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學不會和自己和解的人生,只會在欲望的深淵中沉淪

2020-08-28 夕言細語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埃及作家尤素福·西巴伊說過:「欲望是人遭受磨難的根源。誠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歡樂和幸福,但這歡樂、幸福的背後卻是苦難,樂極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實現之後,卻也免不了災難。」

這句話,最適合不過《蝸居》這部電視劇。

利益的糾葛,情愛的不舍,不過都是因為放不下欲望的結果,海藻、宋思明、海萍、小貝、宋夫人......個人有個人的悲劇,卻也都是自我捆綁的結局。

《蝸居》這部電視劇,由滕華濤執導,改編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蝸居》,直面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反映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歷經的種種波折。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也順便看了原著,還是六六一貫的風格,寫著平民瑣碎的煩惱生活,平凡而親切,卻能引發普通人最大的共鳴。

故事講的是上海房價飆升時期,一對外地留滬姐妹的生活經歷。已婚姐姐海萍一心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但經濟實力不濟,四處籌款付首付,終日為錢愁悶,還差點和丈夫鬧離婚。這時候,未婚的妹妹海藻挺身而出,和宋思明這位有權有勢的大官借錢,最終陷入了和宋思明暗暗糾纏的感情泥潭。

《蝸居》的結局是個悲劇,宋思明在即將被捕之前,得知自己的妻子去找過海藻,海藻流產了。他不顧一切開車奔向醫院,引得警車全城追捕。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朋友電話說海藻的孩子沒了,子宮也要被摘除。那一刻,他萬念俱灰鬆開了握著方向盤的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卡車,死在了奔向愛人的途中。

書中說,宋思明死之前還呼喚著海藻的名字,這一個場景,給整部電視蒙上了一層虛幻的色彩,讓很多女性觀眾都開始嘆氣,真是個痴情的人。

宋思明是不是痴情的?至少在六六的筆下他是的,這大概也是女性作者的通病,不管這個世界多麼殘酷,對愛情始終抱有美好的幻想。

所以,她即使最後寫下了悲劇的結尾,依然創造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愛情故事。宋思明在預感出事前,就給了海藻一大筆錢,還囑託了美國朋友帶著海藻離開中國,給她和孩子一個新的開始。這樣的深情,讓這段短暫的愛情如曇花一現,美好得讓人唏噓。

當然,我們並不可能因為這樣就忘了宋思明婚內出軌的不道德、貪汙受賄的不仁義,更不可能忘記海藻、海萍、小貝、宋太太這些人的經歷。

只能默默哀嘆一句,欲望啊,真是磨人的小妖精。

但是,欲望有錯嗎?我覺得沒錯。可我還是要說,正確的欲望,一定是我們踮起腳就能夠著的,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你連伸手也是多餘。謀愛之前先謀生,不屬於你的東西不要爭,學會和自己和解,才能自救於塵世間。

是不是聽起來如此矛盾?這大概就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吧。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海萍:人生中有些錯,是不可以犯的

海萍是大多平凡人的代表,渴望更好的人生,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會向命運妥協。

我佩服她可以為了存錢買房一天三餐吃掛麵,騎二十多公裡的自行車去上班,這種人生中某個階段只有一件事的執著,的確難得。

我相信,如果大多數人能夠像海萍這樣知道自己要什麼,那一定能夠做成所有想做的事。可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變成了讓她深陷其中的欲望。

海萍這一生做的最錯的事,就是在面對妹妹來路不明的錢,選擇當了鴕鳥,面對宋思明出面解決問題的大恩,她只能默默對宋思明說一句「善待海藻」。

這樣半推半就地把海藻推入更深的深淵,就是因為欲望的驅使,讓她選擇了妥協。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海萍也是自私的,她和海藻一樣,沉溺於宋思明的權利之中,忘記了不屬於你的東西,拿到了,也註定會失去的。

「海藻,我在這個城市裡,算是紮根下來了。我相信,憑我的堅持,憑我的努力,最終我一定會過上我想要的日子。而你呢?你還這麼年輕,這麼朝氣,雖然你犯過錯,雖然你曾經失敗過,但是沒關係,正因為你年輕你知道嗎?因為你年輕,所以你有大把的時間糾正錯誤,重新再來。我希望你勇敢,勇敢一下好嗎?相信自己,明天一定會好的,會好的。」

