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與李淵有什麼關係?徐茂公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

2021-01-11 是不會泰語撒

徐茂公出生於594年,他本來名為徐世勣,字懋功,現在常常寫作徐公。徐茂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作為唐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比作為屹立不倒的長城,那徐茂公與唐朝的開國元祖唐高祖有什麼關係,下面就來好好地分析下。

  徐茂公從小就聰明伶俐,深諳兵法。在初進瓦崗寨的時候,為了能夠在眾將中脫穎而出,他為翟讓獻上了一計,這件事讓瓦崗寨收穫頗豐,不久瓦崗寨士氣大增。隋煬帝派遣張須陀攻打瓦崗寨,翟讓是一個膽小懦弱之輩,徐茂公勸止他,便自告奮勇與張須陀應戰,並把張須陀斬於陣前。因為翟讓的軟弱,李密後來接替了瓦崗寨首領的位置,後來李密不敵王世充,走投無路的李密歸順了唐朝,而徐茂公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考驗。此時的徐茂公實際佔領著瓦崗軍的舊地,李密既歸大唐,這麼大一片土地就成了無主之地,換句話說,徐懋功就是這片土地的新主人。顯然,他有三種選擇:割地稱王;降唐;聯和其他軍閥,但是徐茂公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充分展現了自己過人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徐茂公的想法是將他所管轄的土地的詳細資料以及其上的軍民戶口匯總成冊,全部交給李密,聽從李密發落。李淵規勸徐茂公歸降唐朝,興致勃勃的李淵本來以為徐懋功來獻土地,誰知等來等去見到的卻是兩手空空的使者,難免大失所望。然而,接下來卻更令他意外,原來徐茂公不肯貪功自居,不肯敗壞主公的名聲,於是將一切土地及軍民資料獻給了李密,準備通過李密之手轉獻給大唐。李淵實在沒想到,在禮崩樂壞、社會動蕩的隋末唐初,竟還有如此高風亮節、不肯落井下石之人,李淵大為感動,認為他是一個「純臣」,還特別賜他李姓,給他加官進爵。這就是李淵與徐茂公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賢君配良將。這也是徐茂公第一次和大唐的第一代領導人打交道,的低調、精明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巧妙地避免了背主求榮的道德尷尬,同時也打造了自己無欲則剛的大丈夫形象,他以忠於舊主的方式投降大唐,更是巧妙地為自己投降之後預留了寬闊的道德和政治空間,只能說徐茂公擁有超強的政治才能。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李密後來反唐,被李淵誅殺掉。這無疑又把徐茂公往火坑裡推,要知道,徐茂公的所有資本都來自於對李密的忠心,如今李密叛唐,徐茂公該如何是好?和上次一樣,他再次面臨兩難的抉擇。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茂公上表請求皇上開恩,讓他安葬李密。李淵再次感動,破例特許,徐茂公為李密披麻戴孝,舉辦了隆重的葬禮,滿朝文武都敬佩他忠肝義膽,徐茂公再次將政治包袱改造成了優質政治資產。此後數年間,徐茂公投奔在李世民旗下,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先後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輔公祏諸人,成為大唐一員功勳卓著的戰將。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為帝國新一代領導人,徐茂公又作為作戰前鋒平定了東突厥,安定了北方,掃平薛延陀,開疆拓土,成為了無數人心裡的英雄,功高震主的徐茂公和唐太宗李世民又該如何過招?

