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娛樂行業的2018年,擔得起任何形容的詞彙。
很多該來的,以不該來的形式在2018年發生,從業者們以「寒冬」為解釋。實則透著一絲不甘。這一年,行業的神跡與至暗時刻並行,經歷雨打風吹過後,卻仍舊讓人期盼迎來一場「萬象更新」。
因此,烹小鮮聯手艾漫數據,獲取年度全網數據,特此推出2018年度影視價值實力榜,分別從藝人、電影、劇集、綜藝四個維度進行解讀。意在復盤這一年的中國人屏幕心史,也為給這一年大家走過的路,記下一個無法忽視的路標。
作者|爽子
回顧2018年綜藝節目的整體表現,可謂穩重有進。在基本涵蓋了音樂類、慢綜藝、戶外真人秀、文化類綜藝、競演類綜藝的基礎上,也增加了一些諸如偶像選秀、觀察類綜藝等綜藝類型,無論是題材還是製作,國內綜藝市場都已經趨於精品化品質水準。
對此,烹小鮮將2018年年度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匯聚成榜,並加以剖析,藉此為希望能夠為廣大綜藝創作者們提供一些總結和思考,同時也為2018年的綜藝市場畫上圓滿句點,更好地擁抱2019年的全新氣象。
從2018年電視綜藝的表現入手,湖南衛視可謂臺綜市場最大贏家,在臺綜排名top10中,6檔節目躋身榜單。《嚮往的生活第二季》與《歌手第二季》兩檔綜二代以微弱之差位居榜單前2位,而《聲臨其境》《幻樂之城》《中餐廳第二季》《聲如人心》一舉攬獲了第六到第九的位置,彰顯了極強的內容生命力。
立足湖南衛視一直以來主打青春向上的內容定位,可以看出,無論是《嚮往的生活》還是《中餐廳》,年輕化的內容十分容易引起青年觀眾的共鳴感,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收視效果。當然,在節目創作的突破性方面,湖南衛視的創新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從今年多檔諸如《聲臨其境》《幻樂之城》的節目中便可探知,在保留原有綜藝品牌優勢的基礎上,其一直也在不斷推出新型的節目品牌。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推動綜藝創作,湖南衛視去年面向成熟團隊推出的工作室制,也為其原創綜藝的創造力進行了新一輪的保駕護航,12個工作室,各有所長,幾乎包攬了湖南衛視一整年的綜藝節目,而其中更不乏《聲臨其境》《聲入人心》這樣的原創爆款綜藝。
而除了湖南衛視在綜藝版圖上發展勢頭較猛之外,在這份榜單上,浙江衛視與東方衛視分別各佔2席名額也體現出了這兩家衛視在綜藝版圖方面的一些布局思路。東方衛視依然以老牌綜藝IP《極限挑戰第四季》《夢想改造家第四季》延續熱度,浙江衛視則實施了「老」帶「新」策略,在《奔跑吧第二季》意料之中地位取得第5名的成績之外,新晉競技籃球綜藝《這!就是灌籃》憑藉高的可看性和專業度加持衝進了前3甲。
當然,如果刨除各大衛視的布局烙印不談,聚焦這些綜藝節目本身同樣可以清楚發現,在當下的綜藝市場中,雖然常常充斥著「綜N代」無法延續經典的說法,但事實證明,綜N代的口碑效應和品牌化內容認知的確是受市場所肯定的,在艾漫數據的臺綜top10的榜單中,綜N代佔了6席。而2018年一線衛視綜藝節目中,製作超過三代的綜藝,浙江衛視有7檔,北京衛視有4檔,東方、江蘇衛視各有3檔,湖南衛視有2檔,而二代綜藝,湖南衛視有4檔,浙江、江蘇、北京衛視各有3檔,東方衛視2檔。可見,無論是臺方,還是觀眾方,對於綜N代的期待值還是相當高漲的。
偶像養成類綜藝影響力漸強,
優酷系列綜藝品牌辨識度凸顯
有統計稱,2018年網絡綜藝節目總計上線385檔,較2017年同比增長95%。顯然,告別網絡綜藝原始探索的階段,2018年是網綜呈現出井噴趨勢的一年。偶像養成類綜藝《創造101》《偶像練習生》帶來的高流量和高話題度,堪稱2018年的綜藝市場的兩枚重磅炸彈,更因此而促進了新一代流量的崛起。
奪得top1的《創造101》,總播放量為51.4億,單期最高播放量12.2億,平均每期播放量5億,總決賽直播在線人數超過6300萬。從《創造101》中走出的楊超越晉升為了「全民錦鯉」,參與過《吐槽大會3》《心動的信號》《超新星全運會》等多檔騰訊視頻自製綜藝的王菊,也憑藉其獨特性格標籤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另一位從《偶像練習生》中脫穎而出的蔡徐坤,則以長期位居微博超話社區明星榜首的亮眼表現,衝擊著以tfboys、鹿晗等頂級流量為首的格局。與此同時,由《偶像練習生》選手黃明昊、朱正廷、小鬼王琳凱、畢雯珺、董又霖、董巖磊所參與的互動實境經營秀節目《奇妙的食光》位居艾漫網綜榜單第4位。顯然,從早期《超女》《快男》式火爆的電視選秀到如今《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網際網路偶像養成類綜藝的白熱化,2018年是一個明顯的轉折點。
