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節 感受贛縣人過年的習俗

2020-12-22 贛縣那點事

贛縣人過年有什麼習俗?有哪些特別之處?春節前,家家戶戶都忙裡忙外地準備各種小吃,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贛縣春節習俗,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黃元米餜——贛縣田村

黃元米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美食,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打黃元米餜也是贛南客家一項重要的春節民俗活動,多個壯年男子腰扎紅布,手持用木棒做成的黃元棍,圍著石臼輪番打黃元米餜,老人、婦女在外圈忙碌,孩子們在一旁看熱鬧。這家打完了,大伙兒把石臼抬到下一家,挨家挨戶地打。剛打出的黃元米餜,用手抓成團蘸點醬油或白糖,即可食用。走親訪友,贈送幾塊色澤金黃的黃元米餜,意寓吉祥富貴。

贛縣魚絲——過年家家戶戶必備

絲的製作方法頗有講究。用草魚剔除頭和骨,將魚肉剁成肉醬,摻拌適量薯粉,做成大塊,做好的原料就像北方的家中和麵粉一樣,只是裡面是魚肉和薯粉,顏色也較暗,原料準備好後,將其鋪在一個竹子編制的籮筐上,然後把籮筐放在燒開水的大鍋中,加熱蒸熟,並晾乾至不粘手時,把它切成絲條,最後曬乾儲存。烹調時用鮮肉湯或鮮雞湯伴煮,適當配料,還可油炸、涼拌。

魚絲製作工藝獨特。它選取肉質較厚的草魚或紅鯉魚,刮盡魚鱗,去除肉髒和骨頭,將純淨的魚肉剁碎成醬,再按一定比例摻入紅薯澱粉和適量的食鹽,如和面般揉成團後,分成若干大砣,用木質滾筒輾壓成一張張薄餅,放到特製的竹搭中,加火蒸熟。待冷卻至不粘手時,摺疊成條狀壓緊,然後切絲,曬乾貯藏。食用時,可湯煮,亦可涼拌、煎炸。

油炸瓦角丁——客家的特色產品

瓦角丁是一種油炸的果子,金黃的外表,酥脆的口感,濃鬱的香味,一口下去,滿滿都是年味。

米粉、姜

準備材料:米粉、油、水、姜、蔥、辣椒粉(依個人喜好添加)

米粉放鍋裡炒熟後,將所有材料混合,揉勻成麵團。

瓦角丁,是客將麵團擀成薄面片。

撈出控油,晾涼,瓦角丁就做好啦。

現如今,街市上都有瓦角丁賣,越來越少人選擇自己在家做。

年味真的變淡了嗎?其實,我們只是少了一些耐心。

和家人一起做家鄉的特色年味小吃吧!因為裡面不僅有年的味道,還有家的味道。

瓦角丁是贛縣客家家的特色產品,逢年過節都會擺上桌,作為零食,也是贛縣人居家宴請必備良品。其味道酥脆,嚼一嚼滿嘴都是油香味,一邊吃瓦角丁,一邊喝贛縣客家擂茶是一種享受。

