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2020-12-27 怒火巨蟹座剎那間你嘻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今天,這道菜是非常有名的早餐,儘管它很有名,但經常被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所拒絕,幸運的是,它終於出現在了《舌尖上的中國》的電視屏幕上。

這道菜叫做「胡辣湯」,它由多種天然中草藥製成,以骨湯為基料,湯裡加了很多胡椒粉,湯色很濃很濃,此外,「胡辣湯」還有多種配菜,包括煮牛肉、麵筋、麵粉、黃花菜、木耳等,為什麼如此著名而美味的早餐會被拒絕呢?

最初,在程序中選擇最受歡迎的早餐在不同地區,河南是最受歡迎的「胡辣湯」,我們都認為胡辣湯可以代表河南早餐的特點,但程序說胡辣湯不能被射殺,因為外觀水平不高,在電視上不好。

然而,後來還是在舌尖上篩三下,也圓了我們一個心願,如今,胡麻辣湯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不僅為河南人提供了故鄉的回憶,也傳播了中原飲食文化。

後來,我聽一個朋友說,在河南每天早上都會被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喚醒,河南很多人每天上班前都會喝一碗胡辣湯,這是真的,如果說熱乾麵是武漢人的「早熟」,那麼胡麻辣湯就是河南人這天的「開門紅」,今天的美食故事在這裡分享。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居然拒絕了這個食物?網友:那真的是錯過了美味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自從開播以來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很多的時候,這個節目就是絕大多數人的下飯節目,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趕緊把頻道調到這個節目上面,可能自己在喝白粥,但是也不妨礙看電視裡的美味下飯。
  • 它是北方最著名的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2次,只因太難看!
    -13 21:09:17 來源: 扣子沒門 舉報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特別是早餐
  • 中國最有名的十大中式糕點,每一款都是精品,堪稱舌尖上的美味
    現在的點心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國外傳過來的點心,還有就是中國特有的傳統點心。國外傳進來的點心多是麵包、蛋糕等麵食,而我國的傳統點心就要豐富很多,多是一些中式的糕點,不僅注重口味,外形也很有講究,色香味俱全。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第一集 時節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沿襲祖先的智慧,來安排飲食,已內化為中國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時節變換中尋找屬於每個季節的獨特美食。東北,冬季綿長,鐵鍋燉魚貼餅子,還有凍豆腐,燉魚時貼上玉米餅子,一餐美味。
  • 舌尖上的《早餐中國》播出1集就爆火!神仙製作讓你邊流口水邊流眼淚
    那冒著滾燙熱氣的美味絕對是從小到大最舒心的回憶!這部百集美食短紀錄片《早餐中國》帶你訪街穿巷聞香識味用樸實的影像和家人的口味尋找地道的中國早餐紀錄片的總顧問更是《舌尖上的中國1、2》&《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影片質量之高不言而喻
  • 黎平有家米粉店,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一碗9塊錢,遊客:太實在了
    我剛到黔東南,當地的朋友就說,來到我們這裡不要吃酒店的早餐,黎平最好吃的早餐在小店裡,然後一大早就帶著我來到了黎陽中路的金湯石鍋宴,店鋪的名字聽著很氣派,其實真的很小,最多而已容納十多個人。小店裡一大早就很多食客,老闆也忙得不亦樂乎,小店的牆壁上掛滿了各種獎牌,2012年的時候,舌尖上的中國當時來拍攝黎平米粉,就是在這裡,在黎平,大家的早晨一般都是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開始的,在當地有一個這樣的說法,黎平人一天三頓吃米粉也不會煩。
  • 最美味的教學:《舌尖上的中國》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婷婷老師認為可以教孩子《舌尖》中寄託的人文情感,比如父母對子女、手足之情等。慧兒老師和海狸老師都是學早期教育的,她倆認為可以利用《舌尖》在幼兒園班級的指定區域開展主題活動,比如讓小朋友展示舌尖上的XX家,或者中國名小吃。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讀早期教育的韡燁老師補充說:「讓孩子對味覺進行身體力行的感知,討論食物(什麼是健康的食物,什麼是不健康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7集)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第一集 時節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人們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沿襲祖先的智慧,來安排飲食,已內化為中國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時節變換中尋找屬於每個季節的獨特美食。東北,冬季綿長,鐵鍋燉魚貼餅子,還有凍豆腐,燉魚時貼上玉米餅子,一餐美味。
