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談】真實故事沒有正反面

2021-02-16 遊戲研究社

開了個新欄目叫「白夜談」,主要是我們自己人隨便寫點雜談性質的東西。每天想聊的東西其實挺多,但未必都會有正式的報導,所以就找了這麼個地方來歸置。這些內容可能和遊戲有關,也可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碎片——畢竟遊研社除了遊戲什麼都研究。

今天我想先說說昨天那篇《林中之夜》已故開發者相關報導的後續感想。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裡有一個長求總的版本:

八月底,女獨立遊戲開發者Zoe(曾在「玩家門」事件裡有不少道德汙點)指控《林中之夜》作曲家兼開發者Alec(一度)虐待及拘禁她。隨後,Alec遭到全網指責謾罵,《林中之夜》遭遇差評轟炸,遊戲的其餘開發者選擇和Alec做切割。

上周六,Alec的妹妹在推特上宣布了他的死訊,並未提及死因。接著,Zoe註銷了自己的社交網絡帳號。《林中之夜》再次遭遇差評轟炸——當然,這次的原因是玩家們認為做切割的幾位開發者背叛、間接逼死了Alec。

遺憾的是,《林中之夜》這部優美的作品和Alec作為開發者的那部分身份,和這起「性侵」醜聞引起的風波是毫無干係的——卻永遠蒙上了陰影。

這差不多就是所有我們已知的事實。但很少有人會對乾燥的東西感興趣,事實是難以受到關注的,它需要被勾勒出清晰的邏輯,加上情緒爆發點變成故事。

一個故事如果要足夠有可信度,它從頭到尾都該有多個交叉信源來相互印證。但這件事情從爆發到結束是如此之快,隨著當事人紛紛退場,網絡上只剩下一地雞毛。我們能再找到的,只剩下含糊不明的、諸如「我聽朋友說過」、「我聽『受害者』說過」之類的人證。

Alec的妹妹Eileen已經鎖推

事情發生就會留下痕跡,但這道刻痕未必會烙印在網際網路上。在更多信息缺位的情況下,我的同事「空白纏繞」試圖把事件始末講清楚,寫出了這篇文章。

文章發出以後,後臺很快出現了不少評論,有的甚至快到我自己都還沒再看完一遍文章。有讀者指責我們給劣跡斑斑的Zoe洗地、有人痛斥網絡輿論才是殺人兇器、還有討論米兔運動到底是不是「獵巫」的……

限於微信本身的規則,大家沒辦法有一個公共的討論空間,只能隔空對壘。但就算在相對開放的微博,我也幾乎沒看到有對這件事情克制的、能夠容忍異見的討論,大多數的對話很快就變成了「Zoe就是個女權X」和「能不能不要動不動扯女權」之間的Battle(雖然前者聲勢更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客觀。可能就算信息再多一些,這種討論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前段時間,歐美遊戲圈還發生了一起性醜聞,男主在被攻擊了幾個月後,幾天前終於出來還擊了。

故事的主角叫Projared,主要在油管做老派懷舊遊戲的視頻(在圈子裡幾乎算是和噴神James還有SSFF齊名)。三個月前,他的妻子指控他婚內出軌,然後在給出證據的同時,還曝出了一樁更大的醜聞:Projared曾主動找粉絲索要裸照,其中包括未成年人。

隨後,有兩個粉絲現身說法,表明收到了Projared的騷擾和誘騙,甚至給出了私信聊天截圖。在確鑿的證人證物面前,Projared道歉、沉默,停止視頻更新,期間粉絲數不斷降低。

直到前幾天,Projared發了個40分鐘的回應視頻,反擊證人的指控。他解釋說,證人提供的聊天截圖是被修改、斷章取義過的,他在聊天中詢問過對方的年齡,得到了「我已成年」的答覆。而且證人並非被誘騙,而是一直長期私信他、主動向他提供裸照(雖然他也欣然接受了)。

