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舌尖上的中國」出法國版,那該叫「舌尖上的諾曼第」

2021-02-23 文允熹

聽說,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國》明年春節即將開播。光回憶起前兩季,就讓人胃裡的「饞蟲」蠢蠢欲動。



正如,遠赴雲南香格裡拉找尋「菌中之王」松茸;



正如在新疆探尋「最美味」的羊肉,號稱油而不膩,飄香十裡……



這檔收視率一度破紀錄的神級的紀錄片,之所以火爆,是因為讓我們驚訝地知道原來中國有那麼多不為認知的讓人驚豔的食材和地道美食。聽說,最新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會有更大的驚喜——到海外「覓食」。


說到這裡,有一個地方裂牆覺得《舌尖上的中國》應該去,那就是法國北部的諾曼第。若《舌尖上的中國》要出法國版的話,那值得叫《舌尖上的諾曼第》!



得益於諾曼第獨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諾曼第的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首先得說這裡的生蠔,號稱「蠔中之王」,據說會讓人產生一入「蠔門」深似海的感覺。肉質鮮甜的生蠔,慢慢滑入口中,猶如海浪在舌尖翻滾。



比較神奇的是,諾曼第生蠔的肉汁和外形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比如在2-4月底的蠔,會肉質肥嫩、口味濃鬱。


但在7-8月,正處於生蠔繁殖的「奶乳蠔」卻是另一種滋味。受諾曼第水溫的限制,奶乳蠔雖不夠肥嫩,但卻更飽含碳水化合物,用特殊的方法烹製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吃」諾曼第蠔也是一門學問。


切記!不要「一口吸」!要真正品蠔的精髓,得先喝一口蠔汁,然後用門齒撕下裙邊細品,咀嚼幾下,再慢慢送入口中,那滋味,簡直是人間精品。



不過話說回來,這「蠔中之王」是怎麼孕育出來的呢?那歸功於諾曼第逶迤600公裡的海岸線。


一開始它在遠海生長,日日夜夜經過海水淡水的「洗禮」,吸收了微生物的營養成分,之後就放在靠近海灘的淨化池,利用潮汐進行清洗。這樣才保證最終產出的生蠔品質純淨,不受汙染。



在諾曼第,如果說生蠔是必嘗的美食,那麼蘋果酒,則是餐桌上必備的飲品。



蘋果酒的法語叫做Cidre,是世界第二大果酒。在諾曼第已有800多年歷史。



有關這裡的蘋果酒,要先說一段故事。法國以高品質的葡萄酒出名,早在12世紀法國人也曾試過在諾曼第種葡萄,但殊不知這裡溼潤的氣候種不出好葡萄,卻一邊小心種出了法國最大的蘋果產區。


法國人發現,秋天時漫山遍野的小蘋果,個頭小小的,但口感酸中帶苦確實釀製蘋果酒的絕佳材料。



當地的匠人把這些小蘋果清洗、碾碎後提取出新鮮的原果汁,經過發酵、過濾、再發酵後,透明清亮、口感清爽的蘋果酒就誕生了! 



諾曼第最常見的蘋果酒叫pommeau,它通過調配橡木桶裡的未發酵的蘋果汁和蘋果白蘭地製作成。抿一口,兩個字形容:芳醇!



最後,隆重接受諾曼第三大美食中最重要的一個——卡芒貝爾奶酪,堪稱了全球奶酪屆的勞斯萊斯。


早在拿破崙三世時期就是皇宮貢品了,今天的總統國宴上更是特供美味。



之所以說卡芒貝爾奶酪在諾曼第三大美食中排名榜首,看完它苛刻的工藝就知道了。


傳統的卡芒貝爾奶酪必須用諾曼第的生牛奶來製作,而每10公斤牛奶濃縮液只能製得一公斤奶酪,且完成一塊奶酪的製作要長達三周。



所以才產生了這種獨有的美味。


當奶酪被切開,乳黃色的汁液猶如糖漿一樣順滑地流出來,綿軟細緻的口感,加上濃鬱的奶香,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甚至,連切奶酪都需要儀式感。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小插曲,法國的一位母親因為亂切卡芒貝爾奶酪,甚至有人提出要剝奪這位切奶酪媽媽的法國國籍……



可想而知,法國人對待卡芒貝爾奶酪的禮儀是多麼偏執而認真。


不過話說回來,卡芒貝爾奶酪之所以全球聞名,最最重要的其實是優質的奶源。一塊奶酪的打造,居然是從養育諾曼第的一頭奶牛開始的。



大家知道巴黎是時尚之都,但其實諾曼第卻是「歐洲乳倉」。


在這片北緯49°的純淨之地,溫和潮溼的氣候適合萬物生長,一年2/3的時間都在綿綿細雨之中,使得諾曼第牧場的植被鬱鬱蔥蔥,多種多樣。



而且,諾曼第牧場四周環海,遠離公路和工業區域,純淨無汙染。


歷經海洋與土壤的千年交匯,形成富含養分的黏土和淤泥型土壤,令這裡生長的牧草也含有充足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奶牛以這樣的牧草作為草料,產出的牛奶中也有較高的營養成分。



儘管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但牧農依然沿用堅持了百年的散養放牧的模式,他們給奶牛提供足夠大的活動空間,平均每頭牛的活動空間高達3000平米。



