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只不過不喜歡失望罷了。——村上春樹
01
知乎上有人提問:
哪一刻你覺得自己很孤獨?
網友「煽情」的回覆堪稱一絕,
獲得了8400多個贊:
「單身狗的我,
周末午覺一醒來,
發現已是黃昏。
冰箱裡還有剩飯,
洗衣機裡還有衣服,
不知是繼續睡下去,
還是起來繼續玩手機?」
這個留言很扎心,
因為很多人都體會過。
漂泊在外、無依無靠的打工者們,
沒什麼社交圈,
也沒時間談戀愛,
活成了一個人的星球。
一個人的生活沒什麼大的煩惱,
省了柴米油鹽的小吵小鬧,
省了雞毛蒜皮的家長裡短,
卻逃不掉孤獨。
02
熱心的網友給孤獨列出了10個等級。
第1級:一個人逛超市,
第2級:一個人去吃飯,
第3級:一個人去咖啡廳,
第4級:一個人吃火鍋,
第5級:一個人去KTV,
第6級:一個人看電影,
第7級:一個人去看海,
第8級:一個人去遊樂園,
第9級:一個人搬家,
第10級:一個人做手術。
原本以為,一個人看電影已是絕境,
沒想到還有搬家和做手術!
現實卻是,很多人都有獨自搬家的經歷,
也有人感受過第10級孤獨:一個人上手術臺。
還有人創造了第11級孤獨:
在朋友圈發了祝自己生日快樂,幾百個好友,沒有一人點讚和祝福。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這是怎樣的一種孤獨與悽涼?
動漫大師宮崎駿說: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默默地承受孤獨,
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03
人越成長越孤獨,
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如果你認為,孤獨只是因為沒人陪伴,那就錯了。
人越多的地方,越能襯託出孤獨。
好友參加了公司團隊二十幾人的聚餐,
大家都在相互敬酒、說客套話,
不善言辭的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把面前一盤不喜歡吃的空心菜給吃光了。
吃完飯後還有KTV,
主唱的只有兩三個人,
其他的人都在埋頭玩手機,
他坐在中間,左右都是人,
但是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
尷尬了許久之後,
他找了個理由回家了。
作家劉同說:
「一個人的時候或許並不孤獨,置身於熱鬧人群中,才愈發孤獨。」
因為一個人的時候,
別人是看不到你的孤獨的。
但是人多的時候,
你的落寞,愈發凸顯了你的孤獨。
04
或許你以為,結了婚,有人陪伴,
孤獨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這只能說,你還是太單純。
網友葉子抱怨道:
「結婚後婆婆天天催生孩子,
承諾孩子生了之後,我就能去上班,
她幫忙帶孩子。
可是孩子不到兩個月,她就跑了,
老公抱怨是我把婆婆氣走的。
我只能辭職回家,獨自帶娃。
老公收入不高,問他拿錢買東西,
他總是嫌我敗家,不夠賢惠,沒有作為。
半夜我一個人起來給孩子餵奶,
他在旁邊鼾聲如雷。
我不僅後悔生孩子,還後悔結婚了。」
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
帶來的不僅僅是孤獨,更是心底的寂寞和失望。
蔣勳說:「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孤獨是飽滿的,寂寞會讓人發慌。」
05
你可能想問,孤獨讓人這麼難受,
為什麼一定要體驗呢?
「因為孤獨就是人生的必修課啊。」
周國平說: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是不能將它根除的,只能進行適當地撫慰。」
無論你有多少個朋友,
無論你有多少個孩子,
無論你的愛人是朝九晚六,還是出差加班996,
孤獨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宿命。
沒有人陪伴,是孤獨的,
有人陪伴,也不一定熱鬧。
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是孤獨,
一群人的狂歡仍然充滿孤獨。
從降生到逝去,
我們赤裸裸地來,
又不帶一片雲彩地離去。
《七月與安生》的作者安妮寶貝說:「孤獨和年齡沒有關係,只要你活著,就會是孤獨的。」
06
既然我們無法逃脫孤獨的宿命,
那怎樣才能減輕或擺脫孤獨感呢?
