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綜藝的崛起,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在2020年,無論是從數據還是質量,網綜的表現均已全面碾壓臺綜——相較於《青你》、「浪姐」等的火爆,臺綜不僅沒有新的「爆款」出圈,以《極限挑戰》、《奔跑吧》為代表的王牌節目均出現了口碑明顯下滑的現象。同時,網綜贊助費屢次刷新紀錄,而臺綜招商卻越來越艱難,有些二級衛視的綜藝節目慘遭裸播,優秀製作團隊出走電視臺,投入網絡平臺懷抱,種種現象似乎都在表明,網綜已經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全盛時代。
2020年播得最火的現象級綜藝節目是什麼?由「FUNJI」整理、根據在播綜藝在各平臺熱度、播放量等數據擬合得出的「2020年度熱門綜藝榜」顯示,熱度排名前十名的綜藝依次為《青春有你第二季》、《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王牌對王牌第五季》、《明日之子樂團季》、《青春環遊記第二季》、《創造營2020》、《極限挑戰第六季》、《奔跑吧第四季》。
在這份榜單中,網綜佔據了TOP10中的六席,臺綜節目排名最高的《王牌對王牌第五季》僅取得第五名的成績,網播綜藝的播放熱度已經全面碾壓了臺播綜藝。雲合數據統計的數據亦驗證了這一結論——2019年,電視綜藝的有效播放量還是高於網絡綜藝的,但在2020年,網絡綜藝的全網有效播放量(191億)已經反超了電視綜藝(181億)。
而從網友討論熱度來看,網綜也全面勝於臺綜——2020年豆瓣評分人數TOP 10的綜藝依次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朋友請聽好》、《我們的樂隊》、《青春有你第二季》、《說唱新世代》、《這!就是街舞第三季》、《歌手·當打之年》、《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創造營2020》、《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網綜佔了八個席位(《朋友請聽好》、《我們的樂隊》均為先網後臺)。
其實,就算沒有數據的印證,在大多數網友們的認知中,今年網綜的熱度是遠遠高於臺綜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青春有你2》、《演員請就位2》等節目每次播出之際,都會屠榜微博熱搜。寧靜、張雨綺、萬茜、劉雨昕、虞書欣等明星都因為這些綜藝成為了年度紅人。即使是未入榜單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也捧出了楊笠、李雪琴等輿論場紅人,尤其是楊笠那句「他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更是成為了各大社交平臺上的年度金句。
反觀臺綜,2019年至少還有有因「明學」走紅的《中餐廳》,而2020年卻沒有一部臺綜是火出圈的。除了《王牌對王牌5》熱度尚可以外,《奔跑吧4》、《極限挑戰6》、《中餐廳4》、《嚮往的生活4》這些各大衛視的王牌節目都反響平平,不復當年的爆火之勢。
從質量的角度來說,網綜同樣贏得很漂亮。2020年上新綜藝豆瓣評分TOP10依次是《局部第三季》、《忘不了餐廳第二季》、《國家寶藏第三季》、《舞蹈風暴第二季》、《說唱新世代》、《明星大偵探之名偵探學院第二季》、《師父!我要跳舞了》、《見字如面第四季》、《明星大偵探第六季》和《明星大偵探之名偵探學院第三季》。網綜同樣是有八檔在列(《忘不了餐廳第二季》和《見字如面第四季》均為先網後臺)。
在網友的直觀感受中,網綜的內容更豐富、緊貼當下潮流,而臺綜節目則顯得愈發固化,仍靠「綜N代」打天下。從榜單中亦不難看出,主打「文化牌」的臺綜節目憑藉其內涵底蘊尚能一戰,娛樂向節目的則在網綜的衝擊下,毫無競爭能力。
在業界的共識中,綜藝節目的熱度總是和廣告招商能力正相關的。越是有熱度的節目,廣告招商能力也就越好。在2020年,網綜的廣告投放量同樣日益高走。
據公開資料顯示,《偶像練習生》的贊助金額達到3億,其中農夫山泉以2億的贊助費搶佔了「獨家冠名權」;《這!就是街舞1》的招商費達到了6億;《熱血街舞團》招商總金額達6.5億;《青春有你1》的贊助金額更是上漲到了9億,蒙牛真果粒以3億的價格將「冠名權」收入囊中。《明日之子2》總贊助超7億;《乘風破浪的姐姐》拿下了13家品牌贊助,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回想當年,2017年爆火的網綜《中國有嘻哈》上線時曾險些裸播,隨著節目的播出和持續走紅,才拿到了農夫山泉1.2億的贊助費。這在當年來說,已經算是刷新了網綜的贊助費紀錄。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這之後,網綜的贊助費一次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商家對於網綜的認可度,也驗證了網綜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
為何 「金主爸爸」們對於網綜的如此青睞?
