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味的教學:《舌尖上的中國》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2021-02-16 MOOC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前幾天娜娜老師突發奇想,在自己新建的老師微信群裡問大家:「如果給你們一集《舌尖上的中國》,你們覺得可以教孩子什麼?」

慧楓老師認為可以引導幼兒珍惜糧食。婷婷老師認為可以教孩子《舌尖》中寄託的人文情感,比如父母對子女、手足之情等。慧兒老師和海狸老師都是學早期教育的,她倆認為可以利用《舌尖》在幼兒園班級的指定區域開展主題活動,比如讓小朋友展示舌尖上的XX家,或者中國名小吃。

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讀早期教育的韡燁老師補充說:「讓孩子對味覺進行身體力行的感知,討論食物(什麼是健康的食物,什麼是不健康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或者條件允許的幼兒園老師可以挑一些容易養活的蔬菜讓小朋友進行種植,還可以做一個『我家的味道』讓小朋友們帶一個幼兒園的本子回去,讓他們或家長拍照然後貼在上面,帶到班上展示。還可以用蔬菜進行美術創作。」

教英語的夏璐老師認為我們可以利用《舌尖》來教「比如顏色/食物/動詞等等。還可以回答問題,練習某一種句子結構。還可以現場複製,製作食物。還可以在介紹人體和科學方面,解釋食物中營養成分對於人體的益處。還可以教地理,分析不同地域為什麼會生產不同的食物 。還可以搞辯論賽,看看學生覺得哪種食物更好吃,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喜歡的食物,自己動手製作菜譜。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仿照《舌尖》,拍一段DV。」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非常感謝所有參與討論的朋友們,娜娜老師從和你們的討論中獲得了很多教學靈感。《舌尖》可不僅僅是一部「吃貨的聖經」,它更是一個巨大的美味的教學素材庫,非常值得我們做老師的多花些時間與心思挖掘。接下來我就以《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時節》為例來跟大家聊聊我會如何利用《舌尖》來豐富我的教學。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時節》這集中出現了黑龍江大海林的鐵鍋燉魚貼餅子、浙江臨安的多味筍乾、北京房山的香椿魚兒、江西贛州的九層皮、浙江開化的紫蘇炒青螄、臺灣蘭嶼的清煮飛魚乾、新疆和田的瑪仁糖、安徽蕪湖的蝦子小刀面、江蘇溧陽的姜醬雁來蕈等地方特色美食。如果我要用它來教地理的話,我想我會利用截屏軟體或者視頻剪輯工具,在視頻中摳出這集中的所有地方特色美食的圖片或者短視頻,然後製作成PPT。教學時我會給每個學生小組一張中國地圖和一些美食圖片,學生們要根據PPT中所展示的圖文信息,在地圖上定位每道美食所屬的地理位置。如果想要加大遊戲的難度的話,老師可以在大屏幕上放一張美食圖片,標註上菜名,讓學生猜這道菜是哪裡的特色菜。學生可以通過問老師問題找到答案,比如「在浙江境內嗎?」「在蕪湖南邊嗎?」老師只能用是或否回答。如果是小班教學,我會將美食圖片做成小旗,然後在地上鋪一張大的中國地圖,讓學生們共同完成這張美食地圖。

《時節》一集提到了「中國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呈遞減態勢」,並舉出了臺灣蘭嶼、湖南衡陽、新疆吐魯番三地年均降水量的數據。我會利用這一段給孩子們介紹測定降水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並給他們演示如何在中國天氣網上查詢某一城市的年均降水量。我還會鼓勵家長給孩子買雨量筒和量杯,在家跟孩子一起觀測並記錄當地的日降水量和月降水量數據。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如今在大城市成長的孩子們能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稀罕了,他們對《數碼寶貝》中各種魔獸的超能力和進化形態如數家珍,卻可能對動植物的習性一無所知。說實話,這一點讓我很擔心。除了在教室裡種植一些容易養活的蔬菜給孩子們提供更多觀察自然的機會,我還會在網上找圖片給孩子們介紹他們生活中常見蔬菜的生長周期,比如南瓜、白菜、土豆、豌豆。在網上還能找到一些描述植物生長過程的延時拍攝作品,如果能夠好好利用,絕對能將自然課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我的家鄉是安徽蕪湖,所以你應該能料到《時節》中介紹蕪湖蝦子小刀面的那段對我的意義可是非同凡響啊,哈哈。如果我在蕪湖的小學教自然課的話,我會從蝦子小刀面入手,給孩子們介紹青蝦的習性與繁殖。由於我自己並不是青蝦養殖方面的專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會帶著設備和學生想問的問題,比如影響青蝦繁殖的因素有哪些,去菜市場採訪一位青蝦養殖戶。如果能夠拍攝到TA本人捕撈青蝦的全過程,那就太完美了!