「你得學會獨處呀。」
學會獨處的深層意思是:
沒有人一輩子都是一個人過,
有時候,你會有人陪,
有時候,你還得單飛。
在你必須獨自面對一切的時候,
你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把生活過成詩,
讓自己美如畫。
獨處的能力很重要,
他甚至比社交的能力更重要。
周國平說:
「人們往往把社會交往看作一種能力,
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並且在一定意義上,獨處比交往更為重要。
如果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弱點,
那不耐孤獨簡直就是一種靈魂的缺陷。」
你害怕獨處,
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你不知道你的生活重心是什麼。
就像夜晚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一樣,
因為迷失了方向,感到心慌意亂。
讓你真正焦慮的,
不是孤帆遠影碧空盡,
不是前路無知己,
而是未來應該駛向哪裡,
成功的彼岸在哪裡,
對於這些,你是茫然的。
所以你應該做的是:
問問自己的內心,你到底想要什麼?怎麼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如果這個問題你已經很清楚了,
那麼獨處對於你來說,就是能適應的,
孤獨就不是問題。
因為對於你來說,不管是1個人、5個人,還是10個人,
本質上沒什麼差別。
一群人的狂歡與盛宴之後,
你還是照樣生活,照樣工作,
你還是你,別人還是別人。
07
很多人看起來孤獨,但其實活得很好。
樸樹常常被別人嘲笑情商太低,
因為他的很多行為看起來太過自我。
今年8月10號晚上,樸樹在錄製節目《樂隊的夏天》時,
突然向主持人請假:
「我年紀大了,現在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我先回家了。」
於是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錄製現場。
在很多人看來,他離開的背影充滿了倔強、孤獨
為什麼不跟大家待在一起呢,
為什麼不滿足粉絲的期待呢。
因為他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不輕易為外界而改變。
還有一次,他和高曉松參加一個演出,
在回來的高速路上,
他自己下了車,讓大家先走,
因為當時的夕陽真的太迷人了。
當時高曉松很不解,「把你一個人扔在高速路上,你怎麼回去呢?」
「先不管那些,眼下我就想看夕陽。」
沒人知道他是怎麼回家的,
但是可以想像到,他那天一定非常開心,
他可能像個孩子一樣,
是拍著手掌,蹦著跳著踏進家門的。
是否有人陪伴不重要,
能否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重要。
樸樹不屑於偽裝真實的自己,
不願屈就人世間的種種規則,
活成了很多人也想有的模樣。
他任性,且開心。
08
為了寫出《白鹿原》,作家陳忠實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
在1988年到1992年期間,
陳忠實遠離塵囂,回到了家鄉,
住在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的西蔣村,
這個村落非常小,全村不足100戶人。
這裡沒有什麼工業汙染,
有的是清澈見底的河川,
沒有信號,也看不了電視,
有的是錯落的農家舍院,幾米高的柴火堆麥草垛,寬闊的莊稼地,茂密的樹林,還有狐狸、獾、貓頭鷹等小動物。
在老家居住了4年,耗費太多心血,
他終於完成了50萬字的《白鹿原》。
在小村落居住的期間,
他種下了一棵梧桐樹,
4年後,這棵食指粗的小樹,
竟長得和成人的胳膊一般粗。
這幾年陪伴他的,除了這棵樹以外,
就是數不盡的歷史資料、參考文獻。
村上春樹說: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比起孤獨,更讓人難過的是失望吧。
陳忠實為了不讓自己失望,
所以他心甘情願選擇了孤獨。
正是孤獨中的反覆打磨,
才讓高中學歷的他,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從此一鳴驚人。
09
好友「Vivid」在準備今年的考研。
在就業形勢不好的今年,考研競爭異常激烈。
而他報考的是重醫熱門專業——臨床醫學。
幾天前,我閒著沒事調侃他:
「考研時間還剩兩位數啦,
看到新聞裡一個醫生連著做了20臺手術,
衣服溼透成了心形,多累呀!
外科醫生得做手術,
你這1米88的身高,長時間站著也很折磨,
考研的決心,真的這麼強烈嗎?」
他淡定地回復我:
「沒有退路啊。」
「只有戰死,沒有逃兵。」
「英雄嘛,就得享受孤獨的洗禮。」
龍應臺說: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
越長大,我們越明白一個道理:
很多你以為重要的事情,別人根本漠不關心。
很多你以為刻骨銘心的時刻,別人只當作過眼雲煙,
很多你藏在心尖的小細節,別人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何必勉強那些不太在意你的人,
跟你一起喜怒哀樂呢?
所以你學會了:
再艱苦,也不會告訴太多朋友,
一個人默默忍受著,
等到一切過去了,
再把好消息告訴自己的親人。
11
所以,從以上的內容來看,
獨處不僅不意味著被拋棄、寂寞、可憐,
它還是我們成長的必需品:
孤獨可以讓你做回真實的自己,
探索自己真正的夢想,
甚至是沉澱思想,淨化靈魂。
周國平還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獨處是一種檢驗,
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
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
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
他對於別人也不會有多少價值。
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
因為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
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
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我們首先要做的,
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只有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才能對自己無悔,
才能對他人無怨。
愛情會有、友誼也會有,
沒有人會一直孤單。
但,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