她最後對海藻說的這段話,是對自己欲望最無力的辯解。我覺得,人生中有些錯是不可以犯的,因為錯了就很難回頭,即使有些錯能夠改,但有的東西一旦錯過就不會回來了。

海藻:命運所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明了價格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說:「命運所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明了價格。」

海藻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她在一開始找宋思明借錢的時候也非常忐忑,也早就在自己還不上錢的時候做好了準備,她既不驚慌,也不遲疑,溫順地被宋思明拉著,一言不發。

就從這一點來說,海藻這個小女孩並不單純。而且,從之後的劇情來看,海藻也的確是貪心的,自私的。

在前半段,她雖然沉溺於宋思明饋贈給自己的一切中,可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與他不過是臨時的關係。她一次次告訴自己,宋思明不過是她人生的一段插曲,所以她小心翼翼地維繫著自己與男友小貝之間的感情,甚至在小貝發現後,選擇和宋思明斷個乾淨。可是在後半段,東窗事發小貝選擇離開後,她就哭著走到了宋思明身邊,正式成為了他的「二奶」,用著他的錢,住著他的房子,肚子裡還有他的孩子。

人生從來都沒有兩全的選擇,海藻曾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放棄了宋思明就能夠得到小貝從前那般真誠的愛,可是戴綠帽這件事對於小貝這樣的男人來說,是無法逾越的鴻溝。縱然他說自己愛海藻愛到了骨頭裡,可他還是選擇了離開。

後來她在宋思明的呵護下,感受到了欲望被滿足的快樂,可她也因為得不到安全感而感到空虛、寂寞、懷疑、動搖、沮喪。

尤其是在最後宋思明因為經濟問題被調查徹底失聯以後,她終於想起了時時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小貝,能夠帶給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海藻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那篇被姐姐批為矯情的文章,那個女人一圈世界週遊下來,回到當初愛人的家做客,那個曾經深愛自己的男人,將屬於自己的魚眼睛夾給他現在的妻子。那一刻,那個女人,如海藻般淚流滿面。」

這是電視劇最後海藻看到小貝和他身邊那個酷似自己的女孩時內心的獨白,這一刻,她後悔了,才明白,原來自己想要的幸福,是如此簡單。

海藻是個普通人,如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她胸無大志卻又貪心地想擁有不屬於自己的生活,雖然她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姐姐海萍,可最後還是迷失在欲望的深淵中。

其實不用譴責海藻,她並不是一個多麼拜金的人,只是因為貪婪,讓她變得軟弱和沒有原則。她不是真的多麼喜歡宋思明的錢和權,但真的喜歡那種被人寵被人照顧的感覺,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女觀眾都理解海藻如此選擇的原因,因為把我們每個人放在那個位置,誰也不一定能夠在宋思明步步靠近後斷然拒絕。

人生就是這樣,總是在做著選擇題,當下的選擇,也許不是最正確的,但一定是我們認為最好的。畢竟人生沒什麼是一定正確的,我們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等到繁華老去、鉛華洗盡後,我們會明白,這一生,到底值不值得。

宋思明:人生最大的仇敵,莫過於自己的欲望

說起宋思明這個人,一定是褒貶不一的,在遇到海藻之前,他的確是個無可挑剔的人,任誰也不可能想到,他會對海藻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女孩動心,但看到宋思明帶著海藻去參加同學聚會,大家就會明白,其實海藻就是宋思明內心的一個執念。當年什麼都沒有的他錯過了自己的夢中情人,這讓現在有權有勢的他特別想要彌補自己內心的那份缺失,在這樣的欲望驅使下,就忘記了有些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海藻很像宋思明年少時的夢中情人,這是他喜歡上海藻最初的原因,所以,他到底是愛海藻還是只把她當成影子?

我覺得分界點在於他和海藻第一次發生關係以後,他看到了海藻誤留在車坐墊上的血,那一刻,他對海藻的感情有了變化。

「宋思明這一刻感到胸口有一股熱血湧到喉頭,海藻果然是自己心中的小女孩,純潔美麗。昨天夜裡,他幹了一件正確的錯誤,或者說,是錯誤的正確,把那張白紙上畫下自己的印記。海藻是我的,宋思明想到海藻的緊張,把自己的舌頭咬得生疼的牙齒和發抖的小身體,宋思明在心中吶喊,我要讓海藻能夠呼風喚雨,我可以,因為她是第一個屬於我的女人,完全,徹底。」