  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他和徐茂公的交往也就顯得格外細膩。有一天,徐茂公忽然身患重病,御醫開出了一個奇怪的藥方,其藥引居然是鬍鬚灰,李世民毫不猶豫,立即剪掉自己的美髯交於大夫,服藥後的徐茂公迅速康復便立即進宮感謝李世民。徐茂公跪地叩首不止,直至前額殷紅的鮮血直流,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可輕易損傷,更何況是作為天子驕子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叩首至流血豈能表達發自肺腑的感激。李世民說道我這麼做都是為江山社稷著想,誰讓你那麼重要,要感謝就感謝你自己吧!與公與私,李世民的話都堪稱一絕,徐茂公的舉止如此得體,而李世民的應對也是如此自然天成,這就是高水平的君臣在過招,外人只有欣賞和讚嘆的份。然而,精彩還在後面。李世民留徐茂公小酌,三杯兩盞淡酒下肚後,借著酒意李世民開始了「酒後」託孤,徐茂公聞此肺腑之言,大為感動,對於你酒後的信任我當然要感激涕零,以致感激到「齧指流血」的程度。但是你的託孤是因為飲酒而起,那我也要飲酒而而終,於是就出現了史書中出現的「俄大醉,帝親解衣覆之」的情景。顯然,徐茂公知道李世民真正的用意,因此,他並沒有把皇上酒後的託孤當成可以載入史冊的榮耀,隨即以自己的「大醉」來收場。於是就發生了下面這件事情,為了給性格柔弱的太子李治掃清障礙,李世民將沒有任何過錯的徐茂公貶為疊州都督,明白其中奧妙的徐茂公二話不說,收拾包袱就往新的工作崗位而去,徐茂公的果斷辭行保住了性命,但在李治登基後,徐茂公又被李治召回長安,有了和兩代領導人過招的經驗,面對乳臭未乾的李治,徐茂公應對起來自然輕鬆自如。可是伴君如伴虎,李治想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遂徵求他的意見。徐茂公居然將如此大事比作皇家事,他對李治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他巧妙地讓李治從心理上擺脫了元老重臣的圍追堵截,順理成章的幫助了李治,從而讓武則天迎來了出頭之日,同時也神不知鬼不覺地為李氏王朝敲響了喪鐘。

  在特殊的年代要想活命,就要學會不同的為人處事。徐茂公以聰明對聰明,以機智對機智,從而在險惡的環境下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我們要說徐茂公可以稱作天才,是處理君臣關係的天才,追求君臣共生共榮,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是否真有徐茂公此人?徐茂公是個虛構的人物,但原型還真有
    由於,「懋功」與「茂公」同音,很多小說家都把他寫為徐茂公。與善於謀慮的徐茂公不同,歷史上的徐世勣是一個實打實的悍將。為了表彰徐世勣的軍功,唐高祖李淵特意賜他姓李,稱他為李世勣。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李世勣為了避諱,就改名為李勣。徐世勣早年的時候曾經投靠過瓦崗寨,後來,瓦崗寨的首領李密投降唐王朝後,他就跟了過來。
  •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李淵面對徐茂公的歸順,大為歡喜,賜姓李氏,所以徐茂公也叫做李勣。他沒有辜負李淵的期望,在玄武門事變後,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徐茂公未曾參與玄武門之變,難得李世民真正的信任。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功名日盛,太子李建成聯合李元吉長期對他進行排擠,奪嫡之爭導致諸子兵戎相見。
  • 徐茂公為何被武則天開棺戮屍滅族?
