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影印後記

2020-12-28 古代小說研究

《二刻拍案驚奇》是明末小說家兼出版家凌濛初繼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刊行《拍案驚奇》之後,應市場需求,於崇禎五年(一六三二)再次創作刊行的一部擬話本短篇小說集,亦是著名的「三言二拍」的最後一部。

凌濛初畫像

凌濛初(一五八〇—一六四四),字玄房、稚成,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與《拍案驚奇》一樣,《二刻拍案驚奇》故事素材大多取自《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等筆記、掌故類書籍,經作者精巧構思,以生花之妙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

「二拍」作為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凌氏的主要成就,除創作了「二拍」外,還在出版領域頗有影響,其帶領族人刊印了大量的小說戲曲,尤以套版印刷聞名於世。其家族所刻的套色書籍有二十六種約二百卷,刻印之精美,版畫之傳神,尤為讀者喜愛,成就了中國古代出版史上赫赫有名的「凌刻本」。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彰顯凌氏藝術成就的「二拍」卻長期在國內湮沒,尤其是《二刻拍案驚奇》,一直到民國初年,尚不為人所知。後來在中外學者的努力下,才陸續發現了幾種《二刻拍案驚奇》的珍貴版本。

《凌濛初全集》

1、內閣文庫藏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述略

《二刻拍案驚奇》目前存世完整者,僅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本,也是本次影印出版所採用的底本。

該本為明崇禎五年刊本,原書四十卷,前三十九卷為小說,卷四十為「宋公明鬧元宵」雜劇。原書番號:漢17858,裝二函八冊,書高二十六點九釐米,寬十六點九釐米;半框高二十點五釐米,寬十四點二釐米。牌記不存,封面籤條題:拍案驚奇(手書)。

每冊籤條下端鈐印二枚:「大紀印」「修竹疎某震澤鄉」。「某」是「梅」的本字,古代某、梅通用,即「修竹疎梅震澤鄉」。古稱太湖為震澤,「大紀」當為藏家名。這兩枚印鑑應該是此書流傳到日本之前的藏家所鈐,在蘇州太湖附近區域。蘇州在明代是繁華富庶之地,人文薈萃,書肆林立,尚友堂即是蘇州書坊,這套書出自此地是情理之中。

《二刻拍案驚奇序》

內閣文庫藏《二刻拍案驚奇》牌記雖然不存,但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法庫所藏尚友堂刊《拍案驚奇》,其牌記完整,題:即空觀評閱出像小說/拍案驚奇,並題有識語,署:金閶安少雲梓行。故尚友堂即為蘇州(金閶)書坊安少雲所設。

書首為《二刻拍案驚奇序》,末署「壬申冬日睡鄉居士題並書」;次《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末署「崇禎壬申冬日即空觀主人題於玉光齋中」;次目錄;次圖像;次正文。正文板框單邊,白口無界欄,半葉十行,行二十字。書口版心上端題「二刻驚奇」(但也有例外,個別或題「二續拍案驚奇」,或題「二續驚奇」),中間單魚尾及卷數葉碼,下端題「尚友堂」。有四字行眉批,行側有少量夾批。

依照尚友堂刊本《拍案驚奇》的牌記,題「即空觀評閱」,故批語當為凌濛初本人所作。於每冊內葉首尾隨機鈐蓋日本印鑑三枚:「秘閣圖書之章」「日本政府圖書」「內閣文庫」。

尚友堂刊本日本印鑑

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遊完宿願 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尚友堂刊《拍案驚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錄雜劇《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以充數。從卷二十三和卷四十的拼湊及誤刻「二續」等字樣來看,這部《二刻》,明顯尚不完備,有書商倉促上馬的嫌疑。

圖像集中在首冊,每卷二幅,卷四十無圖,故前三十九卷計有七十八幅圖。版心上端題「拍案驚奇像」或「二刻驚奇像」,下端為頁碼,但稱為「回」。於插圖空白處鐫刻卷目題句。卷二十三插圖與尚友堂刊《拍案驚奇》卷二十三插圖相同。