蕪湖蝦子小刀面(圖片來自網絡)

《時節》的開頭有提到黑龍江大海林地區的雲杉次生林。對於根本沒見過森林的城市孩子來說,「雲杉次生林」這個詞太過抽象了。我會在網上找一些雲杉的圖片給他們看。如果課堂中配有移動學習設備,我會讓學生利用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網絡資源了解更多關於雲杉的信息以及什麼是「次生林」。我還會去網上下載一些大自然的聲音的音頻資源,比如樹林中的鳥聲和溪水聲,讓孩子們利用聽覺感受大自然。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如果我說我要用《舌尖》教化學,你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吧!哈哈,咱就先不黑食品安全問題啦!我其實是想利用《舌尖》給學生們介紹一下食品科學這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學科。

我會給學生做一些簡單的食品理化檢驗實驗,比如測量學生們常飲用的飲用水、碳酸飲料、茶飲料、功能飲料的酸鹼度。實驗結束後,我還會跟學生討論長期飲用酸性飲料和鹼性水對健康的危害。再比如《時節》一集中旁白在介紹新疆手抓飯時解說道:「羊肉的油脂可以幫助胡蘿蔔素在腸道中溶解,在酶的作用下轉變成人體能吸收的維生素A」。如果教的是高中生,我會利用這一段讓人垂涎的視頻引出胡蘿蔔素β在酶的作用下轉變成視黃醇的有機化學公式。

《時節》中還提到了凍豆腐的製作過程,我可能會以凍豆腐為引子,給學生們講講食品中水的含量、分布和狀態對食品的結構、外觀、質地、風味、新鮮程度產生的影響,也就是水分活度和食品的質構之間的關係。我會用蔬菜和水果舉例:新鮮的蔬菜、水果失去部分水分後,組織細胞內的壓力降低,蔬菜就會枯蔫、皺縮和失重,水果表面會變得乾癟。我還可以帶些牛肉乾到教室做實驗,給學生們解釋肉乾的硬度及耐嚼性和水分活度的關係——增加水分含量,肉乾的硬度及耐嚼性都降低。我還可以跟學生們討論如何保持脆餅乾、爆玉米花及油炸土豆片的脆性,或者如何避免糖粉、奶粉以及速溶咖啡結塊、變硬發黏。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舌尖》的文案那可是大家公認地寫得是「極好的」!我怎會讓我的學生錯過細細品讀這樣功力深厚的文字的機會呢?帶領學生們細細品讀《舌尖》的文案後,我會從中挑出一些有深意的語言,比如,「信守與時節的約定就一定能在秋天收穫豐厚的酬勞」,「極致的美食只留給最勤勞的人們」,「雖然人們在餐桌的方寸之間也能通過食物的變化體察時間流逝、四季輪轉」,讓學生用圖畫或者文字表達他們自己對這些語言的理解。

在我眼裡,閱讀和寫作是不應該分家的。由於我很看重培養學生講故事的能力,我可能會利用視頻剪輯軟體截取《舌尖》中的一小段,比如《時節》中的湖南衡陽那個因天氣乾旱而擔心地裡會顆粒無收的家庭,然後將解說與字幕去除,讓學生為這段短視頻編寫一個故事,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使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去講述這個故事。我甚至還會學燒一道《舌尖》上介紹的菜餚,比如板慄燒雞,或者帶些食材讓孩子們嘗嘗,然後讓他們用文字描述這道菜給他們帶來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體驗。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我可能還會選取《時節》中的一句解說,比如「自然並不永遠眷顧人類」,讓學生上網搜索相關資料,寫一篇文章反思自然災害對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或者水對人類文明的關係。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你們還記得我在《從來沒想過,英語竟能這樣教》文中推薦的利用菜譜收藏APP來教學生英語吧?在學寫英文菜譜之前,我可能需要帶學生們熟悉一下英文菜譜的寫法。等學生們基本掌握英文菜譜的常用詞彙和基本寫作思路後,我會教他們如何利用有道詞典等在線詞典工具翻譯《舌尖》中推薦菜餚的菜譜。如果條件允許,我會申請開一個「A Bite of China」的英文美食博客,將做菜的每一個步驟拍照,然後配上英文描述上傳到博客上。還記得網上那篇很火的「外國人看《舌尖上的中國》什麼反應」的帖子吧?哈哈,如果學生們明白他們學好英語不僅能夠滿足自己對異域美食的渴求,還能夠拯救全世界吃貨、幫助傳播中國美食文化,他們學起來應該會更有勁吧!

