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閱讀建築時,究竟讀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汾陽路150號1號樓(左),上海科學會堂二層(右)。(均市文物局供圖)製圖:馮曉瑜

三年間,對外開放的歷史建築從近百處增至1039處,2458處老建築設置了二維碼,方便市民遊客更快捷地了解其前世今生……這是上海自2018年啟動「建築可閱讀」工作以來交出的成績單。

如果說,掃碼閱讀是1.0版,開放建築是2.0版,那麼3.0版的「建築可閱讀」應該是什麼樣的?當我們在閱讀建築時,究竟讀什麼?怎麼讀?滬上建築保護、歷史人文、旅遊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在思考、在行動。

讀什麼

不僅是閱讀一棟一棟的建築,更是閱讀我們的城市

「『建築可閱讀』,不僅是閱讀一棟一棟的建築,更是閱讀我們的城市、我們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當中的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如是說。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老建築的開放力度,改變「牌子好掛門難進」的狀況;為許多老建築掛銘牌、二維碼,並在二維碼內容中增設英文介紹、VR體驗等服務功能,市民遊客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建築的年代、風格等都能一目了然。

而除了這些基本信息,「閱讀」的內容如何更豐富、深入,才是學者們聚焦的重要話題。

在作家陳丹燕看來,當我們在了解一棟建築時,流派、柱式等細節固然重要,因為它可以讓人們直觀感知這座城市建築式樣的豐富性;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以及所在地區的歷史,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理解上海歷史的與眾不同。

這一觀點得到了實踐印證。負責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日常運營的工作人員透露,近年來,除了前來參觀老建築的觀眾年齡不斷下降外,訪客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以前主要是看老房子,現在更感興趣建築背後及周邊的故事。

「大家希望看到在這些建築裡生活過的人的痕跡與細節,即使他們不是名人,但也曾是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建築可閱讀」宣傳大使周力如是說。周力的本職工作是一名體育記者,2015年起開設公眾號專門介紹上海文化。5年下來他發現,寫到老建築,讀者最感興趣的內容依然是人的故事。只有與人產生勾連,建築才具有「生命力」。

專家建議,「建築可閱讀」不妨用足二維碼承載儘可能豐富的信息,讓人們讀到「平時讀不到的東西」。

怎麼讀

須有旅遊產品意識,創新方式構築建築閱讀文化譜系

「老建築應該和迪士尼、外灘一樣成為上海最重要的旅遊產品。」復旦大學旅遊系副教授翁瑾直言,進一步推進「建築可閱讀」這項工作,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須有產品意識。「建築不僅是城市內涵的外化,也是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抓手。」他認為,眼下上海的歷史建築作為旅遊產品的可得性、顯示度是不夠高的。一方面,是因為地理分散、數量眾多;另一方面,缺乏整體開發與營銷。

「如果我是一個遊客,我聽說了上海有一個『建築可閱讀』項目,我很感興趣,但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獲得這項服務,我還是要滿大街去找。」翁瑾建議,抓住數字文旅機遇,在網上建立一個統一的入口,比如開發「建築可閱讀APP」,以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整合地理空間上的分散旅遊吸引物,讓人們一站式了解上海有哪些歷史建築,近期有什麼相關活動,甚至可以主動把附近老建築的二維碼推送給市民遊客,而不是等著人們去發現。

