翻著煎。

 

第二級臺階是兒子醒來,家裡突然出現了一隻瘦弱的蟋蟀,活波靈動,而且神異地自動跳入成名衣襟。它雖然瘦弱,但是方頭長腿梅花翅,看起來有點不凡,這是喜中憂。

 

從第二級臺階開始,成名的個人轉化徹底完成。在故事的一開始,成名因為交不上蟋蟀,家庭也瀕臨破滅,當時他的想法是去死,覺得這一切變化完全不堪忍受。那時候,他的內心還是一個讀書人,有所謂尊嚴在。但是,在經歷了親自抓蟋蟀、挨板子、求駝背巫之後,對他而言天底下已經再沒有別的事情比蟋蟀重要。哪怕是兒子跳井,救起來之後變成呆傻,他聽見蟋蟀在院子裡鳴叫,第一件事情還是去抓。成名從一開始被迫參加抓蟋蟀的遊戲,到這時已經轉變為一個主動參與遊戲的人。等他真開始去抓蟋蟀,哪怕被一次又一次打到人生谷底,他卻再沒有尋死覓活的念頭。也就是說,在他內心深處,那點讀書人的尊嚴和驕傲已經徹底消失,自己徹底認命。

 

第三級臺階是兩場連環鬥,先鬥蟹殼青,再鬥公雞,神勇無敵,贏得村級霸主地位,這是喜中驚,到這裡已經沒有多少悲了。這一部分是純粹的文學技巧,人們都喜歡看到弱勝強的故事。按照如今電影的套路,成名兒子變作的小蟋蟀,應該是在皇宮之中完成最終逆襲,把故事推上高潮。但蒲松齡沒有那麼處理,因為他要把結尾留做諷刺用。所以,他寫小蟋蟀鬥敗大塊頭蟹殼青,如同一位劍客。一開始看起來呆若木雞,等真正一擊的時候動若雷霆。這麼寫還覺得有些不夠,畢竟只是擊敗村霸。於是蒲松齡立即加進一隻公雞,用蟋蟀鬥敗天敵的方式,證明它的確神異不凡,戰力無雙。

 

從此,縣長到巡撫,巡撫到大內,一路連敗,成為全國冠軍。皇帝大悅,巡撫大悅,最後兒子也醒來,成名特批進入縣學進修,全家富貴。寫到這裡,成名對命運的第三次反擊大獲全勝,不單拿回了以前所失去的一切,而且還大有斬獲,一躍成為本村最有錢的讀書人。

 

寫到這裡,我已經寫了2000字。蒲松齡寫《促織》用了多少字呢?1400字。在這1400字裡,故事情節有5次轉折,3次抗爭,人物的命運不斷升起又落下,一次比一次震蕩得更深。而人物本身還做了一個雙線結構,明面上是兒子的變形記,從人變成蟋蟀,又從蟋蟀變回了人;但暗地裡卻是成名這個人,一點點從一名木訥的讀書人,變成了一個標準的「俗人」。他不單參與他原本痛恨的抓蟋蟀遊戲,並且變成了這個遊戲裡的大贏家。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就是成名的太太。在故事的早期,她主導著成名的人生。她建議成名去抓蟋蟀,她主動去找駝背巫女。等到成名的轉變完成,她在故事裡就此消失---作為導師,作為命運代言人,她的任務完成了。或者,對於女性讀者而言,她們會覺得成太太的沉默是因為她後來活在內疚之中。如果不是因為她的緣故,孩子斷不至於面對那麼大的風險和苦難。

 

這就是好故事,蒲松齡罵也罵了---你仔細琢磨一下,這篇小說裡其實繞著彎子沒說好話。他借著故事在講讀書沒用,不如抓蟋蟀;做人沒用,不如做蟋蟀。


蒲松齡三觀也不正了---古代參加科舉是讀書人的正途,《促織》最刺激的一點,是他在封建社會裡告訴讀者,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讀書人,那麼,你就得去做讀書人最不應該做的事情,科舉根本沒用。