「你們被騙了」

Projared的解釋為他扳回了一點輿論支持,但總體上的意見還是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他受到的指控雖然有誇張嫌疑,但Projared確實從未成年粉絲那裡接收了裸照,這是「實錘」。

一派認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和網際網路霸凌——「性變態」和「性犯罪」是兩碼事,而前一派人靠模糊二者的區別,摧毀了Projared的職業生涯。

看起來,似乎哪一派都無法徹底駁倒另一派,它們都各有各的道理。

或者說,現實裡發生的事情不是硬幣,不存在落地後某一面永遠朝上的狀態。它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你得不到一個確鑿無疑的答案:到底他是不是罪大惡極的壞人,她又是不是完美的受害者?黑澤明拍《羅生門》已經是70年前的事情了,類似的困擾還是縈繞著我們。

所以,即便在所見的事實不足以做出判斷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會自己替自己做出判斷。我能理解(也許吧)一些人在Alec逝世後的憤怒,這種憤怒無法代替審判,但在一樁未必能有公義審判的案件裡,人難免會努力為自己的想法求一個圓滿。

我要說的不是什麼人心黑暗、網絡暴力,而是人試圖企及他人生活時候的無力。但這說起來也是老生常談了,我猜讀者裡應該大多數人都玩過《巫師3》——就算沒通關,也至少體驗過前半部分最最最經典的血腥男爵任務線。

那是一個近乎完美而精確的對「羅生門」的詮釋,你選擇相信誰、背叛誰、報復誰,又能否直面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後果,並不是說光靠傑洛特足夠強大、玩家富有智慧,就能輕易做到的。

好像有點跑題了。當然如果你從來沒有玩過《巫師3》,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有的時候我會想,如果能清除掉關於血腥男爵的全部記憶然後再玩一遍,該是何等的美妙。