對於英語理解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我會以《時節》中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及達悟族長者對年輕人過度捕撈飛魚的行為的擔憂為引,給他們介紹LOHA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這個新概念,中文翻譯過來叫「樂活族」,是指一種重視環境和健康,崇尚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我會給他們推薦一些英語閱讀,引導他們在做消費決策時學會考慮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還記得《時節》中介紹的居住在臺灣蘭嶼的達悟族製作的拼板舟嗎?如果我是一位藝術老師,我會將學生們分成小組,讓他們利用廢舊硬紙殼創作拼版舟。我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選一道自己最感興趣的《時節》中介紹的菜餚,然後到網上做些research,大家合作創作一套手繪菜譜。《時節》中還有一些延時攝影片段,我還可以給我的學生們講解延時攝影的拍攝原理,讓學生們自己組隊拍攝延時攝影作品。

對了,慧兒老師和海狸老師在微信群討論中有提到利用《舌尖》「在幼兒園班級的指定區域開展主題活動」。受她們的啟發,如果教的是小學生,我想我會讓學生們從自己家帶些食材,放在教室的指定區域展示,教學時讓大家猜每個食材的名稱和特性,判斷某一種食材屬於素食食材還是肉食食材,討論如何挑選茄子和黃瓜,如何辨別牛奶是否新鮮。還有《時節》中提到的自製防水面罩,我非常感興趣,可惜自己沒有能力做。如果我能有幸忽悠到一位喜歡DIY的理工科朋友來班上給學生們演示如何自製防水面罩,一定會很有意思!

謝謝你們能夠耐心讀到這裡,沒想到我一激動就寫了將近四千字!可能很囉嗦,但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強調好的教學應該是活生生的,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孩子們認識生活本身。生活中有太多的素材值得我們帶入課堂讓孩子們去看、去聽、去摸、去聞、去嘗。如果我們做老師的能夠多花些時間去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的教學烹調得最美味,讓學生多年之後回味起我們的教學來,舌尖上仍餘味無窮。加油,可愛可敬的老師們!

