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裡是一片荒灘,這些樹全是我們這幾年栽下的,你們要是夏天來,這裡綠茵茵的,還漂亮」。12月19日,在甘州區甘浚鎮西洞村,78歲的原村黨支部書記朱義扛著一把鐵鍬,帶領10多名村民正忙著修剪枯枝。眼前這一排排挺立在荒灘上的樹木就是他帶領村民打造的生態長廊、防風固沙帶。
甘浚鎮西洞村位於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山腳下,在這裡種樹,與其他地方相比,自然要多費一番精力。
從2016年開始,每年4月初,朱義就帶著村民開始在村西頭的荒灘上栽植楊樹、沙棗樹、柳樹等種樹,現在已種了500多畝上萬株。「樹苗是我們村集體買的,每家每戶都出力,村民們也都很支持。」他說道。
「原來我們村西灘既沒有路,荒草也長滿著呢,光禿禿的。從2016年到現在是路也開了,樹也栽起來了,從一棵樹到一片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西洞村村民王建新自豪地告訴記者。
西洞村數百畝的荒灘能綠起來全是靠著朱義與當地村民四年的努力。「樹多了,風沙就少了,耕地得到了保護,我們莊稼人的收成也就好了。」談起自己的植樹成果,朱義頻頻咧嘴大笑。然而,留在他眼角深深的皺紋和長滿老繭的雙手寫滿了歲月的印記。
如今,朱義帶領村民栽種的樹苗均已成林,生態價值開始凸顯。村民們都說:老書記幫我們建了一座「綠色銀行」。
朱義告訴記者,「儘管現在自己年齡大了,今年也退休了。但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今後他將繼續栽樹,多種些樹,對西洞村的子子孫孫總是個好事情。」
通訊員 鄭旺 圖/文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