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自上映以來勢如破竹,短短8天已累積15億票房,這樣看來20億的小目標唾手可得,30億也沒什麼壓力,終極目標可以瞄準40億了。
與之對應的是電影不斷下降的口碑,14天的時間其豆瓣評分已有開局的8.3分降低到現在的7.7分,註定與經典無緣,什麼「戰爭片新標杆」更無從談起。
所以《八佰》的成功跟本身質量關係並不大,更多是營銷的功勞,華誼兄弟向來擅長這一手13年前就玩過了。
2007年的《集結號》打敗《投名狀》、2010年的《非誠勿擾2》差點幹翻《讓子彈飛》就已經飽受詬病了。
老影迷就這一點好,能知道數字背後的一些東西。
《八佰》跟《集結號》本身也沒太大區別,其指向、用意更是異曲同工,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最近《八佰》謝晉元將軍的飾演者杜淳重遊四行倉庫,發了篇長文緬懷倒在這裡的戰士。
杜淳本人以為寫得多深沉,1000多字也確實難為娛樂圈明星了,但文章卻漏洞百出幾乎可以作為「沒文化」典範了,這就是杜淳的不對了。
我來給杜淳挑挑刺。
錯誤一:
四行倉庫是八佰兄弟的埋骨地。
首先要強調駐守四行倉庫的戰士只有420個人,只是號稱有800人,這點不知道杜淳知不知道。
關鍵四行倉庫並不是八佰兄弟的埋骨地,真正戰死在倉庫的只有10多個人,其餘400來號人被日本俘虜當了勞工。
錯誤二、
除了豁出命去幹他,真沒有別的辦法。
電影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塑造英雄,先是說他們膽小怕事一心想逃命,後又說他們爆發熱血為國殉身。
這麼拍很感人,也確實有熱血戰士為國捐軀,但只是很少數。
四行倉庫的420位戰士大多數一直想的就是保命,就是逃跑,要不怎麼後來跑去租界了呢?
錯誤三、
我們用血肉之軀在這裡拼死抵抗,結果發現自己壓根只是一枚棋子。
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棋子,他們的任務就是掩護大部隊撤退,哪來的「結果發現」?
錯誤四、
也相信今天所有的戰鬥,都會在之後的歲月裡,喚醒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沸騰的那顆心。
不會,你想多了!
能喚醒每個國人「沸騰的那顆心」的烈士多了去了,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敵後根據地,四行倉庫戰役跟這些比差太多了,甚至性質都不同。
錯誤五、
謝晉元將軍,很榮幸能夠在《八佰》裡出演您。
兄弟們,很榮幸與你們相識。
我想說杜淳,你把謝晉元將軍跟八佰戰士放一塊就不對勁兒。
杜淳很崇拜謝晉元將軍,畢竟愛國將領嘛。但他顯然不知道謝將軍是怎麼死的。
謝晉元就是逃入英美租界後被八佰戰士刺死的!
這些人刺死謝晉元僅僅是為了保命。
所以把謝晉元將軍跟八佰戰士放在一塊兒,我不知道杜淳是怎麼做到的。
這也說明了電影洗腦有多可怕,《八佰》上映的時候這麼多人抵制就是這個原因,英雄枉死,歷史被歪曲,好多不明真相的人還真以為四行倉庫就是800個戰士為國獻身了。
從馮小剛到吳京再到管虎,一個個悲天憫人英雄氣概爆棚,實際就是個生意人,拿愛國當生意做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今天又妄圖洗腦,還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