詹娜,精壹教育科技(北京)教研總監,幼兒園創新課程設計師,新念教育公益發展中心聯合創始人,小學跨學科課程設計師。曾於美國Vermont州Fairbanks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天象館任科學老師和天象解說員,本科於美國Lyndon State College主修小學教育和早期教育專業,輔修跨文化研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娜娜老師的收藏夾(微信號:iTeachingMissNaNa),由作者授權MOOC學院轉載,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 豆瓣9.4的《風味人間》才是「舌尖」系列的正確打開方式!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歸來原班人馬:御用配音李立宏、音樂製作人阿鯤重新上陣一播出就被彈(2012年陳曉卿導演的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一夜躥紅,給全國的廣大吃貨「視覺系美食初體驗」:原來中國的地大物博還可以這樣拍!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
    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一張張餐桌,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相聚、別離。通過美食,使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第一集 時節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
  • 《舌尖上的中國》居然拒絕了這個食物?網友:那真的是錯過了美味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自從開播以來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很多的時候,這個節目就是絕大多數人的下飯節目,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趕緊把頻道調到這個節目上面,可能自己在喝白粥,但是也不妨礙看電視裡的美味下飯。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7集)
    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一張張餐桌,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相聚、別離。通過美食,使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第一集 時節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沿襲祖先的智慧,來安排飲食,已內化為中國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時節變換中尋找屬於每個季節的獨特美食。
  • 若「舌尖上的中國」出法國版,那該叫「舌尖上的諾曼第」
    聽說,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國》明年春節即將開播。光回憶起前兩季,就讓人胃裡的「饞蟲」蠢蠢欲動。
  •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魔都餐廳
    《舌尖II》又要播出了,吃貨們都已經按捺不住了,今天小編就要劇透一下舌尖II中會出現的在魔都的店鋪,再帶看客們捕捉一下《舌尖I》中並不明顯的那些招牌以及蛛絲馬跡中流露出的店,飽個眼福。舌尖Ⅱ美食大爆料1.
  • 金遙鵬|「舌尖上的美味」——洋蔥炒牛肉
    今天,金大廚強勢推出一道招牌特色菜,這道菜堪稱「舌尖上的美味」,廚房裡早已香飄四溢,笑聲一片……沒錯!沒錯!我就是金大廚!,什麼招牌菜?告訴你吧——洋蔥炒牛肉!雖然名不驚人,但內涵豐富,外觀大氣,品相上檔次,嘗一口,更是念一生! 要知道,這道菜可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誕生哦! 第一步——快樂洗洗洗 有美味的食材才能做出鮮美的美食。所以,第一步就是洗菜。別看洗菜簡單,其實這也是一種藝術。
  • 舌尖上的中國,十種美食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看著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們一次次的感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更加覺得我們的先祖是多麼的聰明,在科技不那麼發達的年代還能有這麼多美味的傳統小吃。來看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提到了10種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一起去看看吧!
  • 紀錄片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依然定位為一部美食紀錄片,並將延續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 美食| 跳動在舌尖上的黔中美味,你嘗過幾種?
    美食 | 跳動在舌尖上的黔中美味,你嘗過幾種?在貴陽,早餐吃什麼最帶勁?不得不提名的就是貴陽的糯米飯了,每次去買,阿姨都能動作嫻熟的很快弄好一份,糯糯的米飯加上花生、土豆絲、海帶、酸豇豆等佐料,再加上秘制的辣椒,味道簡直不要太爽。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指尖上的美味,陳碩的鏡頭來到了鋒味廚房
    哲學、導演、美食這三個看似不甚相關的詞彙,因為《舌尖上的中國2》在
  • 娘娘樂水餃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冠軍杯!
    青島12月6日訊:由華視傳媒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陝西日報、搜狐網、新浪網、中國旅遊、大河網近50家主流媒體和國內相關餐飲行業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品質管理,健康餐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網絡評選活動上,來自青島的娘娘樂水餃品牌首日獲得「人氣之星」前三名;並於次日人氣一路上漲,領跑到了第一名;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業內評析——找尋對中國美食認同的交集點《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每一集的主線採取了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講述了同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這部紀錄片用味道營造出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 雲南最美味古村落,家家戶戶是餐館,《舌尖上的中國》讓這裡爆紅
    雲南的古村落,家家戶戶都是飯館,「舌尖上的中國」讓這裡的人為之叫好,古老的村落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很少見的,我國有各種古老的村落,這些村落大多都在偏遠的山區,或者是一些文化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少數民族的村落,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 熱血+競技 青春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奪金》海報《熱血狂籃》海報《甜蜜暴擊》海報因為世界盃的緣故,足球成為這個夏天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甜蜜暴擊》延續一貫體育題材的熱血運動屬性,鹿晗、關曉彤等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接受喝彩與掌聲,離開賽場換上休閒服則回歸普通的學生身份,上課學習享受平凡的日常。《遊泳先生》則講述了一群遊泳健兒的故事,展現了劇中奧運遊泳新秀白泳澤、平凡女孩宋茶茶和體壇太子藍天三人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以及跌跌撞撞的成長曆程。
  • 《舌尖上的中國2》提到的臺灣古早味是這樣的
    《舌尖上的中國2》 中曾經提到過臺灣的古早味,
  • 費佑明算不上《舌尖》導演,別讓他毀了我們的美味
    嚴格來講,他其實算不上《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不過是拍攝了其中的一集罷了。很多人都對費佑明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咱們也別讓這個人毀了《舌尖上的中國》,毀了我們的美味。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回味《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美食,都瞬間感覺沒那麼美味了。
  • 「最好吃」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來啦!「美味」花絮搶先看
    1月7日即將上映,由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製作精緻,娓娓道來,通過展現中國廣袤大地上的奇絕春節食物,串接起一個個新年故事,用鏡頭帶觀眾重尋舊日的習俗和年味。在不到一個半小時時間內,《舌尖上的新年》為觀眾展現了幾十種年貨食物:蘇州七件子、湘西臘肉、安慶雞湯泡炒米、平樂釀菜、黟縣臘八豆腐、潮汕滷頭老鵝、臺灣金棗、玉林茶泡…….從南到北,從主菜到甜點,大氣粗獷的,精美雅致的,活潑繁盛
  • 讓人饞得流口水的江西特產,被稱為舌尖上的美味,你吃過幾種呢?
    讓人饞得流口水的江西特產,被稱為舌尖上的美味,你吃過幾種呢?說到江西,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江西獨特的歷史文化。相信大家都知道「老表」這個詞,指的就是江西人。這是江西人對同省老鄉的稱呼,聽起來比較親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