卷一《進香客莽看金剛經》署劉崟摹,卷六《李將軍錯認舅》署劉君裕刻,卷十八《春花婢誤洩風情》署君裕刻。劉崟、劉君裕或為同族人。劉君裕為晚明著名刻工,當屬安徽旌德劉氏刻工家族。

在《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圖像二百幅、楊定見序本《水滸全傳》圖像百二十幅中,亦有其署名作品,是明代徽派武林版畫之翹楚者。

2、其他存世的《二刻拍案驚奇》殘本介紹

〔一〕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尚友堂刊《二刻拍案驚奇》殘本。兩函十冊,竹紙,半框長約二十釐米,寬約十三點八釐米,存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卷三十一至卷四十。無牌記。為李文田氏舊藏,與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同版。

《二刻拍案驚奇》插圖

〔二〕中國國家圖書館北海分館藏《二刻拍案驚奇圖》,線裝一冊,存《小引》和圖像七十八幅。書號:XD7250。是書白棉紙,書高二十八釐米,寬二十釐米。半框高二十釐米,寬十四釐米。版心題:二刻驚奇像。是書標註為明末清初繪本,當為早期依據尚友堂刻本描繪,細緻入微,只有極個別細節有出入。

〔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拍案驚奇二集》三十四卷本。改為洋裝三冊。學界一般稱之為「別本《二刻拍案驚奇》」。

清初刊本。首扉頁存牌記,右上:即空觀主人編次;中間:拍案驚奇二集;左下:本衙藏板。並鈐蓋朱印「本衙藏板」「葆古堂藏書」。接《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末署「崇禎壬申冬日即空觀主人題於玉光齋中」;次目錄三十四卷;次圖像三十四幅;次正文。

正文板框單邊,白口無界欄,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卷一至卷十卷端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至卷三十四卷端題:繡像二刻拍案驚奇。自卷十一始,在卷目之後,間或有:虎丘寡情人評(卷十一)、穎水赤憨人評(卷十三)、時念公評(卷十七)、李孝直評(卷十九)等題署,卷後有諸家評語。

很明顯,這是兩部書拼湊而成,前十卷取自《二刻拍案驚奇》,按順序分別選自《二刻》的卷十一、卷十五、卷十七、卷十八、卷十六、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後二十四卷卻與《二刻》無關,其來自何書,長期以來並不清楚。

《鄭振鐸文集》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鄭振鐸為《明清二代的平話集》撰寫跋文,將此本稱為「別本」,並說:「未知編者,明末清初坊本。這部書世間流傳絶少,我偶然的在巴黎國家圖書館中見到了它。」董康《書舶庸譚》卷六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十二月十三日云:「巴黎圖書館亦有《二刻拍案驚奇》,凡三十卷(應為三十四卷),抄存其目。」

一九八七年,陳慶浩教授在韓國漢城大學奎章閣發現了存世孤本明刊《崢霄館評定通俗演義型世言》,解決了這一謎團。這部別本《二刻拍案驚奇》的後二十四卷即來源於這部《型世言》,作者為陸人龍,而並非凌濛初的作品。書前的全部插圖也與《二刻拍案驚奇》無關,第一葉、第三葉計四幅,錯選自《醒世恆言》,其餘選自《型世言》。同時,另外兩部話本小說《三刻拍案驚奇》與《幻影》也來源於此。

〔四〕日本佐伯文庫藏《拍案驚奇二集》三十四卷本。長澤規矩也及阿部隆一所編《佐伯文庫現存古書分類目錄》、大冢秀高《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此書,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本一致,屬於同版。

《三刻拍案驚奇》

3、《二刻拍案驚奇》的發現與回歸

明末抱甕老人編《今古奇觀》四十卷,萃取「三言二拍」的精華加以文辭修飾,遂得以大肆流傳。直至民國初年,翻刻極多。從而直接導致了「三言二拍」在國內消失殆盡,甚至人們連《二刻拍案驚奇》此書是否存在過也表示懷疑。

《今古奇觀》姑蘇笑花主人的序曾言「即空觀主人壺矢代興,爰有拍案驚奇兩刻」,魯迅先生早年在編《中國小說史略》時引用此序,因沒有見過《二刻》而將「兩刻」改成「之刻」。