蒲松齡怪力亂神也寫了---神巫、變身、還陽,這些和聖賢之道完全牴觸的東西都在小說裡出現,而且最終它們還都起了作用,起碼比三墳五典好用,能改變人的命運。


不同的人可以在《促織》裡讀出不同的意味來。而無論是哪一種人,怎麼去讀,都會陷入蒲松齡精巧的故事結構裡,都會被人物命運的起伏和內心的變化所吸引。所以,多年以後你什麼細節都記不住了,還能脫口而出:孩子變成蟋蟀。仔細想一下,這句話荒誕不經,全無道理,但你卻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為什麼?因為蒲松齡一步步寫下來,讓你確信孩子變蟋蟀是那種荒誕命運之下的唯一解法。皇帝本不應該玩蟋蟀,縣令本不應該用本縣不產的物品進貢,蟋蟀本不應該成為歲貢,但當這一切都發生了的時候,孩子變蟋蟀也就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了。世事荒唐,何妨以荒誕對之?


蒲松齡的1400個字並不針對你的理性,也不針對你的歷史學,甚至和社會學也沒有多大關係,他精準地打在了你的同情心上。哪怕你把它是當做一個志怪故事看,他也在你的心裡留下了一滴眼淚,也許你在添油加醋、興高採烈轉述故事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最後,請允許我額外再多說兩句。《促織》當然是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但它屬於昨天,並不屬於今天。蒲松齡在小說裡是個無所不在的觀察者,也是個無所不能的講述者。他觀察人物的行動,記錄人物的命運,但是並不深入人物的內心。在這種寫作方式下,蒲松齡做得很好,只是現在人們並不那麼去寫了。現代小說不會從成名入手,它們會從成名的兒子開始寫:那天早上,成名的兒子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瘦弱的蟋蟀。


但現在,讓我們還是從《促織》先開始。


題圖攝影: Krzysztof Niewolny 

圖片授權基於:www.unsplash.com


往期回顧:

高考填報志願這件事

一個喜劇演員的修養

六一節寫給小讀者

向朋友推薦美食是一種測試

珠峰大堵車

重發:《第一爐香》讀後

跑道往事

90天救貓咪

讀書心得

零點場《復聯4》觀後

從「中老年配圖「說起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網友@除了我全部是豬提問:

 

@和菜頭 剛剛逛超市,一位大媽看到我購物車裡的可樂,過來跟我科普,說她在朋友圈看到有科學家做實驗,給魚灌可樂,然後魚就死了還發黑,勸我不要喝。場面一度很尷尬,再碰見類似科普該怎麼回答她?

我的回答:

 

告訴她,你家裡的魚是靠可樂搶救回來的,你親自一口一口救回來的,它現在除了可樂什麼都不喝。你再告訴她,科學可以解釋很多事情,但還有許多事情科學解釋不了,比如你的魚,不符合科學但不等於不存在。