欲望被滿足,是一個男人最高光的時刻,尤其是對於宋思明這種在政治婚姻裡沉淪的男人,他讓我想起了《人民的名義》中那個同樣迷失自我的祁同偉,他們都曾驕傲,卻不得不為了前途低頭,在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時候,迷失在欲望的鴻溝。

不得不說,有欲望有野心的男人很迷人,卻也很可怕。在此之後,宋思明對海藻的佔有欲達到了頂峰。他在海藻和自己分手之後,依然用了天大的人情幫忙她姐夫逃脫牢獄之災而不求她知曉,他在明知海藻有男友的時候故意拆穿,斷了海藻的後路,他在知道自己大難臨頭的時候偷拿出妻子賣掉房子的錢給海藻作為後半輩子的安家費。

他在面對這段感情的時候,變得自私,衝動,身不由己,像極了那個18歲男孩的樣子。

我不知道最後的宋思明是否後悔過,可看著他不顧一切奔向海藻的樣子,我願意相信他對海藻的愛是真的。

我覺得,只有六六這個女性作者才能寫出這樣的男人,因為那是所有女人對美好感情最真摯的嚮往,雖然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這麼完美的男人,但還是願意相信這段生死戀,是真的。

這是宋思明的欲望,又何嘗不是我們這些看客的欲望呢?

看了電視劇,也看了小說,很慚愧,我和很多女性觀眾一樣,一開始也是喜歡宋思明的,那時我甚至在想,如果我是海藻,是否最終也會愛上宋思明?

可後來聽到海藻媽媽說的那段話,我才幡然醒悟,我們迷戀的,到底是什麼。

海藻媽說:「你愛的真是他嗎?你愛的是他對你所欲所求有求必應的一種暢快!」

是啊,海藻真的愛宋思明嗎?我覺得不一定,她只是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樣,愛著那種權利可以帶給自己的肆無忌憚。

你想想,作為一個普通人,受到老闆欺壓只能認倒黴時,沒錢買房子帶著孩子顛沛流離時,遇到災禍只能蹲在路邊哭時,是否都想過能有一個宋思明,輕而易舉為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其實啊,宋思明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心中的欲望,在各種不順心的生活中辛苦忍耐的我們,一定都想過,為什麼沒有捷徑讓我走一走。

所以對於海藻,不必指責,不必去說其實你好好努力,終將有一天可以得到那些想要的東西,這只是每個人在面對欲望時不同的選擇罷了。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你看完《蝸居》有什麼感受,我都有最後的幾句話要說。