最早發現內閣文庫存有全秩的是日本漢學家鹽谷溫(一八七八—一九六二)。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鹽谷溫在日本斯文會研究部發表演講,題目是《關於明代小說「三言」》,介紹他在日本內閣文庫、宮內省圖書寮、帝國圖書館等新發現的《古今小說》《醒世恆言》《今古奇觀》等小說資料,首次將「三言」的確信典籍帶到世人的面前。

鹽谷溫《關於明代小說「三言」》

除了「三言」,鹽谷溫還介紹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可以看到,當時尚未以「二拍」或者「兩拍」的概念稱之。其中《二刻拍案驚奇》是首次披露:

二刻拍案驚奇 三十九卷 (附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一卷) 八本 內閣文庫所藏

並介紹說:「《拍案驚奇》兩編,日本都藏得有,現在能夠看到,這實在是藝林的重寶呀。」並考證「即空觀主人」為凌濛初。之後鹽谷溫將此文在一九二六年八月到十月的《斯文》雜誌第八編第五號、第六號、第七號連載發表。

於是國內學者很快跟進。董康在民國初期二三十年代,先後前往日本七次,對小說戲曲的搜集大有斬獲。寫成《日本內閣藏小說戲曲書目》,刊布於《國學月刊》雜誌一九二七年一卷四期。

該文選自作者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的日記,披露了日本內閣文庫所藏一百餘部小說戲曲的情況,其中第二部即是:「《拍案驚奇》 三十九卷,又《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一卷。」很明顯,《拍案驚奇》屬於筆誤,這套書是指《二刻拍案驚奇》。

民國十七年武進董氏誦芬室刻本《書舶庸譚》

之後在一九二八年出版《書舶庸譚》卷三之十六年(一九二七)三月二十五日云:「二刻拍案驚奇四十卷,版心下端標尚友堂。前有序二:一為壬申睡鄉居士題,一為崇禎壬申冬日即空觀主人題於玉光齋。圖為劉奎摹(應為劉崟),或題劉君裕刻,每卷一事二目,其第四十卷乃《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並將四十卷回目全部抄錄。

同年,日本漢學家長澤規矩也發表了《關於「三言」「二拍」》一文(一九二八年九月《斯文》第十編第九號),介紹東京內閣文庫藏《二刻拍案驚奇》一書。

隨後,孫楷第就日本、大連調查所得,由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於一九三二年三月出版《日本東京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一九三三年三月出版《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日本內閣文庫藏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並稱「已為唯一無二孤本」。遂逐漸為世人所知。

影印本正文

上海商務印書館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印成了《二刻拍案驚奇》,尚未發行,即遭「一·二八事變」,書及底本均遭日軍飛機轟炸而毀。

後王古魯氏於一九四一年前往日本內閣文庫,以個人毅力手工抄錄了全本《二刻拍案驚奇》,並加以標點和注釋,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於一九五七年五月出版排印本,署王古魯蒐錄編注。但其中卷三十四《任君用恣樂深閨 楊太尉戲宮館客》一篇本文及插圖,被認為「猥褻太甚」而刪去。

王古魯蒐錄編注本《二刻拍案驚奇》

這之後,兩岸三地有影響力的點校排印本是:

一九六〇年六月臺灣正中書局出版的李田意校閱本,有句讀無標點,酌刪不雅文字。一九八〇年十一月香港友聯出版社出版李田意新標點本,此本比較完善,收錄全部插圖,沒有刪節且在原位置保留全部批語,並有附錄《尚友堂本與今本用字對照表》等。

李田意校閱本《二刻拍案驚奇》

一九八三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章培恆校注本,保留王古魯的注釋,刪節不雅文字。

一九九六年六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陳邇冬、郭雋傑校注本,有注釋,但也對不雅文字有所刪節。

此後遍地開花的點校本大約均不出以上諸本的體系。

尚友堂刊《二刻拍案驚奇》影印本情況如下:

〔一〕臺灣天一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版,精裝八冊,大三十二開,朱傳譽主編。系《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一輯「短篇白話小說」。此影印本未交代底本來源,並將內閣文庫的印章全部抹去。可能是早期拍攝的膠捲,效果不佳。