贛南客家燙皮——蒸、煮、炒、炸都好吃

燙皮是贛南客家傳統純手工健康美食

每到秋冬季節

當地左鄰右舍都會結伴自製燙皮

首先將稻米浸泡一天

用石磨或者機器進行研磨成漿

磨好漿後,在米漿中添加鹽、芝麻

辣椒、大蒜及特製調色配料等

製作時,在一臺土灶上架上一口大鍋

人們將調好的米漿均勻倒入竹製的簸箕中

然後將簸箕放入盛有沸水的鍋中進行蒸

片刻後,燙皮蒸熟出鍋

剛出鍋的燙皮,卷在一起像腸粉

配以辣椒、蔥、醬油等製成的滷子便可食用

味道鮮美,常常用來做早餐或夜宵

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一般,人們會將出鍋後的燙皮

整張攀附在竹搭子上晾曬成半乾的燙皮骨

當然,人們也將晾至半乾的燙皮

切成絲團在一起,曬乾後成為燙皮絲

一團一團的燙皮絲是早餐和夜宵的好材料

人們將半乾的燙皮骨切成方片

及其他形狀進行儲藏

逢年過節或婚嫁喜事等

拿出來進行再次加工以待客回禮

燙皮骨的再次加工

1人們在土灶上將燙皮骨

放入盛有熱砂的鍋中進行翻炒

經過翻炒,燙皮的香氣被激發

還未出鍋就已經香氣撲鼻了

出鍋後色澤鮮亮,片大飽滿,鹹香爽口

2:人們將燙皮骨放入鍋中進行油炸

燙皮骨在滾燙的油中

香味伴隨著油香瀰漫開來

讓人食慾大漲

恨不得從油鍋中撈上一片一嘗為快

油炸的燙皮孔被放大,油光閃閃

吃起來油而不膩,香味十足

令人愛不釋手,著實誘人!

3:除了上面幾種做法

燙皮骨還能做成鐵板燒

人們也會將燙皮骨直接水煮

加入油鹽醬醋等佐料

出鍋後又是一碗誘惑力爆表的美食

4:人們也會將燙皮骨直接水煮

加入油鹽醬醋等佐料

出鍋後又是一碗誘惑力爆表的美食

蒸、煮、炒、炸

燙皮可謂是美食界的百變小精靈

而這是贛南客家人世世代代傳承的飲食習慣

是贛南客家人對美食的講究和用心的傳承

贛縣客家人過節必做的炸魚丸

贛縣客家人過節必做的炸魚丸,做法並不難,學會宴客再也不用發愁!說到魚丸的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是很多人在吃火鍋的時候都會買的一種菜餚。但是在今年315的時候,曝光了魚丸的製作方法之後,魚丸的銷量可以說受到了致命的影響。因為我們常吃的魚丸,其實裡面真的是一點魚肉都沒有,全部都是各種添加劑做成的。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分享一種遊玩的製作方法,雖然很多人都說那種純魚肉的魚丸吃起來更好吃,但是我總感覺那樣的魚丸吃起來有些膩,魚丸裡邊還是摻一些其他的東西吃起來才更美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客家人過節必做的炸魚丸,感覺吃了客家人做的魚丸之後,從此就喜歡上了這種魚丸。雖然並不是全部都是魚肉做成的,但是吃起來很好吃,也不會感覺特別的膩。

最重要的就是做法一點都不難,學會了製作魚丸之後,在家裡宴客再也不用發愁了,可以直接把炸魚丸當做一道菜,也可以用來做魚丸湯用。首先我們倆準備一塊魚肉,只要是字比較少的魚都可以,然後再準備一些澱粉,魚肉和澱粉的比例控制在3:1和4:1之間。然後再準備一個雞蛋,少量的鹽和水,這麼多的材料就可以了,不用放其他的調料,炸出來的魚丸就很夠味。

我們用的魚肉一定要先把大刺給處理掉,小刺儘量也處理,處理不了的話就把它放入破壁機裡邊。儘量打的碎一點,這樣即使裡面有小刺也不用擔心,吃的時候會扎到喉嚨。打好之後再把紅薯,澱粉,雞蛋,鹽和水放進去,打成均勻地肉泥。儘量多攪拌幾次,這樣就不用擔心有小刺。

打好之後的魚肉泥,大家一定要用手再攪拌上勁,一直到上勁再停止開始炸魚丸,炸魚丸的時候利用虎口部分擠出丸子樣子,用勺子弄進鍋中,炸好就可以了。大家一次可以多做一下,可能剛炸好的魚丸,出鍋以後之後就會變得回縮了,這其實都是正常現象,然後把它保存在冰箱裡面,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加熱一下就可以。