先謀生再謀愛,是作家李筱懿說的,乍聽像是一句雞湯,可她還說了另一句話:「很多人最大的問題或許是,擁有不多,卻想要太多,以小博大的贏面畢竟是少數。」

作為成年人,我們對自己該有這樣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的和自己和解,而不是輕易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知道工作生活壓力很大,房貸車貸處境很難,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自我鞭笞,還要處處小心生活的陷阱。可即便如此,在面對欲望時,我們還是要告訴自己relax,即使生活再怎樣艱難,我們還是得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進,這才是平凡的你我,最踏實的人生。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痛苦是因為不想放過自己,遺憾是因為學不會和解
    上校真正的智慧,是懂得與自己和解《人生海海》是以一個十多歲小男孩的視角展開的,講述了主人公「上校」最終熬過了大海的兇險,獲得了上天的仁慈對待,並平靜離世的故事。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苦難,熬過去了就是轉機;熬不過去這輩子就只能陷在危機的泥沼中,拔不出腿。
  • 與自己和解|感受原始欲望,接受原始恐懼
    你已淡忘的童年經歷,會潛移默化影響你一生。恐懼、憤怒、悲傷、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都是童年經歷,而你可能還不知道!在《與自己和解》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我們的人際關係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
  • 《蝸居》我喜歡你的那顆痣,郭海藻是唯一正視欲望的女人
    十三年前看《蝸居》只看懂了這部劇字面意思基層老百姓住房問題,十三年後再看到這裡隱藏很多人性和欲望。故事主幹線圍繞著三個家庭房子的事,同時也揭露出不同年齡段男女對幸福和性生活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性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會影響到兩性之間粘度,能促雙方之間情感提升也能緩解男女觀念分歧。
  • 《海邊的曼徹斯特》:我們這一輩子都在不斷和自己和解
    影片中的李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了自己三個孩子的死亡,他這一輩子都沉淪在了自己所犯的罪過之中,他無法原諒自己,甚至想過拔槍自殺......其實看過這部影片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一旦你認為自己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過錯,無論別人再怎麼勸說與開導,都是徒勞的,除非你與自己和解」。這一點是這部影片的精髓,也是其大膽之處,因為他刻畫的太過於真實。試想一下,這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會那麼容易的與自己和解?
  • 麥家《人生海海》: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人生海海》聽起來並不像是諜戰劇啊,沒錯,人生海海是麥家寫諜戰小說出名之後又沉寂八年之後才寫出來的,這部小說跟以往的故事都不太一樣,雖然不是諜戰故事,但是情節依舊扣人心弦。這部小說是麥家獻給父輩跟自己故鄉,更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講述了上校的傳奇故事。麥家想要告訴讀者,也想告訴自己: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 人生轉個彎,和生活和解
    感情轉個彎,得失都隨意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沒有不痛的別離。「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這一生,大約會遇到 2920 萬人,在這麼多人當中,我們和大部分人的關係都只是路過,連擦肩都沒有。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團圓的美好大結局,沒有大悲大喜,卻也再回不到過去,才是人生的常態。離別無法避免,但面對離別的選擇卻只在我們自己手上。選擇了執著於過去,那就是選擇了痛苦,但如果選擇了釋懷,離別只是一時的痛苦,只會成為你前進的一段插曲,無傷大雅。《山河故人》中沈濤的一生,就是如此。
  • 《八百萬種死法》:疏離的城市中,與孤單寂寞的自己和解
    垃圾堆裡撿了一臺舊電視,通上電卻被炸死;在家裡整理家務,卻被流彈打中而死;警察在地鐵裡阻止乘客吸菸會被槍殺。一個男人厭倦了和女朋友外出約會要僱傭人看孩子,於是悶死了他女朋友的孩子;嫌棄鄰居的狗叫個不停,想要用弓箭射狗,卻被狗主人用手槍擊斃……這一切,都發生在紐約,那個我們眼中光鮮亮麗的欲望都市。
  • 《蝸居》十年,我們究竟從中看懂了什麼?
    十一年前,《蝸居》這部在我讀書時候播出的電視劇,火遍了大江南北,裡面的劇情在我看來,真的算是神預言了。這麼說吧,十年前,如果你看懂了劇情裡的每一條暗示,十年後的今天你的房產價值也至少千萬,婚姻美滿,真正的人生贏家了。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這個電視劇,裡面有一些劇情我提取出來,和大家聊聊。
  • 不能與自己和解的人,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競爭由此開始,奧利維亞無法從心理上接受這個妹妹,認為如果自己是個獨生女會過得更好,她視妹妹為自己生活的最大障礙,總是欺壓、戲弄她,破壞她的衣物和玩偶。兩個人的母親莉莉安是一名演員,但婚姻不幸,在瓊兩歲的時候和私生活放蕩的前夫離婚,帶著兩個女兒從東京搬到美國南加州生活,嫁給第二任丈夫喬治・芳登。兩個女兒都愛好表演,她卻更為寵愛和看好大女兒奧利維亞,認為大女兒會繼承自己的演藝事業。每當兩個孩子之間出了矛盾,她只會怪小女兒固執,偏袒大女兒。
