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小夜曲》
1.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Wiener Staatsoper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歌劇院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為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在每年三百場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自從建院以來,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作為劇院經理,又以樂壇稱雄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並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劇院還規定,不準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處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這些規定和措施使它贏得了國際聲望,國家歌劇院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鄉的重要象徵。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欣賞歌劇,是萬千遊客及來訪使團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
2. 維也納愛樂之友音樂廳,裡面的大廳是我們俗說的「金色大廳」
維也納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 金色大廳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維也納交響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
金色大廳是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該建築物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扎特廳等演出大廳。建築始建於1867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金色大廳金碧輝煌,是世界著名音樂廳之一,經常舉行由高水準樂團、指揮上演的音樂會。
3. 維也納音樂廳
Wiener Konzerthall
維也納音樂廳(德語:Wiener Konzerthaus)是維也納著名的地標之一。它啟用於1913年,坐落在維也納3區與1區的交接處。音樂廳自啟用起至今主要致力於推廣傳統及創新風格的音樂形式。
維也納音樂廳是維也納交響樂團、維也納室內樂團及Klangforum Wien (該樂團以擅長演奏現代與當代音樂作品著稱) 的常駐演出地。自1913年起維也納音樂廳一直是維也納聲樂研究院的俱樂部場所。音樂廳在每年的音樂季不僅會固定邀請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如維也納愛樂樂團,獨奏演員及室內樂團做客演出,此外還定期舉辦各種舞會活動如Bonbon-Ball,舉辦爵士音樂及世界音樂音樂會。
4. 維也納美泉宮橘園音樂廳
Orangerie Schönbrunn
維也納美泉宮的橘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橘色建築。這裡曾經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維也納時期,皇家舉辦音樂會和節日慶典的地方。音樂會沒有特別的服飾要求。請至少於音樂會開始前30分鐘持Classictic電子票到美泉宮入口處的橘圓換取音樂會門票。
橙廳建築朝南的一面,大小拱形門廊互相交錯,壁柱上裝飾著古樸精美的花紋。建築內部裝有錯落有致、光滑平整的穹拱屋頂和地板供暖可以保持舒適的環境溫度。橙廳不僅僅是柑橘類水果和植物過冬的溫室,還是用於皇宮慶典的生機勃勃的冬季花園。在那每每都會充滿盛裝的餐桌、美麗的鮮花和點亮的柑橘樹。橙廳主建築的後半部分在今天依舊發揮著其原有的功能,翻修後再次煥發活力的前半部分則會用於美泉宮皇家音樂會。
奧地利每年2月下旬,在維也納歌劇院都會舉行維也納嘉年舞會,奧地利各界及世界各國名流名媛爭相出席,在舞會中擔任音樂部分的維也納美泉宮交響樂團佔據了最重要的地位。
維也納美泉宮交響樂團是世界頂級的嘉年舞會樂團和交響樂團,樂團成員全部經過嚴格挑選和層層考試入選的最優秀的音樂家,代表著維也納當今最高的音樂水準。樂團常年在維也納美泉宮駐場演出,每年演出場次超過300場之多,樂團是奧地利政府派向世界各地的音樂使者,每年在演出空隙中前往世界各地舉行音樂會和嘉年舞會,在瑞典、芬蘭、丹麥、日本、義大利、羅馬尼亞、荷蘭、德國、西班牙、瑞士、克羅埃西亞和中國都留下了他們的音樂。2017年在巡迴演出日程中的國家還有俄羅斯,澳大利亞,杜拜,南美。在2017年底的訪華巡演之後將在日本和韓國巡演並將於2018年1月底開始北歐三國巡演。
維也納美泉宮交響樂團在維也納著名的美泉宮音樂廳,維也納皇宮音樂廳,維也納城市公園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和維也納音樂廳每年舉辦超過300場音樂會。每年夏季7月至8月底的維也納夏季歌劇節都由維也納美泉宮交響樂團擔綱演出,上演經典的莫扎特和約翰施特勞斯著名歌劇和輕歌劇,沿襲維也納的音樂傳統,配有優秀的獨奏家,歌唱演員和芭蕾舞演員製成了樂團音樂會的一道多姿多彩的靚麗風景。
小約翰·施特勞斯《東方童話圓舞曲》
5. 維也納庫爾沙龍皇宮音樂廳
Wiener Kursalon
早在18世紀,奧地利就成為了歐洲古典音樂中心,享有「世界音樂之都」的美譽。它是孕育出音樂天才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和大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聖地。至今還保留著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施特勞斯父子等名噪世界樂壇的大師們的故居和遺蹟。悠久的音樂遺產在奧地利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來到奧地利,去看一場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去庫爾沙龍(Kursalon)皇宮音樂廳聆聽一場約翰・施特勞斯和莫扎特著名作品的古典音樂會,更是每一位來到奧地利的遊客不容錯過的聖地。
19世紀中葉,當維也納的古城牆因不再有軍事用途而被拆除,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親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環城大街旁邊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開放的城市公園。1861年,城市公園的設計任務交給了宮廷的風景畫師約瑟夫.賽勒尼和維也納市第一任城市公園管理局長魯道夫.西貝克。1862年8月21日,城市公園正式建成向百姓開放,成為了維也納最大的公園。
1865-1867年間,Johann Garben在其歷史主義精神的推動下在城市公園的一角建成了文藝復興風格的庫爾沙龍皇宮。儘管庫爾沙龍最初只是一個藥店,但維也納人很快把這個地方用在了真正的用途上——舞蹈和音樂會。
1868年,「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首次音樂會就在這裡舉辦。從此,這裡便成為了小約翰.史特勞斯」和其兄弟「愛德華.史特勞斯」最愛的演出場所。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主角——古維也納沙龍管弦樂團,就常駐於此。
「古維也納沙龍管弦樂團」(Salonorchester Alt Wien)於1994年由約「瑟普·蘇蘭賈拉」和「烏都.茨沃弗勒」教授成立。常駐於庫爾沙龍音樂廳,樂團麾下的音樂家們全部都來自於「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管弦樂團」和「維也納人民歌劇院樂團」,真正的師出名門。創立以來,每年演出超過400場次,至今已在全球演出超過4000場。
附註:金色大廳莫扎特樂團常規上從四月中到十月底是演出季。十一月初到四月中沒有莫扎特樂團的演出,所以不安排旅行團觀看。
這段期間歡迎觀看美泉宮橘園音樂廳和Kur沙龍音樂廳的演出。
希望大家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請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加關注並請轉給您的朋友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