對此,資深綜藝製作人小邱對搜狐娛樂透露,以前臺綜還處於主導地位的時候,廣告商選擇投錢給誰,就看誰的收視率高。但是,現在視頻平臺整理出了一套數據,包括節目的點擊率、熱度、收視群體、客戶購買的匹配度、用戶畫像等等,豐富、有針對性,比起單一的收視率報表更有說服力,更能讓廣告商相信,把錢投給網綜,收益更大。
更讓「金主爸爸」瘋狂心動的,還有網綜強大的變現和帶貨能力。《中國有嘻哈》播出期間,通過買農夫山泉維他命水為選手投票的粉絲不在少數,有些更是成箱地買,達到了狂熱的地步。這套營銷手段之後又被放到了《偶像練習生》上——粉絲購買農夫山泉維他命水一箱可額外獲得48次投票機會,粉絲又一次捲起了囤水狂潮。同樣,康師傅冰紅茶也和「創造營」系列選秀合作,刺激粉絲買飲料投票。
品牌與選秀綜藝合作的營銷方式還不止這些,比如組織投票,邀請人氣最高的學員一起參加品牌線下宣傳,或者組織投票,粉絲可為偶像贏得代言機會等等。最後的結果就是,《中國有嘻哈》給農夫山泉維他命水帶來了2000%以上的知名度提升。《偶像練習生》播出期間,農夫山泉的銷量上漲了500倍。康師傅冰紅茶因為《創造營2019》的爆火,銷量超過2億瓶,整體銷售同比增長10%。蒙牛純甄通過贊助「創造營」,收穫了1/4的關聯聲量和將近30億的品牌話題閱讀量,品牌認知度提升了23%。有這樣的成功先例在前,品牌方面自然加重了對於網綜的投入。
與之相對的,是電視臺招商的日益艱辛。小邱向搜狐娛樂透露,現在一線衛視廣告招商基本上完成不了預期的額度,「就打個比方,某個一線衛視,它一年的廣告額度是70億,但有可能到了第四季度它頂多能完成四五十個億,這個缺口就很大了。」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報導稱,「過去廣告客戶的預算80%投放到電視臺這塊,現在全年的廣告預算只有20%投放到電視臺,頂多不會超過30%。各大衛視就是在20-30%的預算中去搶奪一份。」「手機類、汽車類、OTC企業的品牌廣告主,投放量都在縮小。年輕化的品牌更認視頻網站。」對此,知名綜藝導演李文妤也感慨道:「蛋糕還是那麼大,原來這些量全部都在電視臺。但現在一部分去了網際網路平臺,還有一部分去了KOL那裡,所以電視臺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了。」
目前,除了少數的衛視熱門綜藝能獲得巨額冠名費,大多數衛視節目越來越難接到廣告訂單,小邱表示,2020年他參與製作的一檔二線衛視綜藝節目就是裸播的,而往年還都有贊助商。反觀網綜節目,贊助商已經不再局限於以前的快消品和生活必需品,微商、電商、金融、輕奢品等品類的品牌也在搶佔市場,廣告商的天平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網綜傾斜著。
那麼,臺綜和網綜比起來,到底差哪兒了?