你看,電子遊戲真的能教會人很多東西,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白夜談】伊織萌和二次元的coser們
    今天這篇夜談是2020年的第一篇白夜談,我們來談談coser。關於coser,可以談的當然有很多。從這個圈子的歷史、發展、生態到現在被人詬病的種種亂象,每個話題都可以寫一篇稿子,但是話又說回來,白夜談畢竟是一個遊戲媒體的欄目,所以還是縮小範圍,談一談cosplay遊戲角色這件事本身。
  • 【白夜談】我做了一款失敗的《社長捲軸》Mod
    白夜談是一塊編輯的自留地,聊一些比較個人的內容。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個欄目總是一個特別的苦差。因為我實在沒有太多表達觀點的欲望,所以我和負責白夜談的跳跳老師商量,可不可以嘗試搞個系列節目。比如,把社長以Mod的形式做到遊戲裡,讓大家也可以在各種遊戲裡調戲社長。標題已經劇透,這次的mod製作失敗了,這次大家暫時沒法跟社長你儂我儂了。
  • 【白夜談】美國平權運動中的黑暗精靈
    半個多月前,因為浩蕩的美國平權運動,《亂世佳人》暫時下架,當時我沒有說話。緊接著,《老友記》的主創之一,因為主角六人中「缺乏種族多樣性」,出面流淚道歉,我也沒有說話。直到今天,輪到我寫白夜談了。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個月中,除了遊戲,有不少影視作品也被捲入抗議浪潮。
  • 新中國硬幣正反面判定之我見
    但終因沒有統一的結論而漸漸地偃旗息鼓了;也可能有的認為不是什麼重大的原則問題而徒費口舌,沒必要較真,自然也就漸漸地銷聲匿跡了。但是,筆者卻以為對於硬幣正反面的判定,不僅僅是簡單的方法論問題,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認識論問題。究竟如何正確判定一枚硬幣那個是正面,那個是背面,目前的主流觀點是:當有據可查時(比如發行公告、官方說法等),當然以官方說法為準。
  • 可以通過褶皺方向、鼻夾或耳帶來判斷口罩正反面
    流言:網上流傳有很多區別口罩正反面的方法,比如可以看褶皺的方向,耳帶的位置等等。真 相摺疊式和拱形口罩的正反面非常容易區分,佩戴時,只需將向外凸起的一面朝外就可以。但也有少部分口罩兩面的顏色相同,此時如果兩面也沒有印字或刻字,的確難以區分正反面。網上不少區分正反面的方法如通過褶皺方向、鼻夾或耳帶在哪一側等來辨別正反,但這些分辨方法都難言絕對正確。對於平面口罩正反面的問題,其實大家也不必多慮。因為口罩的防護功能是靠中間層實現,即使戴反了,只要口罩緊密貼合面部,也能起到防護作用。
  • 如果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洩露了,會不會被人拿去網貸並下款?
    如果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洩露了,會不會被人拿去網貸並下款?這是一個資訊時代,所以我們出門幾乎都要用到身份證,而且在疫情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身份證成為了一個人身份的象徵和基礎證件。小編帶來的本期話題是:如果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洩露了,別人憑著照片借網貸能否成功下款?之前小編在學校也聽老師說過,千萬不要把身份證隨便借給別人,不然後果自負,難道網貸就真的很容易嗎?後來小編還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原來網貸的要求確實非常的低,但是審核過程是非常嚴格的。可能你想到的這些手段他們都想到了。
  • 我現在知道隱形眼鏡正反面是怎麼樣的了.
    真是靈魂畫手哈哈哈哈哈哈Jane和Real老師特地跑過來當面教我連隔離中的JR也給我留言「放掌心,像碗一樣立得起來是正面,倒下的時候是反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原來有這麼多人在看我的「流水帳」還樂於跟我分享比心~話說分不清正反的也不止我一個Sky同學也不知道隱形眼鏡有正反面
  • 搞不清那邊是正反面呢
    總比沒有褶皺的好啦。於是發了一條信息,問大家怎麼戴才對,因為五菱口罩的褶皺是向上的。沒想到反映非常熱烈,很多人來教我怎麼用,也有人為此吵架。大家集中的說法是:有金屬條在上方,褶皺向上為裡,褶皺向下為外,不是以顏色深線分裡外。這跟網上一些專家說的,以淺色為裡面的說法是完全不一樣了。
  • 《飄》——衛希禮和白瑞德,一片樹葉的正反面
    圖片來自電影《亂世佳人》故事的最初,希禮風度翩翩,家世良好,屬於自帶光環的白馬王子形象,上等男士該熱衷的騎馬打獵圖片來自電影《亂世佳人》十二根橡樹莊園的野宴,作為衛老先生的客人,瑞德第一次出現在思嘉面前行,面對無知人群的叫囂「只消一個月就能幹掉北佬」,瑞德嘲笑老南方沒有一家工廠
  • 《心動的信號3》:第一次約會的正反面案例
    目前已經看完了三期,想聊一聊各位嘉賓第一次約會的正反面案例。在此之前,根據進入信號小屋的順序,也為了方便區分,給嘉賓們做了排序,分別是女一希希,女二鍾鍾,女三琴心,男一小迪,男二措措,男三阿星。節目安排男生們為心動的女生挑選一支口紅,選中口紅的女生,就是第一次約會的對象。