相關焦點

  • 客家文化|客家過年習俗有哪些?
    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看看。  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嶽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 春節「年味」漸失及對春節習俗傳承與保護
    二、傳統春節民俗的日漸式微及其表現方面   隨著時代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的是人們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以及多元文化的影響,及生活方式選擇的個性化,導致傳統的春節習俗已經日漸式微,現代年青人對春節的民俗文化已經不那麼熟悉了,很多習俗已經從都市中在慢慢消失,春節活動日趨簡單,就身邊的人來舉例,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會「燒紙擺供品祭祖宗」,在都市裡的比例就更少了。
  • 中國人過年習俗都有啥?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
    中國人過年習俗知多少?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中國年幸福年紅紅火火過大年,這種「過大年」的傳統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人們最期盼的日子就是「春節」。因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個傳統佳節,同時還蘊涵了親情、友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中國過年歷史悠久傳承,在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辦年貨、掃塵《年夜飯》圖片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 走進韓國春節 感受韓國文化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大家都在準備歡慶新年之時,韓國人也在為準備春節而忙碌。春節也是韓國的最大傳統節日。
  • 韓國什麼時候過年 中國和韓國春節習俗不同之處
    百口人聚會,親友摯友間相互賀年歡度佳節。  韓國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預備許多糯米打糕,分贈鄰人和親朋。從這種風俗中發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聽說米糕含有懇切、愛心和孝心之意,意味新的一年團聚美妙。春節最緊張的運動是祭奠先人,以惦記祖宗之德,承襲祖先之志。其祭祖順序嚴厲,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
  • 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小咖為你揭秘春節習俗!
    2020 鼠年新春過年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風俗習慣。近年來,過年的方式日新月異,我們在網上淘年貨、在群裡發紅包、在朋友圈拜年... ...但傳統的過年習俗你知道多少呢?過年習俗小百科2020 Happy New Year臘八粥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這一天人們要喝臘八粥。
  • 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掛年畫、剪窗花、貼春聯、壓歲錢……中國人過年,不同地域的人會有很多習俗,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北方地區在天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南方地區在福建,春節期間都有祈福祭祀的習俗。新年迎神也是福州鄉村會在正月你舉行的意習俗。
  • 「媽媽,過年是啥?」讓孩子感受有儀式感的春節,才算得上是過年
    現在的孩子,自放寒假開始,感受到的並不是過年的儀式感,而是放假之後的喜悅,這是完全不同的二種感受。一般孩子在放假的時候,家長並未放假,還在工作,在下班回家的時候,也很少會按照以往的過年儀式來進行過年準備,只是到特定的日子,去超市逛一下,買一些特定的商品罷了。就比如,以往臘八要喝臘八粥,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忽視了這個傳統,就算喝,也不自己做了。
  • 【扒一扒】港臺春節習俗
    導讀:眾所周知,港臺和大陸無論是文化還是習俗都是有差異的,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在香港和臺灣過農曆年與大陸是有所不同的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事實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古老的傳統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許多人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過年不回家,這也使年夜飯成為了空談。4、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 說說香港春節的那些習俗
    過年講究討個好意頭,「利利是是」,一股濃濃的中國風隨意飄蕩在每一年春節的香港。探親旅遊逛展會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通常也是港人回內地探親的主要日子。每年春節前香港有兩大展銷會。一是工展會。1938年的春節期間,第一屆工展會舉行,至今已經是第54屆。工展會賣的是便宜又實惠的過年貨品。從第四屆開始,工展會都在春節前舉行,已經成為春節前香港最熱鬧的集市。二是花市。雖名曰花市,其實市民不僅僅是想買花,更是享受那種過年的氣氛,特別是除夕夜吃完飯,一家大小去逛花市成為指定行程,每年必備。
  • 春節習俗有了新變化 網友:「家」的味道最珍貴
    新聞背景: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是一個社會的時代印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春節拜年習俗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是從吃開始的,年夜飯是過年時的重頭戲之一。  春節文化變遷 映照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楊嵐宇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 臺灣過年重要的習俗與祭拜!這些你了解嗎?
    美麗的寶島臺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在臺灣地區,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火鍋周圍吃年夜飯,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不論是誰,桌子上所有的菜都要夾著吃,即使是平日裡不喝酒的人,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討吉利。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韓國春節最受歡迎商品:白色信封(裝壓歲錢)、禮品包裝盒 韓國春節習俗: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 韓國和中國:一樣的春節,不同的習俗
    韓國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近鄰和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友邦,也有著過春節的傳統。本文旨在從多方面入手探究中韓兩國的春節習俗並對其進行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