在臺綜與網綜的競爭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就是如今觀眾收看習慣的改變。小邱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表示,現在的電視開機率實在是太低了,「尤其是上班族、年輕人,不願意再守在電視前看節目,都是上網看。」
但導致臺綜全面落敗的更關鍵因素,則在於內容。曾任東方衛視節目《花樣爺爺》、《花樣姐姐》執行總導演的李文妤,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網綜領域。在2020年,她擔任了《演員請就位2》的編劇,而她公司的另一個小團隊同時也在做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3》,對於網綜節目與臺綜節目的差異性,她頗有發言權。
李文妤表示,兩個節目是同類型的,但網絡平臺和電視平臺播出風格的不同,也導致了節目效果的差異,「網絡和電視的受眾不一樣,電視的觀眾年齡偏大,所以《我就是演員3》節目的風格也會相對收斂一些。當中的明星可能不會像《演員請就位2》中的嘉賓那麼全方面地剖析自己,嘉賓與嘉賓之間那種針鋒相對的感覺也會弱一些。」
從用戶畫像上來看,臺綜的觀眾群體基本盤是35歲以上的人群,面向這一群體的節目勢必要如李文妤所言,風格上有所收斂。對此,綜藝導演豆豆深有體會——「網絡平臺是公司的性質,目的是創造利益,他們想的都是怎麼創造出博眼球的內容,來吸引點擊率。但電視臺不負擔著掙大錢的任務,主要就是求穩。所以,網絡平臺才會做出《中國有嘻哈》、《樂隊的夏天》、《脫口秀大會》,這樣的綜藝電視臺肯定是不會做,也不太敢做的。」 對於對內容比較執著的製作人來說,他們在創作時更加追求自由和空間,「什麼可以讓我們有新鮮感,讓我們覺得在內容創作上比較有挑戰性,我們就會跟著什麼走。」很顯然,網絡平臺無論是自由度,還是用戶的年輕程度,都更加符合他們內心的標準。
而臺綜本身的內容質量日益下降同樣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幾個老牌的綜N代,製作團隊和嘉賓都大換血,讓觀眾覺得失去了「節目的魂」。 用李文妤的話來說,就是「你人換得太厲害,觀眾會習慣性地有個比較,觀眾會覺得新人可能就沒有老人身上的那種標籤,或者綜藝感不行,這樣觀眾就很難投入進去。」以當年口碑收視雙贏的《極限挑戰》為例,該節目第一季到第四季的嘉賓陣容一直是孫紅雷、黃渤、黃磊等六個人,導演也一直是嚴敏,但是到了第五季,嘉賓和導演都換了,節目的豆瓣評分也是跳水式地下降,從第四季的7.7分,降到了第五季的4.1分。
在李文妤眼中,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的工作體系也存在有很大的差別。「電視臺裡的人一是沒有生存的危機,臺裡養著他,不會失業。二是他做再多也不會產生市場價值,做得再好,也就那麼點錢,你就會感覺整個團隊的節奏感是相對低的。但網絡平臺不一樣,供應商都來自於市場,做得好才能活下去。所以你可以感受到,不管是導演組,還是音響燈光攝錄這些部門,都是擰成了一股繩兒,拼著勁兒在幹。」而網綜相對臺綜,對局限性更小,可發揮的空間更大,優質團隊不僅能夠放手做內容,更能由此獲得更優厚的回報,吸引力不言而喻。
除了內容取向與工作體系上的差異性,節目時長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臺綜與網綜的發展空間。僅以《演員請就位2》與《我就是演員3》作比,前者時長是200到300分鐘,而後者只有120分鐘左右——因為電視臺還有其他的節目要播,每個節目的時長都要控制。李文妤認為,這樣一來,很多好的內容就無法伸展,對於節目的節奏和觀眾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
從商業贊助與廣告植入的角度而言,小邱坦言,相比於網綜,臺綜一般都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廣告太多,觀眾忍不了。而網綜時長足夠長,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裡插播多一些廣告,也無傷大雅。而對於廠商來說,他們選擇冠名、贊助一檔節目,追求的自然是更多的品牌露出。在一點上,網綜總有更多的花樣玩法,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意小劇場廣告——《熱血街舞團》中,就用創意廣告舞替代了以往的口播廣告,《中國有嘻哈》還為幾家廣告主量身定製過花式rap歌曲。這一點也勝過了臺綜節目中相對較為單一的口播、植入模式。
自由度高、受限少、花樣多,網綜相對寬鬆的創新環境催生出了比臺綜更富有競爭力的節目內容,而「回報更優厚」這一點,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質製作團隊向網綜遷移。
做臺綜還要倒貼錢?