他們,如同牧場主皮耶那樣,待奶牛就如孩子一樣。每天給牛刷背,讓牛聽音樂,確保每一頭諾曼第牛產出的都是高品質牛奶。



諾曼第奶農們的這種匠心堅持也打動了合生元。在尋遍了全球奶源之後,合生元最終將奶源地定在了諾曼第。從此,開始用匠心打造一罐罐高品質的好奶粉。


這樣的專業和高品質,也贏得了「三金」影帝劉燁和法國國寶級影后朱麗葉·比諾什的信賴,他們牽手共同代言了合生元。



就像劉燁說的:給寶寶「MaMa」般的愛和保護。他相信合生元是最好的,要將這份愛,傳遞給全球的寶寶。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那個在別人都往前衝的時候焦慮的卓瑪,那個站在冬天的淤泥裡聊著關節炎、吃著能量不太夠的飯、記著老婆囑託的葉茂榮,還有因為酸筍醃得火候不夠而被取消一大筆訂單的阿亮……《舌尖》裡的這些主人公都是行走在廣袤大地上、謀求生計的小人物。任長箴所有對小人物的認知都來自他們不斷碰壁的生活,「我能問出那些問題,是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或者正在面對同樣的問題」。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業內評析——找尋對中國美食認同的交集點《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每一集的主線採取了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講述了同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這部紀錄片用味道營造出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舌尖上的中國3》首播成績喜人,能否再掀「舌尖上的高潮」?
    這似乎是中國人約定成俗的認知,隨著除夕夜、春節的到來,年夜飯、特色小吃也迎來了長達半月之久的霸屏;恰逢此時,《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也如期而至,在正月初四迎來了精彩首播。昨晚,《舌尖3》一經播出便掀起收視狂潮,實時收視達到1.8左右;同時迅速搶佔微博熱搜榜單,同名話題掀起「舌尖上的新高潮」:時隔四年,再次歸來,《舌尖3》高調亮相。
  • 音樂|《舌尖上的中國》配樂
    音樂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 2020-03-2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舌尖2》讓杭州的菊英麵店火了一把,電影版裡會有多少浙江美食?  能想像一個畫面嗎?一家飯店裡,服務員桂綸鎂端上一盤紅燒肉,食客謝霆鋒看了一眼她,「知道嗎?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指尖上的美味,陳碩的鏡頭來到了鋒味廚房
    哲學、導演、美食這三個看似不甚相關的詞彙,因為《舌尖上的中國2》在
  • 《舌尖上的中國4》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山西燜面
    《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評分就遠遠不如前兩季,昨天晚上的節目播出之後更是引發一輪口碑崩塌,我眼看著它從7.0變成6.8,一下午就
  • 舌尖上的中國3在爭議中播完了,你期待會有舌尖上的中國4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口碑崩塌中播完了。網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不滿和失望。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也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觀眾如此不買帳,一個原因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兩季有著上佳口碑。這檔紀錄片在中國電視紀錄片領域到今天還是他人望塵莫及的。第二季時選擇周播也可見其實力與資本的雄厚。儘管第二季比第一季口碑有所下滑,也引起一些爭議,比如模仿BBC的《人類星球》、造假擺拍等。但觀眾還是比較認可的,評分也一點不低。可能就是前兩季如此成功,讓觀眾對第三季的期待值格外高,期待第三季能比第二季好甚至超過第一季。
  • 舌尖上的牛肉麵
    2012年和2014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爆全國,激起了國人對美食的空前熱情,
  • 美食之外的聽覺享受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賞析
    時光網特稿 一個月前,在中國的電視螢屏上,一部以中國美食為記錄對象的人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經由央視最新開闢的晚間黃金檔播出後,迅速引爆網絡熱議,被網友們稱為「食物版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文:王玉 | 圖:網絡久居異鄉,想念的不僅是故鄉那片遙遠的土地,更讓人戀戀難忘的還是味蕾上的故鄉。翻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重溫一遍, 許許多多的味道和記憶塵封已久,卻一下子都被這部紀錄片喚醒,那些生命中最新鮮的味道以不可阻擋之勢撲鼻而來。
  • 《舌尖上的中國》,溫情脈脈的「中國美」
    近日,央視一套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單從選題和播放時間來說,能引發收視狂潮,簡直不可思議。但能夠贏得觀眾深夜守候,好評如潮,原因為何?筆者認為:它真實完美的詮釋了「中國美」!  那麼,它詮釋的是什麼中國美?是一灣柔情西湖水,一簾幽夢故人歸?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奔流到海不復回?
  • 舌尖上的宣城——千裡飄香
    題記: 自從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資深吃貨朵朵姐從此就深深中了它的毒,百看不厭,痴迷不已。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全面啟動
  • 蔡瀾:《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的「死前必吃」清單
    愛吃的人就算只有五十年懂得欣賞,那把每天吃的菜統統加起來,得出的結果也會是個天文數字。網上不都流行一句話麼,叫做「自古以來,喜歡就是給買好吃的。」所以,在有生之年,怎樣才能吃到美食便是一個大問題。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先生就發表專欄文章,數盡天下美食,寫成「死前必吃」清單。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第一集 時節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沿襲祖先的智慧,來安排飲食,已內化為中國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時節變換中尋找屬於每個季節的獨特美食。東北,冬季綿長,鐵鍋燉魚貼餅子,還有凍豆腐,燉魚時貼上玉米餅子,一餐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臺灣眷村牛肉麵
    2012年和2014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 舌尖上的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