    但凡看過影視作品《隋唐演義》的朋友,對徐茂公一定很熟悉,在影視劇中徐茂公是個很有智謀的人,跟魏徵論智謀論韜略不相上下。這徐茂公一副牛鼻子老道的形象,為難之時,總是會多少想出點計謀化解。最終憑藉自己功績,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被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徐茂公是不是如此呢?其實很真跟影視劇中演的差不多,確實是個有智謀的人。
  • 李世民想除去徐茂公,徐茂公一個做法救了自己
    李世民之所以想著要除去徐茂公其實還是因為他的兒子李治,李治這個人可能大家都沒有怎麼聽過,因為他的能力實在是不怎麼樣,是非常一般的,李治之所以能被選出來當太子當皇帝,那是因為他有一個好舅舅。這個舅舅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鼎鼎有名的長孫無忌,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李治才上位的,李治的性格其實是一點都不適合當皇帝的,因為他太沒有主見性格太懦弱了,李世民自然是知道他兒子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他才擔心徐茂公,他擔心李治鎮不住徐茂公,畢竟徐茂公手中可是有兵權的,一旦徐茂公造反的話那後果就非常的嚴重了。
  • 唐高宗派太醫來醫治徐茂公,太醫剛走,徐茂公對家人說:把藥倒掉
    有著名的福將程咬金,冷麵寒槍的羅成,還有力大無窮的李元霸,同時也有那位天才軍師徐茂公。對於徐茂公這位人物,歷史原型叫徐世績,後來被李淵賞賜李姓,也叫李勣。出生於594年,去世於669年,活了76歲的高齡。但是其實晚年的他並不嚮往活著,甚至對於他來說死是一種解脫。而皇帝派太醫前來醫治後,他讓家人倒掉藥。是什麼事情讓徐茂公如此做呢?且看一看他的一生。
  • 徐茂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來為什麼被李世民流放外地?
    徐茂公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二十三名。李世民病重臨終前將這位功臣流放到了疊州,這是為什麼呢?莫非,徐茂公犯了什麼過錯?公元649年,已做了23年皇帝的李世民患重病臥床,也許是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了,便召太子李治並對他說:「你對李勣(徐茂公)沒有什麼恩惠,朕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朕死後,你再召他回來給以重用,這樣他受了你的恩惠,日後必定會為你誓死效忠。」於是,李世民便把徐茂公貶到了疊州任都督。接下來事情發展,果然如李世民所預料一樣。
  • 妄言隋唐(三十)徐茂公把忘恩負義和不知廉恥發揮到了極致
    在小說中,徐茂公對主要情節和線路的把控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無論瓦崗軍反隋時期,還是在李唐王朝一統天下的大戰中,這個人都是跳得最歡,也是實際得利最大之一。在他的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子即李世民,另一種是工具,也就是賈柳樓結義弟兄。
  •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只有徐茂公來為他求情?正史演義說法不同
    在隋唐系列小說中,單雄信是「坐地分贓,二八下帳」的響馬頭,而徐茂公名為道觀裡的道士,暗地裡他的道觀則是單雄信的一個「賊窩」,也就是說徐茂公只不過是單雄信的一個手下,當然,他們倆的「上下級」關係,由於秦瓊的到來卻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 徐茂公替羅成算命,算有壽命73年,為何羅成卻在23歲時早逝?
    據了解,在正史中羅成是不存在的,羅成只是在《說唐》中虛構出來的,他是燕王羅藝的兒子,與秦叔寶還是表兄弟,說到這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吧,畢竟在山東和河北還有羅成墓的出現,不過真想知道這兩個墓的由來,也必須從故事中告訴大家了。在歷史上雖說沒有羅成這個人,但是卻有羅成的原型,這個人叫羅士信。
  • 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單雄信是隋唐時期的一員猛將,被人稱為「飛將軍」,他甚至有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牢虎關之戰裡,大敗竇建德。洛陽軍閥王世充無奈之下,率眾投降於李世民,李世民放過了王世充,卻斬殺了其帳下的單雄信。而當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向李世民求情,其他人卻裝聾作啞呢?下面,請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
  • 真小人和偽君子誰更可怕?
    每一個人,都有善惡之心,也都有一時衝動。有時候衝動地表達善意,冷酷的殺手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一個小女孩,你說他是個小人還是個君子?有時候衝動地表達惡意,一輩子向佛之人沒有抑制住自己的雷霆之怒——雖然我們一般把衝動歸類於失誤、做了壞事,但你也不能否認很多人在衝動之下犧牲自己,成就了他人。
  • 徐茂公給羅成算卦能活73年,最後只活了23年,另外的50年呢?