〔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版,精裝二冊,大三十二開。系章培恆在八十年代初前往日本神戶大學講學期間,在內閣文庫拍攝回來膠片,據此影印。保留部分日本印鑑,基本保存了原貌。但限於技術條件,清晰度一般。

章培恆整理本《二刻拍案驚奇》

〔三〕日本遊萬井書房一九八六年九月版,精裝三冊,大三十二開。影印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尊重原貌,質量最佳,但對原書印章作了去除處理。

〔四〕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六月版,精裝四冊,大三十二開。收於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的《古本小說叢刊》第十四輯。前言並不交代影印底本,但經細節比對,實際是據日本遊萬井書房翻印,清晰度尚可。

〔五〕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版,精裝四冊,三十二開。系《古本小說集成》第五批。據該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版重印。二〇〇二年四月該社出版顧廷龍主編《續修四庫全書》,又將此書收錄在集部小說類第一七八七冊。

上述幾種影印本,因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質量問題,或眉批丟失,或字跡模糊,給閱讀和研究帶來不便。

影印本函套

本次影印《二刻拍案驚奇》,根據內閣文庫原本高清掃描件複製。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書的面貌,以嘉惠學界。原書訂為八冊,每冊葉數較多且薄厚不均。為使方便閱讀且每冊書厚薄大致均衡,線裝影印版改為十六冊,儘量做到原書封面在某一冊的首葉。

最後,由筆者對此次影印「三言二拍」的工作做一下總結:

「三言二拍」的影印,起始於一九五八年臺灣世界書局李田意氏主持的「三言」影印,「二拍」的影印則起始於一九八五年。但縱觀以前的「三言二拍」影印本,大多因為技術陳舊影印不清晰,或攝影時原書未能充分打開,造成了裝訂處的文字因變形嚴重而失真。

此外,也有在影印過程中對原書不夠尊重,有人為描補的情況,而且還描補錯誤。

另外,有的藏本原書有缺葉,如內閣文庫藏葉敬池本《醒世恆言》,卷十六、卷二十二等,當時只能根據衍慶堂本補配。而兩者行款又不同,造成補配時前後文不相連接。

影印本版權頁

本次影印時,經多方搜求,在英國、法國找到了葉敬池本《醒世恆言》,補配遂改用英國、法國藏本,完全與內閣文庫本接榫。

這次五種影印本醞釀籌備出版,乃合眾人之力,費數年之心血,了多年之心願。甄選目前存世最優秀的底本首次集合面世,而且也是第一個線裝影印版,以《明刻三言二拍珍本叢刊》的名義刊行。所採用的底本如下:

《古今小說》,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天許齋初刊本;

《警世通言》,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倉石文庫藏兼善堂刊本;

《醒世恆言》,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金閶葉敬池刊本;

《拍案驚奇》,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法庫藏尚友堂刊本;

《二刻拍案驚奇》,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尚友堂刊本。

《明刻三言二拍珍本叢刊》

所選底本經過專家反覆論證,均為最早或最善版本,體現了學術界公認的最新研究成果。對於其中缺葉錯葉,在世界範圍內選取最合適的底本予以配補,且標註出處,以示嚴謹。年界九旬的著名學者寧宗一教授欣然為《叢刊》作總序。版本學家羅凌馮、陳守志傾力而為,方才有今天的成果。

無邪齋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一日於張家界

注釋

〔一〕董康:《書舶庸譚》,戊辰(一九二八年)季冬武進董氏自刊本。

〔二〕[日]鹽谷溫等著、汪馥泉譯:《中國文學研究譯叢》,北新書局一九三〇年四月版。

〔三〕孫楷第:《日本東京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一九三二年六月版。

〔四〕李田意:《二刻拍案驚奇標點本序》,香港友聯出版社一九八〇年十一月版。

〔五〕章培恆:《影印〈二刻拍案驚奇〉序》,上海古籍出版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六〕王古魯:《王古魯日本訪書記》,海峽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版。

〔七〕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山西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九月版。