相關焦點

  • 讀《促織》
    好的讀者一定會有兩隻眼睛,一隻眼看大局,一隻眼盯局部。 ➌在我看來,小說想寫什麼其實是不作數的,對一個作家來說,關鍵是怎麼寫。作為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蒲松齡在極其有限的1700個字裡鑄就了《紅樓夢》一般的史詩品格。讀《促織》,猶如看蒼山綿延,猶如聽波濤洶湧。但,蒼山是如何綿延的,波濤是如何洶湧的? 現在,進入到小說的內部。
  • 畢飛宇談《促織》: 短篇小說的妙趣
    ——成名在駝背巫的指導之下終於得到他心儀的促織了,既然是心儀的促織,有所交待總是必須的。這隻促織好哇:「巨身修尾,青項金翅」。讀者不是萬能的,他也有知識上的死角,可是,無論我們這些無知的讀者有沒有見過真正的促織,蒲松齡的交代也足以迷人了:是巨身,是修尾,脖子是青色的,翅膀是金色的。
  • 「促織皇帝」朱瞻基:前半生開創「仁宣盛世」,後半生背負罵名
    此人名叫朱瞻基,前半生鐵馬金戈、建立功勳,繼承父祖皇位、創盛世王朝, 可偏偏,後半生因一個小小愛好,惹來世人非議,乃至身故百年,還得了個罵名"促織皇帝"。所謂促織,即是蟋蟀。 那麼,這位"促織皇帝"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允筆者慢慢道來。
  • 蟋蟀: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蟋蟀也叫「促織」。「促織」的意思是說,在古代,女子聽到蟋蟀的叫聲,就知道天氣快要轉涼,應該趕快織布,縫製寒衣了。蟋蟀的壽命大概只有百日,又剛好活在悲秋之際,所以在多愁的文人眼裡,蟋蟀的叫聲多了一份哀婉悽涼。今天我們來欣賞杜甫的《促織》詩,感受一下「詩聖」當年的心境。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早春濃重的寒意砭人肌骨,似是意識到了什麼,蒲松齡猛然驚醒,倉惶奔到門外,卻只見枯木荒草,卻哪裡有妻子的影子。「她已經走了好幾年了」,蒲松齡愴然一笑,喃喃默念,顫巍巍閉上門,蹣跚走到書案前,提起筆,百感交集。龍飛鳳舞伴著老淚縱橫,一首七言絕句躍然紙上:「一自長離歸夜臺,何曾一夜夢君來。忽然一笑搴幃入,賺我朦朧睡眼開。」
  • 蒲松齡與酒
    ———蒲松齡《聊齋志異·狂生》蒲松齡祖上是山東淄博的世家,但到了蒲松齡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了,科舉成了唯一的出路,偏偏不知何故,考官卻總也不能青眼相中他,無奈之下,蒲松齡只得以在私塾教書和給知縣做幕僚為生。古代讀書人,多以科舉作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科舉不順遂的,便大多流落鄉間,做個私塾先生,或是為人讀寫書信為生,一輩子籍籍無名。
  • 神探蒲松齡觀後感
    入妖門救女友初心是好的,你救女友你抓著救命的陰陽判(簡單理解為捉妖神器,拿著它可以不受妖界幹擾)幹嘛,你叫她鬆手你怎麼不鬆手,最後拿著入魔的妖丹和陰陽判放走收集了幾十年的惡鬼為禍人間讓蒲松齡給你收拾爛攤子,不錯不錯,真是本世紀十大感動中國的人渣、這愛情真**偉大。第二,劇情。
  • 開眼界了:蒲松齡筆下的三國
    不過,在蒲松齡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對這類作品作一番探討,對於了解明末清初三國文化的社會影響,對於全面把握蒲松齡的思想,還是頗有價值的。01.蒲松齡的3篇三國題材小說,均收入其煌煌巨著《聊齋志異》。它們是:《曹操冢》、《甄后》和《桓侯》。
  • 蒲松齡的三國題材著述
    據盛偉先生編《蒲松齡全集》(學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筆者作了一個初步的統計,蒲翁今存的三國題材著述包括:小說3篇,文4篇,詩2首,俚曲1套。在蒲翁多達數千篇(首)的著述中,這類作品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以往的研究者多未注意。不過,在蒲松齡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對這類作品作一番探討,對於了解明末清初三國文化的社會影響,對於全面把握蒲松齡的思想,還是頗有價值的。