  • 紀錄片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依然定位為一部美食紀錄片,並將延續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 《早餐中國3》裡的南方與北方,不同食材,同樣美味!
    》三季看過來,各種餅類、饃類是北方人早餐桌上的最愛,特別是第3季,真的是拍攝了不少北方餅類美食。,超級酥脆,再把驢肉、香燜、青椒塞到火燒裡邊,吃起來真的很美味。《早餐中國3》這次拍攝的範圍更加廣泛,導演組開始探索澳門和臺灣的美食,與上面提到的分量滿滿的早餐相比,澳門和臺灣的早餐更獨特,甚至有時候像「小吃」。
  • 早餐中國 在家雲美食
    起初,《舌尖上的中國》最先進入大家視野,講述了各地的美食和文化,瞬間吸粉無數。 到現在其實已經有很多美食類的記錄片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這是小編看了10+部美食紀錄片,從中挑選的最具有吸引力的。 !!!
  • 《早餐中國》:回老家打卡吃早餐
    對小編來說,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俗話說,早餐之所以好,是因為他影響腦細胞的發育,吃美味的早餐會改善你一天的心情。本期將介紹一部紀錄片《早餐中國》,看看他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這部紀錄片與《舌尖上的中國》不同,第一季共35集,每集將近5分鐘,每集介紹一種零食。之前,該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為7.8分,與《舌尖上的中國》的前兩季相比,仍然略顯遜色,不過,剛剛更新到23集,很多觀眾都不知道,所以之後應該會更好。
  • 令人回味的侗族特色早餐,小店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一天能賣1萬元
    抵達貴州黎平的第二天早上,當地朋友說「今天咱們不吃酒店的自助早餐,到了黎平,帶你們嘗嘗侗鄉特色的早餐」,於是他帶著我們來到一個看起來並不出眾卻人氣很旺的小店——黎平米粉。朋友告訴我們,這是一家地道的黎平米粉店,2012年小店的「黎平米粉」曾在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播出過,「黎平米粉」從此更是名聲遠播。8年過去了,小店的牆壁上還有相關的介紹,如上圖的價目表的左上方就印有《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米粉,朋友說凡是有外地朋友來到黎平,他都會帶來此店品嘗。
  • 中國最尷尬的6種早餐,離開老家就「混」不下去,北京就佔了3個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早餐可不光是吃得好,早已經成為飲食文化的縮影。早餐已經不是單一的油條、麵包或包子、饅頭,各地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與特產創造出了品種多樣,味道多樣的特色早餐小吃。在全國有名的這些早餐中,有6種早餐,離開老家在外無法發展,「混」不下去,光北京就佔了3個。
  • 《舌尖上的中國》《沸騰吧火鍋》《老廣的味道》每一部都超下飯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這些美食紀錄片讓人垂涎,每一部都超下飯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國》都會感嘆祖國廣袤疆域的豐富物產、食物與季節演變、廚房的烹飪技術、不同菜系的味型調和、各個民族的食物追求。
  • 雲南最美味古村落,家家戶戶是餐館,《舌尖上的中國》讓這裡爆紅
    雲南的古村落,家家戶戶都是飯館,「舌尖上的中國」讓這裡的人為之叫好,古老的村落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很少見的,我國有各種古老的村落,這些村落大多都在偏遠的山區,或者是一些文化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少數民族的村落,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你都吃過嗎?
    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泉州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蹤影?昨晚錯過直播的朋友一起先來通過視頻節選品味品味~▼《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多樣獨特的小吃品類,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當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小吃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致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 《早餐中國 第一季》盤點最地道中國早餐,一朝一食打卡幸福!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早餐了?繼《舌尖上的中國》後,又一檔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開播,開啟了一場網友們的早餐盛宴。紀錄片每集只有短短5分鐘,專門介紹全國各地的早餐,每一幀都看的讓人直流口水,喚起你心心念念的家鄉味道~紀錄片第一集介紹的是湖南長沙的「肉絲粉」: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