〔八〕李金泉:《關於〈二刻拍案驚奇〉的版本》,中國文聯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四月《中國文學研究》第八輯。

〔九〕苗懷明:《董康和他的東遊日記〈書舶庸譚〉》,發表於古代小說網,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五日。

相關焦點

  • 二刻拍案驚奇
    此內含明崇禎五年尚友堂刊本及明末清初坊刊本(別本)兩種,均為孤本。《二刻拍案驚奇》題材大多取自《太平廣記》、《齊東野語》、《夷堅志》、《剪燈新話》、《剪燈餘話》及其他典籍,經過作者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創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個性,體現了凌氏本人的藝術構思和藝術風格。所以「二拍」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而有較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 關於《二刻拍案驚奇》的版本
    後來,在日本發現了此書,《二刻拍案驚奇》之名才漸為學人所知,可見《二刻拍案驚奇》流傳版本之稀少。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章培恆先生從日本內閣文庫攝回的《二刻拍案驚奇》,此書的真面貌遂為世人所知。但《二刻拍案驚奇》的版本問題卻一直是個懸案,就是日本藏本是否原刻本?
  • 古籍影印 |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南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刊本《史記》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南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刊本《史記》本書據日本汲古書院影印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影印
  • 南江濤丨《螺螄殼中的曼陀羅:古籍影印蠡探》後記
    在很長一段時間,影印古籍是直接拿複印機將底本複印或膠片還原,剪貼核對,出硫酸紙等環節進行印製。這樣的流程,在底本獲取時就是白紙黑字的複印件,所以出硫酸紙再印刷,當然也是同樣的效果。無論讀者還是編輯,都習慣了這樣的製作方法,即便後來用掃描儀掃描底本,也大多是保存位圖格式(只有黑白二色)。
  • 張青松:40年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南極大陸……
    這兩位科學家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張青松。△1980年1月12日,張青松(左三)董兆乾(左一)和澳大利亞南極局局長McCure(左二)等,離開紐西蘭基督城,飛往南極麥克默多站當年,董兆乾和張青松應澳大利亞政府邀請,受中國政府派遣,離京赴澳大利亞南極凱西站進行為期2個月的考察訪問。
  • 在過去百年出版史上,「影印本」是如何演變的?
    這種影印本雖然能夠暫時滿足普通讀者的需要,但很快就引起學術界的非議,一旦有精選底本的影印本出現,就難免被淘汰的命運。而較嚴謹的出版機構,乃將影印作為保存珍善本古籍且廣其流傳的方法。如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的《四部叢刊》《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等,由張元濟、傅增湘二位學者出版家經營其事,對於底本的挑選,精益求精,且不惜代價向公私藏家借用,所以成為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古籍珍善本影印本。
  • 【名著選讀】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二刻拍案驚奇》是中國明朝末年出版的短篇白話小說集
  • 來薰閣影印海外古本記
    當時的來薰閣,不但在古舊書籍的收售生意上,如魚得水,得心應手,還特別留意影印一些學術價值較高的古本。遇有珍本孤本,即便其屬海外公私藏書,無法收購至店中,亦必設法影印數部發售,藉以嘉惠學林,以廣流傳。1937年春節,來薰閣以珂羅版影印了一部《金本諸宮調劉知遠》,原書珍藏於前蘇聯莫斯科研究院。影印本小巧精緻,以「蝴蝶裝」裝幀面市,頗為獨特。
  • 張青松:農行依然是一支潛力股和價值股