「構築建築閱讀的文化譜系很重要,讓人們看到各種文化是怎麼在上海匯流激蕩的,否則就是碎片化的。」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認為,建築的閱讀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文學的解讀,攝影的解讀,繪畫、音樂的解讀,而形式上,可以有音頻、短視頻,甚至開發「建築可閱讀」盲盒、手辦等文創周邊。構建起這一傳播矩陣,不僅將展示上海文化的個性,在跨文化傳播上亦將有所突破。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將統籌資源,以十大行動推進「建築可閱讀」服務體系建設。這之中,包括制定《上海市「建築可閱讀」服務質量標準》,舉辦「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打造「建築可閱讀」專家、志願者、講解員隊伍等,使文化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作者:李婷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一則孫科別墅「八卦」引發的思考——閱讀建築究竟讀什麼?
    「現在強調『建築可閱讀』,很多老建築也的確掛了銘牌、二維碼,可以了解信息,但對於普通市民遊客來說,『閱讀』的內容還可以更豐富些。」建築是城市內涵的外化。在一些市民和遊客看來,建築的核心是活動其中的人,閱讀建築,歸根到底是閱讀「人的故事」。
  • 數學閱讀,讀什麼
    「數學閱讀,究竟讀什麼?」這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回答者自己心裡要承擔責任。「怎麼才能回答得好一些?」於是,我向全國各地的數學特級教師、數學教育專家請教——「如果請您給小學生推薦數學讀物,您推薦哪本或哪套?」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當我們在談論建築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國學大師林語堂說過:「當建築不只是建築,生活才能稱之為生活」。在城市繁華深處,總有記錄美好生活的建築。龍湖 蘭園·天序便是這樣,在有限的空間裡延伸無限的幸福,有著溫馨的生活空間,有著開闊視野的闊景陽臺,於此擁有理想人居,看四季變幻,享自在平衡的全家幸福生活。
  • 建築可閱讀:設計一份伴手禮,把「上海建築」帶回家
    建築不僅體現城市內涵和特色,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記憶。漫步上海街區,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散落各處,每一幢都像一本無言的書,等待人們去仔細閱讀。在品讀這些建築的同時,總會升起一個念頭:能把它們帶回家就好了。12月24日13:30,把上海建築帶回家—上海市首屆「建築可閱讀」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正式啟動。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一起走進徐匯,解讀徐匯老建築。應伊瓊說:「武康路就是一座開放式的歷史建築博物館,既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印記,又能讀到有趣的細節設計。」
  •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與四年前那個有著明確奮鬥目標的自己相比,多數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時,卻常感迷茫彷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只知道跟隨眾人的步伐,哪裡熱門就往哪裡去。當我們歷經重重考驗終於獲得一份職位,開始過上光鮮的白領生活,每個月領著幾千塊錢的工資時,卻發現當年那些沒讀大學的同齡人,早已創業當老闆,輕鬆月入過萬。而我們這些所謂的大學生,卻還只是一個打工仔,工資不高卻還要常常忍受上司的各種刁難與責罵。
  • 原版英語「高級」閱讀:讀到的goofy是什麼意思?
    原版英語「高級」閱讀:讀到的goofy是什麼意思?goofy的英譯英能力訓練原版英語「高級」閱讀就是訓練用「歸納思維」方法把英語讀成英語的習慣和能力,也就是訓練「英譯英」的能力,是指訓練閱讀時「音形義」都必須是英語的能力。
  • 繪本從閱讀到「悅」讀,從封面開始
    我們拿到一本繪本書,是不是著急就翻到正文開始看了?是不是故事結束就合上書,不看封底了?是不是不喜歡書外面的紙皮,買來先拆了?……這些可都是寶貝,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發現一點繪本書上的小秘密。繪本封面如何讀讀完標題短暫停留,讓孩子讀封面圖畫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通常是先看一下封面圖畫,然後讀標題,也就是讀繪本的名字,讀完標題後,短暫停留30秒左右,給孩子留出一些看圖畫的時間。有些封面的標題和圖畫關係特別緊密,孩子在第一時間就會將文字和圖畫對應上。他會很高興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就是書裡要講的內容。
