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抽象——繪畫的音樂性

2021-02-08 澎湃新聞

原創 美術館小泡芙 美術館的小泡芙們

「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仿佛是繃滿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

——瓦西裡·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

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孩童時期的康定斯基曾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對音樂具有敏銳的感知。

康定斯基的聯覺(知覺混合)能力超強,他能十分清晰地指出不同顏色的屬性和傾向,或者說「聽見了色彩」。他常以《即興》、《構成》等類似於樂曲名來命名畫作。從音樂性的角度去理解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聆聽抽象藝術的「內在聲音」。

金字塔理論

在分析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的音樂性前,先來看看他是如何看待音樂這門藝術的。康定斯基將各門藝術的集合視為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和頂分別佔據著藝術的兩個對立面——客觀現實和內在精神,而音樂如同金字塔的頂端,是精神性的抒發。

他將音樂視為最優秀的老師,不同於繪畫需要依賴於客觀的自然現象,音樂力圖表現的是藝術家的靈魂、塑造自身的獨立性。

一個不滿足於再現生活和自然的畫家會自然而然地將音樂的手法應用到自己的藝術中去。」對現代繪畫中的節奏、對數理抽象結構、對色調的重複、色彩的流動等等的追求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他看來,每種藝術,在某個方面,都存在其他藝術無法企及的效果。因此,對不同的藝術進行研究結合的再創造,使得一種「真正史詩性的藝術」成為可能,康定斯基就是這種藝術的實踐者。

色彩的音樂性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康定斯基受歌德色彩理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色彩-音樂譜系:

康定斯基傳達出一個重要的理念,色彩和形式,即使單獨使用而沒有模仿的對象,仍然能表達含義,並且更純粹更有內在驅動力,由於顏色和形式的數量是無窮無盡的,它們的組合和效果也難以數計,並且只要加以處理,形與色的結合就可能顯示出新的和諧。

繪畫與音樂的區別之一在於音樂需要時間去表達,而畫面只能同時向觀眾展出全部內容。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一個個幾何的形式仿佛是流動的音符,音樂在時間上的延續性和漸進性,彌補了繪畫的這一缺憾。

色彩在畫布上鋪開,仿佛一支交響樂隊大幕拉起,演奏著時疾時徐的奏鳴曲、變奏曲和小步舞曲。

形式的音樂性

樂譜上布滿了線和點,這或許就是音樂和形式的共通。

點:是最簡潔的形,是繪畫最基本的元素。

表示點的各種形態的例子

點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就其自身而言就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連串聲音的延續。

康定斯基將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第一節線轉換成點,圖片來自《點線面》

線:線是由點產生的,可以稱作第二元素。

康定斯基認為水平線是具有冷感的,垂直線是無限暖和的,對角線則冷熱均衡。將不同的線條形式與繪畫形式進行對應,參考前文的色彩-音樂譜系,可以理出以下對應關係:

線條形式

繪畫形式

音響

水平線

停頓

垂直線

停頓

對角線

紅(或灰或綠)

小號(或小提琴)

任意直線

黃和藍

喇叭和大提琴

同時,康定斯基也將不同的角和音響、色彩對應起來:

音響

顏色

直角

停頓

銳角

停頓

鈍角

黃和藍

喇叭和大提琴

面:畫面是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框定出的範圍

康定斯基認為水平線冷而靜止,垂直線暖而靜止,兩種冷而靜止的元素和兩種暖而靜止的元素各構成一組,成為靜止的兩個聲部,決定了畫面平靜的聲音。

而兩個水平線一上一下,兩個垂直線一左一右。「上」水平線呈現出輕鬆感、解放感和自由感,這三種特性都產生音色稍有差別的泛音,而在「下」部,聲音趨向刺耳尖銳。在畫面的「左邊」,「上」的特點得以重複;在畫面「右邊」,「下」的特點得以延續。

不同的角繼續發展下去即形成面,康定斯基在線-面-色間建立了聯繫:

圖片來自《點線面》

參考其顏色-音樂譜系,我們又可以進一步將不同的面與音樂對應起來,色彩與形式構成了和諧有序的畫面,表現出如交響樂一般的美感。

通過在色彩和形式中注入音樂,康定斯基使繪畫的藝術空間無限延展。

抽象符號的背後,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線條交錯的剎那,是不同音色的交融。聆聽抽象,不知哪根線條,會成為你心中那把豎琴上的弦.