    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認為,農行依然是一支潛力股和價值股。張青松表示,2019年,農行累計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約2萬億元左右。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三農、小微、普惠等領域的貸款投放中作出貢獻。這種基本的營業模式意味著資本消耗不可避免,農行也需要持續性進行資本補充。與此同時,農行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股東價值方面相輔相成。
  • 神仙鬼怪難救世——《二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三言」問世後,凌氏創作的模仿作品《初刻拍案驚奇》很受社會歡迎,書商們紛紛催促續作的創作。因此,作者又趁勢創作了《二刻拍案驚奇》,內容以奇聞軼事為主,多摻雜神仙鬼怪傳聞。這本書是「三言二拍」系列的最後一部,與前面四部相比,這部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稍微少些,創作模式與前幾部相比略顯重複,故事情節簡單。我在讀完「三言」與《初刻拍案驚奇》後,不太喜歡這部書,最後使用螞蟻搬家的方式讀完了。
  • 喬秀巖:影印張敦仁影刻撫本《禮記》識語
    而《古逸叢書三編》影印時又忽略《釋文》的存在,後來《再造善本》於二〇〇三年影印正文,二〇〇六年影印《釋文》,我們才較容易看到宋版全貌。顧跋提到有人誤以撫本為監本,指的是段玉裁等人。阮元《禮記校勘記》未出現撫州本,而有「監本」,其實就是撫州本。在看不到原書,不知道撫州刊記存在的情況下,只據部分文本異同來做推論,見其與《六經正誤》所引監本多同,所以誤認為監本。
  • 古籍影印理念的變遷
    早年影印本比較著名的有同文書局受清政府委託影印《古今圖書集成》、單獨影印《康熙字典》「二十四史」;竹簡齋影印「二十四史」等,但這些大多是影印新近圖書,不求版本,但求石印之便捷廉價。因此這些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古籍影印關係不是很大。 影印善本書,即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古籍影印,當以民國二年董康僱日本小林忠冶影印日藏南宋刻本《劉夢得文集》為最早。
  • ④《開寶遺珍》宣紙捲軸共12卷原版高仿真影印,配火攻柳杉木開寶遺珍木箱
    《開寶遺珍》宣紙捲軸共12卷原版高仿真影印,配火攻柳杉木開寶遺珍木箱《開寶遺珍》正版宣紙捲軸共12卷原版高仿真影印配火攻柳杉木開寶遺珍木箱漢本大藏經祖本【中華第一大藏經漢文大藏經的祖本】中國漢譯佛教典籍以一大藏經數千卷的規模來刻版印行,開始於宋初。
  • 蔣大鴻 四十八局並打劫法 高清影印本,41筒子頁82面,
    蔣大鴻 四十八局並打劫法 高清影印本,41筒子頁82面,(微信:77607272 備註:古書
  • 《永樂大典》國內影印出版情況
    遺憾的是,這些殘存的《永樂大典》散藏於世界各地,且多深藏秘閣,使得人們對它的研究和利用變得困難重重。③ 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版《永樂大典》(卷2584—2585,一冊)民國二十八年(1939),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收藏的一冊《永樂大典》(卷2584—2585)影印出版。此冊現藏臺北歷史語言研究所。
  • 古籍影印丨《管子》
    出版說明嶽麓書院  蔣鵬翔《管子》二十四卷,舊題管仲撰,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年(一五八二)趙用賢編《管韓合刻》本影印。管仲,名夷吾,字仲,潁上人,齊桓公尊為『仲父』。二、《外言》八篇《五輔》第十,戰國政治思想家作;《宙合》第十一,戰國末陰陽家作;《樞言》第十二,戰國末法家緣道家為之;《八觀》第十三,西漢文、景後政治思想家作;《法禁》第十四、《法法》第十六,並戰國法家作;《重令》第十五,秦漢間政治思想家作;《兵法》第十七,秦漢兵家作。
  • 重大書訊||內閣本《金瓶梅》精裝影印製作概要及眾籌公告
    不少朋友以崇禎本標配前綴「新刻繡像批評」提出使用扉頁上的《新刻繡像批評原本金瓶梅》作為標題,我認為不可,理由如下:這個扉頁來自於1963年《大安》雜誌的刊文,這個刊文只有圖,沒有文字說明,這個扉頁是否真的內閣本散佚頁面,至少後人可以提出質疑。
  • 粵港詩鐘社 7/14日:樽/刻二唱
    【粵港詩鐘社】積分賽7月14日場樽/刻二唱(7月第10場)巖刻陰山千裡畫,窪樽峴嶺萬年杯。裴植40.獸樽謾說功名薄,蠹刻方知歲月深。瑤樽醉許千杯少;燭刻愁添一夜長。張新 龍江詩鐘社130.晷刻韶光催學子,罍樽玉液送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