總之,2018網絡綜藝市場的較往年更為火爆。優酷「看理想」系列在艾漫榜單中的表現不錯,《一千零一夜出走季》《局部第二季》《圓桌派第三季》三檔節目分別位列網綜top榜的6、8、9位,而關注優酷看理想自頻道的數據,已達到了13億播放量,93.4萬關注量。除優酷的「這!就是」系列綜藝外,泛文化類的內容布局已為該平臺聚合了不少受眾。
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出走季》從形式上做了升級,以主持人梁文道的視角與讀者分享經典書籍和自己獨到觀點,同時會結合作者著書的時代背景進行整體剖析,致力於為廣大網友讀者提供一份有深度的內容補給。《局部第二季》則聚焦於一起探尋藝術的世界,由作品出發,一邊品味藝術的美感,一邊聆聽陳丹青多元豐富的藝術觀點。三檔節目中,《圓桌派3》是受眾最廣的,三季以來豆瓣評分均達9.0以上。不僅受眾人數廣,觀眾口碑也不錯。
近兩年,諸如《嚮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中餐廳》《親愛的客棧》的慢綜藝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以其沒有刻意的遊戲設定,也沒有誇張的劇情轉折等特點徵服了觀眾。隨即,綜藝市場掀起了一陣慢綜藝的狂歡。而在經歷了「慢綜藝」的火熱過後,由慢綜藝升級而來的觀察類綜藝勢頭也順勢而起。在綜藝榜單中,不乏觀察類綜藝的代表。
《幸福三重奏》《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等情感向觀察類綜藝的出現,給觀察類綜藝帶來了發展新趨勢。此次《妻子的浪漫旅行》憑藉21.8億的播放量位居網綜第7位。其告別了單純平鋪直敘的慢綜藝敘事方式,在加入了「第二現場」甚至「第三現場」的配置後,請來了明星丈夫們作為觀察嘉賓,同時還邀請到了素未平生的素人嘉賓對內容進行討論。在拓展了節目真實性和可看性的同時,也使得探討的話題也更加貼近現實,而這種升級後的觀察類節目顯然是國內傳統綜藝模式的突破。
同時,不僅觀察類綜藝進行了新的垂直細分,相較於2017年火爆全年的《中國有嘻哈》在小眾題材上的成功突圍,2018年衛視和視頻平臺在題材選擇上,也開始注重了對垂直領域的開發。諸如網臺雙播的《這!就是灌籃》,以及另優酷、愛奇藝兩家視頻平臺不斷「撞題」的《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這!就是鐵甲》和《機器人爭霸》,均在小眾垂直題材的綜藝內容創作上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和討論。
當然,除了題材的愈加細分之外,諸如《聲臨其境》《聲如人心》這種以配音、聲樂演唱形式出現的競演類綜藝類型,同樣也是綜藝內容持續垂直細分的一個產物。垂直細分綜藝一方面能夠挖掘年輕受眾新的興趣點和對於綜藝節目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將小眾題材的創新製作,輔以S級綜藝節目的製作水準,同時也得到了這種搭配組合能夠達到很好市場反饋的驗證,可謂國產綜藝市場發展階段中所探索出來的一條蹊徑。如《這!就是灌籃》模式的成功出海一般,國產原創綜藝模式同樣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
從烹小鮮聯手艾漫數據的年度綜藝榜單中可以看出,2018年,整體的綜藝市場在保持著原有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也在不斷地求新,求變。
不同於臺綜誕生之初「老幼鹹宜」的設計初衷,網綜自有其先天優勢以便下沉到細分垂直類型中去。然而,無論是整個綜藝市場中越來越個性化的創作維度,還是長盛不衰的「綜N代」的價值養成,2018年國產綜藝市場的創作、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度。而接下來,國產綜藝如何更上一層樓,則需要更理性的創作理念以及更規範的創作態度。
烹小鮮的大家庭,熱烈向你敞開懷抱~
【烹小鮮】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
新浪看點|網易號|鳳凰網
新浪微博|企鵝號|UC頭條