    據傳,當年徐茂公相當於瓦崗寨的算命「大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這世間沒有他不懂的事情一樣,很多人都來找他算卦。羅成聽說這件事,也來找徐茂公算卦,跟徐茂公說他想卜一卦吉兇,看自己能活到多少歲。  徐茂公算過之後,跟羅成說:你可以活到73歲。羅成非常高興,都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古人壽命都不算太長,聖人也就活個70歲,而自己卻能活73歲,羅成就有一種功成名就的感覺。當天就在寨子裡大擺筵席,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就為慶祝自己長壽。
  • 徐茂公給羅成算命能活到73,羅成只活23歲,只因做了5件損事
    說到隋唐演義大家都能想到裡面有很多的英雄人物,要說隋唐裡讓人最喜歡的英雄的話我想大家都會選羅成。羅成不但樣貌出眾,武功也是非常的不俗的,這樣的角色觀眾們都是非常喜歡的,而且他還是一個悲情角色。他在年僅23歲的時候在戰場上被亂箭射死,可以說死的相當讓人惋惜。軍師徐茂公給羅成算過一卦,說羅成陽壽為73歲。
  • 徐茂公算出羅成的陽壽有73年,為何羅成在23歲那年就死了?
    北京有句俗話是「二十三,羅成關」,來源是《隋唐演義》,其中一段是小將羅成在二十三歲戰死紫荊關前。京戲也有《羅成叫關》的劇目。其實這話沒什麼特別意義,只是合轍押韻,念著順口。「羅成關」泛指青年人到二十三歲要「遭一次劫」。
  • 《隋唐英雄傳》中徐茂公原型,因他一句話,差點葬送大唐江山
    尤其是對待功臣方面,不像別的帝王一樣擔憂功臣功高蓋主而有意直接殺掉,反而是能夠妥善而不流血的處理好君臣之間的關係,這也就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所以一般我們說起御人的皇帝,一個是劉邦,另一個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一生之中對於用人幾乎沒有出過錯誤,但是偏偏有一個人讓他看走了眼,這個就是我們熟知的隋唐英雄傳中徐茂公的原型李績。
  • 《琉璃》劇中真小人元朗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偽君子,防不勝防
    導語:《琉璃》劇中真小人元朗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偽君子,防不勝防由成毅、袁冰妍、劉學義等合作的好了言歸正傳,在劇中其實總有幾個這樣的真小人,其實真小人倒是並不是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偽君子,讓人防不勝防啊!
  • 金庸筆下的「真小人」往往比「偽君子」更可愛,是三觀不正嗎?
    偽君子不可愛。不僅不可愛,而且有害,所以格外令人討厭。這是前提。把偽君子寫得不可愛,這是正確的三觀。「真小人」可愛,則是金庸小說的慣例了。不光是男人中的「真小人」,就連女性形象,也是如此:給人印象最深的黃蓉、趙敏、殷素素,都是以「小妖女」的形象出現的。就是不太著名的《俠客行》中,半正半邪的丁當,也遠比完全正面的白阿繡討喜得多了。
  • 爺爺徐茂公為何要燒死徐敬業?
    文:唐風宋月(讀史專欄作家) 徐敬業,徐懋公(小說中的徐茂公)的孫子。唐人狩獵圖,風馳電掣唐高宗時,南方有蠻人叛亂,朝廷讓徐敬業前去平叛。後來有個演義小說,名叫《薛剛反唐》,說大唐將軍薛仁貴有一孫子,名叫薛剛,為了國恥家恨(其父薛丁山和其母樊梨花被武則天所殺),立意報仇,經過種種波折,終於幫助廬陵王李顯復位。其實純屬虛構,子虛烏有。如果說有原型的話,此人就是徐敬業。徐敬業也是以廬陵王被廢的名義起兵勤王的。
  • 對付偽君子,不妨做個真小人
    在讀書階段,我們學習的人生道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遵守紀律有文明有禮貌——但是在親密關係中,特別是在社會環境裡彼此還沒有利益交換的親密關係,就要警惕,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付出和收穫衡量標準,不一定是和你一樣的。在感情裡,你乖,是無法指望對方和你一樣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