  • 硬幣的正反面,好多人都搞混了!
    一般來說,正反面的判定依據是:能夠代表國家主權的那一面是正面,比如有國名、國徽、行名、君主制國家的君主頭像等。這個規則現在為大多數國家所採用,包括我國。
  • 《蝙蝠俠:致命玩笑》:瘋子的正反面
    在蝙蝠俠的眾多敵人中,小丑並沒有什麼超能力或者高超的格鬥術,也從沒有想過要殺死蝙蝠俠,他終其一生其實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蝙蝠俠自己揭下自己的面具,承認自己是和他一樣的瘋子。為此,任何與蝙蝠俠親近或是想要殺死蝙蝠俠的人都是小丑的死敵,這也為小丑贏得了「蝙蝠俠粉絲團團長」的稱號。幾乎百分百還原了漫畫的動畫電影《蝙蝠俠:致命玩笑》於前不久上映,小丑和蝙蝠俠,又一次面對面站到了一起。
  • 《真實故事》:由騙子和謊言編造的「真實」故事
    ,很直白的把片名直接叫《真實的故事》。你能看到很多所謂的心靈雞湯,甚至可以單拉出來做標語的句子,如「事實最重要」、「每個人的故事都該被聽見」、「他只是在利用你」確實挺激勵人的,但是只是把句子單拉出來並沒有深入的進行探討。
  • 「真實故事·真實電影」主題發布會| 崔永元講述一萬個真實生命故事
    幾分鐘後他要上臺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裡頭包含了一萬個人的故事。下午3點30分,「真實故事·真實電影」主題發布會開始。一部短片正在播放,主人公是郭文香,北戴河草場村土生土長的農民。80年代,郭文香在海邊開了家民宿。自此,她從大海邊上先後「撿」回來120個跳海的人。「大概是1984年吧,我的旅館開張第7天,店裡來了一位模樣俊俏但滿面愁容的姑娘。
  • 向陽而生熊頓有沒有原型人物是誰 熊頓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熊頓的原型是誰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熊頓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青年漫畫家熊頓在遭遇情感與職場雙重挫折時,身處逆境,卻勇敢與病魔抗爭,堅持笑對人生,感染身邊每一個人的故事。  在劇中的主人公叫做熊頓,一個衣食無憂的女孩,抱著成為漫畫家的夢想來北京打拼,在說服家人後,經歷了千辛萬苦找工作、找房子總算在北京安頓了下來。
  • 【白夜談】奇洛李維斯回信
    黎的朋友黃偉文,就以這個故事為原型,寫了這首《回信》。借著這首歌,樂壇新人薛凱琪Fiona,橫掃那年各大港樂頒獎禮。次年,基努裡維斯宣傳新片《康斯坦丁》訪港,TVB安排薛凱琪去主持採訪,回信成真。有娛記告訴基努這首歌的故事,他便改寫了一句《卡薩布蘭卡》裡的臺詞回贈薛,「We will always have Hong Kong」。
  • 丹頂鶴的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一位女孩,他曾經來過」也許你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詞,又名《丹頂鶴的故事》。和這首歌名字一樣,它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徐秀娟,一個尋找走失的丹頂鶴而犧牲在沼澤地的女孩。那一年,她只有23歲,然而剛剛開始的多彩的人生卻突然按下了停止鍵。
  • 故事和真實
    昨天我和兒子晚上出來散步,冬天的夜晚很黑,尤其是沒有路燈的那一片兒。黑夜讓兒子更加靠近我,他拉著我的手,緊緊地挨著我,「爸爸,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嗎?」他肯定是有些害怕了,我使勁握了握他的手,「世界上根本沒有怪物,怪物只存在故事裡,現實中是沒有怪物的。」
  •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背後的真實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一個真實的故事》歌如其名,的確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可能很多年輕人並沒有聽說過這個歌名,但它的旋律一響起立馬又讓人覺得很熟悉。就在前不久播出的《朗讀者》第二季第一期中,這段真實的故事又被提起:來自丹頂鶴保護區齊齊哈爾的姑娘徐秀娟是中國第一位馴鶴師,在一次尋找走失丹頂鶴的途中不幸犧牲,年僅23歲。徐秀娟的故事之所以值得銘記,不僅因為她為了丹頂鶴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更在於她和她的家人在動物保護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 常熟電子證照共享平臺來了「攜帶身份證正反面複印件」將成歷史
    「請攜帶身份證正反面複印件前往辦理」這一時代即將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