  • 由《促織》看「果報」在小說中的演化及其興盛原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山松隨感哲思,ID:NSSQy-6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促織》是蒲松林的一篇短篇小說,主人公成名為人忠厚老實,因完成不了官府分派的上交蟋蟀給宮廷的任務,而被逼得差點家破人亡,後來兒子的魂化為促織,勇猛善鬥,成名將此促織獻給官府後,善人得到善報,從此裘馬揚揚,過著世家生活。
  • 《神探蒲松齡》:一代文豪蒲松齡執陰陽判化身神探!
    哈嘍大家好!今天呢,作為小編的我,決定來給你們推薦成龍大哥的賀歲電影《神探蒲松齡》《神探蒲松齡》是由嚴嘉執導,劉曉光監製的古裝奇幻喜劇片,由成龍、阮經天、鍾楚曦領銜主演,林柏宏、林鵬、喬杉、潘長江、苑瓊丹出演演員陣容可以說是非常豪華了
  • 神探蒲松齡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自1995年《紅番區》以來,基本上每年春節檔都會有成龍的影片上映,而今年成龍的新片《神探蒲松齡》作為成龍第一部古裝奇幻類喜劇,早在上映之前便因為其獨特的題材而被很多觀眾所期待。 《神探蒲松齡》將中國傳統神怪故事重新編排,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對其展示,採用雙線並行的方式,以蒲松齡探案的視角講述了眾所周知的倩女幽魂的故事。
  • 《神探蒲松齡》成炮灰,成龍為什麼要拍這樣的片子,其實是套路?
    相比之下,成龍的《神探蒲松齡》卻成了春節檔中的炮灰,票房甚至都比不上《熊出沒》這樣的動畫電影。或許,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神探蒲松齡》也算是一部不錯的合家歡電影了,奈何劇情的割裂等問題,讓很多觀眾失去興趣。甚至於因為「神探+蒲松齡」這樣失於邏輯的名字,已經天然屏蔽了很多人的觀影欲望。
  • 《神探蒲松齡》真的很可惜
    今天跟大家侃侃春節期間上映的各大賀歲電影,首先聊聊《神探蒲松齡之蘭若仙蹤》。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我會先聊這部電影,而不是聊聊現在勢頭很猛,評分很高的《流浪地球》。亦或是聊聊,風口浪尖爭議非常大的《新喜劇之王》呢?
  • 《神探蒲松齡》:成龍的第一部古裝奇幻喜劇有何突破?
    《神探蒲松齡》作為以蒲松齡為主角的影片在國產影視劇中並不常見,影片一反此前單純拍《聊齋志異》中人妖之戀故事,而是精準地抓住了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特徵:「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通過對蒲松齡角色的重新解構,將神探和文人相結合,深入去挖掘人物本身的特徵,塑造出了一個有趣且富有同情心的亂世怪俠。
  • 《神探蒲松齡》雖有成龍,但豆瓣評分只有4.4,好低的分數!
    因此,現在的電影不是說有成龍大哥,票房就一定會很高,還得看劇情怎麼樣,只有好的劇情加上成龍大哥,我覺得才會有更好的票房!我們也看看大家都是怎麼來評價這部電影的:於廣博 成龍大哥的片子就像是一個三十年的老店 老配方老味道 算不上很爛 合家歡唄。大過年的都圖個樂呵。我給一星我樂呵。
  • 《神探蒲松齡》:有些心疼大哥
    春節檔的評分裡,《神探蒲松齡》是目前最低的。截至10月8日上午10時,《神探蒲松齡》豆瓣評分4.3很顯然,這是一個試圖做成系列的「IP電影」,以蒲松齡為線索,串起《聊齋志異》裡妖魔鬼怪的奇聞異事。CG加真人動畫結合的形式,一邊「捉妖」一邊講故事。成龍飾演的蒲松齡被設定成了一個「濟公」式的角色,玩世不恭的表象下是一顆懸壺濟世慈悲為懷的心。
  • 蒲松齡:最美的愛情,就是見了鬼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山東淄博淄川蒲家莊人。原為讀書世家,到父親蒲盤時家道中落,蒲松齡出生前父親夢到一病和尚,因蒲松齡自小體弱多病,到了十歲才由父親啟蒙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