下面是圖片(與音樂共同享用效果更佳哦)

參考文獻:《論藝術的精神》,康定斯基著

《點線面》,康定斯基著

文/李慈航、lyr

圖源網絡

原標題:《泡芙Point|聆聽抽象——繪畫的音樂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作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他說:抽象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
    他的畫是隨意、自在、無拘無束的 他創作藝術的方式是全然自由的 他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 他就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 ▼
  • 張大千談抽象繪畫:總結出16個字,把老子的精神悟得非常透
    對於自己自己重墨重彩的繪畫特點,張大千其實是學習了西方人的抽象繪畫。他把這一種西方人的繪畫,總結出16個字概括,非常精準。 張大千:對於西方人的抽象理解 ,我們至今是看不到的,但就拿這一個抽象的詞來理解。西方人的那一套,我們老祖宗就已經玩會了,也就是無相之相!
  • 美國藝術家Shirley Jaffe抽象繪畫作品
    雪莉·傑菲(Shirley Jaffe)豐富多彩的幾何抽象畫充滿了聯想,靈感來自她的第二故鄉巴黎。傑菲精心的構圖讓人回想起亨利·馬蒂斯特有的平坦而又流暢的圖形——背景關係和精簡的形式,就像在《四個正方形的黑色》(1993)中一樣。
  • 看這樣的抽象動畫,也真蠻興奮的
    他的父母或許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將在日後成為世界動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抽象動畫大師。費欽格從少年時就對繪畫和音樂充滿了興趣。在費欽格16歲那年,批評家迪博爾德的一篇文章讓他對動畫萌生了濃厚的愛。機緣巧合之下,後來費欽格跟迪博爾德成為了朋友,並在他的鼓勵下毅然決然地跳進了動畫圈。
  • 名畫賞讀: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又稱抽象主義,或抽象派。二戰後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一種繪畫流派。抽象派這個字第一次運用在美國藝術上,是在1946年由藝術評論家羅伯特·寇特茲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現主義"這個詞用以定義一群藝術家所做的大膽揮灑的抽象畫。
  • 巨匠蕭友梅之子:抽象繪畫藝術家蕭勤
    他在抽象繪畫領域創造鮮明風格,並獲得西方藝壇肯定。蕭友梅(1884—1940),字思鶴,又名雪明。1901年留學日本,在東京高等師範附屬中學學習,後轉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東京音樂學校。1906年,經孫中山介紹加入同盟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蕭友梅被任命為總統秘書。1912年作為公派生赴德國入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教育學,1916年獲博士學位。
  • 富饒之地的紀念碑——弗洛朗斯·熱特羅《看見音樂: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3)
    無論從何種意義出發,色彩在此處成為主要的抽象語言,承載著畫者想要傳達的主旨。繪畫不再是摹仿自然的繪畫,而成為純粹色彩的繪畫,色彩的獨立性得到了體現。如果說色彩在古典時期主要是一種描繪手段,那麼在馬蒂斯的繪畫中,色彩就已經獨立成為畫面的靈魂。色彩構造、驅動著畫面,繪畫的客觀性被削弱,斑斕的色彩成為主觀情緒的窗口。繪畫在非物質性上向著音樂靠攏。
  • 現代抽象畫家康定斯基作品賞析
    抽象油畫的先驅康定斯基的作品他甚至把他的繪畫命名為「即興」和「結構」,仿佛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抽象油畫的先驅康定斯基的作品抽象派指的是抽象繪畫這一畫派名稱,寫生指在繪畫中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一種方式,抽象派寫生即按照抽象繪畫的藝術風格進行繪畫。
  •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馬路:無心抽象反而抽象(附作品)
    作者:馬路【導讀】寫實繪畫挺好,人人都知道畫的是什麼,技術也細膩,號稱「實力派」。畫得越來越細,畫的越來越像,繪畫和照片就不好分了。寫實繪畫挺好,人人都知道畫的是什麼,技術也細膩,號稱「實力派」。畫得越來越細,畫的越來越像,繪畫和照片就不好分了。表現的繪畫也很好,有個性,有情感,對現實有態度,畫得痛痛快快地。這兒的繪畫絕對不會讓人以為是照片。後現代的種種也不錯,嬉笑怒罵,機智靈活,總是鬥智鬥勇的。把情感放到這兒,就顯得愚鈍、槓頭。都很好,就是看著有點煩,起碼我有點煩。
  • 抽象的開端 | 康定斯基