優質團隊出走擁抱網綜
在接受搜狐娛樂的訪問時,受訪的業內人士們都或多或少提到如今的臺綜存在著「錢不到位」的問題。小邱在接受搜狐娛樂的訪問時透露,現在跟電視臺合作很多時候回款很難。網絡節目招不到商,大不了不做了。但電視臺不行,因為它要保證24小時的節目量,不能開天窗,所以有些節目就算招不到商,也要做。這樣一來,做事的團隊就很有可能收不到尾款。小邱之前提到的他為某二級衛視做的那檔裸播的綜藝節目,到現在,別說收尾款了,他自己還墊了十幾萬的差旅費。
除了錢的問題,電視臺給予優質綜藝製作團隊的上升空間相對也狹小。李文妤提到,她的很多朋友現在還在臺裡工作,「有些導演,他們付出的勞動跟我們差不多,但得到的其實真的不是很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揚名於臺綜時代的優質團隊,選擇了離開電視臺。接下來,他們到底去哪兒了?
前文中所提到的《極限挑戰》前四季導演嚴敏,如今離開了東方衛視自立團隊,在今年製作了高分網綜《說唱新世代》。與此同時,跑男最初的導演岑俊義也已離開浙江衛視,創立了公司,之後參與了《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明日之子之樂團季》等網綜的製作。
而曾在燦星製作執導了《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等多部臺綜的導演車澈,現在同樣全面投向了網綜的懷抱,打造出了《中國有嘻哈》。《嚮往的生活》總製片人王徵宇,此前曾是浙江衛視宣傳總監,負責過《中國夢想秀》、《爸爸回來了》等多檔臺綜的宣傳總監,自立門戶後製作了《幸福三重奏》、《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哈哈哈哈哈》等網綜節目。
「網綜製作人面對的是市場,做得好,就成了招牌,就可以實現更大價值的轉化。但電視臺的人做得再好,頂多也就是在體系裡升個職,沒有更多的自身利益了。」在綜藝導演豆豆眼中,優質團隊擁抱網綜,正是考慮了種種現實因素做出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綜的崛起,並不是說網絡平臺培養了好的團隊,而是優秀的團隊開始從電視臺到網絡平臺遷移。
從2017年的「超級網綜元年」,到如今的網綜全面碾壓臺綜,總結起來,就是「得年輕觀眾者得天下」。李文妤坦言,臺綜的觀眾不是傳播型的,「他們基本上都是35歲以上的人群,看了節目之後,不會像年輕人一樣去網際網路上討論,把熱度拱上去。所以,大家也會認為這些節目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廣。」而網綜節目主要面向年輕觀眾,他們的傳播能力和消費能力是無法估量的,為節目和平臺帶來的價值也是驚人的。所以,現在的綜藝製作方也致力於挖掘年輕觀眾的內容需求。
歸根到底,2020年網綜進入全盛時期,是大風向驅動下的必然結果。在網綜崛起的同時,電視臺也在經歷陣痛期。但這並不意味著臺綜毫無還手之力,儘管電視臺式微,但也在尋求創新和突破,湖南衛視就曾經視花了幾年的時間慢慢實現了觀眾轉化,將年輕觀眾變成了自己的核心受眾。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網綜會持續興盛,但臺綜也在不斷求新求變,最終仍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實現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