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美股投資者,或者更確切的說,美股機構投資者。
我的評價是:
犀利,果斷,嗜血,理性。
怎麼講呢,如果說A股的部分機構投資者是羊,那麼美股機構投資者就是狼。
美股是沒有漲跌停製度的。
一個公司一旦出現重大利好,股價可以在1分鐘內翻倍;
反之如果有重大利空,股價可以一瞬間腰斬,甚至跌到一文不值。
玩的就是心跳。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某些美股中小藥企在藥品臨床I期,II期,III期成功或者失敗時候的股價走勢,就懂了。
遇到比較極端的例子,一支股票跌了80%甚至90%,機構投資者還在拋售。
星哥之前也在想,既然已經跌了這麼多,為啥不放一放,說不定就來個漲停呢?這是典型的A股散戶思維。
對於成熟的美股機構投資者來說,當行業或者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之前的投資邏輯已經不成立的時候,要第一時間脫手。跌了80%,90%,還剩下20%,10%,如果再不出手可能就是0了。
Don’t cry over split milk~
不要為倒掉的牛奶哭泣。
理性的態度,不受情緒影響,接受現實,願賭服輸,贏了賺個盆滿缽滿,虧了認栽,止損走人。星哥覺得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該有的表現。
再來談美股的投資策略,當一個利好消息出來的時候,要去買進這隻股票的時候,你會發現股票已經上天了。
你家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網絡帶寬拼的過高盛,摩根......還有為數眾多的美國私募基金嗎?
人家請的是MIT,斯坦福等理工院校的工科精英。星哥一想到要和這幫Geek去拼技術,就覺得頭皮發麻。
那麼美股是否就沒有投資機會了呢?
絕非如此。
美國股市的深度和廣度是舉世無雙的。大佬找星哥聊,也是遺憾為啥沒有早知道愛貝斯這家公司,要是提前布局,不就賺了嗎。當然前提是你對投資機會的敏銳嗅覺。
星哥的POCT兵器譜第三篇之愛貝斯Piccolo生化儀寫於2016年7月,當時愛貝斯股價是50美元,2018年5月24日的股價是83美元。簡單一算,如果當時買了愛貝斯的股票,絕對收益率66%,年化收益率約為30%(沒有把這兩年的股票分紅計算在內)。
再舉兩個小例子:
1. 某位杭州做投資的朋友Z君在去年就預料到IDT有可能被丹納赫收購。(說明:IDT是一家私人公司,沒有上市)
2. 某位蘇州投資圈的朋友C君更勝一籌,提前在美股買了Ignyta,等到了該公司被羅氏收購。
投資美股當然有很多策略,我覺得拼反應速度和消息絕對不是那幫機構投資者的對手。
明知道會輸的賭局就不要去了。
那麼從愛貝斯,IDT和Ignyta的三個案例,是否能得到一些啟示。
當你對一個細分領域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對於行業的動態,趨勢,主要玩家的想法瞭然於胸的時候,其實投資機會就潛藏在不遠處,等待著你去發掘。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和Geek們拼算法,拼網速,只需要在合理的價格買入,然後等待預測實現的那一天。當然也有可能預測不會實現,這也是投資魅力的一部分。
這裡僅僅提到的是醫療器械一些細分領域的案例,其實美股的池子裡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只是看你是否能找到這樣的機會,並提前布局。
有做投資的朋友可能覺得太不靠譜了,你需要盡調,了解裡裡外外各種因素。沒錯細節很重要,但是對行業的關鍵點,發展態勢,競爭格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時,抓住關鍵點,其實比細枝末節要更為重要。
對細分領域產業格局和標的公司的透徹了解,對行業巨頭戰略的把握當然很重要,然後可能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想像力」。
「想像力」這個詞來自星哥之前看德國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託拉尼的系列書籍有感。相對於價值投資的教父巴菲特,深奧的反身性理論的實踐者索羅斯,其實星哥更喜歡安德烈.科斯託拉尼這位風趣,睿智,經歷充沛,又頗有品位的投機大師。
但是他的投機實踐看起來極難複製。一般人不會有他這樣的「想像力」。
例如他的經典投資案例,購買沙皇時期的垃圾債券。
當時的世界環境:1989開始(1991年蘇聯解體),戈巴契夫和裡根開了幾次峰會。世界兩大勢力關係緩和,日益明顯。
他的邏輯:預感戈巴契夫會向西方大國貸款。
為什麼他會有這種預感?
要貸款必須先整理好沙皇時期的債務(之前欠的),必須償還。
俄羅斯原材料豐富(不差錢)總是準時還債,只是資金缺少流動性。
於是他大膽買入1822到1910年間被列寧廢除的沙皇時期垃圾債券,贏利 6000%……
願諸位大佬能在美股有所斬獲。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