  • 從《蝸居》到《安家》 下一部會不會是《回家》?
    《安家》的結局沒有想像中的大團圓,徐文昌和房似錦的情愫面臨著未知與待定,劇情也沒有交待最終的結局,留一些猜測與神秘,他們兩人會不會走到一起?劇中徐文昌借著相親活動,將鮮花送給了房似錦,委婉地進行了表白,劇情的結尾卻是因為房似錦業績優秀,進一步升職而調離靜宜店面;自然徐文昌也沒有被撤職,反而因為小洋房銷售上的獨到見解,受到了老總的器重,在事業上迎來了春天。
  • 《送我上青雲》:淺析女主盛男如何在困境中與自己和解及現實意義
    影片是一部凸顯女權的電影,其一個大膽之處,就是女主盛男對於自己欲望的表達和追求。大膽表達自己對於性和其他欲望的渴望,直面欲望是直面人性的表達。此外,影片成功塑造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很多現實中人性的弱點,例如,李平爸爸的老而色,李平的一身惡臭味,毛毳的愛錢如命,爸爸的面目可憎,母親的一無是處,王光明的表裡不一…同時,我更看到了一個獨立、自強、上進,努力活著的女青年形象。
  • 《送我上青雲》:淺析女主盛男如何在困境中與自己和解及現實意義
    天生驕傲的盛男,在生死關頭才發現成年人想生存的體面比想像中還艱難,經過一次又一次波折,最終,與自己和解。影片是一部凸顯女權的電影,其一個大膽之處,就是女主盛男對於自己欲望的表達和追求。大膽表達自己對於性和其他欲望的渴望,直面欲望是直面人性的表達。
  • 欲望與沉淪,靈魂與救贖 | 《金瓶梅》與《紅樓夢》誰更偉大?
    最先擊中我的,並不是書中眼花繚亂的性和欲望,而是西門慶的死: 相火燒身,變出風來,聲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挨到巳牌時分,嗚呼哀哉,斷氣身亡。 西門慶貪慾喪身,原本自作自受,但他的死亡,卻讓人「不敢稱快」,反而生出深切的同情。就像作家格非說的那樣:「作者就是這樣,強迫我們從西門慶身上發現我們自己」。
  • 人到中年之時,過分追求欲望,人生只會得來一場空
    正如那句話所說:人生本不累,索求過多才變得累了。就像是人生八苦所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一切的苦惱都出自人的欲望,而在人到中年之後,經歷過風風雨雨,卻沒能達到心平氣和。中年人會不斷問自己,付出那麼多,收一點回報沒錯吧?卻是如此,但是合理的才叫「度」,過多的叫「欲」。一旦人到中年之後,還是沉迷在欲望之中,想來下半輩子也沒什麼希望了。那麼,需要謹慎對待是哪些貪慾呢?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但是很長時間我心裡都過不去這個坎,潛意識裡總是會覺得媽媽就是把更多的愛的給了弟弟。一個人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因為童年裡父愛的缺失,以至於我後來結婚找對象的時候,從來不會考慮和我年齡相仿的人,我都會習慣性地找比自己更大的,總是感覺比自己大的才能更好的照顧自己。
  • 《十二公民》選擇之荒誕,延續至《隱秘的角落》是深淵中的欲望
    選擇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CD播放機和電動開罐器。……選擇人生第一套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休閒裝和相配的行李。選擇分期付款買一套三件套的家具……選擇你的未來,選擇人生。----牛津通識讀本《選擇理論》《隱秘的角落》在豆瓣中的得分是9分,也收穫了許多人的追捧和熱議,有網友打趣這部網劇道:我,笛卡爾,一個感情失敗的禿子,追不回我的公主,拿不到我的相機。
  • 聽故事學塔羅系列:聖杯七,金錢欲望隱藏深淵,名望卻是穿腸毒藥
    一個人在生活中如果不去面對選擇,那他永遠也不會知道每一條選擇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可是當人直面選擇時,才發現面對選擇那麼難。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選擇,都會將人帶去不同的路。人生的道路千千萬,到底是選擇別人眼中最有前途的,還是選擇自己心之嚮往的?不同人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 與原生家庭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可是凌霄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時,母親又回來想和兒子恢復十年前的關係。凌霄早已把李家當成自己的家。面對母親的糾纏,原生家庭帶給凌霄的傷痛剛剛癒合再次被撕裂,他的人生再一次陷入到為難之中。而賀子秋在被母親拋棄後第一次有了爸爸。因為被拋棄他的心思很重,在李爸爸家過得小心翼翼害怕再次被拋棄,他一直讓著妹妹,在父親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做家務。
  • 馬男波傑克:該怎麼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但歸根結底,我覺得這一季甚至是整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就是要怎麼樣和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和解?波傑克這個喪到極致的混蛋,在最後一季再一次嘗試了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結果比前幾季好的多,他戒了酒,認清了痛苦的根源,學會了道歉,學會了幫助朋友,試著和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和解,甚至在大學裡成功完成了一學期的授課。但他的生活並沒有走向正軌,他還是要為當年犯下的混事買單,還要受到外界的歧視,甚至很多人都認為他在最後兩集的開放結局中已經死去了。
  • 觀影《陰曹使者》- 仇恨和欲望會讓你拋棄信念,墮入無盡深淵
    片名:陰曹使者 (2019)開篇語:被仇恨和欲望纏身的人,是最容易被邪靈附身和控制的人,邪靈慣用你最熟悉的聲音和方式以及利用你的欲望,一步一步引導你走向毀滅的深淵。劇情略介:男主角榮厚( 樸敘俊 飾)自幼失去母親,跟單親爸爸一起生活,榮厚和他的爸爸都都是天主教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