  • 英國歲時紀|訃告雖以死亡開始,但我們閱讀的是生命
    這在我們美國是沒有的。」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有人熱衷喜歡讀訃告。這世上的人千奇百怪,如今我也不那麼容易遇見咄咄怪事,有人喜歡在家養蜥蜴,有人執意刮掉自己的眉毛,有人在天氣好的時候光著屁股趴在小區綠地上日光浴,每個鄰居都對她的人體結構一覽無餘......一旦你對什麼產生好奇,只要一打聽,幹這事的人 準定不少。
  • 我們讀瑪麗蓮夢露時,讀什麼
    今天我們要談一本瑪麗蓮夢露的傳記,因為讀著讀著,我職業病就犯了,夢露和東家的關係就跟英文老師和培訓機構一樣。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班門·氣韻:流淌於建築和傳統文化中的碎片化閱讀時光
    秩序:井然有序,令人心生愉悅的秩序感,簡潔的幾何之美平衡:巧妙地調停平衡出極端之美,包括舊與新,自然與人工,奢華與素樸以及陽剛與陰柔建設寧波博物館時,他力排眾議,用最舊的材料包裹了先進的設計外圍——用傳統「瓦爿」技術,將拆除的舊民居的磚瓦,變廢為寶,這一反常規的操作,充分體現出著名女建築家林徽因,總結過中國好建築應該有的三種要素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世界格局將如何演變?全球化進程是否受阻?全文6222字,閱讀約需12.5分鐘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 編輯 樊一婧 馬瑾倩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 張彥君歷時四年、三位首相,一波三折後,英國「脫歐」這場大戲終於要落下帷幕。
  • 《非讀不可》:日本商業巨擘丹羽宇一郎的閱讀人生
    對於喜歡商界傳奇的人,丹羽宇一郎的故事並不陌生,他在伊藤忠商事負債纍纍時接任社長,帶領公司逆襲成為日本第二大綜合商社。作為暢銷書作家,他著作等身,還與佳能等知名日企的社長一起著述探討企業的責任和發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仍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閱讀30分鐘以上,每年閱讀超過150本書,並且關注企業、關注教育、關注年輕人的個人成長,耕筆不輟,著有相關著作十餘部。
  • 被吐槽「碎片化閱讀」、「讀的東西太俗」時,該怎麼辦?
    會被人吐槽「碎片化閱讀」、「讀的東西太俗」嗎?會因此覺得有壓力嗎?其實也……沒啥問題。許多人心裡,將閱讀的地位放得很高,於是存著一個理想化的閱讀場景:高聳入雲的圖書館,皓首窮經的讀書人。光影迷離的書齋,滿桌案牘器具,大師在其中奮筆寫作,長卷浩繁……很理想,然而未必實在。
  • 統編教材「和大人一起讀」究竟是什麼 怎麼教(組圖)
    一、「和大人一起讀」是什麼  (一)「和大人一起讀」是閱讀材料  整冊教材,有8個《語文園地》。每個語文園地,都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其中的文章,兒歌童謠類四篇:《誰會飛》《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節童謠》;故事童話類四篇:《小鳥念書》《小松鼠找花生》《拔蘿蔔》《猴子撈月亮》。
  • 英語分級閱讀每天讀多少本合適?多久刷完一個級別?
    對小孩英語學習啟蒙,一般來說,遵循聽、讀、說、寫這個順序是沒錯的,很多家長也是按這個要求來做的。但是,對於英語分級閱讀重要性,家長們都理解了,但是,每天讀多少本合適?很多家長可能還沒有理出一個思路,我就結合我的經驗今天就重點談談這個問題吧。
  • 《閱讀的力量》|無法堅持閱讀,或許是因為沒有讀對書
    但是,陸續有三個人向我推薦了這本書後,我心想自己或許該讀一讀這本書,是好是壞,讀了才知道。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文學部教授,專攻教育學、身體論、溝通論、閱讀學。同時,他還出了很多書,這本《閱讀的力量》一上市就在日本十分叫好。這本書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展現了兩個問題: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有什麼好處?
  • 浮躁的年代,我們該讀什麼書
    作者 | 樊登讀書 · 李曉禪一位智者說過,「一個人是他讀過的書的總和」。隨著時代的快節奏發展,知識也在快速的更迭換代,像燃著的火索一樣追趕著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在工作崗位上幾次三番撞南牆後,我們更明白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