    瓦西裡·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國畫家,是世界公認的現代抽象繪畫的創始人。傑出的藝術理論家、詩人、劇作家。從早期的肖像和風景畫,到後來探索精神性、情感性和節奏感的顏色與線條,因其率先創作抽象式作品而被今人銘記。康定斯基既是老師、理論家,也是一位實踐的藝術家,他對音樂、詩歌、哲學、民族學、神話和神秘學均感興趣,這些興趣本身也是他繪畫、雕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馮開蘭和她的抽象繪畫(視頻紀錄片)——史緒藝術傳媒出品
  •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編者按:照相機的出現,對繪畫的影響,尤其對寫實繪畫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它迫使畫家重新思考繪畫的本質和價值。 繪畫的本質是什麼?以「像」為衡量標尺顯然已不是繪畫的終級目標。
  • 約翰·凱奇(John Milton Cage Jr )的繪畫
    作品的最深含義是請觀眾認真聆聽當時的寂靜,體會在寂靜之中由偶然所帶來的一切聲音。這也代表了凱奇一個重要的音樂哲學觀點:音樂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聽。他的繪畫(或版畫)作品充滿著音樂經驗。雖然約翰·凱奇在1933年前就開始用水彩顏料繪畫,這是一種抽象的方法,不需要像音樂一樣精確地控制凱奇的肢體。他將部分作品寄給了他的老師亨利·考威爾(Henry Cowell)。答覆是一封「含糊不清的信」。凱奇後來解釋說:「聽我音樂的人比看我繪畫的人,對我的繪畫說得更好。」 這好像是說,他在音樂界畫畫是最好的,而在畫家群裡他音樂搞得最棒的一樣。
  • 新展預告 | 天地有情 萬物吾與——鄭月波繪畫作品展
    【展覽名稱】天地有情  萬物吾與——鄭月波繪畫作品展【主辦單位】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
  • 【音樂早餐120】聆聽音符背後的美麗心靈!
    音樂是抽象的不像繪畫描摹現實的景物不像文學訴說生活的情節不像電影展現絢爛的畫面音樂和現實沒有明確的對應—— 楊照《想樂:聆聽音符背後的美麗心靈》「每個人身上隨時都帶著可以和外界呼應節奏、韻律的呼吸;每個人都具備能夠聆聽立體多聲部音樂的兩隻耳朵;每個人都有可以借分析體察進而內化複雜音樂的智力。但很可惜,我們很少自覺珍惜、更少動用這些上天給予我們的美好資產。我們任憑自己活在野蠻、粗糙的聲音荒野裡,讓呼吸混亂、耳朵退化、智力鏽蝕。」楊照感慨。
  • 【知識貼】抽象表現主義:鉅細皆心造
    ::::1912年,康定斯基在藍騎士(Die Blaue Reiter)的刊物上發表《關於形的問題》(On the Problem of Form),強調形式和色彩的音樂性1950年,趙無極、曾海文、朱德群和丁雄泉在抵達巴黎後很快進入巴黎藝壇的核心,以中國書法及哲學融入非具象藝術中,在抽象表現主義的洪流中脫引而出。1如今,當我們面對一室趙無極、朱德群和曾海文的抽象作品時,隱約可循的中國元素和晦澀的表現手法使得理解和欣賞的可能性變得捉摸不定。
  • 攝影美學之抽象攝影概述
    「抽象」字義的解釋可以有多種,例如, 《新華字典》裡的解釋為,「從各種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質特點,成為概念。」心理學的解釋為,「所謂抽象性,就是給人一種在心靈上繪畫的感覺。」電影藝術的解釋為,「卓別林的誇張、荒誕都是抽象的形式,所以誇張和荒誕可以把故事人物簡化成概念和形式。因為是無聲電影,所有表達的概念和形式,都是純粹的抽象,是一種視覺。」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1910年,波丘尼在《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繪畫宣言》,結識了馬利奈蒂,並成為未來派的理論家。波丘尼聲稱:「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我們要反抗陳腐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時光流逝中骯髒和腐朽的事物。我們要有勇於反抗一切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的、嶄新的,伴隨著對不公的甚至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
  • 阿波羅的裡拉琴——弗洛朗斯·熱特羅《看見音樂: 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1)
    圍繞這一問題,她以音樂為綱,在浩如煙海的西方繪畫作品中,梳理出一條「音樂繪畫藝術史」的脈絡,集中展現了從16到20世紀500年以來,西方音樂題材的美術作品。精選出的 350 幅有關「音樂」元素的繪畫,按照創作年代、作品題材、繪畫技巧、藝術風格的演變順序進行整合,薈萃成這部音樂圖像志的扛鼎之作《看見音樂:西方經典繪畫中的音樂主題》。
  • 極象|鄭偉傑的抽象表現主義攝影探索(下)
    我們通常將這類無法在圖像當中找到現實對應之物的視覺文本——無論是繪畫還是圖片,簡單籠統地理解為「抽象的」作品。  按照康定斯基的說法,繪畫本身的語言系統,色彩、形狀、構成、肌理、明暗等等,可以依照自身的語法邏輯,得以有效的無窮組合,從而直接表達人的內在精神和心理需求,而不必通過描繪客觀事物這個尷尬的媒介。1910年,他完成了自己有關抽象繪畫的理論傑作《論藝術的精神》,預見性地描述了未來抽象藝術完全可以在繪畫內部得以自為自足完成的可能性,並以極大的熱情,持續地進行他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