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國》明年春節即將開播。光回憶起前兩季,就讓人胃裡的「饞蟲」蠢蠢欲動。
正如,遠赴雲南香格裡拉找尋「菌中之王」松茸;
正如在新疆探尋「最美味」的羊肉,號稱油而不膩,飄香十裡……
這檔收視率一度破紀錄的神級的紀錄片,之所以火爆,是因為讓我們驚訝地知道原來中國有那麼多不為認知的讓人驚豔的食材和地道美食。聽說,最新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會有更大的驚喜——到海外「覓食」。
說到這裡,有一個地方裂牆覺得《舌尖上的中國》應該去,那就是法國北部的諾曼第。若《舌尖上的中國》要出法國版的話,那值得叫《舌尖上的諾曼第》!
得益於諾曼第獨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諾曼第的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首先得說這裡的生蠔,號稱「蠔中之王」,據說會讓人產生一入「蠔門」深似海的感覺。肉質鮮甜的生蠔,慢慢滑入口中,猶如海浪在舌尖翻滾。
比較神奇的是,諾曼第生蠔的肉汁和外形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比如在2-4月底的蠔,會肉質肥嫩、口味濃鬱。
但在7-8月,正處於生蠔繁殖的「奶乳蠔」卻是另一種滋味。受諾曼第水溫的限制,奶乳蠔雖不夠肥嫩,但卻更飽含碳水化合物,用特殊的方法烹製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吃」諾曼第蠔也是一門學問。
切記!不要「一口吸」!要真正品蠔的精髓,得先喝一口蠔汁,然後用門齒撕下裙邊細品,咀嚼幾下,再慢慢送入口中,那滋味,簡直是人間精品。
不過話說回來,這「蠔中之王」是怎麼孕育出來的呢?那歸功於諾曼第逶迤600公裡的海岸線。
一開始它在遠海生長,日日夜夜經過海水淡水的「洗禮」,吸收了微生物的營養成分,之後就放在靠近海灘的淨化池,利用潮汐進行清洗。這樣才保證最終產出的生蠔品質純淨,不受汙染。
在諾曼第,如果說生蠔是必嘗的美食,那麼蘋果酒,則是餐桌上必備的飲品。
蘋果酒的法語叫做Cidre,是世界第二大果酒。在諾曼第已有800多年歷史。
有關這裡的蘋果酒,要先說一段故事。法國以高品質的葡萄酒出名,早在12世紀法國人也曾試過在諾曼第種葡萄,但殊不知這裡溼潤的氣候種不出好葡萄,卻一邊小心種出了法國最大的蘋果產區。
法國人發現,秋天時漫山遍野的小蘋果,個頭小小的,但口感酸中帶苦確實釀製蘋果酒的絕佳材料。
當地的匠人把這些小蘋果清洗、碾碎後提取出新鮮的原果汁,經過發酵、過濾、再發酵後,透明清亮、口感清爽的蘋果酒就誕生了!
諾曼第最常見的蘋果酒叫pommeau,它通過調配橡木桶裡的未發酵的蘋果汁和蘋果白蘭地製作成。抿一口,兩個字形容:芳醇!
最後,隆重接受諾曼第三大美食中最重要的一個——卡芒貝爾奶酪,堪稱了全球奶酪屆的勞斯萊斯。
早在拿破崙三世時期就是皇宮貢品了,今天的總統國宴上更是特供美味。
之所以說卡芒貝爾奶酪在諾曼第三大美食中排名榜首,看完它苛刻的工藝就知道了。
傳統的卡芒貝爾奶酪必須用諾曼第的生牛奶來製作,而每10公斤牛奶濃縮液只能製得一公斤奶酪,且完成一塊奶酪的製作要長達三周。
所以才產生了這種獨有的美味。
當奶酪被切開,乳黃色的汁液猶如糖漿一樣順滑地流出來,綿軟細緻的口感,加上濃鬱的奶香,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甚至,連切奶酪都需要儀式感。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小插曲,法國的一位母親因為亂切卡芒貝爾奶酪,甚至有人提出要剝奪這位切奶酪媽媽的法國國籍……
可想而知,法國人對待卡芒貝爾奶酪的禮儀是多麼偏執而認真。
不過話說回來,卡芒貝爾奶酪之所以全球聞名,最最重要的其實是優質的奶源。一塊奶酪的打造,居然是從養育諾曼第的一頭奶牛開始的。
大家知道巴黎是時尚之都,但其實諾曼第卻是「歐洲乳倉」。
在這片北緯49°的純淨之地,溫和潮溼的氣候適合萬物生長,一年2/3的時間都在綿綿細雨之中,使得諾曼第牧場的植被鬱鬱蔥蔥,多種多樣。
而且,諾曼第牧場四周環海,遠離公路和工業區域,純淨無汙染。
歷經海洋與土壤的千年交匯,形成富含養分的黏土和淤泥型土壤,令這裡生長的牧草也含有充足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奶牛以這樣的牧草作為草料,產出的牛奶中也有較高的營養成分。
儘管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但牧農依然沿用堅持了百年的散養放牧的模式,他們給奶牛提供足夠大的活動空間,平均每頭牛的活動空間高達3000平米。
他們,如同牧場主皮耶那樣,待奶牛就如孩子一樣。每天給牛刷背,讓牛聽音樂,確保每一頭諾曼第牛產出的都是高品質牛奶。
諾曼第奶農們的這種匠心堅持也打動了合生元。在尋遍了全球奶源之後,合生元最終將奶源地定在了諾曼第。從此,開始用匠心打造一罐罐高品質的好奶粉。
這樣的專業和高品質,也贏得了「三金」影帝劉燁和法國國寶級影后朱麗葉·比諾什的信賴,他們牽手共同代言了合生元。
就像劉燁說的:給寶寶「MaMa」般的愛和保護。他相信合生元是最好的,要將這份愛,傳遞給全球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